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什麼是根本智?什麼是後得智?

2020-12-05 一聲佛號一聲心

經典裡面也有很多地方說的根本智、後得智,開啟這個智慧。根本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根本智;後得智是根本智的起作用,教化眾生。

  根本智是自受用,後得智是他受用。與一切眾生相處,圓滿教化的作用,完全在後得智,後得智也叫差別智。根本智、後得智都是《般若經》上所說的「般若無知」,無知是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所不知是差別智、是起作用。我們講開悟了,開悟是根本智;開悟之後,確實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那是差別智。諸佛菩薩所說的一切經教,你沒有學過,你一看就明了,一聽就清楚,那是什麼?那是根本智。

有人來向你請教,你講給他聽,向你請教的人根性不一定,不是一定的,什麼樣根性都有,你這一部經,什麼樣根性的人都能夠得利益,這是因為你的善巧方便。所以法沒有定法,說沒有一定的說法。佛法如是,世間法亦如是。譬如你們在《論語》裡面看到,孔子講孝,孔子講仁,弟子們向孔子請教,什麼是孝?什麼是仁?孔子答覆的不是一定的,對甲的答覆跟乙不一樣,對丙的答覆跟乙又不一樣。每個答覆都是正確的,適合問的人的根性,讓問的人有所體悟,他能夠落實在生活當中,活學活用。這是後得智,這是無所不知。

  根本智,在佛法裡面有很多這個例子。弟子們向老師請教,老師有的時候不答,學生開悟了,這個裡頭讓人看到高深莫測。各人根性不相同,有人說、聽懂了,有人在靜默當中豁然悟了,那不答就是答。師父功夫到家,觀察這個人的根性,在將悟未悟,到門口了,這個時候幫助他一把,他立刻進門。方法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處而異,沒有定法。但是他的基礎決定是禪定,也就是本經上所說的清淨平等,沒有這個條件不能開悟,老師即使是佛也沒有辦法幫助你開悟。定,是你自己修的。什麼叫定?心裏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那叫定。佛法裡面常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定,要有這個條件才能開悟,沒有這個條件,什麼方法你也不能開悟。所以上上乘法、一乘法,上上乘就是一乘,一乘是什麼?一乘是佛法,成佛的方法,你不具備這個條件不行,佛不說,說了沒用。所以佛法有一乘、有大乘、有小乘,向上一著全是一乘法,每一法都如是,平等的。淨土念佛這一法亦如是,這句佛號念到理一心不亂就入這個境界。事一心不亂,阿羅漢的境界;理一心,法身菩薩的境界。

相關焦點

  • 根本智是空性不可得,吃一塹長一智是後得智
    根本智是明了萬法皆空、皆幻、皆不可得的般若空心慧,後得智是在明了通達萬法皆空、皆幻、皆不可得之理的基礎上,又能隨緣應機所妙用的心念。用最精練的言語說明,根本智是空性靈知覺性,後得智是隨緣妙用的心念。再簡略一點的說明,根本智是空,後得智是有。名相有二,實質為一,這空有不二的真理、意境、心境,即是般若大智慧的解脫意境,這個解脫意境就是不著幻相。能知幻離幻不著幻相的智慧心,即是解脫自在心。
  • 傳說中的無分別智是什麼?了解一下?
    傳說中的無分別智是什麼?了解一下?皆仁法師無分別智,又稱為無分別心,是指舍離主觀和客觀的相對之相,而達到真正平等的真實智慧。簡單說,無分別智就是離主觀、客觀相,平等地運作的智慧,也是超越凡夫概念式思維的真實觀智。
  • 缺乏根本智,對鏡智多的人,就苦
    眾多的人活得身心俱累,就是他缺乏根本智,沒有大智慧,對鏡智很多,心著相了,住境了,固執己見,出離不了境地,就是苦。比如,在山西開水是一百度,如果你一直抱著這樣的認知不放,到青藏高原開水七八十度就開,當然就不對。這就是止於一成不變的對鏡智。
  • 淨空法師:佛所發出來的音波、光波是平的,沒有波浪
    1.淨空法師念佛一個光現這麼多色,現這麼多相,你要曉得這裡頭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光從哪裡來?從實智,真實智慧。實智,《般若》裡頭所說「般若無知」,無知之智是實智,實智是遍虛空法界,像什麼?像大海,海水一樣,遍滿大海,水是實智。光是什麼東西?光是波動,現在我們一般人都知道,光是波動的現象,音聲是波動的現象,電是波動的現象,波是作用。諸位想想如果沒有水,哪來的波?水上的波浪,是依水而有的。諸佛菩薩放光,依什麼而有?
  • 佛教:何謂「無分別智」與「後得智」?
    (一)無分別智與後得智的不同作用有一年,一位在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的同學,作佛學專題演講,論及無分別智的問題,認為佛教說什麼都無分別是頂不合理的,高矮、肥瘦、男女、善惡的行為,眼前的一切人與事都無不有分別,佛教主張無分別,把人都弄糊塗了。
  • 儒家的「智」是什麼?
    「知」在《論語》中經常出現,通「智」,是儒家重要的思想範疇,為仁、義、禮、智、信「五常」 之一,儒家認為,「智」是人必備的一種重要品德,也是實現仁、義的重要手段,沒有「智」,不可能做到仁、義。孔子提出的「智」,不單純是指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指道德領域的明辨是非能力,也就是要知道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行為是錯的,怎麼樣做行為才會符合「禮」,才能做到「仁義」。所以孟子提出:「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認為明辨是非是「智」的開端。「智」和仁、義、禮一樣,是人固有的品德,如果沒有是非之心,也就不能稱其為人。
  • 什麼是「智」,什麼是「慧」,如何做到「智慧雙修」?
    首先,我們來談談什麼是「智」,什麼是「慧」。很多人認為讀《道德經》能夠增長智慧,但是在道德經中,很少提到「慧」字,如果沒有記錯,只有在第十八章中「智慧出,有大偽」這句話中出現了「慧」字。但是,這並不代表道德經沒有講「慧」,裡面更多地用「明」,表達「慧」的意思。比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有根本智 才能展開方便智
    如何善用其心,提高警覺是其中的根本。在華嚴第十二參善知識根自在主,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門,為善財講知世間種種事,善治種種病。亦能建立城邑聚落、形勝所居、園林池沼、臺榭樓觀、宮殿屋宅種種莊嚴。這是講建築的部分,善於處理地理風水。善駕車乘,知安危進止,一法通,法法皆通。善營理田農工商種種諸業。善禮儀尊卑次序。
  • 淨空法師: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
    1.淨空法師: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大乘經上常說的,「延促同時,廣狹自在」。「延促同時」是講時間,「廣狹自在」是講空間,空間跟時間都不是真的。在法相經典裡面,把時間、空間定位,定在哪個地位?不相應行法。什麼叫不相應行法?
  • 什麼是智慧?智和慧有什麼區別?
    禪宗有個故事,講過人生是什麼?你掉下懸崖突然抓住根藤,底下有個猛虎張著牙等著你。上面有個耗子啃你的滕,這個時候你怎麼辦?你是痛苦還是焦慮?這個時候你看到旁邊有個草莓,其實你應該果斷的摘下來試一下,然後說:哎,真甜,這才是人生。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我們才覺得他是活出來了。
  • 淨空法師:緊要關頭,你就知道他到底信不信佛
    【淨空法師:緊要關頭,你就知道他到底信不信佛】「又云: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這個話講得實在是太好了,三輩九品這個不平等,不平等怎麼造成的?不是佛造成的,是我們每個人學佛遇的緣不一樣。如果遇到一個好老師,把淨土法門理論、方法、境界、因果講得清清楚楚的,我們可以取上品。
  •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誦經就是背誦,看著經文叫讀,不看經文叫誦。念得很熟了,可以背下來了。誦經,要怎麼誦?誦經目的是什麼?目的是修定,得到定之後就開智慧了,智慧開了問題才能解決。誦經是修定的,把自己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給念掉,是這個意思。心裡經文念得清清楚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慢慢就會得定。讀經與念佛,事實上是淨業行者每天都要修持的功課。
  • 何為(根—本—智)
    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沒有找到事情的根本造成的,一個人活在世間,會被無數的表象所迷惑,但是你要學會練就一個睿智的大腦,就是只要遇到問題直擊核心,心無旁騖。因此,你只要小心你的思想,因為它不久就會成為你的行動,因為它不久就會成為你的習慣,你要小心你的習慣,因為它不久就會成為你的品格。佛教裡面有兩個詞語,一個叫「究竟」,另外一個叫「根本智」。
  • 帝族智慧機是什麼 開智機引領腦科學全腦開發
    腦智匯開智機特定的腦波會激發右腦潛能,均衡左右大腦的平衡使用,達到全腦開發的效果,讓孩子一輩子聰明。 針對為0-18歲兒童,青少年腦力開發,讓孩子的右腦得到激活,平衡左右腦使用,從根本上提高孩子的腦潛能,讓孩子的智慧得到最大的開發應用。每天輕鬆50分鐘,迅速提升孩子的六大能力。
  • 紳寶智道更名智道U7,換標前後都被罵,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現象
    紳寶智道定位中型車車,起步價低於7.99萬元,雖然實力很好,但是車的目標阻礙了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通過更換北汽標誌,整合旗下車型的步伐,男士道被智道U7取代,汽車的標誌從「豬鼻子」變更為「BEIJING」的標誌,但是無論是更換標識前還是更換後,用戶都認為汽車的標識不好,這到底是什麼現象?
  • 淨空法師:佛菩薩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
    1.淨空法師:佛菩薩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事實的真相就擺在我們面前,佛能看到,為什麼我們看不到?這就是底下這一句了。佛的心平等,我們凡夫心不平等。平等的是真心,不平等的是妄心。說實在話,佛菩薩跟我們到底有什麼差別?差別在哪裡?用心不一樣。
  • 對於在災難與瘟疫當中死去的人,淨空法師: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這是不是傳說中「命大」這個說法呢,淨空法師對於災難中死去和生還的人是這麼解釋的。對於禽流感和各種瘟疫的蔓延,佛教淨空大師是這樣開示的:中國諺語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如今的現代人對於祖宗五千年文化的教誨,很多人都遺忘了,也不喜歡再去學習,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 專訪|張智:拿掉地域符號的世界音樂人能做什麼
    年紀漸長後,張智去做有豐富新疆元素的音樂,但這不是告老還鄉的終點。他在靈感的驅使下繼續探索。《沙與微塵》專輯封面《沙與微塵》最初的動機來自一場塔克拉瑪幹的黑色沙塵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把採風的人們挾裹其中,痛苦穿越兩個小時後才他們才破塵而出。同樣的沙,帶來千變萬化的感受。
  • 雍正王朝:李紱結黨亂政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是什麼意思?
    在李紱、田文鏡互參案中,李紱朋黨一派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就是出自《孔子》,究竟是電視劇中所表達的那個意思麼?雍正:國庫空虛,百姓獨擔賦稅,這樣的成例,這樣的祖制,難道不應改麼?李紱一黨:不應該改,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是聖人的話。
  • 號稱「真正的智能汽車」,智己汽車有什麼料
    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1月13日於中國上海、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和英國倫敦三地同步發布: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品牌——IM智己。從去年11月26日智己汽車品牌官宣定名,到1月13日今天品牌全球發布,並同時發布旗下兩款全新電動車型,智己汽車帶著前所未有的速度殺入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