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它,人們才可以把微觀粒子與宏觀可稱量的物質聯繫起來!

2020-12-06 顫抖吧化學

顫抖吧化學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化學研究的是物質在分子和原子層面的一門學科,但是分子原子對於人類的肉眼來說實在是太小,太輕!但是我們對宏觀的物質研究是比較有心得的,為了將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聯合起來,有一個物理量就孕育而生!

它就是國際單位制七個基本單位中的一個物質的量。

(國際單位中七個基本單位分別是:長度,時間,質量,熱力學溫度,電流單位,光強度單位,物質的量)

很多初三學生都沒有聽過這個名詞啊,這個是化學計算中的基礎也是重點,是每年高考中的重點,無論是在選擇題、填空題還是在計算題中,都是重點考察的對象,而且洽洽是大多數學生難啃的知識點!

先來介紹一下物質的量:

物質的量通常是表示物質所含微觀粒子數目多少的物理量,符號通常為n。單位:「摩爾」簡稱「摩」,符號mol。(這裡千萬要注意,符號是n,單位是mol;可以類別與我們物理中電流的符號是I,單位是安培A)

「物質的量」四個字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或插入其他字。它不具有字面含義,不能望文生義。將其理解為「物質的質量」或「物質的數量」,這些都是錯誤的

物質的量的對象:

物質的量的計量對象是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如分子、原子、離子、電子、質子、中子等)或某些微觀粒子的特定組合(如NaCl可看成Na+、Cl—的微粒組合,每摩爾NaCl晶體含1 mol Na+和1 mol Cl-。)等。因此在使用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時必須指明微粒的種類。例如:如1 mol H表示1摩爾氫原子,1 mol H2表示1摩爾氫分子,1 mol H+表示1摩爾氫離子。不能籠統地稱1 mol氫,應該說1 mol氫原子(或分子或離子)。

物質的量不可用於計量宏觀物質。如「1 mol鐵釘」、「1 mol牛」等說法都是錯誤的。

阿伏加德羅常數

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定義:

1.國際上規定,1 mol粒子集體所含的粒子數與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相同,約為6.02×10^23。把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符號為NA,通常用6.02×1023 mol-1表示。我們在計算的時候都把NA取值為6.02×10^23!

2.阿伏加德羅常數是一個有單位(mol―1)的物理量,而不是一個數。其數值與0.012 kg 12C 中含有的碳原子數相等,而6.02×1023 mol―1是一個近似值。

③1 mol任何物質均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個指定微粒。2、物質的量(n)與微粒個數(N)、阿伏加德羅常數(NA)之間關係:

摩爾質量

1.摩爾質量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符號為M,單位為:g / mol(或g·mol―1)。

2、相對原子質量 :

(1)、定義:以12C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值,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2)、兩種原子的質量之比與其相對原子質量之比有何關係:

二者相等。因為任何一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都是以12C質量的1/12為標準所得的比值。所以,任何原子的質量之比,就等於它們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

3、摩爾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的關係:

摩爾質量以g·mol―1為單位時,在數值上與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相等。(他們兩個不相等啊,因為單位不一致)!

喜歡我的可以關注一下,然後留言!

謝謝大家的關注!

相關焦點

  • 重整化群:從微觀到宏觀,不同尺度的現象如何聯繫起來?
    原創 Charlie Wood 集智俱樂部導語從基本粒子到原子、光波、水波,自然似乎傾向於將自己分裂成不同尺度的獨立世界,而重整化的過程則將小尺度與大尺度聯繫起來。有物理學家認為,重整化可以說是過去50年理論物理學中最重要的進展。
  • 小議統計力學:從物質微觀結構出發研究其宏觀性質
    統計力學是從物質的微觀結構出發去研究物質宏觀性質的一門科學。
  • 重整化群:從微觀到宏觀,不同尺度的現象如何聯繫起來?
    他們不再從粒子的角度看待微觀世界,而是從場的角度——像海洋一樣充滿空間的廣闊而起伏的實體。場中激發的一個漣漪可能是電子,另一個可能是光子,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似乎可以解釋所有的電磁事件。但是應用場論遭遇到了一個問題:只有使用一種被稱為「重整化」的方法,將無窮的量小心隱藏起來,研究人員才能避開虛假預測。
  • 科學網—白春禮講物質科學:宏觀與微觀密切聯繫
    在宇宙學中,暗物質是指那些不發射任何光及電磁輻射的物質。人們目前只能通過引力產生的效應,得知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存在的最早證據來源於對球狀星系旋轉速度的觀測。有沒有絕對可靠的加密方法?加密密鑰被竊取或破譯的可能性有多大?在物質科學量子尺度的研究領域裡,量子密碼研究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 白春禮指出,經典的保密方式理論上已經被證明是可以破解的,而基於量子學原理的保密方式,則在理論上是不可破解的。量子密碼術是密碼學與量子力學結合的產物。這種加密方法是用量子狀態作為信息加密和解密的密鑰。
  • 同一片時空下,為什麼微觀粒子和宏觀物體有不同的物理規則?
    在所有的科學內容中,最讓人無法理解的無疑是量子力學,其中疑問最多的就是——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動性和粒子性竟然同時出現在微觀粒子上,這不禁讓大家疑問,在同一片時空下,物質真的有兩套規則嗎?和諧的微觀世界在經驗中,粒子來自宏觀物體的抽象,它是物質的質量、能量等在空間中的局部集中,有確定的位置,並且有明確的邊界與其它物體之間隔離。而波動是振動能量在介質中的傳播,其連續分布並可以擴散到更大的空間中,兩列波相遇可以發生幹涉現象,遇到障礙物則可以發生繞射。
  • 同一片時空下,為什麼微觀粒子和宏觀物體有不同的物理規則?
    在所有的科學內容中,最讓人無法理解的無疑是量子力學,其中疑問最多的就是——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動性和粒子性竟然同時出現在微觀粒子上,這不禁讓大家疑問,在同一片時空下,物質真的有兩套規則嗎?,它是物質的質量、能量等在空間中的局部集中,有確定的位置,並且有明確的邊界與其它物體之間隔離。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2)
    只有當量子態與周圍的環境發生「糾纏」,這個「子系統」的量子信息「洩露」到了周圍的環境中,才使微觀系統顯現出它在宏觀世界的性質,這個過程,就被稱為「退相干」過程。從熱力學的角度講,這個「子系統」的熵值增大了。雖然整個宇宙可能開始於一次量子現象,但是很明顯的是,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宇宙呈現的是「經典」的宏觀狀態,只有在極微小的尺度下才會顯示出量子現象。
  •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物質的量[第一課時]
    特別是物質的量這個詞對於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難以理解。容易和物質的質量混淆起來。因此教材首先從為什麼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聯繫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紐帶,在實際應用中有重要的意義,即引入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後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與物質的微粒數之間的關係。教師應注意不要隨意拓寬和加深有關內容,加大學生學習的困難。
  • 它被稱作「上帝粒子」,無比渺小卻掌控宇宙命運,宇宙發展全靠它
    我們常將肉眼可見事物稱為宏觀物質,例如一件衣服、一輛車、一個杯子或者一粒沙子。而寄存於宏觀物質之內的各種微小粒子,我們習慣於稱它們為微觀物質。形象地說,若將宏觀物質比作一間房子,微觀物質則好比是構成房子的不起眼砂石。微觀物質雖不引人注目,但卻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畢竟,若無砂石,怎會有房間,若無微觀粒子,宏觀事物從何而來?
  • 物質的分割得到了原子,原子只是傾向,微觀粒子則鬼魅般存在。
    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世界粒子的行為,顯然會與我們所能感知的宏觀世界有很大的不同。哪裡不同呢?科學家發現微觀粒子處於不確定狀態 ,也就是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種狀態。微觀粒子不像撞球桌上滾動的撞球,而是像一團霧,讓人無法看清其運動軌跡。對於微觀粒子,我們無法像宏觀世界中那樣,可以對某個物體準確把握其運動軌跡。
  •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
    該理論形成於20世紀初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組成成分的認識。微觀世界裡,粒子不是撞球,而是嗡嗡跳躍的概率雲,它們不只存在一個位置,也不會從點A通過一條單一路逕到達點B [1] 。量子力學的發展革命性地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的結構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認識。量子力學得以解釋許多現象和預言新的、無法直接想像出來的現象,這些現象後來也被非常精確的實驗證明。除通過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外,至今所有其它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寫(量子場論)。
  • 尚仁成:微觀粒子的自旋及其應用
    而德.布洛意波是和每一個微觀粒子相聯繫的特殊的波。例如讓一束電子束通過兩條很窄的縫照到螢光屏上,會在螢光屏上看到像光波幹涉那樣的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這是由於電子的波動性產生的。但是,更奇怪的是,當電子束流弱到電子一個一個地通過雙縫時,仍可得到螢光屏上的幹涉條紋(只要記錄時間夠長),也就是說每個電子自己和自己幹涉,這就不同於宏觀波的幹涉了。
  • 掌握宇宙生死的粒子,被稱為「上帝粒子」,比原子小卻能毀掉一切
    引言:在現實的宏觀世界中,所有的物質都由微觀世界的粒子組成。而在很多人看來,微觀世界裡最微小的粒子應該就是原子了。其實不然,還有一種粒子比原子還小。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它是一種能夠主宰宇宙命運的粒子,因此被稱為「上帝粒子」。
  • 超導加速器,可幫助人們認識微觀世界的規律,揭開物質起源的奧秘
    生命科學、宇宙的形成和物質起源是人類多年要探索的三大千古之謎。超導加速器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微觀世界的規律,揭開物質起源的奧秘。讓我們回顧一下人類對物質結構的認識過程。十九世紀人們普遍認為原子是組成物質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子。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六:神奇的反物質世界
    因為狄拉克方程有負數解,這就意味著可能還存在帶正電荷的電子,帶負電荷的質子,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一個和我們這個世界完全相反的世界,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呀,要是碰上一般人,肯定認為自己的理論有問題,早就回去重新研究了,可狄拉克不這麼認為,他覺得他就不可能錯,要錯也是世界錯了,這就叫蔫人蔫脾氣呀。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六:神奇的反物質世界
    因為狄拉克方程有負數解,這就意味著可能還存在帶正電荷的電子,帶負電荷的質子,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一個和我們這個世界完全相反的世界,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呀,要是碰上一般人,肯定認為自己的理論有問題,早就回去重新研究了,可狄拉克不這麼認為,他覺得他就不可能錯,要錯也是世界錯了,這就叫蔫人蔫脾氣呀。
  • 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有啥不同?看完才知道真相
    上一期我簡單談到了微觀世界的一些特性,其中介紹了微觀粒子具有的一個運動狀態「疊加態」,今天我將進一步講解微觀和宏觀世界到底有啥不同。第一個不同在於:可預測性。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說宏觀世界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準確預測的,比如上一期談到的踢足球問題,當你踢球的一瞬間,所有初始參數就會生成(力、角度、風阻、球的質量等),只需根據這些初始參數結合牛頓第二定律就可以準確預言出將來這個足球的運動軌跡。
  • 原子不是實心粒子,內部像太陽系一樣空曠?那存在實心的物質嗎?
    目前所知,自然界中的物質分為實物和場。物質的存在會佔據一定的空間,當空間中沒有任何實物時,便稱之為空。如果用宏觀世界中的經驗來看,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都是空的。可從微觀角度來看,由於物質的存在方式與我們所看到的宏觀現象不一樣,因此並不能認為大部分空間都是空的。
  • 2020高考化學一輪複習:物質的量
    一.一個中心  1.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符號是n,用來表示物質所含粒子的多少,其單位是摩爾(mol)。物質的量(n)和它的單位(mol)把宏觀的質量、體積與微觀粒子聯繫起來,這大大方便了計算和粒子的計數。
  • 人類還能發現更小的基本粒子嗎?有何方法研究物質更微觀的結構?
    所以,夸克也是由希格斯粒子和能量子組成的,所以,希格斯粒子和能量子比夸克還小,但是它們還算不算是基本粒子呢?基本粒子是一種術語,一般指人們認知的構成物質的最小或最基本的單位。即是在不改變物質屬性的前提下擁有不可分割的物質最小單位。它是組成各種各樣物體的基礎,且並不會因為小而斷定它不是某種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