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葉綠素是食用色素,但不能添加於食用油

2021-01-09 騰訊網

臺灣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就其在食用油中添加銅葉綠素假冒橄欖油一事,向消費者致歉。臺灣媒體報導,其提供的"橄欖油",是將橄欖油和葵花油、芥子油、大豆油調和後,再摻入銅葉綠素調色而成,成本只有正宗初榨橄欖油的三分之一左右,暴利驚人。

圖片源於網絡

臺灣毒物與食品安全方面的專家表示,銅葉綠素雖是食用色素,但不能添加在食用油內,食用油在高溫烹調過程中會釋出銅及氧化,人體吸收過量會傷肝腎或造成貧血,長期食用會危害健康。那麼,攝入添加銅葉綠素的假冒橄欖油,會不會發生中毒呢?

葉綠素廣泛存在於綠色植物中,是維繫生命的重要物質。天然葉綠素是以鎂原子為核心,鎂原子被銅、鈷、鐵、鎳、鋅、錳等金屬原子取代後穩定性會顯著提高,其中以銅絡合物研究報導最多,主要是葉綠素銅鈉,即銅葉綠素。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關於銅葉綠素毒性的實驗研究報導。在亞急性毒性實驗中,研究者給大鼠口服2000毫克/公斤體重的銅葉綠素共18周,未發現任何不正常反應。在慢性毒性實驗中,給大鼠飼餵含0.1%、1.0%和3%葉綠素銅鉀鈉鹽的飼料,飼餵一生,其生長率、飼料利用率、血液學和尿分析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對懷孕無妨礙,大體解剖或組織病理學檢查未發現有異常改變,也未發現肝、腎、脾中有銅沉著或銅中毒跡象。

2008年,衛生部批准銅葉綠素作為食品添加劑用於焙烤食品、飲料類(除包裝飲用水),使用限量為0.5克/公斤。迄今為止,沒有醫學研究證實銅葉綠素中毒病例的存在。雖然有專家稱含銅葉綠素的食用油在高溫烹調過程中會釋出銅及發生氧化反應,進而危害人體健康,但是焙烤食品的加工也需要經歷高溫烹製過程,目前沒有危害人體健康的證據。在醫學研究領域,一個物質的客觀危害,至少需要毒理學研究與臨床研究的結論加以證實。因此,就當前食用油中添加銅葉綠素假冒橄欖油事件而言,其本質屬於違法作假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尚不能證實已經侵害了消費者的健康。

相關焦點

  • 學者:銅葉綠素不能添加油類 長期食用傷肝腎
    華夏經緯網10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大統橄欖油被檢驗出含有銅葉綠素,臺灣毒物與食安專家今天表示,銅葉綠素雖是食用色素,但不能添加在食油品內,長期食用會傷肝腎。 臺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暨毒藥物諮詢檢驗中心主任洪東榮指出,銅葉綠素是食用色素,但大都用於零食,因為銅葉綠素的色彩穩定持久。
  • 食品常識:食用油中的銅葉綠素
    ——作者:阮光鋒  將大豆油等食用油添加銅葉綠素冒充橄欖油是典型的食品摻假行為,無論是否有害,都應該嚴厲打擊。  近日,媒體報導臺灣有食品企業涉嫌將大豆油摻入銅葉綠素,繼而冒充橄欖油銷售,報導稱長期食用摻有銅葉綠素的油會傷肝腎[1]。銅葉綠素是什麼?
  • 臺灣一食用油公司稱產品中「銅葉綠素」屬於自然產生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19日消息,針對食用油檢出銅葉綠素事件,臺灣泰山公司稱,不排除葡萄籽油中的銅葉綠素屬於自然產生。    11月19日泰山公司與西班牙維多利亞公司召開聯合記者會,針對泰山企業自西班牙進口的葡萄籽油,就政府檢驗含銅葉綠素一事進行說明。
  • 臺灣地區關於食品中添加銅葉綠素及銅葉綠素鈉的規定
    2013年11月6日,臺灣地區食品藥物管理署對有關食品中銅葉綠素及銅葉綠素鈉的使用規定,說明如下:    銅葉綠素及銅葉綠素鈉均為臺灣地區及國際規範所準許使用的食品添加物。依據臺灣地區"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的規定,該兩成分可作為著色劑添加於產品中。
  • 臺灣五種食品添加銅葉綠素鈉 專家:無須太擔心
    臺灣五種食品添加銅葉綠素鈉 專家:無須太擔心     市場內色彩鮮豔的魚板正等著消費者選購
  • 食用色素吃多了,會致癌嗎?
    食用色素是什麼食用色素又稱為食品著色劑,使食品著色,改善食物色澤的食品添加劑。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天然色素及人工食用色素。天然色素是指存在於蔬果中的植物生化素(簡稱植化素)等,能使蔬果擁有色彩,而另一種則是能讓食物具有顯色條件的人工色素,添加人工色素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幫助食品擁有色澤,增加消費者對食品的視覺感受,而達到吸引消費者食用、提高消費者購買意願等效果。食用色素必須經過審慎評估,訂定適當的使用規範,確保產品在規定的使用劑量內,不會危害健康,才能夠被允許使用。
  • 泰山、福壽也淪陷 葡萄籽油證實加銅葉綠素
    100%純葡萄籽油」都被驗出含有銅葉綠素。值得注意的是,包含泰山生產的兩款葡萄籽油與頂新的寶素齋,之前都名列「食藥署」的純油合格名單,現在卻被驗出違法添加銅葉綠素。除了葡萄籽油外,這波違法在油品中添加銅葉綠素的廠商還包含頂新、福懋、大統長基與理想農產所生產的橄欖油;「食藥署」已通知地方衛生單位先行將產品下架。
  • 查銅葉綠素油來源 臺食藥部門啟動橄欖油入境管理
    中國臺灣網11月18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進口橄欖油是否含有銅葉綠素仍未明晰,為消減民眾顧慮,臺灣食品藥物管理部門已經啟動入境管理,要求從事進口業務者必須隨附油品技術報告,食藥管理部門負責葉明功允諾會在40天內公布結果。
  • 飲食誤區|食用色素對人體有害嗎?
    原創 醬紫蛙 科普醬紫蛙 什麼是食用色素食用色素,又名著色劑,是食品添加劑中的一類,是使食品賦予色澤和改善食品色澤的物質。食用色素按其來源和性質可分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兩類。 食用色素的誤區對於食用色素的使用,有的人可能存在一些誤區。例如,有人認為天然色素比人工合成色素更安全,其實不然。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在原料、提取、加工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而有些天然色素還缺乏毒理學資料,因此並不是天然色素就更安全。
  • 關於批准葉綠素銅等2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等的公告(衛生部公告2013...
    2013年   第2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的規定,經審核,現批准葉綠素銅等2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N-對苯乙腈基薄荷烷基甲醯胺等2種食品用香料新品種,批准維生素E等10種食品添加劑擴大使用範圍、用量,調整食品營養強化劑維生素
  • 一瓶食用油打開多久以後就不能吃了?
    一瓶食用油打開多久必須吃完?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食用油開封,能放多久?影響食用油保質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是油的種類和存放環境。常見的5種食用油,變質難易程度,從易到難依次為: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食用油開蓋以後,極易在光、熱、氧、水、微生物、金屬離子、高溫等作用下加速變質過程。
  • 彩色瓜子「走進」實驗室 檢出非食用色素、礦物油
    在實驗臺上,非食用色素、礦物油成分現出原形。  實驗一:非食用色素現原形  看了記者手中的瓜子,孫博士也覺得顏色有些奇怪,「如果純植物泡製,很難會這麼綠,可能是添加了色素。 」  孫博士介紹,色素分為食用色素和非食用色素,如果商家使用非食用色素將會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 葉綠素的合成一定需要光照嗎?
    葉綠素分子的生物合成是非常複雜的過程。整個葉綠素的生物合成過程包括十餘步酶促反應步驟。可以分為若干個階段。 在葉綠素生物合成的第一階段,穀氨酸首先被轉變為氨基γ-酮戊酸,δ-氨基乙醯丙酸(5-aminolevulinicacid,ALA)。
  • 葉綠素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將植物裡的葉綠素提取出來,放到人工製備的膜裡,光照時就會產生電。這就是葉綠素電池。目前,全球每年至少要消耗13太瓦(1太瓦=1萬億瓦)能源。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人們必須尋找其替代品。功率達12萬太瓦的太陽便進入了人們的視線。理論上,只要收集1小時的太陽能,就可滿足人類全年的能源需求。
  • 多力食用油被查出添加禁用物質過量會致癌 卻說是供貨商幹的
    多力牌食用油在安徽抽檢中被發現添加禁用物質乙基麥芽酚。桂格的前身是美國桂格(Quaker),其實是個臺灣企業,目前旗下擁有「桂格」、「多力」、「天地合補」、「得意的一天」、「福樂」、「樂奔拓」等品牌。
  • 食用色素:華而不實的添加劑_發現者第109期_網易探索
    [詳細]   丹麥基本食物中禁用色素,其他使用色素產品必須標明   丹麥是全球對食用色素使用要求最嚴格的國家之一,該國的研究人員建議,與其禁止在食品中添加色素
  • 含銅殺菌劑與植物銅中毒的原理
    PSII的反應中心由兩個整合膜蛋白的異源二聚體組成,稱為D1和D2,二者與P680,脫鎂葉綠素和質體醌等電子傳遞輔基化合物相結合。 PSII使用光能來驅動兩種化學反應 - 水的氧化和質體醌的還原。光合系統II複合物由十五種以上的多肽和至少九種不同的氧化還原成分(葉綠素,脫鎂葉綠素,質體醌,酪氨酸,錳,鐵,細胞色素b559,類胡蘿蔔素和組氨酸)組成。
  • 食用油打開後,過了多久就不能吃了?如果食用,會引起哪些麻煩?
    生活中,很多食物、食材都有保質期,在保質期、保存期內食用,是最安全的,一旦超過了時間,沒有食用,就糟糕了,以食用油來說,是做菜時不可少的,也具有保質期,通常來說,市面上售賣的食用油,保質期在18個月。前提是沒有開封的食用油,一旦打開後,就需要注意了,因為在這個時候有食用期限。
  • 食用油十問十答 幫你解開食用植物油奧秘
    2、問:食用油的類型及營養成分是什麼?答:食用油也稱為「食油」,是指在製作食品過程中使用的動物或者植物油脂。1.食用油是由脂肪酸組成的。(1)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兩大類。不飽和脂肪酸又可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與多不飽和脂肪酸,在多不飽和脂肪酸中有二種脂肪酸只能從食物中來,而不能在動物和人體內合成,稱為必需脂肪酸,這兩種為亞油酸和亞麻酸。2、食用油的來源來分類,食用油又可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1)動物油主要含有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大量攝入動物油可升高血漿的膽固醇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腫瘤的發生,如動脈粥樣硬化或直腸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