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明了歐洲所需要的犁具、紡紗機,為何沒能誕生產業革命?

2020-12-04 養老運營高廣銀

如果追溯第一次產業革命的起源,首先會提及紡織技術,其實這項技術最早起源於中國。不僅是紡紗機,解決歐洲人溫飽問題的農耕技術,其實也源於中國。同時農耕技術傳入歐洲之後,也間接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何我們的先進技術卻成為歐洲人的「嫁衣」呢?

犁具讓歐洲人吃飽肚子

無論是東方的中國,還是西方的歐洲,傳統的農耕社會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方式。文明的發展雖然包含因素很多,如果想要實現跨越式地發展,養活更多人口,還需要在耕種技術上實現突破。

歐洲民眾長時間以來,都為了填飽肚子而操勞,糧食問題一直限制歐洲人口的增長,成為限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希望農業發展,一定伴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升,這是一切社會發展,進步的起點。

西方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進步也同樣起源於農業,18世紀歐洲所經歷的農業技術革命最終引起了一場經濟與產業的革命。這場革命以農具的改革,輪作方式的改進以及家畜的圈養等為主要推動力。尤其是是曲面鐵壁犁,種子條播機,還有種耕機的採用,讓整個農業技術從中世紀以來發生了質的飛躍。

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都是牛耕犁具,中世紀歐洲主要是用重犁,它由笨重的底座,沉重的木輪寬大的木犁壁以及犁刀、犁柄、犁抓、犁樺、犁箭、犁尾等部件組成。這種犁除了笨重以外,在結構上也很不合理,因為它不像中國的犁那樣,犁壁與犁樺之間相互銜接,緊密貼合。

歐洲犁壁、犁刀與犁樺之間的縫隙非常大,犁地時使泥土、雜草夾塞其間,所以犁地之人,不得不隔幾分鐘就需要讓牲畜停下來,然後用棍子清理掉縫隙之間的泥土和雜草。

這種犁的結構上的缺陷,也導致它產生的阻力也非常大,常需要幾頭牛才能夠拉動,通常需要4到8頭牛。早期很多專家認為是歐洲泥土板結,粘性強,其實主要還是犁具設計不合理。

中國的犁在漢代已經基本定型,主要由犁樺、犁壁、犁轅、犁梢、犁床、犁橫、犁箭等部分組成,唐代時期把長轅改為曲轅,並且裝上了可以轉動的犁盤,讓兩頭牛也能夠同時牽引犁具,這套技術我們現在還在使用。

和歐洲的重犁相比,中國的犁沒有沉重的木輪以及木犁壁,小巧適用的曲面鐵犁壁兼具切割泥上雜草和翻卷土的功能,能起到歐洲重犁犁刀和木犁壁的作用。中國犁邊緣鋒利,刃面光潔,與頂部的犁樺嚴密貼合,不留任何的縫隙,犁地、切割還有翻隴等一起完成。

中國犁要比歐洲重犁要小巧輕便很多,因此在耕作過程中不會像歐洲需要4頭牛或者8頭牛,中國犁具只需要2頭牛,或者一頭牛就可以完成。無論是粘性比較大的江南地區,還是乾涸的陝北地區,開荒和耕作都非常適用。

進入18世紀,中國犁技術傳入荷蘭,荷蘭的旅行家在爪哇發現中國的犁,之後把這種犁帶回到荷蘭,之後有了新式荷蘭犁。

在中國犁技術傳入歐洲之前,歐洲農業一直處於停滯的狀態,人們為吃飽肚子發愁,產業革命更是想都不敢想。正是東方農業技術知識的傳播,引發歐洲農業的革命,並最終引發了一場經濟與產業的革命。

紡織技術對歐洲的貢獻

紡織業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跨越式發展的先導產業,相比於農業和工礦業,它很少受到自然資源以及產權的限制,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萌芽階段,紡織品的彈性需求大於食品以及工礦產品。而且紡織業也容易形成穩定的生產關係,形成規模經濟。紡織業生產周期短,資金周轉快,因此盈利積累也相對容易一些。

關於紡織機器的發明,可以追溯到約翰·凱的飛梭,劉易斯·保爾的紡紗機或約翰·懷嚴特,以及哈爾格裡未斯的多抽紡紗機等,但是這些都是家庭手工紡紗機。真正奠定現代工作技術的是查德·阿克賴特那架來歷不明的水力紡紗機。其實在幾個世紀以前,中國的紡織技術就已經傳入歐洲。

中國從仰韶文明時期就已經有了麻紡技術,西漢時期製成了單錠手搖式紡車,這種紡車主要是用繩子帶動,可以加捻並股。之後紡車技術不斷改進,從手搖更改為腳踏,從一錠增加到多錠。元朝王禎的《農書》當中畫了32錠的大紡車,有左右飛輪,用皮帶帶動,用牲口當做牽引力,儼然是工業革命時期紡紗機的雛形。

歐洲在13世紀之前,紡紗工具主要是紡錘和捻杆,這種只適合紡織亞麻線,構造簡單,使用效率非常低。13世紀出現用來紡織羊毛的紡車,16世紀薩克森改造出腳踏紡車,這種紡車也僅限於幾個紡錘。

17世紀中國的紡織技術隨著絲織品一起傳入歐洲,17世紀初,耶穌教會來中國傳教,1658年,法國路易十四特意派遣6名耶穌傳教士來考察中國的歷史、地理、植物甚至烹調技術等,無所不包。之後在巴黎、柏林以及維也納等,開始出現大量的中國書籍,法國尤其重視農業方面的書籍。雖然漢字給他們帶來麻煩,但是《農政全書》《農書》這種,豐富的插圖,給歐洲這些傳教士提供了極大便利。

17世紀初,傳教士鄧玉函還和王徵合作,寫了一本《諸器圖說》,專門向西方人介紹了中國的技術。此時中國多錠紡車技術,給英國水力大紡車提供極大的啟發。

為何工業革命發生在歐洲

雖然紡紗技術源於中國,但是中國的麻紡是用來自用,絲綢是貴族的奢侈品,通常都受到生產的限定,不可能大規模的生產。32錠的大紡車雖然已經接近於近現代的紡織機器,但是這種大紡車每天可紡織上百斤,不但超過了家庭作業的範圍,而且超出家庭本身的消費需求。而且麻織品作為衣物,只能適合溫帶地區的百姓,其保暖性不足,很難大面積推廣,北方主要還是用動物皮毛禦寒。

宋元時期,隨著棉花的傳入,中國卻中斷了紡織業技術的演進。同時期歐洲,由毛紡織業發展出來的棉紡織業卻逐步發展出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當然工業革命在英國發展,也有我們所不具備的一些條件。

英國鐘錶行業技術的發展為產業革命做好了準備,鐘錶業是一個非常精細化的製造行業,要做到分秒不差,機械傳動就必須穩定,這對工匠的技術水準要求很高。為了保證配件生產的精準,不同的工匠需要只負責打磨某一種特定的配件。明確的生產分工,技術迭代的不斷追求,讓各國家之間在競爭當中實現技術的進步。

技術的發展就像生物的演化一樣,不斷向前發展。一個叫凱伊的鐘表工人發明飛梭,它把織布的效率提高的一倍,造成織布所用的棉紗供不應求。30年後,珍妮紡紗機和水力紡紗機的出現又改變了這一現狀,紡紗的速度又超過了織布的速度,棉紗大量過剩。直至蒸汽動力織布機的發明,這種織布與紡紗的矛盾才最終得以解決。

理髮師阿克萊特借鑑鐘錶行業的經驗,他把自己的工廠布置得像一個機械裝置一樣,每個人按照統一的標準,統一的節奏來幹活,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這種新的組織方式,極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發生在歐洲的產業革命,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雖然中國的農耕技術,以及紡織技術為整個產業革命提供了部分先決條件。中國的農耕技術極大提高了歐洲農業生產效率,但是地理大發現,玉米馬鈴薯等美洲農作物的引種,也極大豐富了歐洲人的餐桌。直至今天,馬鈴薯等美洲作物依然是歐洲的主食之一。而且進入17世紀,困擾歐洲數百年的鼠疫也消失了,這也是歐洲人口增長的又一個因素。

我們時常用「革命」二字放到瓦特蒸汽機上,無論是瓦特的蒸汽機,還是水力紡紗機,都是技術不斷演化的結果。19世紀初,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開始了以棉紡織業為中心的工業化。

德國起步雖然晚,但充分發揮了產業革命的後發優勢。普魯士宰相俾斯麥推出增產興業、富國強兵等政策。通過國家力量有計劃地推進工業化建設,比如對國內煤炭、鋼鐵資源的有效調度,對國外技術、資本的大力引進。同時推動國內建立儲蓄銀行和實業銀行,保證了資金流動。這些計劃性措施被其他後發資本主義國家紛紛效仿,俄國、北歐各國、義大利甚至日本的產業革命都受到德國影響。

歐洲能在近現代成為世界霸主,其主要源於產業革命帶來的影響。產業革命讓整個歐洲走向全球化,在這這個因素的作用力下,以歐洲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在19世紀逐漸形成。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沒能開啟蒸汽時代?
    從最初的飛梭、珍妮紡紗機,到後來的水力織布機、水力紡紗機,投入之大可見一斑。但要知道,用水作為動力,那就必須將工廠建立在河流或水渠附近,大大限制了紡織業的發展。在這種大環境下,萬能蒸汽機於1785年首先在一家紡織廠投入使用。雖然蒸汽機很早就在紡織業開花結果,但世界上最早的蒸汽機車的誕生卻晚得多。
  • 靜電紡紗是什麼?靜電紡紗的英文翻譯
    靜電紡紗是什麼?靜電紡紗的英文翻譯 2016-11-18 16:41:13 來源:全球紡織網 靜電紡紗的英文翻譯:electrostatic spinning,靜電紡紗是什麼?靜電紡紗的研究起源於美國。
  • 尋找新一輪產業革命突破口
    例如,蒸汽機革命以牛頓力學、數學、機械等科學知識積累為基礎,以騾機、蒸汽機、織布機等系列技術發明為先導。電力革命以電磁說、電動力學等科學發現為基礎,以發電機、電話、碳絲燈等重大發明為先導。汽車產業革命以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熱力學為基礎,以內燃機、四衝程煤氣及汽油機等發明和廣泛應用為先導。
  • 大講堂 | 3分鐘教你看懂紡紗方法(環錠紡紗篇)
    緊密紡的優點有:成紗毛羽很少,特別是3mm以上毛羽極少,同時也提高了後道織機效率,以及布面平整光滑度;紗線之間抱合力大,強力高;條幹不勻,粗、細節指標比傳統紗要好。但是緊密紡設備的造價較高,增加了紡紗廠的設備投資,且除了毛羽指標有很大的改善之處,紗線的其它指標如條幹、粗、細節等改善幅度不大。
  • 中國有悠久的文化和歷史,為何科學革命誕生在西方?原因在這裡
    因為歐洲國家在地理上來說很零散,而且山脈和島嶼都很多。他們之所以喜歡不斷地對外擴張,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地盤太狹小了。他們又彼此徵服不了對方,所以才不得不抱團取暖的,這種各自為政的環境容易醞釀出不同的思想。加上彼此通婚頻道,在大交流中,能夠彼此受益。原因真的只是這些嗎?我們不妨來對比一下看看。
  • 紡紗為什麼要退漿 退漿有什麼作用
    紡紗為什麼要退漿 退漿有什麼作用 2019-06-25 10:11:30 來源:全球紡織網 紡紗為什麼要退漿?退漿有什麼作用?
  • 黑死病導致歐洲2500萬人死亡,為何中國沒爆發?我們需要感謝此人
    其中就有一種讓整個歐洲,乃至世界都聞風喪膽的傳染病——黑死病,但是如此來勢兇猛的黑死病為何在中國沒有爆發呢?因此當黑死病再度出現,入侵中國之時,讓當朝的政府和人民也感到十分的恐慌。1911年,就在辛亥革命的前夕,一場關民族危亡的疾病從西伯利亞傳入中國的東北三省,在短短的6個月的時間裡就奪取了6萬人的生命,此時的大清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苟延殘喘之時,如果疫情再不加控制,隨時都有滅亡的可能。
  • 色紡紗與本色紗的紡紗優勢
    色紡紗與本色紗的紡紗優勢 2019-04-08 15:37:19 來源:全球紡織網 色紡紗與本色紗的紡紗優勢,由於色紡紗使用原料性能與本色紗有差異,產品風格也不同於本色紗
  • 14世紀中國就已具備英國工業革命的條件,為何沒「破門而入」?
    2020-11-17 02:22:13 來源: 娛樂雲朵 舉報   公元1世紀,中國漢朝與歐洲羅馬帝國處於同一發展水平
  • 一天能犁75塊足球場的「綠巨人」、《信條...
    一天能犁75塊足球場的「綠巨人」、《信條》中的遊艇都來了!>中聯重科子公司義大利CIFA參展的產品是公司近年來打造的高端新品CSS3-Z1溼噴機,該產品是世界第一個雙動力混凝土噴溼機,在無法供應電力的戶外或者隧洞電力故障的情況下,仍可通過柴油機進行噴射作業
  • 水力機械在古代歐洲和中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從時間上講,目前我們能見到的關於水力機械的記載,中國比歐洲稍晚,但時間上的差距並不明顯。究竟水力機械是在中國還是歐洲最先起源?是歐洲的水力機械傳播到中國,還是中國的水力機械傳播到歐洲?兩者之間有無互相影響或傳承關係?這些問題尚未有一個公認的結論。
  •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機器人減速機品牌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機器人減速機品牌 佚名 發表於 2015-08-07 09:19:58   近年來人力和原材料的上漲給中國製造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加上發達國家正試圖用高度自動化技術來取代中國的製造
  • 什麼是渦流紡紗?渦流紡的優勢和局限性
    什麼是渦流紡紗?渦流紡紗是利用固定不動的渦流紡紗管,來代替高速迴轉的紡紗杯進行紡紗的一種新型紡紗方法。渦流紡的優勢:1、速度快,產量高:相當於環錠紗的4_5倍,一個渦流紡紗頭的產量,相當於2.08個氣流紡紗頭或8.5個環錠的產量。
  • 光刻機是誰發明的_中國光刻機與荷蘭差距
    那光刻機是誰發明的?主要用途有哪些呢?   1959年,世界上第一架電晶體計算機誕生,提出光刻工藝,仙童半導體研製世界第一個適用單結構矽晶片,1960年代,仙童提出CMOSIC製造工藝,第一臺IC計算機IBM360,並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臺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美國GCA公司開發出光學圖形發生器和分布重複精縮機。
  • 丟失人工耳蝸外機設備需要開顱?專家:完全沒必要
    丟失人工耳蝸外機設備需要開顱?據其姐姐發布的「緊急尋找人工耳蝸」啟事所述,其所佩戴的是澳大利亞耳蝸N6聲音處理器,大概價值20多萬元,如果找不到,可能需要再開一次頭顱做手術。人工耳蝸究竟是什麼東西?一旦丟失,植入需要重新做開顱手術,事實真是這樣嗎?
  • 產業革命時代報告文學:韭黃 韭黃
    白旗韭黃,貴州省普定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白旗韭黃由於生長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特殊,具有粗纖維低、鮮香脆嫩等與眾不同的特殊品質,且種植歷史比較久遠,產品文化底蘊比較深厚。以白旗為中心的韭黃生產基地所生產的韭黃佔領了貴陽、安順90%以上的市場份額,遠銷廣州、深圳等地。
  • 愛迪生真的發明了電燈?——8個有關發明的真實故事
    不過,其中他也記述了19世紀和20世紀最著名的發明家的故事——只不過重點很獨特,主要闡述了這些發明家的發明並不是一人之力完成,有些發明甚至跟他們沒有任何關係,張冠李戴了而已。 萊姆利對過去200年間的「協作創新」做了非常精彩的描寫,下面幾段故事就是對其描寫的提煉。
  • 中國能取代歐洲嗎?誰需要一個新的巨型對撞機?
    2018年9月,斯特魯米亞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表了一篇有爭議的演講,他在演講中聲稱,男性科學家,而不是女性科學家,是大學歧視的受害者。在粒子物理學的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在不斷追求更高能量的歷程中止步。
  • 野生獼猴桃 羊桃 陽桃 藤梨 獼猴桃 繩犁 金犁藤
    野生獼猴桃  羊桃  陽桃  藤梨  獼猴桃  繩犁  金犁藤 紅繩犁  野生獼猴桃  羊桃  陽桃  藤梨  獼猴桃  繩犁  金犁藤 紅繩犁  Actinidiaceae  獼猴桃屬別名:獼猴桃  羊桃  陽桃  紅藤梨  中華獼猴桃  白毛桃公羊桃  公洋桃  鬼桃 毛梨子  毛桃子  茅桃  獼猴梨 山羊桃  繩梨  藤梨  羊桃藤  楊桃  洋桃  野羊桃  野洋桃  硬毛獼桃 馬鈴桃  毛狗卵  毛梨 毛獼猴桃  毛葉獼猴桃  山洋桃  藤犁、繩犁  花鈴樹  金犁 野犁  金犁藤  紅繩犁
  • 中世紀歐洲鄉村發展的停滯與饑荒: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與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深懂「深耕細作」原理的古代中國相比,古代歐洲的農業在世界歷史上似乎一直以來都默默無聞,進入中世紀之後,歐洲的中世紀農業才開始緩慢發展,公元14世紀至17世紀,歐洲的鄉村農業發展一度出現停滯和倒退,直到英國在17世紀中葉開展「農業革命」之後,歐洲的農業水平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