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科量子專注於量子通信設備製造與量子計算機全棧式開發
在TechCrunch Disrupt 2020上,三家量子計算初創公司的領導人一起討論了量子計算技術的未來。
IonQ執行長兼總裁彼得·查普曼(Peter Chapman)認為,我們離臺式量子計算機的誕生可能只有短短五年的時間,IonQ的目標是推出機架式量子計算機。另外,目前IonQ正在申請機器學習相關專利。
但在D-Wave 執行長艾倫•巴拉茨(Alan Baratz)看來,這似乎有點樂觀了。他表示D-Wave正在開發的超導技術,需要一種被稱為稀釋制冷機的大型量子製冷裝置,這種裝置將使五年內實現臺式量子計算機的目標變得極不可能。
Quantum Machines執行長伊塔瑪·西萬(Itamar Sivan)也認為,實現臺式量子計算機還有很多路要走,還要克服很多障礙。他表示「這一挑戰不是解決一個特定的、單一的問題,比如尋找合適的材料或解決某個非常具體的方程等,這是一個需要多學科共同解決的挑戰。」
(圖片來源:solarseven / Getty Images)
彼得·查普曼還認為:有一天我們可以擁有邊緣量子計算機,比如軍用飛機上的量子機,它無法從雲端高效地訪問量子機。但我們不能依賴一個雲端的系統,它必須在飛機上。如果要把量子技術應用到軍事領域,那麼你就需要邊緣部署的量子計算機。」Quantum Machines的量子計算機可以部署在軍用飛機上。
值得一提的是,IonQ的量子方法與D-Wave及Quantum Machines非常不同。
IonQ依靠原子鐘開創的量子計算技術,其離子阱量子計算機已實現了160個存儲量子比特和79個處理量子比特;Quantum Machines並不製造量子處理器,它構建了硬體和軟體層來控制這些機器,這已經達到了傳統計算機無法做到的地步,近期Quantum Machines推出了一種新的軟體程式語言QUA;D-Wave採用了量子退火技術,這一技術允許產生數千個量子比特,但以較高的錯誤率為代價,目前D-Wave已出售數臺量子退火機。
在國內,科技企業如阿里、百度、騰訊、華為,初創企業如啟科量子等,都在逐鹿量子計算。阿里發布了量子計算雲平臺,百度推出了雲原生量子計算平臺「量易伏」,騰訊在量子AI、藥物研發等領域展開了研究,華為發布了發布量子計算雲平臺HiQ 2.0,啟科量子將在2-3年內完成離子阱可擴展分布式量子計算機「天算1號」。
隨著未來幾十年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這些量子公司們堅信,通過提供一個進入這種強大計算形式的起點,他們可以為用戶提供價值。當這種強大的計算形式得到利用時,將改變我們對傳統意義上的計算的看法。
塔瑪·西萬表示,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多路要走,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需要各種專注和高度專業化的團隊,專攻量子計算架構中的每一層。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方法是通過廣泛的合作來幫助解決一些基本問題,並與雲計算公司合作,將量子計算(無論他們現在選擇如何構建它)帶給更廣泛的用戶。
「在這方面,我認為今年我們看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合作關係,這對實現這一目標至關重要。我們已經看到像IonQ和D-Wave這樣的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公司與雲服務提供商合作,後者通過其他公司的雲服務提供自己的量子計算機,」塔瑪·西萬表示,Quantum Machines將在未來幾周宣布一些自己的合作夥伴關係。
這三家公司的最終目標都是建造一臺通用量子計算機,一臺能夠真正實現量子計算能力目標的計算機。艾倫•巴拉茨說:「我們可以而且應該繼續向通用量子計算機前進,以達到我們可以做一些傳統方法無法做到的事情的程度。」但他和其他人都認識到,我們仍處於實現最終目標的早期階段。
主要內容來源:TechCrunch
啟科量子翻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