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近幾年要瘋狂的探索火星?月亮那麼近為什麼不去探索?

2020-10-18 電力工程技術官方

美國人施行的「阿波羅計劃」,參與的科研機構以及科研人員眾多,還有將近2萬家企業參與其中,通過對月球的探索,獲得了科技上的長足進步,其中很多成果轉化為民用之後,都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使美國在與蘇聯的對抗中獲得了更大的優勢。

美國人對火星項目的持續投入,必然是想延續「阿波羅計劃」的輝煌,以此帶動社會各個層面的發展,促動產業的升級換代,以此繼續保持自己在科技等方面的先發優勢,保持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

目前人類航天技術的最高峰就在美國,而人類在21世紀的發展重點將是外太空以及月球和火星,所以美國肯定會在其他國家有能力登上火星之前搶先一步抵達火星進行實地考察甚至開發資源,不出意外的話第一個登上火星的人類也會是美國人。

人類的宇航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自然而然的就會前往月球或者火星,美國目前已經確定了重返月球的計劃,而我國的嫦娥工程最終目的也是在月球建立基地,未來我國也會逐步把重點轉移到火星身上。

火星的好處是溫度對人類來說比較合適,對探測器的要求稍微低一些,而火星的地下和兩極,已經被證明含有大量的水冰,火星大氣中也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還有一些甲烷,都是可以在未來被人類利用的。相比於金星、月球,火星在未來成為人類移民基地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並且引力更低一些,相比地球也更有利於人類飛船的發射,如果可以改造火星的環境,使其溫度升高出現液態水,種植植物生產食物也比較有利。

火星地下可能存在生物,火星雖然板塊運動但是火星也有「火震」等等。另外火星擁有一些太陽系地質奇蹟,極具研究價值,比如水手峽谷,奧林帕斯山等等。火星極地冰蓋,隕石坑裡1公裡厚的冰蓋等等。

其實早在2012年MRO火星軌道探測器就看到了火星的黏土區域,這對於科學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發現,而近期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黏土很有可能是二氧化碳冰和土結合的成果。

外部原因的話主要是火星比月球更適合作為殖民地,利弊分析一下,火星相比月球來說唯一的弊就是距離很遠,所以這也是現在各國發展高推力火箭的原因。利的話就有很多了,比如火星土壤可以用壓縮設施壓縮,直接造成磚塊,火星赤道區域溫度較溫暖,不過這條幾乎可以忽略了,因為火星表面幾乎沒有氧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火星擁有古代運河痕跡,還有最近有地質甲烷發現。

美國已經派人造訪過月球,掌握了月球的很多信息。而這一切都是上個世紀60/70年代的事了,美國確實領先了世界其他國家一大步。而從月球目前和長遠來看,火星移民的條件優於月球,所以美國必須接收更加高難的挑戰——比如探測火星,來保持美國航天大國的口碑和地球霸主的位置不被撼動。因此瘋狂的加速火星的探測。

火星與月球相比更具開發優勢,雖然月球距離我們近,但是未來的火星有望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歐洲空間局ExoMars計劃試圖通過無人探測器研究火星,在軌道上部署探測器研究火星大氣環境,著陸探測器將在地面上尋找有機物。NASA已經開啟了載人登陸火星的任務,「獵戶座」的改進型將把太空人送往火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費力去探索火星?
    中國已經成功啟動了首次對火星的重大行星際飛行任務。發射開始了漫長的七個月,穿越深空的旅程,一旦任務到達紅色星球,中國可能會成為有史以來第二個在火星表面著陸並運行流動站的國家。然而我們為什麼要費力去探索火星? 1. 火星很有可能曾經是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可能因為失去磁場的原因,導致大氣丟失,氧氣被鐵元素耗盡(從而造成了紅色),因此研究它也利於我們更好的保護地球。
  • 地球的近親「兄弟」,為什麼人類不去探索,反而要去火星?
    今日話題金星距離地球最近,為什麼人類不登陸金星,反而要去火星?最初科學家他曾經認為金星上可能存在智慧文明,那麼為什麼人類除了探索月球以外首選的探索目標是火星,而不是離我們更近的金星?要知道,登錄一個地外行星距離不是主要的決定因素金星之所以被科學家們放棄是因為她的環境太惡劣了,把它形容為「地獄之星」也不為過。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歷經70年探索,火星移民已不再是夢
    目前,開展過或正在開展火星探測項目的國家主要有前蘇聯,美國和中國。直接或間接參與各類火星計劃的商業巨頭主要有亞馬遜,谷歌,微軟,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以及中國的百度。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人類登陸火星還有多遠的路要走,我們怎麼去,如何在火星生存?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打開這本《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 為什麼金星更近,但是人類卻更愛探索火星呢?
    2020年,是人類探索太空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對中國來說,今年也是極有意義的一年,因為我們終於開啟了對火星的探索,它不再是一個遙遠的代名詞,我們終於向它靠近了。從地球飛往金星需要100天左右,而從地球飛往火星則需要180天左右的時間。實際上從距離上來看金星遠比火星更接近地球,但是火星確實人類探索最深入的行星,這是為什麼呢?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包括美、俄、日、歐、印等國在內的「探火」大軍日益壯大。2020年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那麼,問題來了:外太空那麼多星球,為什麼大家都「認準」了火星?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也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
  • 人類為什麼要全力探索「火星」?
    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自古就有,但是要說到對於宇宙認識的快速發展,還是在工業革命以來的幾百年時間。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我們不斷地向太空發射衛星、發射探測器,以及發射載人飛船。人類這所有的努力無非圍繞著兩個目的而展開,第一個目的是探尋地球之外的生命,研究生命的起源;第二個目的是希望將來人類能夠走出地球,移居開發其他星球。
  • 為什麼要探索宇宙
    他這封真摯的回信隨後由 NASA 以《為什麼要探索宇宙》為標題發表。親愛的Mary Jucunda修女:每天,我都會收到很多類似的來信,但這封對我的觸動最深,因為它來自一顆慈悲的飽含探求精神的心靈。我會儘自己所能來回答你這個問題。首先,請允許我向你以及你勇敢的姐妹們表達深深的敬意,你們獻身於人類最崇高的事業:幫助身處困境的同胞。
  • 金星比火星更神秘,科學家為什麼不探索金星?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宇宙太陽系中有9大行星被命名,按照到太陽的由近到遠的依次為:木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冥王星。在2006年,由於冥王星質量低於月球,被劃為矮行星,從此在行星中被除名。早從2004年起,中國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事業,探月計劃正式啟動。
  • 為什麼火星是太陽系中最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我們為何要探索火星
    雖然火星在古代被視為不吉利的表象,但在現代可是天文學的香餑餑,在近現代的火星的研究表明,火星是太陽系中最適合移民的星球。為什麼要不遺餘力地將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太空探索上呢為什麼要進行太空移民好好改善地球的居住環境,保護地球資源不好嗎?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這個問題,雖然我們口口聲聲說什麼,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這星辰大海的目標代表了什麼呢?
  •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宇宙,我們為什麼要援助非洲
    1970年,一位尚比亞修女給美國航空航天局寫了一封信,這位尚比亞女士問道:「目前地球上還有那麼多小孩吃不上飯,為什麼人類每年還要還為遠在火星的項目花費數十億美元」。時至今日,人類為探索宇宙的花費,每年已達到了數百億美金,而非洲的貧窮飢餓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 【工悅讀】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2020年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那麼,問題來了:外太空那麼多星球,為什麼大家都「認準」了火星?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也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
  • 金星離地球如此近,科學家為什麼不去金星反而去更遠的火星呢?
    而在地球的歷史上,有關金星的傳說也是不少的,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既然金星離地球又近,又有很多和地球相似的地方,那為什麼科學家不去探索登陸金星,反而跑去更遠的火星呢?人類探索宜居帶內的金星和火星,目的是為人類未來移民做準備,太陽系處在宜居帶內的除了地球,只有金星和火星,可是金星之所以讓科學家放棄,是它的環境太惡劣了,把金星形容成一個地獄之星一點都不為過。
  • 我們為什麼要探索太空,1970年NASA給出了答案
    今天這一期本來想發一個名為《一美元為什麼能換六人民幣》,我這兩天都在讀關於經濟方面的資料,但是感覺想要明明白白的講出來還是有一些困難的,所以這期就說說人類為什麼要向上飛,探索宇宙呢?這個問題在上個世紀乃至這個世紀都有很多人問,他們問題大致是這樣的:為什麼要要探索宇宙,地球上還有很多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食不果腹甚至是連食都沒有,有那探索宇宙的錢,為何不支援沒有飯吃的窮人們。這個問題我雖然知道如何回答,但我並不想用我的口來說緣由,省的有人又說我「妄議」了。
  • 為什麼日本不探索月球?為什麼日本要探索火衛一和小行星?今天來說說
    來回7億公裡,隼鳥二號將攜帶Ryugu小行星樣本返回地球,途中的全自動算法和各種變軌讓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因為以後人類想要探索小行星,或者直接在小行星表面採礦,這些都是基本功,再基礎不過的技術。
  • 人類探索火星的腳步
    所以六十年代(包括六十年代初期)人類僅能夠憑想像描述火星,認為那是一顆有高等文明的星球。為什麼人類會對火星特別感興趣?因為火星離地球比較近,同樣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上,人類只能用望遠鏡觀察火星的時候,可以看見火星的山巒,和地球的地貌很接近,所以人類對火星一直很感興趣,在人類還沒有能力向火星發動探測器的時候,人類就對火星充滿了想像,出現了許多有關火星的小說和電影。
  • 金星和地球很像距離也近,人類為什麼不選金星而是去探索火星?
    我們人類不斷的認識和探索宇宙,其實主要是為了兩個終極目標,一個目標是面向未來的,也就是人類將來除了地球之外,能夠到哪裡去?另一個目標是面向過去的,也就是我們地球上的生命是怎麼出現的?但是,目前的人類科技水平十分有限,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更多的都集中在太陽系以內。
  •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火星?「天問一號」的意義
    更不用說人類不需要等待26分鐘會獲得下一條指令。其實這個時間是在8-48分鐘變化,取決於地球與火星的距離,消息傳到地球需要4到24分鐘,還需要相同的時間才能傳回來。是的,火星車是靠指令行動,它們靠指令張開手臂,每一個動作都是由地球上的某個人指揮的,因此不止是傳輸過程有延遲,做出最佳行動方案也需要時間。一個人不需要指令告訴他要往前走100cm,人類是比機器人更好的操作員。
  • 金星比火星離地球近,為什麼科學家總是計劃去火星而不是金星?
    從這個數據看,確實去金星比去火星更近一些。那麼,為什麼科學家總是計劃去火星而不是去金星呢?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一下:第一,火星和金星離地球的實際距離?第二,去金星和火星要面對什麼?第三,去金星和火星有什麼意義?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地球和金星、火星間的實際距離在開頭,我們說了一下金星、火星與地球理論上的最近距離。
  • 為什麼人類不親自登上火星去探索研究?食物有可能是一個大難題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再一次人類探測火星的一個時間窗口。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火星是地球的鄰居,是同樣處在宜居帶的類地行星。火星跟地球有許多的相似之處,所以,人類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就開啟了火星探索計劃。半個多世紀以來,人類已經向火星發射了40多個探測器,其中包括軌道探測器和著陸探測器。通過探測器對火星的不斷探索研究,如今人類對火星已經有了非常多的認知。
  • 探索宇宙的成本那麼高,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答案讓人們害怕
    為什麼美國不再繼續載人登月?主要還是載人登月的花費太高了,即使是美國這樣的經濟強國,也差點因為一個登月而出現經濟危機。由此可見,太空探索是多麼費錢的一個事業,而人類要探索太空離不開空間站,目前太空中的國際空間站,也不是一個國家製造的,而是集合了多個國家全力建造的。因為一個國家很難承擔起建造空間站的花費,而近半個多世紀的太空探索,基本都是只有付出沒有什麼金錢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