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星期一】塑膠垃圾有剋星蟲蟲食膠仲識分解

2021-01-15 香山繽紛薈


塑膠垃圾難以分解,是全球汙染問題的一大主因。中國和美國有大學學者共同研究,發現黃粉蟲(mealworm)能靠吃塑膠維生,而且可以把塑膠進行生物降解,有望成為「塑膠剋星」解決塑膠垃圾問題。


黃粉蟲是擬步行蟲的幼蟲,在美國寵物店很容易買得到;中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教授、博士生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工程師共同進行實驗,讓100條黃粉蟲每天進食34至39毫克的發泡膠,即約一顆藥丸的重量,發現它們能將發泡膠吞下後,把塑膠進行生物降解,轉化成二氣化碳以及可降解廢料,排出體外後這些排洩物對泥土、植物都無害。


原來黃粉蟲的腸道內有種微生物,能夠分解常見於塑膠的聚乙烯,研究人員形容這是「過去10年以來,環保科學最大突破之一」,希望能藉此找出分解塑膠的方法,或是製造可輕易被生物降解的塑膠。


該項研究刊登於美國科學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相關焦點

  • 這種東西竟可以吃塑膠!
    ▼僅僅是在美國,每年就有3300萬噸的塑膠垃圾被丟棄到海中,卻只有不到1成的廢棄物能夠再被利用,環境科學家預估現在海洋中的垃圾要完全被分解至少要等一百萬年,中間還不能再產生任何垃圾。▼因為投入海洋的塑膠垃圾會汙染水和土壤,還會造成魚類或更高級的獵食者死亡,這個議題一直以來都很受到關注。
  • 塑膠垃圾終結者!「PET水解酶」可在十小時內分解塑膠
    塑膠已經是人類現代生活的一部分,日常使用的物品都離不開這個材料。雖然塑膠給人類帶來不少便利,但它也是造成大自然汙染的罪魁禍首。塑膠對大自然的破壞一直是環保人士和科學家關注和極力想要解決的問題。近來,有科學家找到了解決塑膠汙染的一種方法!法國「綠色科學」公司Carbios以及土魯斯大學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改良版的「PET水解酶」,它能夠在10小時之內分解90%的PET,並且還有利於重造新塑膠樽。
  • 全球逾九成海洋塑膠垃圾源自十河流 黃河珠江榜上有名
    全球逾九成海洋塑膠垃圾源自十河流  黃河珠江榜上有名每一分鐘就有相當於一架垃圾車的塑膠垃圾被傾倒於海洋之中
  • 大象絕望嚼食垃圾!攝影師跟蹤骨瘦如柴的象家族 驚覺它們在自殺
    ,決定追蹤它們的覓食路徑,不料竟發現,這個象家族的覓食地點是一個巨型垃圾場!>Tharmaplan以自身對野生動物行為的了解做出評斷,他認為大象的狀態仿佛有種「尋死」的絕望意涵,明知吃下肚後會難以消化、造成痛苦,但仍是張嘴把硬物和垃圾吃下去了…而這個垃圾場本來是不存在的,但幾年前開始,有不肖者偷偷把垃圾傾倒在象家族生活的森林周圍,越倒越多才形成了這麼一大片的垃圾場
  • 與蟲蟲共舞
    住在山上什麼昆蟲都有,尤其是天一黑,屋裡點上燈,沒多會兒玻璃窗上便布滿了各式各樣的蟲蟲,活像昆蟲展示館,而且這些活物不時的便在你眼前上映著弱肉強食的戲碼。最常出現的狩獵者是螳螂,出手之快、狠、準,真令人心驚。在我們的蟲蟲展示館中,除了各種SIZE的飛蛾,其他最大宗的就屬蜉蝣及椿象。
  • 蟲蟲物語遊戲評測:感受微觀世界之美
    在操作時,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鬆手攻擊,另一種則是先調好攻擊位置,再按確定鍵進攻。每個蟲蟲都有不同的特徵,包括體型、種類、攻擊方式以及昆蟲單位,其中,體型包含有小型、中型以及大型,種類包含有甲蟲、蟻蟲以及飛蟲,攻擊方式又分為近戰撞擊、遠程拋物以及遠程射擊等。同時,蟲蟲們的技能也各有特色,既有主動也有被動。
  • 垃圾填埋場發現真菌已進化成會吃塑膠的生物
    我們「人類世」(Anthropocene)的一個特徵就是我們製造和丟棄的大量塑膠垃圾。
  • 2040年前海洋塑膠垃圾將增加2倍,海洋中垃圾總量將累計達6億噸!
    最新研究顯示,除非全球企業和政府能夠大幅減少塑膠製品產量,不然,未來20年內,流入海洋的塑膠垃圾數量將會增加兩倍。路透報導,非營利組織國際固體廢物協會(ISWA) 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量增加,亞洲偏遠海岸幾乎每天都有口罩和乳膠手套被衝上岸;全球的垃圾掩埋場也創紀錄的堆滿外帶食物容器和網購包裝。
  • 毒跑道由廢輪胎製成 垃圾製成塑膠顆粒廢塑料桶裝自製膠水
    小潘是一個不到30歲的年輕人,從事塑膠跑道施工的生意已經有3年多時間,為了攬到記者謊稱的塑膠跑道工程,小潘很神秘地告訴記者,想要掙到錢,關鍵是做塑膠跑道的塑膠原料,就是用廢輪胎、廢電纜打碎之後做出來的,成本很低。  小潘表示,「好的輪胎和壞的輪胎,膠性什麼的都不一樣。它裡面加碳量多少,是有區別的。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一分錢一分貨。」
  • 垃圾剋星來了:科學家發現這種害蟲的幼蟲居然能吃塑料!
    在歐盟範圍內,38%的塑料製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蜡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並消化聚乙烯。按英國廣播公司說法,科研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有望成為解決塑料汙染的關鍵。大蜡螟的幼蟲。
  • 菩提心要 | 塑膠世界
    2018年世界地球日以「終結塑膠汙染」為目標,呼籲人類正視塑膠汙染的十大真相:1.從1950年至今,人類已製造83億公噸的塑膠
  • 斯裡蘭卡 象群悲歌 吃塑膠充飢
    圖/取自拉克桑推特 文/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斯裡蘭卡東部一處大型垃圾掩埋場,靠近當地野生大象的棲息地,每天都吸引數十隻大象到此地覓食。它們只能在塑膠、紙張等垃圾中尋找殘存的蔬菜,同時吞下許多塑膠製品,引發健康問題。
  • 吃塑膠的蟲可以拯救人類危機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黃粉蟲(mealworm)是有一種長約兩公分的蟲子,科學家發現它們的胃可以有效分解某些特定種類的塑膠。為了更了解這種蟲,科學家想知道這種蟲身體內有什麼秘密,以及人類如何複製。負責這項計劃的史丹佛大學博士生布蘭登表示,要吃掉一個保麗龍制的咖啡杯大概需要三千到四千隻的塑膠蟲,並且花上大約一個禮拜的時間。
  • 全球海水汙染危機8大真相 預計2050年海洋中塑膠將比魚類多
    香港教育大學一項研究報告指,於抽樣檢查中發現,本地六成野生烏頭魚體內藏有塑膠碎片,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這些塑膠成分多數見於即棄餐具。最誇張是其中一條烏頭魚竟有80件塑膠碎片垃圾,令人憂慮人類食用後會影響健康。
  • 「蟲蟲拜拜」替你來解決
    由於白蟻活動隱蔽,又有著極強的破壞力,會啃食家具、地板等,所以當人們發現它們的存在時往往為時已晚,給居住者帶來巨大的損失。這一點,相信很多南方的朋友深有體會。那麼,白蟻怎麼消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昆蟲記之蟲蟲總動員--中國數字科技館
    暑假來了,天氣熱了,很多人躲進空調房裡,喝著冷飲看著電視,避開那毒辣的大太陽,可你是否想過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呢?  其實啊,夏天是各種動植物最為繁盛的季節,昆蟲們此時也最為活躍。就請你隨著我去大自然裡探索一番,看一場「蟲蟲總動員」的精彩表演吧。
  • 這些蟲蟲竟然可以吃塑料
    「人呆手戶」即保護:保護植物,保護綠色,保護自然,保護生命?MAY BE!
  • 香港海岸保護區變垃圾灣 垃圾堆積重185公噸
    肇事海灣位於南區石澳以南,需徒步經鶴咀道無線電站及沿山路抵達,一向人跡罕至,但頗受行山客歡迎;有資深行山客於網上討論區嚯稱該海灣為「垃圾灣」,指該處有大批垃圾從海上漂來,長期無人清理,衛生環境惡劣。記者日前隨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香港分會)「育養海岸」計劃的30名義工,以及環團Trail Watch義工到訪該海灣,實地了解海洋垃圾問題。
  • 紅色蟲蟲是「放屁蟲」(圖)
    ……早報前日報導,市區湖心苑小區林陰道出現許多不知名的紅色蟲蟲(詳見7月7日早報A9版),不少讀者打進早報熱線給出不同答案,有人說是蚜蟲,有人說是紅螞蟻……那麼,紅色蟲蟲到底是什麼?日前,記者將紅色蟲蟲的照片發給泉州師院一名生物學老師,他告訴記者,這種紅色蟲蟲是半翅目蝽象若蟲。
  • 世界地球日 香港推廣「素食星期一」減碳排放
    中新社香港4月22日電 (記者 李焯龍)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在香港有機構舉行活動,向香港市民推廣「綠色星期一」理念,調節生活和飲食習慣,在每周的星期一都素食一天,為世界減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