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只有一個,但人類的發展正確保它能穩定地承載更多的乘客。這就給人類在地球上的同伴留下越來越少的空間。尼羅河羚羊是一種生活在衣索比亞和南蘇丹沼澤地的羚羊。它的林奈語名字是Kobus megaceros,它的肩膀有一米多高(約3.3英尺),所以你不會錯過它。除非你想錯過它。這是因為它是生物學家發現的至少1700種受人類活動威脅的物種之一:很簡單,隨著人類在動物生存空間中佔據越來越大的份額,動物的生存機率迅速下降。因此,尼羅河羚羊與印度尼西亞的龍目魚雜交蛙(Oreophryne monticola)和生活在阿根廷東北部沼澤地的彎嘴reedhaunter (Limnornis curvirostris)一道,將在2070年面臨滅絕的危險,原因很簡單,人類將侵入它們至少一半的棲息環境。幾十年來,生物學家、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和氣候科學家一直在警告,人類人口增長和氣候變化的危險結合——人類引發的全球變暖將整個生態系統置於危險之中,並將加速許多物種的滅絕,而這些物種的數量已經在減少。其中包括許多為世界各城市提供食品、藥品、織物以及人類文明賴以建立的空氣和水淨化系統的承銷商。大多數此類警告都是基於對經濟增長、城市需求和氣候變化的預測。美國研究人員以另一種方式應對這一挑戰。他們將成果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他們收集了19400種動物的地理分布並將其與未來土地利用變化的四種不同預測結合在一起-這是對未來50年中燒焦或砍伐的森林、乾涸的沼澤、耕地等的委婉說法共同的責任他們發現了1700種物種,即使土地利用發生適度的變化,到2070年,動物們的棲息地也將減少大約三分之一到一半。其中兩棲動物886種,鳥類436種,哺乳動物376種。而這種居住空間的喪失加重了對他們的生活和未來的危險。中非、東非、中美洲、南美洲和東南亞的許多動物居民尤其處於危險之中。而且,作者警告說,即使這樣的損失會發生在某些國家的領土上,而且涉及範圍有限的物種,它們的損失將是全球性的。「物種數量的減少會不可逆轉地阻礙生態系統的功能和人類生活質量,」論文作者之一、康乃狄克州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生態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沃爾特傑茨(Walter Jetz)說。「雖然地球遙遠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侵蝕似乎不會直接影響我們,但它對人類生計的影響可能會波及全球。而且,往往是遙遠的需求造成了這些損失——想想熱帶硬木、棕櫚油或大豆——從而讓我們所有人共同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