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VR技術還原中國空間站外觀,國內首個「太空藝術館」線上開幕

2020-12-05 87870

「太空藝術館」開幕儀式及「雪域·愛·天宮」首場線上科普公益藝術展於9月29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成功舉辦。此次展覽通過VR技術高度還原中國空間站外觀和內部結構,使觀眾零距離接觸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上的工作和生活場景。

同時,展覽利用天宮一號、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飛行任務實物、權威影像數據、空間科學技術應用成果等,讓普通人體驗到從太空中遙望祖國的壯麗山川、觀測絢爛多姿的宇宙星空。

據介紹,「太空藝術館」是我國首個以載人航天工程為平臺的航天主題科普公益性藝術館,是載人航天工程科普和科學文化傳播工作體系建設的組成部分之一,旨在通過科技賦能藝術,向全社會普及航天知識、傳播載人航天文化、弘揚載人航天精神,激發公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科學熱情。

「太空藝術館」館長高銘表示,載人航天是人類最具想像力的一項科技活動。「太空藝術館」的開幕,為載人航天工程增添了一張「文化名片」,架起了科技與生活、工程與社會的溝通橋梁。

相關焦點

  • 「太空藝術館」線上開幕儀式及 「雪域·愛·天宮」首場科普公益藝術展在清華藝博舉辦
    2020年9月29日,「太空藝術館」開幕儀式及「雪域·愛·天宮」首場線上科普公益藝術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成功舉辦。「太空藝術館」的開幕,為載人航天工程增添了一張「文化名片」,架起了科技與生活、工程與社會的溝通橋梁。「太空藝術館」將通過「科技+」的形式,開展更多的科普教育、藝術創作、文化傳播、社會公益等活動。
  • 鳳凰藝術 | 楊利偉、範迪安、徐冰帶你去太空看展!首個基於空間站的藝術機構成立
    杜尚 泉就在昨日,太空藝術館正式宣布成立。人們驚訝地發現:這次,真的不是說說了。藝術作品去往宇宙,在空間站裡探索在地球上無法實施的藝術的可能,新的歷史開始了!太空藝術館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發起組建,其使命是以更高的視角促進人類文明的交流與發展、探索與外太空文明交流的可能性、研究並資助新型或超前的人類藝術文化項目,為了達成這些目標,太空藝術館將在未來聯合國內外各種藝術領域的優秀藝術家和藝術機構合作。
  • 《太空救援》與歷史完成對接,還原一個真實的太空奇蹟
    在來到中國之前,克裡姆·斯彭科執導的俄羅斯太空巨製——《太空救援》已經在國外獲得了如潮的讚美。俄羅斯本土上映首周末票房突破700萬美金,打破了俄羅斯電影首周票房記錄,與此同時,它的IMDB評分高達7.2,豆瓣評分達到7.5,與印度的《摔跤吧爸爸》、泰國的《天才搶手》、西班牙的《看不見的客人》並稱為「2017年世界電影史上的四大黑馬」。 這匹來自太空的黑馬到底是怎樣的成色呢?筆者和幾位朋友在觀影之後,都毫不猶豫的蓋章認證:這是三十年來最好看的太空片!
  • 天翼雲VR全球首發VR紀錄片《太空探索家:國際空間站體驗》中文字幕版
    由艾美獎獲得者、加拿大知名VR內容工作室Felix & Paul製作的VR紀錄片《太空探索家:國際空間站體驗》(SPACE EXPLORERS:THE ISS EXPERIENCE)中文字幕版將於2021年1月1日在中國電信天翼雲VR全球首發
  • 「太空製造」任務計劃下周把首個太空陶瓷製造設施送上國際空間站
    位於宇宙空間的製造企業"太空製造"(Made In Space)計劃的下一個任務是推動太空製造的發展,新太空陶瓷製造設施將於下周二搭乘諾斯羅普-格魯曼國際空間站(ISS)的補給任務發射。此次發射的 "太空製造"的渦輪陶瓷製造模塊(又名CMM)是一種商用陶瓷渦輪盤製造設備,它使用3D列印技術來生產需要高精度生產的細節部件。
  • 展望太空 2021:中國自己的空間站、火星上的聚會、馬斯克的野心
    一次火星上的聚會2020 年 7 月是難得的火星探測窗口期,三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相繼出發,開啟火星之旅: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0 日凌晨 5 時 58 分,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搭乘日本 H-2A 火箭 42 號機率先發射升空,阿拉伯世界史上首個火星任務順利開啟。
  • 開幕2分鐘就有1119個直播間「雲帶貨」
    第128屆廣交會10月15日-24日「雲上相會」。本屆廣交會繼續按16大類商品設置50個展區,展位總數約6萬個,境內外參展企業近2.6萬家,規模與第127屆基本持平,預計超過210個國家和地區的採購商註冊觀展和在線洽談採購。截至13日,參展企業上傳產品235.84萬件,其中新產品69.15萬件。
  • 太空上有幾個空間站?中國空間站或將在2024年成為唯一的空間?
    大家經常會聽到太空人在太空空間站上執行任務,那你知道太空空間站是什麼嗎?全世界有幾個太空空間站?先來介紹一下空間站,空間站又被稱為太空站或航天站,它是一種在距離地面高度較低的軌道上,一般是2000千米以下的近圓形軌道上長時間運行。能讓太空人巡航,並進行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太空飛行器。
  • 天然匯藝術館首展開幕 崔振寬程徵張渝研討梁耘師生展
    ,西安市書畫研究會顧問林安令,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蔡昌林,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會長傅曉鳴,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顧問馮鬱章,陝西錦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慧,人民劇院黨支部書記劉錫良以及梁耘先生的老同學、朋友張雷、韋純學、仝莉莉、李相虎、伍學義、馬玉芬、劉松齡、張小平、杜志興、劉三德、馮英、喬琳、李紅旗、英子、鄭曉平、雷軍、呂冰、李小軍等二百餘人參加了開幕式,陝西省廣播電臺著名主持人銀河主持開幕儀式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1期: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開幕...
    10月19 日上午9點,以「雲享商業航天,引領數字經濟」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湖北省武漢市開幕,本次論壇將持續兩天時間,並且首次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展現商業航天產業的最新成果。中國空間站力爭在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最新消息,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在全線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當前,空間站工程按計劃、按節點積極穩妥地推進,工程所需的關鍵技術已全面突破。
  • 太空中,中國航天員吃什麼、做什麼、看到了什麼……這個展覽一網打盡
    八寶飯、陳皮牛肉、醬牛肉、蓮子粥、綠茶、墨魚丸、牛肉丸,這是「神舟五號」時期具有中國特色的航天食品……以獻禮新中國70周年為契機,《生在宇宙》中國航天藝術科技大展7月28日在浦東文瀾文化藝術中心開幕。展覽將航天科技與科幻、藝術結合,在寓教於樂中帶來生動形象的中國航天故事。
  • 「線上+線下」雙線結合 2020世界水果產業博覽會開幕
    9月24日,2020世界水果產業博覽會在廣州開幕。本次水果產業博覽會展覽面積10000平方米,近300家企業在展會上大展身手。開展首日,大會吸引了眾多採購商、供應商前來採購參觀,參觀觀眾達30000人次。
  • 我國航天技術大躍進,中國的航天空間站正向我們迎面走來
    而這一年,正好是美國所主導國際空間站的退役之年,屆時中國將是世界上唯一擁有獨立空間站的國家!回首過去,在上世紀60年代的美蘇登月大戰中,美國率先在1969年把太空人送上了月球,徹底贏得了登月爭奪戰的勝利,失敗的蘇聯自知搶先無望,則在太空探索的思路上發生了轉變,既然美國人能把人送的更遠,那我蘇聯人就能在太空中待得更長。於是乎空間站計劃應運而生,蘇聯代號「禮炮」。
  • 用太空垃圾代替國際空間站,繼續空間站的任務?美國人腦洞真大
    如今在太空中,人類、物品的運輸與微重力下的科學研究變得越來越頻繁。在這個時代下,空間站有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國際空間站原計劃工作壽命為15~20年,自2000年至今已達到極限。近年來空間站故障頻發,甚至於前不久的12月19日,據俄羅斯稱空間站再次漏氣。國際空間站已達到退休的邊緣。要不了多久,中國就會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 中美太空合作實現零突破:中國太空人或登國際空間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搭載項目的順利實施,是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陸國際空間站,標誌著中美空間科學合作取得「零」的突破。據介紹,本次登入國際空間站的北理工「空間環境致生物微進化規律實驗載荷」,是在科技部重大科學儀器開發專項和國防科工局民用航天專項支持下,由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教授、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鄧玉林團隊自主創新研製,它被帶入到國際空間站美國實驗艙,實驗數據將傳回給中方研究人員進行後續科學研究。中方科研載荷能由美方搭載並進入國際空間站實屬不易。
  • 喜迎首個航天日:我們要發射「實驗室」上太空_跟著小編學科學_新聞...
    國務院日前批覆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中國設立第一個航天日,意義深遠。今年我國在航天領域將有一系列「大動作」,特別是2016年下半年,我國即將發射天空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打造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 「千耦其耘——梁耘師生作品展」在天然匯藝術館隆重開幕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夏明勤)11月17日,天然匯藝術館迎來了開業首展,由陝西省山水畫研究會主辦,天然匯藝術館承辦,省美協、陝西科技大學藝術系、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等單位學術支持的「千耦其耘——梁耘師生作品展」在這裡隆重開幕,共展出梁耘先生及張崗、王肖峰、武振社、嶽沉、趙清、塗宏、李金玉、李曉鵬、李詠興、穆建朝、馮印平、孔向陽、景平、李寶欣、穆雙喜、程言永16位學生的60餘幅作品。
  • 「天宮二號」:奠基中國空間站時代
    :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如期升空。作為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重要一步,「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等科研項目,並隨後迎來「神舟十一號」飛船,為在茫茫太空搭建屬於我們中國的「太空之家」奠定堅實基礎。
  • 國內最大規模肖像印藝術展在南陽開幕
    一個名為「文教之光、印記偉績」的黃榮肖像印藝術展10月15日在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的南陽職業學院開幕。該次展覽共展出黃榮先生的中外著名人物肖像印作品600餘幅,為國內規模最大的一次專項展出。其中作品最大尺寸達到1.8米,對作品創作還是作品的紙質再現,也是一次全面的創新和技術突破,來自北京、天津、廣東、四川、湖北、河南以及旅美的藝術界、出版界、藝術展館的藝術家和負責人出席了開幕式。
  • 「遨天一號」VR太空科技體驗館丨南昌唯一一家太空元素VR科技館
    開業以來,接到過太多的關於「遨天一號」是個什麼地方這樣的類似疑問了。最終還是決定寫篇文章來告訴大家,遨天一號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太空科技館。舉個例子:當你戴上VR設備後,你像是到了另外一個真實世界,你根本感覺不到外界發生了什麼,完全沉浸在那個虛擬空間,看到懸崖忍不住剎住,甚至是叫出聲來,比3D電影還要刺激。而遨天一號,正是這其中的佼佼者,他裡面有各種航空太空的模型以及藏品,再加上引導師的介紹,不僅可以讓孩子學到很多課堂以及書本上看不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