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瑞新寵第三代ALK抑制劑Lorlatinib的大環之謎

2021-01-21 健康一線視頻網

最近,輝瑞新一代ALK/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劑Lorlatinib被FDA授予突破性藥物資格。於是,Lorlatinib作為第三代ALK抑制劑進入大家的視野,也為病人帶來了新的希望。

當看到Lorlatinib的結構(圖1),其大環結構對我來說成了一個謎,為什麼是一個大環結構呢?這種結構又是怎麼被發現的?Lorlatinib又為什麼會被定義為第三代ALK抑制劑?帶著這些疑問,我試圖為自己以及與我有著同樣疑惑的朋友解讀Lorlatinib的大環之謎。

圖 1

醫療需求,召喚第三代ALK抑制劑

填補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是新藥研發的一個重要動力,也是衡量一個新藥上市後在商業上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評估指標。Lorlatinib正是為未滿足的醫療需求而生。Lorlatinib之所以被稱為第三代ALK抑制劑,還要從ALK抑制劑的發展說起。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是一種受體酪氨酸激酶,與血液、間質和實體三大類型腫瘤相關。約3-7%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體內腫瘤染色體EML4基因外顯子與ALK基因外顯子融合,形成EML4-ALK融合酪氨酸激酶,EML4-ALK融合變異體具有高度的致癌性,且ALK在多種腫瘤細胞中高表達。因此,ALK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癌症治療靶點。

輝瑞研發的第一代ALK抑制劑克唑替尼即是基於EML4-ALK靶點的發現應運而生。克唑替尼(Crizotinib)是一種ATP競爭性的多靶點蛋白激酶抑制劑,它可有效抑制MET/ALK/ROS的細胞生物活性,並分別在ALK、ROS或MET激酶活性異常的腫瘤患者中顯示出較高的臨床療效。克唑替尼是腫瘤藥物研發史上最快速的藥物之一,2011年在美國上市後引起轟動。美國FDA在2016年又批准克唑替尼(Crizotinib)可用於治療攜帶ROS-1基因突變的晚期(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

克唑替尼徹底改變了攜帶ALK染色體重組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療。不幸的是,大部分患者在治療後的12個月內對克唑替尼產生耐藥性,並發生獲得性耐藥突變,在發生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的患者中的療效更是十分有限。這種情況催生了對克唑替尼耐藥的NSCLC的第二代ALK抑制劑的快速發展。最近幾年,已經不斷湧現出多個療效好、毒性低的第二代ALK抑制劑(圖 2):Ceritinib、Alectinib、Brigatinib。然而,抗腫瘤領域激酶抑制劑的坎坷命運總是驚人的相似,那就是耐藥性的產生使其失去有效性。最初,幾個第二代ALK抑制劑對發生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的克唑替尼耐藥的患者顯示了治療活性,不過頑固的腫瘤很快就對這些新抑制劑產生了耐藥性。

面對克唑替尼及第二代ALK抑制劑的耐藥,以及耐藥後的無藥可用,輝瑞的科學家們開始研發第三代ALK抑制劑,即可用於對克唑替尼及第二代ALK抑制劑耐藥的、發生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的NSCLC患者仍有療效的藥物。輝瑞研發出的第三代ALK抑制劑即是Lorlatinib。

圖 2. 第二代ALK抑制劑

追本溯源,源起克唑替尼

當我們比對克唑替尼和Lorlatinib的化學結構時就會驚訝的發現,這兩個隔代相望的ALK抑制劑結構上竟然有著非常大的相似性(圖1)!為什麼結構與克唑替尼具有很大相似性的Lorlatinib會成為第三代ALK抑制劑呢?這還要從Lorlatinib發現說起。

若想達到克服克唑替尼的耐藥、提升藥效、增加腫瘤細胞內和腦內游離藥物濃度從而獲得更好靶向治療作用的目的,可以通過避免血腦屏障(BBB)和腫瘤細胞表面轉運體介導的藥物外排來增加中樞神經系統(CNS)內的藥物含量。那麼進一步提升克唑替尼的類藥性質就成為化合物改造的重要目標。應用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策略和以親脂性效率(LipE,是優化過程中監測化合物的活性、物化性質和成藥性程度的一個指標,LipE=pKi (or pIC50) − logD)為重要優化指標,輝瑞科學家開始對克唑替尼進行結構改造,引入各種取代基團得到了一系列脂肪族類氨基吡啶和氨基吡嗪類ALK抑制劑。通過對A環和B環各種取代基團的引入(圖3),發現了一個第二代ALK抑制劑類化合物PF-06439015。與克唑替尼相比,PF-06439015的活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對野生型pALK 細胞抑制活性是克唑替尼的105倍,對突變型pALK-L1196M細胞的抑制活性是克唑替尼的128倍,並顯示出較強的體內活性,PF-06439015的LipE (5.3)也比較適宜,但遺憾的是PF-06439015容易被外排(BA/AB = 30.6/2.8,ratio 10.9),腦內的游離藥物濃度就會比較低,無法用於腦轉移患者的治療,因此,PF-06439015未用於進一步開發。

圖 3. 從克唑替尼到Lorlatinibd的發現:

SBDD = Structure based drug design,BBB = Blood-brain barrier,LipE = lipophilic efficiency,ADME =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研究的脂肪類化合物不具備同時達到高活性(L1196M IC50<25nM)和低藥物外排率(BA/AB < 2.5)的特性,難以提升藥物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的有效性。因此,應用全新策略設計中性抑制劑成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脂肪類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了配體與蛋白相互作用的重要結構信息,如化合物A與ALK激酶的共晶結構所示(圖4),化合物A的構象顯示出分子首尾靠近的U形結構,結合其它配體與激酶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研究者開始研究大環類結構抑制劑。大環類化合物一定程度上可以保留分子量大小、保留較好LipE,並可以實現很好的構象限制。

圖4

研究者首先研究了含有醚鏈的12-14元環的大環結構化合物3(圖3),但與脂肪族類化合物相比,化合物3脂溶性太高,活性也稍差,ADME和進入CNS的性能也存在問題。配體與蛋白的相互作用進一步指導設計在鄰近吡唑位置引入醯胺得到12元的醯胺類大環結構化合物4(圖3),降低了脂溶性、提升了LipE。與克唑替尼相比,醯胺類大環結構的活性與成藥性都更加優異。因此,以醯胺類大環結構4為基礎,進一步降低化合物被外排的性質(即降低BA/AB),提升腦內游離藥物濃度成為化合物結構優化的重要方向。經過一系列結構優化,最終得到了含有腈基吡唑結構的醯胺類大環化合物PF-06463922,即第三代ALK抑制劑Lorlatinib(圖3)。

Lorlatinib 的發現給予的提示

Lorlatinib的發現過程遠比在此呈現出來的複雜的多,它的發現也給我們進行新藥研發給予了一些提示:

①新藥研發的第一步是新藥研發方向的選擇,而好的新藥研發方向是由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所主導的。

②啟動新藥研發項目首先必須確定明確的研發目標。正如研究第三代ALK抑制劑,輝瑞研究者所確定的研究目標就是發現能夠作用於CNS的高活性ALK抑制劑,可用於對克唑替尼及第二代ALK抑制劑耐藥的、發生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的NSCLC患者仍有療效的藥物。

③為研發目標的化合物確定關鍵參數。正如研究第三代ALK抑制劑,LipE和分子量(MW)被確定為需要優化的關鍵參數。配體與大多數蛋白的相互作用都受到親脂性的影響。親脂效率(LipE = pKi(或pIC50) -log D)作為每單位親脂性的結合效力的數值指標,可被用於評估化合物優化的過程。旨在改善LipE的藥物設計能夠通過增加效能與親脂性的比例,實現ADME的優化和增加藥物安全性。而分子量多與滲透性呈現負相關,因此減小分子量對發現能夠進入CNS發揮作用的成藥性小分子至關重要。LipE和分子量(MW)這兩個參數的確定對第三代ALK抑制劑Lorlatinib的發現過程中化合物的優化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Johnson T W,Richardson P F,Bailey S,et al. Discovery of (10 R)-7-Amino-12-fluoro-2,10,16-trimethyl-15-oxo-10,15,16,17-tetrahydro-2H-8,4- (metheno) pyrazolo [4,3-h][2,5,11]-benzoxadiazacyclotetradecine-3-carbonitrile (PF-06463922),a Macrocyclic Inhibitor of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 andc-ros Oncogene 1 (ROS1) with Preclinical Brain Exposure and Broad-Spectrum Potency against ALK-Resistant Mutations[J].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14,57 (11): 4720-4744.

2.Basit S, Ashraf Z, Lee K, et al. First macrocyclic 3rd-generation ALK inhibitor for treatment of ALK/ROS1 cancer: Clinical and designing strategy update of lorlatinib[J].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17,134:348-356.

相關焦點

  • 第三代ALK抑制劑Lorlatinib(輝瑞)的發現
    無大環的氨基吡啶/氨基吡嗪ALK抑制劑化合物1對於臨床突變細胞系沒有顯示足夠的抑制活性並且顯示了較高的P- 大環ALK抑制劑相對於無環化合物6b,大環類化合物均表現了改善的效價和LipE,然而大環醚通常過於親脂,LipE依然需要進一步改善以滿足效價
  • 第3代肺癌靶向藥!輝瑞ALK抑制劑Lorviqua在歐盟即將獲批,治療ALK...
    2019年3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製藥巨頭輝瑞(Pfizer)近日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CHMP)已發布積極審查意見,推薦有條件批准Lorviqua(lorlatinib),作為一種單藥療法,用於接受alectinib(艾樂替尼)或ceritinib(色瑞替尼)作為首個ALK-TKI
  • ALK抑制劑一線PK 哪個更好?
    ALK融合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重要治療靶點,有「鑽石突變」之稱。自FDA批准一代ALK-TKI克唑替尼以來,二代ALK-TKI阿來替尼、塞瑞替尼、布格替尼、恩沙替尼以及三代ALK-TKI蘿拉替尼陸續豐富序貫用藥格局,ALK融合陽性的患者中位總生存期(OS)大大延長,逐步邁入「慢病化」管理時代。
  • 生物標誌物驅動精準治療,輝瑞ALK抑制劑今日獲批擴展適應症
    輝瑞公司(Pfizer)今日宣布,美國FDA批准Xalkori(crizotinib)擴展適應症,用於治療ALK陽性的系統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兒童和青少年患者。這些患者屬於復發/難治性患者。新聞稿指出,這是治療ALCL患者的首個生物標誌物驅動的精準治療手段。
  • 【藥品】輝瑞第二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靶向藥物達克替尼...
    醫谷微信號:yigoonet醫谷訊 7月6日,「第一屆輝瑞肺癌精準論壇」在西安隆重召開,輝瑞宣布第二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靶向藥物—— 達可替尼(商品名:多澤潤)正式落地中國。據輝瑞介紹,截止7月初,達可替尼已完成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全國33個城市的布局與上市。文 | 醫谷——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好文推薦: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研究進展
    1  已上市ALK抑制劑1.1  克唑替尼克唑替尼是一種以ALK、ROS1和c-MET酪氨酸激酶為作用靶點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劑[12-13],由輝瑞公司開發,於2011年在美國批准上市,用於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患者的治療。
  • 輝瑞最具潛力10大在研藥物
    輝瑞是全球最大的製藥公司之一,同時更是「全球最大以研發為基礎的生物製藥公司之一」。公司每年花費上百億美元進行研發活動,截止2018年7月31日,輝瑞的研發管線藥物有98個,其中11個處於申報階段,30個處於III期臨床研發階段。下面,將綜合分析一下輝瑞最具潛力的10大在研藥物。
  • 武田ALK抑制劑布加替尼(Brigatinib)中的二甲基氧化磷(DMPO)
    背景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是胰島素受體家族的一種受體酪氨酸激酶,最初被確定為融合蛋白NPM-ALK的一部分,該融合蛋白是由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中染色體2和5之間的相互易位產生的。 第一代ALK抑制劑(克唑替尼)早在2011年即被批准上市,隨後2014年以色瑞替尼為代表的第二代ALK抑制劑也被FDA批准為ALK陽性NSCLC的一線治療。 然而,包括第一代(克唑替尼)和第二代(色瑞替尼、艾樂替尼)ALK抑制劑均存在因突變導致的耐藥問題,大量病人治療一年內即發生復發。
  • 第三代EGFR抑制劑CK-101獲孤兒藥認定
    > 9月11日,美國Fortress Biotech旗下控股公司Checkpoint Therapeutics表示,美國FDA已授予公司在研第三代EGFR抑制劑CK-101(也稱為RX518)用於EGFR突變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治療的孤兒藥資格認定。
  • JMC|計算輔助的輝瑞臨床2期TYK2抑制劑的研發過程
    但為了彌補TYK2的效價,作者提出了一種[5,6]-稠環鉸鏈結構,可以與Val981形成新的氫鍵作用(圖2b)。這種設計策略在先前TYK2/JAK1雙重抑制劑PF-06700841的開發中也得到了應用。圖2. (a)兩種不同的TYK2鉸鏈結合模式。
  • 十年如一日,南孚聚能環第三代重新定義耐用!
    提到這些知名的企業,最「接地氣」的應該算是南孚,畢竟乾電池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人人都買得起,南孚從1988年成立後一直深耕於電池領域,旗下耳熟能詳的聚能環系列目前已推出第三代版本,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就這麼一顆小小的電池,裡面竟包含五百多項技術專利,而這一切付諸努力的背後僅僅是為了讓電池更加耐用!
  • 輝瑞CDK4/6抑制劑palbociclib獲FDA優先審批權
    輝瑞今天宣布其CDK4/6抑制劑palbociclib作為一線藥物治療ER陽性、HER2陰性乳腺癌這個適應症獲FDA優先審批權,準備以二期臨床數據申請上市。2013年2月,輝瑞開展了一個共有450人、叫做PALOMA-2的三期臨床實驗。 2013年9月,輝瑞又開始了一個有417人參與的叫做PALOMA-3三期臨床實驗,評價Palbociclib和氟維司群(fulvestrant)聯合用藥相比後者單獨用藥的療效和安全性。這兩個實驗得2、3年後才能結束。CDK4/6是細胞分裂周期的重要調節蛋白,誘發細胞從G1到S階段的轉化。
  • CDK抑制劑的研發前景與專利布局分析
    某一類小分子抗腫瘤藥物在市場表現如何,可以從一些明星藥的銷售情況來看,近幾年藥品銷售數據中,表現比較亮眼當屬CDK4/6抑制劑,市場份額逐年增加,尤其是CDK4/6抑制劑中Palbociclib、Ribociclib和Abemaciclib三兄弟,在藥品銷售市場數據上表現強勁,讓原研廠家輝瑞、諾華、禮來這幾年賺得盆滿缽滿,如下圖所示。
  • 第四代ALK抑制劑現身 破解肺癌「鑽石」突變耐藥難題
    文丨葉楓紅ALK突變堪稱肺癌的"鑽石突變",在各代靶向藥物的序貫使用下已經達到長期生存慢性病狀態。目前,ALK靶向藥有一代克唑替尼,二代塞瑞替尼、布加替尼和阿來替尼,三代蘿拉替尼。但靶向治療終究無法逃脫耐藥困境,亟需第四代靶向藥物的出世。
  • 國產新一代ALK抑制劑!貝達藥業恩沙替尼一線治療ALK陽性肺癌3期...
    2020年08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貝達藥業(Betta Pharma)控股子公司Xcovery在8月8日由國際肺癌研究協會主辦的「2020年第21屆世界肺癌大會(IASLC WCLC)線上主題論壇(Virtual Presidential Symposium)」上公布了ALK抑制劑恩沙替尼(ensartinib)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 諾華、禮來、輝瑞CDK4/6抑制劑最新數據PK
    CDK4/6抑制劑已成為乳腺癌治療的一類重要靶向藥物,ESMO大會上,諾華、禮來、輝瑞公布了各自CDK4/6抑制劑藥物治療乳腺癌的最新數據。2015年2月,輝瑞Ibrance獲批,成為全球上市的首個CDK4/6抑制劑。
  • 第三代EGFR TKIs與逆轉肺癌耐藥策略
    儘管第二代不可逆性TKIs體外實驗結果令人振奮,但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其並未有效延長T790M突變患者的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其在治療窗內對EGFR野生型肺癌患者的強效作用因而無法再加大劑量。此後,研究人員又開發了基於嘧啶結構的能同時靶向T790M&19-del&L858R突變的第三代TKIs。
  • 挑戰「眾癌之首」!從第一代到第四代,看EGFR-TKI藥物的「打怪升級...
    該消息的到來,引起了業內人士,以及患者等相關群體的高度關注,因為阿美樂不僅是首個獲批上市的中國國產第三代EGFR- TKI,也是全球範圍第二個獲批上市的第三代EGFR- TKI。  無論是在全球範圍,還是在中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居「眾癌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