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化所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2020-12-03 科學網

選擇字號: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孫劍、俞佳楓副研究員團隊利用火焰噴射法(Flame Spray Pyrolysis , FSP)的高溫淬火過程,將金屬氧化物中的晶格氧鎖定在亞穩態,從而大幅增強了晶格氧的活性,使CO氧化反應速率比傳統催化劑的反應提高了10倍。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化學科學》上。

 

  由氧化物中晶格氧參與的氧化還原循環廣泛存在於催化氧化反應中。其中,晶格氧的釋放速率是反應的速控步驟,因此,增強晶格氧的活性,從而加速氧化還原循環,是促進催化氧化反應的重要手段。該團隊巧妙地利用高溫淬火的方法,在保證氧化物晶體穩定形成的同時,削弱了氧化物中金屬—氧之間的相互作用,使晶格氧處於過飽和的亞穩定狀態。新鮮製備的Ce-Zr固溶體氧化物中未發現氧空位,亞穩態的晶格氧可穩定存在,而在相對溫和的條件下(如低溫還原、真空處理、擔載金屬等)即可釋放出大量活潑氧,為CO催化氧化反應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研究發現,與共沉澱法製備的Ce-Zr氧化物相比,採用FSP方法製備的氧化物所能提供的氧空位數量增加了19倍。該研究成果為新型氧化物催化材料的設計和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