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憶故鄉烏桕樹

2020-11-21 大江網

  

  故鄉是多山的丘陵地貌,生長在河邊,茶葉叢中的烏桕樹每逢深秋臨霜時節,染紅一片青山綠水,給偏僻的山鄉帶來一道亮麗風景。

  歷代文人墨客對烏桕樹的紅葉多有讚揚。清人王端履在《重論文章筆錄》中曾這樣評論:「江南臨水多植烏桕,秋葉飽霜,鮮紅可愛……」南宋陸遊也有詩云:「烏桕赤于楓,園林二月中」。現代作家鬱達夫也對家鄉的烏桕樹情有獨鍾,他在《江南的冬景》中描述道:「錢塘江兩岸的烏桕樹,則紅葉落後,還有雪白的桕子著於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

  故鄉的烏桕樹不是特意栽種的,而是隨意而生。自自然然地長在田邊地頭。雖說隨意而生,卻是村中的主要的經濟增長點。每當霜降一過,烏桕樹葉子落得精光,露出了雪白的烏桕籽,一簇簇,一叢叢的烏桕籽在冬日的暖陽格外耀眼注目。採摘的日子終於如期而至。大人搭起長梯,用長長的棍子綁牢月牙鐮刀,猴子般的爬上粗大樹梢。綴滿枝頭的烏桕隨著「喀嚓」的聲音,紛紛墜地。我們早已把書包裡的書傾囊倒出,用來揀拾那些散落在泥土裡的烏桕籽。每每一枝落下,小夥伴便一哄而上,有的故意用腳去踏踩,好得到更多的烏桕籽,有膽大的直接在落下的樹枝摘。你推我,我搡你,泥土沙子滿臉滿脖子都是。叫罵聲、嬉笑聲一片狼藉。弄得樹上鏟烏桕枝的大人停下手中的活,拼命的喊叫:離遠點啊,不要靠近呀,當心樹枝砸到頭啊!村長也忙前忙後的趨趕著我們。可是啊,卻怎麼趕又趕不走。樹上的樹下的嗓子都喊啞了,那粗獷喊叫聲在平靜的山谷裡迴蕩著。那幅「童

  子奪烏桕籽」的畫面還不時的出現在我現在的腦海裡。

  有時,我們幾個趁大人吃午飯的間隙,偷偷爬上那種比較矮小的烏桕樹採摘,往往會碰到一大片螟蟲,偷得桕籽卻弄得渾身奇癢。這時,被奶奶知道了,她拿了鐮刀到菜園裡割下一把韭菜,搗成汁水往我身在擦抹,不久就能止住了癢。

  撿來的烏桕籽除了交給學校下達任務外,剩下的就可以拿到小鎮上去賣,收購站的工作人員根據桕籽飽滿、色澤等情況評出等級,然後就可以兌換為錢幣了。拿到錢以後,也會就會跑到商店裡買幾本小人書和學習用品,餘下的可以買幾顆糖果揣進兜裡,回家把糖果紙剝了,塞進奶奶乾癟的嘴裡,奶奶「嘖嘖」吮吸甘甜的糖果,滄桑的臉上不由的舒展了開來。

  如今,故鄉已遠離,而遠離不了的是對故土的無限眷戀,而記憶深處的烏桕樹永遠是那麼挺拔、高大,默默無聞地奉獻著它的熱情,守望著綿綿不息子孫後代。(江初昕)

相關焦點

  • 魯迅的烏桕樹
    烏桕樹。第一次看到烏桕樹,是初中學《社戲》這篇課文的時候。在文中,我看到一段烏桕樹枝。「他如果罵,我們便要他歸還去年在岸邊拾去的一枝枯桕樹,而且當面叫他『八癩子』」,這句話,讓我十分好奇,烏桕樹,是什麼樹?很貴重嗎?為什麼一段樹枝也會被人拾走,失主還要念念不忘地追回?烏桕樹枝有什麼用?
  • 家鄉的烏桕樹
    目睹此景,我不禁記起南朝樂府《西洲曲》裡的句子:「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想起故鄉初冬在碧青的天幕映襯下,一棵棵烏桕凌空的灰褐色枝條上掛著一串串殼綻裂後呈現雪白的籽粒——古人有「偶看桕樹梢頭白,疑是江梅小著花」的詩句。    家鄉的烏桕樹大多生長在池塘或河浜的邊緣,或是房前屋後瘠薄的土地上。它從來不計較人們對它極少的給予,總是頑強地生長著。
  • 故鄉難忘的記憶,紅了的烏桕葉,色彩斑斕的烏桕葉
    烏桕樹一種在春夏容易忽略的樹木但是在秋冬烏桕樹卻如打翻的顏料盤一樣灑在了大地上讓人著迷讓人喜歡。在秋冬交替的時候,一棵棵鄉村的烏桕樹開始展現出多彩的那一面,一片片葉子由綠變黃最後變得火紅。當冬天的腳步一步步走近的時候一棵棵烏桕樹也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 有一輪白露的明月叫故鄉——杜甫《月夜憶舍弟》詩意
    詩,是文字舞蹈;詩,是音樂建築;詩,是社會良心;詩,是道德救贖;詩,是旅途感恩;詩,是宗教頓悟;詩,是精神錦瑟;詩,是靈魂歌哭…… 時事情動處,當為之歌與哭…… 有一輪白露的明月叫故鄉---- 杜甫《月夜憶舍弟》詩意文/秦緒林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 烏桕樹
    原標題:烏桕樹 奶奶空閒在家剪麥柴時,多次向我提起年輕時採烏桕的情景。我瞧著她的臉龐,洋溢著光芒,嘴角不動抖動,很激動的樣子。那是屬於她們那代人的美好時光——西北風呼呼地吹,我還在老高的烏桕樹上採桕子,勁道十足,不怕冷。有時還叫上同年伴子(小夥伴)。
  • 初冬故鄉暖陽下的烏桕葉,火紅的葉子迷人的鄉村風景
    故鄉是每一個人都最熟悉的一個地方,各色的人和各色的物匯聚成了故鄉的模樣。烏桕是我們故鄉一種平凡卻又特別熟悉的植物,每到秋末初冬的時候,房屋前後一棵棵烏桕樹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特別火紅迷人。烏桕是一種色葉樹種,春秋季葉色紅豔奪目,不下丹楓。為中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歷史。烏桕樹冠整齊,葉形秀麗,秋葉經霜時如火如荼,十分美觀。
  •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之所以思鄉經典
    「詩聖」杜甫的這首《月夜憶舍弟》,句句堪稱經典,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名句,那詩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原文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月夜憶舍弟
    月夜憶舍弟原文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夜憶舍弟注釋  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月夜憶舍弟的詩意/月夜憶舍弟的意思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 農村種植的烏桕樹有什麼用途?
    烏桕樹,也就是「木子樹」,它們身上蟲子最多,農村的小夥伴表示經常遭殃,不敢觸碰其葉子,甚至是不會靠近這種樹,老邪來說說它有什麼用途。烏桕樹又稱木子樹,當前栽培較多,在我們廣西農村,也是一眼便能捕獲入視野的樹,有時路過樹下會被上面的蟲子給「襲擊」,惹得一身癢。
  • 烏桕樹,我們明年再見!
    烏桕樹,我們明年再見! 烏桕樹的一身紅衣
  • 《月夜憶舍弟》學習要點
    1.文學常識: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而被稱為「詩史」。舍弟:對人謙稱自己的弟弟。2.創作背景: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乾元二年秋天,當時仍處於安史之亂中,詩人客居秦州,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邊,其餘之人散處河南、山東等地。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他產生了強烈的憂慮和思念之情。這首詩就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是記錄。3.詩歌賞析:①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③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④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憶故鄉•牛角龍
    查看精彩內容 點擊上方馮佰基工作室快速關注憶故鄉•牛角龍
  • 藍馬原創詩詞:《七絕 憶米糖》
    謝正賽畢業於中央美院、出身於夏塘鎮夏嶺村,身在北京的他把家鄉的文化和親人的情感深深融入故鄉用麥芽釀製的米糖中,以一家三口手工製作米糖的故事呈現在螢屏上。米糖製作是夏嶺村家家戶戶賴以生存的技藝,但隨著村裡的變化,製作米糖的人家也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兩三戶,其中就包括其父母。
  • 揭秘杜甫《月夜憶舍弟》中「月是故鄉明」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杜甫的這首詩是我查閱資料時無意中翻到的,當時一眼看到「邊秋 一作秋邊」,心中頓生疑惑。
  • 農村有著毒性的烏桕樹,卻能夠帶著老百姓們走上致富道路
    在這個時候一般是會出現肚子疼或者是頭暈等症狀的,如果大家在看到這個樹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它上面的一些汁液,就會發現自己的皮膚上面很快就會出現糜爛的症狀,因此烏桕樹是有著特別大的毒性的,所以大家在看到這樣的樹的時候,還是要儘量跟它保持的著一些距離的。
  • 九資河的烏桕樹,從千年前走來,相約陌上花開時
    千年鳩茲國,百年烏桕樹,少年時光的你。閨蜜之間的雲淡風輕。這一刻,釋放自己。理想國裡的姿態。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水上紅葉,天地盡收湖心。中國甜柿之鄉,鏨字石。千年的烏桕樹啊,你有多少秘密告訴我?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天淨沙為你寫的吧?一年好景君需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 黃南15公分烏桕樹價格滑坡
    黃南15公分烏桕樹價格滑坡南京宜林苗圃場:早期主要以生產種植花木為主,隨著市場的日趨完善、社會的不斷進步,公司逐步從生產型轉為經營型,並開始承接各類花卉園林綠化工程設計、施工、裝飾裝修工程。公司以「誠實、重信、優質、高量」贏得了廣大客戶的厚愛。經過腳踏實地的不懈努力,並獲多項工程「質量優質企業」證書。
  • 去年秋天移植的烏桕樹,今年一直不發芽,怎麼回事兒?
    圖為乾枯死亡的烏桕樹通過在現場的觀察,以及挖開部分死亡烏桕樹的根系,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出了其死亡的大致原因,今天在這裡就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烏桕樹屬於秋季的觀葉樹種,落葉相對來說也比較晚,所以說在8月份移栽的時候枝葉肯定是十分茂盛的,如果在8月份進行移栽時枝葉沒有進行修剪的話,就會消耗大量樹木的養分。而施工方為了滿足甲方的要求,很顯然並沒有進行疏枝剪葉。
  • 王喚柳│最憶父親過年熬糖稀
    【連結】黃梅的年味:辣醬蒸魚黃梅遊子想家了:媽媽的廚房 家鄉的味道黃梅的苕果吶黃梅的年味:「三元及第」 蘿蔔圓、蓑衣圓、芋圓吳德恩│最憶老家燙豆皮又到一年魚面飄香時黃梅的年味:媽媽的秘制味道黃梅舊縣城是誰建的?
  • 玄武門前的烏桕樹,帶著「江楓漁火」,依然是「烏桕葉紅秋可憐」
    同樣的烏桕樹,只不過從屋門前長到了今日的城門前而已。這烏桕樹,在孤館的悽涼中、在朦朧的月色下、在夜半金柝的打更聲裡……愈發的光怪陸離、樹影慘澹。這就樣,羈旅之人因為思念親人而輾轉不寐,直到窗外漸白、雞鳴馬嘶,到底是徹夜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