乳腺手術做完了,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這下手術是做好了,但經常會有患者說感覺到各種不適,比如說上肢疼痛感、壓痛感、無力感、緊縮感、僵硬感,有的是遲鈍、麻木的感覺等等,往往這些不適又會引發焦慮。
你是不是又開始擔心了:是不是手術沒做好?為什麼手術做完了還會有這些症狀?
別緊張,別害怕,你的擔憂也有人懂。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來了解、認識它們,緩解大家對未知的焦慮。
1、為什麼手術做完了還會有這些症狀?
目前,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是乳腺癌治療的主要手段。你可能會說:按理說不是應該手術切除腫瘤之後,不就好了嗎?
其實,腫瘤並不是長成一個很容易就切除的單獨的腫塊,它常常會侵入到周邊的正常組織,淋巴結等等。
說到淋巴結大家可能沒有什麼概念,這樣吧,咱們想像一下,可以把腫瘤想像成恐怖分子。它們也會很狡猾,有時候就會有些恐怖分子潛入到人體的各種地方,比如火車站(某些器官)、機場(某些部位)等等。
外科醫生做手術時,為了儘可能的消滅腫瘤組織、被侵犯的組織,不僅僅是切除肉眼可見的腫塊,有時還需要做一些淋巴結的清掃(比如有些朋友知道的腋窩淋巴結的清掃)。這樣的話,在手術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就會損傷一些正常的神經、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等。
而與此同時,有些正常的結構又是發揮了一定的功能的,比如有些神經損傷就會出現麻木、感覺異常等不適症狀,有些肌肉的受損就會導致上肢活動沒有那麼靈活。
2、主要症狀包括以下幾種症候群:
1、瘢痕組織牽拉相關症狀:緊縮感,僵硬感
感覺在術後3-6個月發生率最高,主要與乳腺癌根治術清除腋窩血管周圍脂肪組織、淋巴組織及皮下組織,導致腋窩空虛有關。
再加上切口的瘢痕牽拉也會一定程度上限制上肢活動,導致僵硬感。為了減輕術後切口瘢痕組織的牽拉,我們鼓勵儘早進行患側上肢的功能鍛鍊,以減輕術後切口瘢痕組織的強度,減輕緊縮僵硬的不適感覺。
2、手術創傷相關症狀群:疼痛感、壓痛感、無力感
這類感覺主要與手術的創傷有關,一般在3個月內發生率最高,但是不要過於擔心,因為,隨著術後時間的推移,手術創傷逐漸癒合,症狀的發生率也逐漸下降。一般術後6個月手術創傷基本癒合,症狀會漸漸消失,如果是慢性疼痛,可能與慢性神經痛有關。
我們建議定期進行傷口換藥,預防傷口感染,以促進傷口癒合。同時術後不可過早外展上肢,以免引起傷口牽拉疼痛。大家也可嘗試一些減輕傷口疼痛的方法,如放鬆療法或音 樂轉移療法等,以減輕上肢疼痛。
3、淋巴損傷相關症狀:腫脹感、沉重感
上肢沉重感、腫脹感在術後12~24個月發生率最高。這兩個症狀與術後上肢淋巴水腫有關, 鼓勵術後及早進行規範的功能鍛鍊,以促進患側上肢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同時注意保護患側上肢,禁止在患側上肢進行靜脈輸液或測血壓等操作,從而減少或避免患側上肢的水腫,減輕上肢沉重感和腫脹感。
4、肋間臂神經損傷相關症狀
上肢麻木感、感覺遲鈍在術後3~6個月發生率最高。這主要與腋窩淋巴清掃術可能會損傷一些肋間臂神經損傷有關。
3、如何應對這些術後的不適症狀體驗?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對這些術後不適症狀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如果您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不要過於擔心。其實這並不可怕,在醫生的指導下從容應對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表明:患者的負面情緒與軀體症狀呈正相關,與其生活質量呈負相關。術前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可增加術後併發症的發生風險。通過心理幹預,在改善患者焦慮抑鬱的同時,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
寫在最後
所以大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就好啦,對改善這些不適的症狀體驗也有幫助噢 ! 除此以外,在術後進行規範的康復訓練,有助於緩解這些不適的症狀體驗。
作者 | 王靖 白介素2
來源 | 醫科院腫瘤醫院王靖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