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純屬個人猜想,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實證文獻!
前言
本文收錄了三位天罡奇門遁甲傳習者對於人生在世的深刻思索,每個人出發的角度皆不同,但都頗發人深省,值得一觀。
一、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我生之前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一看到這個話題我不由想起順治當年寫過的《歸山詞》中「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不如不來又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假如這個世界根本不曾生過我,那會是誰來扮演我這個角色呢?生我之後我又有什麼樣的使命?
《道德經》中「無有」「有無」倆字體現出了「情意取用」。在這華實天沒有「我」,因父母精胎所養生了「我」,我與父母之間有了「父母情——養育之恩情」。隨著父母的離世,「我」與父母之間的情意也斷了,沒有了。生生世世如此,無非「情意取用」。理解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無,我們便明白了其實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包括自己也是不存在的,那你就明白了你是誰。
佛祖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真理。客師「萬言歌」三問:「芸芸吾取一朝夕,代代只傳一朝夕。朝夕之內大玄機,一物一換有分離。皆道天地一盈虛,吾道虛虛一朝夕。人需明得天地理,一目識得一朝夕。天地不過一狎子,只布朝夕困人茲。」寫到此處有感悟,各位守好「四正可終天」活在當下做一個充實自己的「我」。感恩師父!
臥雪堂觀守山三十二弟子 袁慶軍
二、大律一興起婆娑,萬千輪迴物婆娑」
何為大律?五氣流行之序,盈虛進退之理。五行之氣無時無刻不流行於天地之間。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四季土。四時各有主宰。易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此即天地大律之神功也。神者,妙為物而為言也。
作為我們人類,「芸芸眾生都在羅」。人生一世如草木一樣,「春來生氣冬入墓」。我是誰:我從那裡來?又往哪裡去?人生有何意義?
先回答「我是誰?」。客師說「華實天內皆英雄,只因心思入迷津」;道德經說「天大,地大,人亦大」;六禪說「佛是人人,人人是佛」;耶穌說「上帝照自己的樣子製造了人類」;古人說「人身是一小天地」。我想答案已在其中。
我從哪裡來?客師說「甲為閼逢在天盤,甲是甲來神是神,甲之真身在華實,開天之時遁生門,閼逢真身英勃天:烏摩那帝口中令」。甲即我也。客師又說:「九天零丁共一宗,一天必與一天通,華實通得三十六,萬物化形有原由」。《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生不死,不垢不淨」;佛說」三千世界有吾身」;古人說「天人合一」;元祖袁天罡說:「我本來自天外天」。我究竟從哪裡來呢?答案是我即宇宙,宇宙即我。
往哪裡去呢?客師說「多少輪迴終成祥,全得宿命歸天罡。天罡所在即始末,萬千過往有章回」;《淵海子平》四言歌開篇「先天何處,後天何處,要知來處,便知去處」。所以,我們的人生無非是虛極處來,又虛極處去而已。
人生意義何在?客師說「天地之事唯之用,用之道也只在取,取之道也只在意,意之道也唯其情」。所以,人的一生,無非是受感而來,情意取用而已。今生有緣遇天罡遁,並拜觀守先生為師。我之大幸,天之意也。餘生一定要「行四正、習罡遁、傳其法、通其術、助緣人」。終身不棄。
楊志圖 2020年11月30日申時
三、我是誰
一個簡單又複雜的問題。入師觀守山已有幾個月,昨晚師父的提示,又重新勾起自己心中遺留的疑問!
我是來自一束光點。也是偶然,也是必然。措籌地原發點的強弱度,決定了作為。億萬眾生都來自各自的那束光。我們都來自那個遙遠的遙遠,閼逢身上發出的億萬束光點的某一點。但是光不是固定的。因為他在多維的轉動運行。海枯石爛光移影,當那個光點從華實天那個你的身體離去,意味著在華實天生命的終結。
但這道光不會消失,只是暫時沒有了投射點,只會在宇宙內繼續的飄蕩,真到又照臨到華實天的某一個生命體。可以理解為大家都曾聽說的輪迴。光點離開的時間長短,就是我們以為的壽命長短。因為人們只注重華實天的軀殼,忽視了靈性。隨著發光點的多維轉動,重合照臨的位置不同,決定了生命的開始與結束。所以各人壽命或長或短,其實那只是指軀殼。他從不曾真正離去,只是又待下一個輪迴從新開始,周而復始。
由於開天之戰不周山,天崩零丁千萬縷。我們華實天只是其中一隅。空間裡同時存在著各種冥耀虛玄等各種不同世界,光點照射在不同承載體上我們就會在那裡停留。光點的移動,就是時間。光的經過也就是時間的經過,亮度時而受外界幹擾,但大致變化不大。可理解為先天,後天。星體間的互為反光,因而形成了分身。三生三世也可能同時存在著。所以我其實不是唯一的,由於鏡像和上下運動相背原理,所以華實天的人們其實都是在行反,在反向運行著。人們自以為為正,實則行反。迷惑其中,不得自拔。師尊講過,只要你還生活在華實,便不為正。故,人無完人。
我們在自省自觀的同時,正確看待周圍眾生。因為大家不分彼此,沒有誰會更高貴,誰是更高尚,只是人自己的觀測點不同而已,造就了差異。因為隨光而動,而鏡像逆行。本來就是錯誤,起點為錯,即對亦錯,短暫的重合,也只是暫時。一旦錯位,照舊行反。
祖師爺的四正、易鏡理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輩坐享其成,實乃萬幸。釋儒道各有千秋,然說到正確之核心,他家實難並肩匹敵。也許只是我自己孤聞,枉講一通,但道理就是這樣明擺著。昨日剛好看到一篇某大師禪篇作品。「沒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來的」。看似有些道理,但還是沒講到重點。為什麼要苦!眾皆苦,但苦從何來!說苦由業造,業從何來!難道真本是人為?不識得歸真之路,苦能算得了什麼。祖師找到了那個點,也給我們指出了那個點,幸甚。
半年多的學習,顛覆過往認識,雖說也是剛剛入門,其中收穫難以形容。往後弟子定當秉承四正教誨。行四正,習罡遁,傳其法,通其術,助緣人。終身相隨,四正終天。
臥雪堂觀守山六弟子 執守·祁墨
就於庚子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