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加強與民企合作 外媒:推動國企民企競爭

2020-12-04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5月10日報導 外媒稱,國有企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CASIC)宣布了一項計劃,將加強它與中國私營部門的協作,以提升其作為系統集成商的地位。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5月5日報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飛彈系統和國防電子設備製造商之一。它說,這項產業協作計劃將包含430億元的外包合同。

為了鼓勵私營部門供應商競標國防和商業領域的二、三級合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說將利用它在去年建立的網絡門戶平臺「航天雲網」。這個門戶網站旨在推動所謂「雲製造」,將雲計算技術應用於一系列製造業用途和相關服務。

報導稱,航天雲網的用戶還包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等軍工企業,並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採購網站列為它的合作夥伴之一。全軍武器裝備採購信息網(www.weain.mil.cn)也是在2015年建立的。

據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說,它將利用航天雲網外包協作業務,包含生產加工、研發設計、試驗、計量檢測以及維修、保養等售後服務。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說它將根據生產進度在航天雲網發布協作採購需求。它還說,這項計劃將有助於它努力提升自己作為系統集成商而不只是基礎製造商的地位。它表示,網絡門戶平臺的使用還將提高透明度,降低傳統外包成本。

據官媒《中國日報》報導,航天雲網自2015年6月上線運行以來,已經吸引約9.4萬家企業入駐,外包的二、三級合同金額超過1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該門戶網站也將外國企業視為潛在供應商,尋求與其進行協作。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與私營部門開展協作的努力得到了中國國務院的直接推動,因為中國政府正尋求推動私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之間的競爭,鼓勵一級製造商成為專門的核心開發商和系統集成商。儘管北京逐步放寬了限制,但中國私營部門接觸敏感項目的機會仍然有限。

航天雲網的使用和對雲製造的重視也值得關注。

報導稱,自2013年以來,中國政府不但鼓勵私營部門參與軍工生產,而且進一步強調利用網際網路解決方案和先進位造業技術來提升軍工業的效率和創新。這是為了幫助中國實現它所說的「技術發展的跨越」,使本土軍工業基礎趕上甚至超越競爭對手國家的能力。

報導稱,近期中國發展先進位造業技術的例子包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發展石墨烯技術以支持軍事航空複合材料的製造;擴大量子技術的使用以支持定位、導航和授時(PNT)能力的發展;加大對3D列印技術的投資以應用於軍事航空領域。其中最後一項技術已經應用於一些軍用飛機的零部件生產,包括成都殲-20第五代戰鬥機、瀋陽殲-31隱形戰鬥機和瀋陽殲-15艦載作戰飛機的原型機。(編譯/王雷)

相關焦點

  • 民企信用能力演化及困境探索
    但是,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隨著我國宏觀去槓桿力度的不斷加強,民企債券違約高發,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等現象日漸突出,引起了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2019年民企債幾乎成為被市場普遍看空的投資類型。為什麼民企在這一輪去槓桿過程中信用能力表現的如此不堪一擊?民企信用債還有投資價值嗎?
  • 「張小平離職」背後:航天等領域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9月27日,一篇自媒體文章《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刷屏朋友圈,瞬間將航天科研人員張小平、其曾就職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以及目前供職的民營航天公司「藍箭航天」推向風口。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航天國企內的人才流失與近年來「國家隊」的優勢減弱有密切關聯。近年來,在軍民融合的大背景下,商業航天開始起步。而在政策層面,中國也在大力鼓勵民營航天公司的發展。2014年,中央提出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國務院明確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
  • 中國民企爭奪空軍訂單:煤礦機械廠改做噴氣發動機
    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8日發表題為《中國欲借民企提高國防產業效率》的報導稱,王澤鋼所在的工廠位於山東省,為煤炭業生產採礦機械。不過,到明年他打算拓展一項新業務:為中國空軍生產噴氣式飛機。
  • 中美航天民企差距,龍飛船載人發射成功,中國民企仍在襁褓之中
    ,小布希此前對此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頒發了《國家航天運輸政策》和《美國國家航天政策》。  在龍飛船發射成功後,部分人對中美之間在航天領域的差距發出疑問,甚至有人認為中國航天還不如人家的民營企業。從一定程度上來說,SpaceX取得了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但與中國國家隊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中國航天研發的長徵5號綜合性能遠超獵鷹-9號。此外,國家隊在航天領域探索的範圍非常廣,載人航天僅僅是一小部分,這一點馬斯克也遠遠無法企及。馬斯克在航天領域所取得的成功,更多的是一種商業理念的成功,帶給該領域無限的的活力與想像力,這才是馬斯克最成功的的地方。
  • 民企挖中國航天的牆角,吉利公司澄清,將打造自己的「SpaceX」
    SpaceX日前成功發射了載人航天飛船打破了民企航天公司載人飛船零突破,這件事放在國內來看更多的還是項目,雖然中國的航天發展勢頭向好,但民營企業的航天土壤並不算好。一些相關企業和高校研究也有,但SpaceX單單拿出獵鷹系列國內就沒法比,差距還是明顯。
  • 張小平跳槽背後:航天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兩三年換一波
    9月27日,一份蓋有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章《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的文件引發關注,《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一文在朋友圈刷屏,該文批評了航天國企人才激勵機制存在問題,導致「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幹不得已離職。為此,《中國科學報》記者聯繫多名航天領域專家,均稱「太敏感」婉拒了採訪。不過,航天領域國企骨幹人才流失已成不爭事實。
  • 中國航天科工與海南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航天科工與海南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11-22 2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太空發展很難跟上美國嗎?SpaceX等民企獲國家贊助是主因
    不過,國內市場又被國企佔據,太空產業較難具備競爭力。因為害怕中國企業競爭,美國禁止中國航空企業獲得美國零部件,上海某顧問機構的資深太空分析師李超表示,由於美國在衛星產業擁有卓越成就,中國無論私營或公營企業,自此之後就被拒於國際市場門外。他們或許能跟部分不是美國盟友的第三世界國家敲定合約,但除此之外,沒有什麼人願意冒險觸怒美國,把衛星交給中企發射。
  • 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
    近日,兩家總資產皆達千億級別的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在京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依據協議,雙方將以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和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為目標,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共同提升中國航天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共同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 中國航天科工與通用技術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暨航天醫科合作協議
    中國航天科工與通用技術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暨航天醫科合作協議 2020-12-30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球只有美國掌握的技術,中國民企突破成世界第二,封鎖也沒用了
    ,使西方又一50年封鎖被打破,這家中國民企就是藍箭航天,該公司於近日成功匹配了液氧甲烷燃料發動機「天鵲」,以及新一代液體火箭「朱雀」,並進行了200秒的點火試驗,在試驗成功後,標誌著這家中國民企突破成世界第二,在此之前,液氧甲烷燃料
  • 中國移動、大唐集團、航天科工等15家國企公布巡視整改「成績單」
    中國移動、大唐集團、航天科工等15家國企同日曬出整改「成績單」。其中,中國移動黨組針對中央巡視組指出存在的四大類、十六項問題,形成215項整改舉措。公司堅持把5G發展作為重要舉措,推進「5G+AICDE」(5G與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新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推進「5G+Ecology」生態共建(積極與各方共建5G生態系統,使5G和社會經濟、人民生活緊密融合),推進「5G+X」應用延展,著力加強5G國際標準制定、技術研發、應用創新,發揮基礎通信企業「扁擔效應」,協同產業各方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促進提升中國信息通信業國際競爭力
  • 走進新國企:航天科工發布軍民融合發展成果
    中新網7月7日電 7月6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組織的「砥礪奮進新國企」系列採訪活動走進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活動上,航天科工從新產業、新平臺、新系統等多角度展示軍民融合產業的發展成果。  新產業:商業航天揚帆起航  在新產業方面,中國航天科工國內率先發布千億商業航天項目規劃,持續推動飛雲、快雲、行雲、虹雲、騰雲五大商業航天工程實施;快舟一號火箭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發射,從籤訂合同到發射僅歷時8個月,順利完成「商業航天第一單」;開拓者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鯤一號」,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航天科工已具備獨立自主研製各類典型空間飛行器及平臺的能力
  • SpaceX再獲巨額投資 中國版在哪裡?航天專家表示:很快會出現
    這也使該公司具備了在載人探月這樣的任務中與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競爭的資本。近日,外媒報導稱,SpaceX的股份在二級市場的售價大約介於160至170美元之間,估值大約在215億美元左右,較2015年融資時120億美元的估值增長了近80%。在2015年的融資中,谷歌母公司Alphabet、富達投資集團共向SpaceX注入了10億美元的資金。
  • 剛剛,中國民企發射一枚超音速飛彈,專供出口市場
    中國民企已經可以發射飛彈了,你沒有聽錯,就在前幾天。是不是驚掉你的下巴了,我也一樣。也就是說,中國民營企業也可以研製出超音速飛彈了(沒想到國內民企這麼厲害)。(超音速飛彈)從廣東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發布的公告來看,這次試驗非常成功,我們了解到其HD-1項目採用的是現在國際上最先進的固體衝壓發動機技術(噴氣發動機的一種)。
  • 中國航天科工與北京理工大學籤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12月14日,中國航天科工與北京理工大學籤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依據協議,雙方將依託各自優勢,圍繞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領域,拓展更加廣泛和深入的合作空間。中國航天科工黨組書記、董事長袁潔,黨組副書記陳國瑛;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趙長祿,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黨委常委、副校長龍騰;雙方有關部門及單位領導出席活動。
  • 宋志平:國企聽聽負面沒壞處
    央廣網北京4月3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怎樣確保國企改革成功?什麼樣的結構才是理想的混合所有制方式?中國之聲觀察員馬光遠對話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  馬光遠:大家感覺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對民企天然可能有一種人格上的同情。對我們整個國企可能有一種天然上、人格上的歧視。
  • 中國的"SpaceX"在哪裡?航天專家表示:很快會出現
    不過,隨著近年商業航天越來越受重視,一些不甘於「跑龍套」的民企開始奮力向航天市場進軍,希望能搭建自己的舞臺。在前景廣闊的航天市場中,「國家隊」和民企如何共同發展?中國什麼時候能出現SpaceX一樣的民營航天大腕兒?來自兩會內外的航天人向科技日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觀點。
  • 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加速深度融合,「中國神化」「中國神航」要來了?
    就在8月28日,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在京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和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為目標,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 繼「中國神車」、「中國神船」後,「中國神化」、「中國神航」也即將來襲?
  • 光伏電站2020年終盤點:央企「進擊」,民企「退潮」
    在全球減排以及中國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大背景下,更多的企業開始加大光伏的投資力度。電站EPC業務正逐漸成為央企在光伏領域的的戰略重心。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有以中國能建系、中國電建系的若干設計院在紛紛進入光伏電站EPC業務,以特變電工、陽光電源、隆基、正泰、晶科電力、阿特斯等為代表的民營光伏設備企業也開始大規模切入這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