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二世:近親繁殖的惡果毀了王朝,並使歐洲陷入戰爭

2021-01-15 縱橫史觀

由於下巴變形,幾乎不能吃東西。並且患有佝僂病、還時常會有幻覺,還有一個超大的頭。不過他對此無能為力,也不能正常生育。西班牙的查理二世,世界上最大帝國之一的國王,卻幾乎不能說話或走路——這都是因為他的王朝是近親繁殖。

皇室近親繁殖導致的基因突變和出生缺陷,可能比已經估計的亂倫導致的基因突變更加糟糕。事實上,由於西班牙查理二世的近親血統,導致了西班牙查理二世的死因:35歲時,他的頭髮都掉光了,並幾乎不能走路。到了39歲他死時,因為沒有繼承人,導致歐洲陷入血腥的戰爭,各國都在爭奪他的王位。

當然,西班牙的查爾斯二世是故意被近親繁殖的。他的父親娶了自己的侄女,這意味著查爾斯的母親也是他的表親,他的父親也是他的叔叔。而這僅僅是個開始:西班牙哈普斯堡家族(habsburg)蓄意通婚超過200年,使他們成為歷史上最奇怪的王室成員之一。

有了這些基因問題,我們很難不去想:西班牙查理二世到底長什麼樣?他那突出的哈布斯堡式下巴,使他幾乎不可能吃東西,還經常流口水。他又矮又瘦,也很虛弱。但他的家人僱了藝術家,讓世人覺得他強壯又健康。儘管如此,幾個世紀以來近親繁殖的結果,是無法隱藏的。查理是最後一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雖然強大,但通過近親繁殖結束了自己的歷史。

查爾斯的大部分健康問題,是由遺傳疾病引起的

查爾斯的兩位曾祖父,一位娶了自己的侄女,另一位娶了他的堂姐。因為他的父母關係密切,查爾斯也是他母親的第一個表兄和他父親的曾甥。他的祖母也是他的姑媽。而查爾斯的家譜,可以追溯到一對單身夫婦:住在卡斯提爾的菲利普和喬安娜,他們生活在16世紀。

查爾斯可能患有兩種遺傳疾病:合併垂體激素缺乏和遠端腎小管性酸中毒。第一個是由腦下垂體產生激素的基因突變引起的,是導致查爾斯身材矮小、不育和陽痿的原因。它還會導致肌肉無力和消化問題。

第二種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使腎臟難以通過尿液排出酸。它會導致血尿,肌肉虛弱,頭部相對於身體大小過大。

健康國王的畫像,隱藏了他衰老的身體

儘管畫家們試圖把查爾斯二世,描繪成一個健康、強壯的國王,並隱藏這位統治者身體狀況的真相。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癲癇越來越嚴重,經常受到麻疹、風疹、口腔和支氣管感染、頻繁腹瀉和嘔吐等疾病的困擾。

他還有著名的哈布斯堡式下巴。突出的下巴使查爾斯幾乎無法咀嚼食物。據英國使節亞歷山大·斯坦霍普(Alexander Stanhope,查理二世)說,「他把吃的東西都吞了下去,因為他下顎太突出了,兩排牙齒都長不齊。」

查爾斯結過兩次婚,第一次是在18歲,第二次是在29歲,但兩次都不能生育,其中一位妻子抱怨查爾斯陽痿。據了解,30多歲的查爾斯看上去像個老人。1698年,法國大使Marques d』harcourt在給路易十四的信中寫道,查爾斯「腳、腿、腹部、臉腫脹,有時甚至舌頭腫脹,使他不能說話」,「身體虛弱,一兩個小時都不能下床」。

他與如此多的身體疾病作鬥爭,因此獲得了「被蠱惑者」的稱號,甚至在他死後,他這樣的名聲還在繼續。皇室進行了屍檢,這對大多數皇室來說並不常見,但查理二世是個例外。根據屍檢,這位被施了魔法的國王「心臟很小,只有一粒胡椒那麼大,肺部被腐蝕,腸子腐爛變質,腎臟裡有三顆大石頭,一個黑得像煤一樣的睪丸,而他的腦袋裡裝滿了水。」這樣的結果可能被誇大了,但它證明了他在同時代人中的聲望。

查爾斯的問題,從童年開始就很明顯

1661年查理二世出生時,他的父母一定認為他活不長了。當代著作稱這個嬰兒為「大腦袋」和「虛弱的母乳餵養嬰兒」。查爾斯四歲時才會說話,八歲時才會走路。儘管許多繪畫都試圖把查爾斯描繪成一個健康的嬰兒,但他從一出生就身體虛弱,身體不適。

查理四歲時父親去世,於是他繼承了西班牙王位。但即使是他自己的家人,也懷疑他是否能夠獨自統治——他的母親成為了男孩的攝政王。歷史學家斯坦利·g·佩恩(Stanley G. Payne)形容年輕的查爾斯是「可憐的王子」,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五代近親繁殖的墮落產物」。

西班牙哈普斯堡家族的嬰兒,死亡率高於農民

17世紀對農民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時代。農業產量下降,饑荒摧毀社區,流行病席捲歐洲。但農民在另一個重要方面,仍然比西班牙哈普斯堡家族好:他們沒有因為蓄意的近親繁殖而嘗盡苦果。

查爾斯的父親,國王菲利普四世,在他10歲時,父母就把他的第一次婚姻,安排給了法國國王的女兒。在他們的八個孩子中,只有兩個是男孩,而且都在繼承王位之前就去世了。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後,菲利普與自己的侄女,奧地利的瑪麗安娜再婚。這對夫婦有兩個女兒和兩個兒子,但兒子還是兒童的時候就去世了。

1527年到1661年,也就是查理二世出生的那一年,西班牙王室共生了34個孩子。其中近30%的人在1歲之前就去世了,有一半人在10歲之前去世。令人震驚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的死亡率,比西班牙平民還要高,後者的嬰兒死亡率約為20%。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選擇了在家族內部選擇近親來結婚。

哈布斯堡家族,打算加強他們的繼承權

近親繁殖是歐洲皇室的普遍做法——這被稱為皇室通婚。兩個世紀以來,西班牙哈普斯堡家族通過與家族內部聯姻,來維護王室遺產。在16和17世紀,他們絕大多數的婚姻都是與血親之間。

哈布斯堡家族為他們的近親繁殖辯護,聲稱這種做法加強了世系繼承,幫助鞏固了政治聯盟。為了確保血統純正而實行的通婚,帶來了大量的遺傳疾病和畸形,並最終摧毀了君主制。

西班牙的殖民擴張,引起了經濟和政治上的紛爭

查理繼承了一個可以追溯到16世紀的龐大帝國,當時他的祖先查理五世統治過德國、奧地利、荷蘭、西班牙和新大陸的大片領土。他遼闊的疆域被描述為「太陽永不落的帝國」。

財富通過西班牙的主要港口城市塞維亞湧入西班牙,塞萬提斯把塞維亞描述為「一個尋找冒險的地方,因為在每一條街道和每一個街角,都有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的冒險。」西班牙的橫渡大西洋的船隊,每年兩次出現在美國,船上載有黃金和白銀以及可可、菠蘿和辣椒等外國奢侈品。但所有西班牙帝國的財富,都無法阻止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

西班牙在17世紀經歷了長期的衰退。在1580年到1630年間,數百萬磅的白銀湧入西班牙,然後大量的白銀流入歐洲市場,造成了西班牙貨幣的極度通貨膨脹。君主制承擔了巨額債務,同時為歐洲和美洲的戰爭,提供了大量資金。

但哈普斯堡家族領導不力,也是導致人數下降的原因之一。歷史學家J.H. Elliot在他的著作《西班牙帝國》(Imperial Spain)中,這樣描述查爾斯二世(Charles II)的統治:「這個衰落王朝最後一個遺蹟,被留下來管理著一個支離破碎的君主政體,而它本身,也不再是偉大帝國」國王根本無法統治他的帝國,帝國再也無法達到16世紀的巔峰。

查理的英年早逝,使歐洲陷入戰爭

很明顯,查理活不長了,而且沒有自己的孩子。1700年,查理頒布了他的遺囑。在文件中,查爾斯選擇了菲利普,安茹公爵,作為他的繼承人。菲利普是查爾斯妹妹的孫子,她嫁給了法國路易十四。但查爾斯的死並沒有帶來平穩的繼承,反而引發了多年的戰爭。

查理是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最後一個成員,由於西班牙帝國的富裕,許多其他歐洲強國都想奪取王位。在查爾斯死之前,英國人,荷蘭人和法國人就已經在討論如何瓜分他的帝國了。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從1701年一直持續到1713年,當時強大的法國君主路易十四,為了讓他的孫子登上王位,與英國、荷蘭和神聖羅馬帝國的聯盟作戰。這場戰爭奪去了一百多萬人的生命,最後,一位法國波旁王朝的君主,登上了西班牙的王位。

相關焦點

  • 歐洲近代王室長著相同的下巴?科學家:近親繁殖惹的禍
    哈布斯堡王朝是歐洲歷史上極其有影響力著名王朝,他們建立自己的統治靠著一套特殊的手段——「通婚」,通過幾代人在整個歐洲範圍內的聯姻,最終使得哈布斯堡家族盛極一時。但是這也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哈布斯堡下巴」就是其中最「有礙觀瞻」的一個。
  • 首次確認:哈布斯堡王朝的大下巴就是近親結婚的惡果
    在中國古代,人們已經意識到了近親通婚的危害,故而有著同姓不婚的原則。當然,也有因為愛情,或者政治、經濟因素,姑表親之間通婚也是很常見。比如《紅樓夢》中,無論是林妹妹還是薛寶釵,她們與賈寶玉都有血緣關係。同樣,在歐洲的歷史上,王族或貴族為了保證血脈的純正,近親結婚也成為家常便飯。然而,近親結婚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導致後代更可能出現遺傳病。歐洲就有一個偉大的王朝就因此而毀滅。
  • 歐洲皇室數百年來近親通婚:導致出現醜陋的「哈布斯堡下頜」
    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的肖像 哈布斯堡王朝在15世紀到17世紀期間統治了包括奧地利和西班牙在內的龐大的歐洲帝國,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持續數百年,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歐洲各皇室之間的通婚
  • 近親結婚致歐洲王室家族衰落(組圖)
    本報綜合消息北京時間4月17日消息,據《獨立報》報導,哈布斯堡王朝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重要、最有影響力的王室,同時也是歐洲歷史上統治疆域最廣的王室,家族歷史可追溯到500多年前,曾統治過奧地利、匈牙利、比利時、荷蘭及德國等國。
  • 近親結婚毀掉歐洲最顯赫王室 為保血統叔侄聯姻
    近親結婚毀掉歐洲最顯赫王室 為保血統叔侄聯姻    哈布斯堡王朝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重要、影響力最大、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家族,該家族成員曾出任過奧地利、匈牙利、比利時、荷蘭以及德國等國君主。可是到18世紀,這個家族卻突然衰落,其原因令人困惑。
  • 17世紀中至18世紀末,歐洲錯綜複雜的王位繼承戰爭
    17世紀中至18世紀末,歐洲曾經多次發生王位繼承戰爭,這是當時歐洲強國之間政治與軍事的激烈衝突,它們是改變疆土範圍、力量對比與政治格局的重要途徑。三十年戰爭後果嚴重:奧地利失去歐陸霸權,德意志繼續分裂,法蘭西從此左右歐洲局勢。法國的這種優勢一直維持到18世紀初。18世紀前半期,先後發生了西班牙、波蘭和奧地利三國的王位繼承戰爭。當時歐洲的國際關係充分展現了它的複雜性。
  • 中世紀西歐社會,查理曼帝國的解體,加洛林王朝衰落後的歷史進程
    當時的加洛林王朝已經儼然成為了歐洲的老大帝國,從廣袤的東歐大草原到比斯開灣和英吉利海峽,從波羅的海到庇里牛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整個西歐都已經是查理曼馳騁的疆土。但查理曼大帝死後,他的繼承者們在沒有父輩的才能,無法令這樣的帝國保持穩定不說,到了查理曼的孫子輩,三個孫子為了帝國的繼承權相互徵伐,戰亂不休。
  • 哈布斯堡王朝開國皇帝,從他當選神羅皇帝開始,家族壟斷神羅帝位
    哈布斯堡家族自從得到神聖羅馬帝位,繁衍速度似乎快了很多,家族成員數量相當龐大,並且跟很多別的歐洲國家王室達成政治聯姻,使得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了除了神聖羅馬帝國之外的很多歐洲國家,所以後世戲稱哈布斯堡王朝是用下半身徵服歐洲的朝代。
  • 科學家證實,哈布斯堡王朝面部畸形與近親繁殖有關
    根據《人類生物學年鑑》上發表的最新結果,「哈布斯堡王朝下頜」是西班牙和奧地利國王及其妻子的哈布斯堡王朝的面部狀況,可歸因於近親繁殖。幾代人通婚在整個歐洲帝國(包括西班牙和奧地利)中獲得了家族的影響,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但是由於最後的哈布斯堡王朝無法產生繼承人而導致了家族的滅亡。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證實這種稱為「哈布斯堡下巴」的下巴是否是近親繁殖的結果。「哈布斯堡王朝是歐洲最有影響力的王朝之一,但因近親繁殖而聞名,這是它的最終失敗。
  • 人類不能近親繁殖,為什麼狗狗可以?它們能認出自己的親人嗎?
    為什麼人類不允許近親結婚? 先舉個典型案例:哈布斯堡王朝的鞋拔子臉。 在歐洲,哈布斯堡王朝是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王族,曾擔任過多國的國君。 然而,到了18世紀,家道中落,走向了衰敗。 對於這個家族的衰落,科學家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家族內近親結婚。
  • 歐洲歷史十大富強朝代,全都做過歐洲霸主,哈布斯堡王朝不是第一
    整個歐洲君主制歷史,不僅朝代數量很多,富強朝代數量也很多,筆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評選出歐洲歷史十大富強朝代,這十個朝代全都做過歐洲霸主,而且排第一的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哈布斯堡王朝,而是漢諾瓦王朝。羅曼諾夫王朝(國祚304年):羅曼諾夫王朝是俄羅斯歷史最後一個朝代,也是最富強的朝代。公元1613年,羅曼諾夫家族的米哈伊爾一世登基稱沙皇,羅曼諾夫王朝建立,公元1721年,第四代沙皇彼得一世改稱皇帝,從此俄羅斯躋身歐洲富強國家之列,並在第八位皇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間達到極盛。
  • 查理三世登基勢力漸長,為何還如「提線木偶」,連皇位都保不住?
    關於帝國王權繼承的問題一直是其子嗣爭奪的焦點,加上尚且年幼的查理三世,結舌路易斯一共育有三位王子。經過一系列的政治較量,長子路易三世取得法蘭西和紐斯特的統治權;次子卡洛曼二世奪得阿基斯坦和勃艮第的統治權;查理三世祖父的妹夫伯叟奪得普羅旺斯的管轄權,而查理三世苟延殘喘,只保留了王子的頭銜,沒有取得一塊轄地。從此,加洛林王朝一分為三。
  • 奧地利繼承戰爭會爆發的真正原因,看完你就會明白!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即將結束,卡爾馮哈布斯堡在這場戰爭中宣稱,西班牙的王位得到了神聖羅馬帝國及其盟友的支持。兩年前,卡爾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成為查理六世,除此之外,他還繼承了許多其他的頭銜,但他的權力寶座無疑是奧地利。帝國不過是一層薄薄的幕布,掩蓋了200多個大小不同、實力各異的德意志民族相互競爭的現實,卡爾的帝國頭銜只是為了炫耀。
  •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確立歐洲均勢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發生在1700年到1713年,這是繼威斯特法利亞和會之後,歐洲大陸上發生的較為大規模的戰爭,戰後籤訂的《烏德勒支和約》確定了歐洲大陸的均勢。 到1700年時,西班牙一直是由哈布斯堡王室統治,但是西班牙國王於170年11月1日去世,死後無子嗣。
  • 古代皇室近親結婚,究竟有多可怕|怪圈漫畫
    由於社會一直對亂倫有忌諱,所以想要觀察到人類近交退化的現象其實並不容易。不容易,並不代表著沒有!歐洲王室,因為需要通過政治聯姻來獲取土地財富或確保繼承權,只要是性別和貴族血統對上,其他的都不是問題,甚至可以說,從中世紀以來的歐洲王室史也是一部近親婚姻史。以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哈布斯堡為例。
  • 近親結婚危害有多大?這個王朝近親通婚184年,最終導致覆滅!
    但是從古代開始,直到上個世紀之前,人類對於近親結婚還沒有太大的概念,他們認為近親結婚可以讓整個家族變得親上加親,還不會汙染他們高貴的血緣。特別是在古代的王朝中,近親結婚是非常普遍的。這些王親貴族認為自己的血液是非常高貴的,所以他們在婚配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因素便是家庭地位。
  • 近代戰爭7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普奧對決,英法爭霸,歐洲群雄混戰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它爆發於1740年至1748年之間,是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之後的又一場歐洲洲際級別的超級大混戰。這場戰爭,主要是由法國、英國、普魯士以及奧地利這歐陸四強共同演繹的結果。1740年10月,奧地利皇帝查理六世死後無嗣,便囑咐其長女瑪利亞·特蕾西亞承襲王位。
  • 十八世紀發生的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馬鈴薯戰爭」
    此外,它還擁有一支世界有名的歐洲勁旅足球隊—拜仁慕尼黑,這個名字就是巴伐利亞的德語名稱。巴伐利亞歷史上曾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早在公元六世紀便已經存在,叫做巴伐利亞公國。當時的巴伐利亞領土包含今天奧地利的一部分,到了公元十二世紀末,巴伐利亞公國的王位開始被威特爾斯巴赫家族壟斷。威特爾斯巴赫家族是德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