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0日報導 外媒稱,國有企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CASIC)宣布了一項計劃,將加強它與中國私營部門的協作,以提升其作為系統集成商的地位。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5月5日報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飛彈系統和國防電子設備製造商之一。它說,這項產業協作計劃將包含430億元的外包合同。
為了鼓勵私營部門供應商競標國防和商業領域的二、三級合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說將利用它在去年建立的網絡門戶平臺「航天雲網」。這個門戶網站旨在推動所謂「雲製造」,將雲計算技術應用於一系列製造業用途和相關服務。
報導稱,航天雲網的用戶還包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等軍工企業,並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採購網站列為它的合作夥伴之一。全軍武器裝備採購信息網(www.weain.mil.cn)也是在2015年建立的。
據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說,它將利用航天雲網外包協作業務,包含生產加工、研發設計、試驗、計量檢測以及維修、保養等售後服務。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說它將根據生產進度在航天雲網發布協作採購需求。它還說,這項計劃將有助於它努力提升自己作為系統集成商而不只是基礎製造商的地位。它表示,網絡門戶平臺的使用還將提高透明度,降低傳統外包成本。
據官媒《中國日報》報導,航天雲網自2015年6月上線運行以來,已經吸引約9.4萬家企業入駐,外包的二、三級合同金額超過1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該門戶網站也將外國企業視為潛在供應商,尋求與其進行協作。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與私營部門開展協作的努力得到了中國國務院的直接推動,因為中國政府正尋求推動私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之間的競爭,鼓勵一級製造商成為專門的核心開發商和系統集成商。儘管北京逐步放寬了限制,但中國私營部門接觸敏感項目的機會仍然有限。
航天雲網的使用和對雲製造的重視也值得關注。
報導稱,自2013年以來,中國政府不但鼓勵私營部門參與軍工生產,而且進一步強調利用網際網路解決方案和先進位造業技術來提升軍工業的效率和創新。這是為了幫助中國實現它所說的「技術發展的跨越」,使本土軍工業基礎趕上甚至超越競爭對手國家的能力。
報導稱,近期中國發展先進位造業技術的例子包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發展石墨烯技術以支持軍事航空複合材料的製造;擴大量子技術的使用以支持定位、導航和授時(PNT)能力的發展;加大對3D列印技術的投資以應用於軍事航空領域。其中最後一項技術已經應用於一些軍用飛機的零部件生產,包括成都殲-20第五代戰鬥機、瀋陽殲-31隱形戰鬥機和瀋陽殲-15艦載作戰飛機的原型機。(編譯/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