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為何久旱無雨?專家說……

2021-02-22 市場星報

今天,安徽省大部又是晴朗無雨的一天。據安徽省氣象部門提供的數據,8 月中旬以來全省高溫少雨,致使氣象乾旱迅速發展。截至10月29 日,淮河以南有45個市縣維持重等以上氣象乾旱,其中沿江大部地區為特旱。 

那麼,

乾旱天氣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我省氣象部門在人工增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程智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東亞位勢高度場呈西高東低的距平配置,不利於西南氣流向北輸送,導致黃淮—長江中下遊大範圍地區的水汽輸送偏弱,我省降水異常偏少。

「通俗地說,就是氣運動變化導致西南水汽輸送偏弱,致使我省8月份以來降水偏少。」程智說。此外,到目前為止,今年的北方冷空氣一直整體偏弱,這是氣溫顯著偏高的主要原因。

全省平均無降水日數為65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1天,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此外,北方冷空氣一直偏弱。有限的幾次冷空氣在南下過程中不斷削弱,對江淮一帶影響有限,導致我省氣溫顯著偏高。」8月中旬以來,全省平均氣溫22.8℃,較常年同期偏高0.9℃,其中阜南、潁上、肥東、潛山、懷寧、宿松、望江、石臺等8個市縣為歷史同期最高。氣溫高,蒸發快,再加上降水少,這是今年的氣象乾旱出現的最主要原因。

面對嚴重旱情,省減災救災委、省應急管理廳於10月21日將省救災應急響應從Ⅳ級提升至Ⅲ級。

10月份以來全省共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7架次,累計飛行21小時32分鐘,燃燒煙條112根;組織合肥等15市和九華山風景區開展地面人工增雨作業共212點次,發射火箭彈327枚,燃燒煙條180根。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淮北北部旱情得到一定緩解,但其他地區旱情仍然持續。

鳳臺縣氣象局組織開展地面人工增雨作業。鳳臺縣氣象局供圖

目前,省氣象部門正密切監視天氣變化情況——網格化分析氣象條件,並充分做好人工增雨作業彈藥、裝置準備。目全省地面火箭發射架和地面催化劑播撒裝置狀態良好,彈藥準備充分,3架增雨飛機駐場待命,一旦發現有利天氣條件,立即組織開展飛機地面立體人工增雨作業。


10月30日,省防辦召開抗旱會商會,傳達貫徹落實李錦斌書記批示和李國英省長在省防指旱情會商會講話精神,分析研判旱情,安排部署抗旱工作。省水利廳副廳長兼省應急廳副廳長、省防辦副主任王榮喜主持會議並講話,省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水利廳、應急廳、氣象局、消防救援總隊等省防指成員單位聯絡員參加會商。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會商意見

一、落實部門責任。要樹立抗大旱、長期抗旱思想,立足秋冬春連旱最不利情況,分類摸清情況,編制供用水方案,確保城市供水和農村人畜飲水安全。

二、加強技術指導。及時派出工作組和專家組,了解掌握情況,開展技術服務,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

三、加強會商調度。應急響應期間,省防辦每周會商一次,通報旱情信息,加強抗旱調度,落實抗旱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四、加強水源調度。科學配置水源,加強水質監測,統籌協調配合,儘快落實高塘湖引水工作,保障抗旱用水需要。

這兩天我省最高氣溫仍將達20℃線,

江南等地最高氣溫將達到25℃以上。

安徽省氣象臺預計,

11月1日前我省以晴到多雲天氣為主~

感覺下雨無望了!

相關焦點

  • 組圖:寧南西吉:久旱無雨災情在持續
    今春以來,寧夏南部山區久旱不雨,人畜飲水困難空前凸顯,西吉縣41萬人嚴重缺水,19.5萬頭大家畜面臨無水可飲。目前災情仍在持續,村民們採取多種措施抗旱自救。(李漢標周志忠)西吉縣興平鄉韓堖小學的學生正在爭搶抬水。  今春以來,寧夏南部山區久旱不雨,人畜飲水困難空前凸顯,西吉縣41萬人嚴重缺水,19.5萬頭大家畜面臨無水可飲。目前災情仍在持續,村民們採取多種措施抗旱自救。
  • 樂清和永嘉縣聯合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為久旱少雨的樂清送甘霖!
    11月20日凌晨,樂清市和永嘉縣聯合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為久旱少雨的樂清送來了甘霖。為有效緩解旱情,樂清市氣象局密切監視天氣變化,於11月20日中午在淡溪水庫再次實施人工增雨。中午12點40分,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響聲,八枚人工影響增雨火箭彈先後騰空而起,劃出一道道尾煙。樂清市氣象局局長 朱景:市氣象局兩支人影作業隊伍,現在是常態化24小時整裝待命,一旦遇有利天氣條件就進場進行作業,一方面是為了改善水庫的庫容,另一方面是改變生態環境用水。
  • 農村老話,「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說的什麼意思?
    農村有句老虎,「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這話說得是什麼意思呢?下面來給大家解釋一下。第一句是「天幹莫望雲頭雨」,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當氣候乾旱的時候,不要指望黑雲聚起來的那一點點雨。雲頭雨大家肯定都有見過,黑雲一片片聚集在天邊,天氣炎熱,但是就是難得下雨。好不容易下了一點雨,沒過幾分鐘就停了,那一點點雨連土地都沒有溼掉,沒過多久又幹回來了。
  • 旱區降水偏少 廣東將人工增雨(圖)
    旱區降水偏少 廣東將人工增雨(圖) 2002年5月11日13:36  人民網   本報訊
  • 「向天借雨」有害嗎?-增雨-中安在線-安徽新聞
    2013年08月15日 06:00  稿源: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分享到: 旱區多次實施增雨作業  8月11日下午5時許,遭遇嚴重乾旱的宣城市郎溪縣十字鎮,
  • 天氣這麼幹燥為何不人工增雨?空中缺朵雨做的雲
    據中國天氣網,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9日、10日兩天夜間最低氣溫普遍在8℃-12℃,而華南南部一帶,周末兩天夜間最低氣溫將會在15℃上下,部分地方甚至超過20℃。這樣的溫度下搶單,急得冒汗也是有可能的。  未來一段時間,南京依舊是晴天當道,雨水難覓,享受陽光的同時,也會感受秋燥。未來幾天,氣溫緩緩回升,最高氣溫重新爬到22℃~24℃附近。
  • 長沙"久旱盼甘露"四猜想 今起最大強度人工增雨
    氣象部門稱,目前的天氣條件非常利於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全省650多個作業點已進入「臨戰」狀態。  飛機再次上天借雨  繼8月11日出動一架「運七」飛機增雨作業後,8月13日,我省再度出動1架次飛機實施人工增雨。  下午5時許,受副熱帶高壓減弱影響,我省南部上空雲層增多變厚,部分地區開始下雨。
  • 中央氣象臺:雲南久旱逢甘霖 東北再飄桃花雪
    中央氣象臺監測,今天白天,我國一南一北都出現明顯降水,南邊主要出現在雲南和廣東,雲南大部地區久旱逢雨,雲南楚雄州、昆明、四川涼山州降雨1-5毫米,局地6-9毫米;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則再次遭遇強降雨,番禹局地46毫米。    雖然已經進入4月,但東北地區依舊飄起桃花雪,黑龍江南部和東北部局地、吉林大部、遼寧東北部降雪或雨夾雪1-4毫米,遼寧新賓局地6毫米。
  • 英國的雨
    雨過之後雨傘成了垃圾,這似乎在英國才有。雨給英國人帶來了多少麻煩,沒有體會的人是感覺不出的。所以,英國人養成了動不動就抱怨天氣的壞毛病。老實說,我在英國待了20多天,雨幾乎就陪了一路。從英格蘭到蘇格蘭再到威爾斯,可算是領教了雨和人的親密無間。天氣真的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時而疾雨翻飛,時而陽光明媚,要不就霏霏細雨從早晨一直下到晚上。
  • 關於合肥河中驚現大蟒蛇,專家這樣說!
    請專家為市民釋疑解惑 巨蟒或為緬甸蟒 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專業碩士、合肥聞啼鳥自然教育的史傑老師在看到報導後,高度關注,不僅轉發,還找到動物保護的同行,對視頻進行了分析。
  • 安徽為何簡稱皖,而不是安或者徽?
    那麼,安徽省為何要簡稱「皖」,而不是「安」、「徽」、「淮」呢?安徽省西南鄰湖北省,西北鄰河南省、北接山東省、東鄰江蘇省,南面與浙江省、江西省接壤,面積14萬平方公裡。之所以稱安徽省,是在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取安慶府與徽州府首字。徽州府(今黃山市)在當時非常有名,徽商的生意做到了全國。
  • 安徽陷入溼冷模式 專家:冷空氣多暖溼氣流強
    您訪問的頁面不存在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老下雨,老下雨,煩死了!」近期經常能聽到這樣的抱怨。
  • 落榜才子愁得睡不著寫首詞,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最後5個字驚豔
    兩宋文壇詞手如雲,要找到其中的高手,其實有個最簡單的辦法:讀一讀他們寫雨的詩詞。雨是古詩詞中最典型、最能考驗筆力的意象之一,唐詩中的雨一般都寫得頗為大氣和傳神,而宋代文壇中的雨則別具一番柔腸之氣。宋代志南和尚寫的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其實詩中並沒有杏花,他只是寫了杏花開放時的雨而已,但這「杏花雨」3字卻歷來被後世稱道;李清照的筆下的雨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用雨寫愁是李清照很擅長的寫法,這點點滴滴雨與梧桐落葉一起,飄進了人的心坎裡。
  • 唐詩中很經典的詠雨詩,雖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可謂傳神之至!
    在唐詩中,描寫雨意象的詩歌很多,可以說在很多詩人的眼中,雨具有了各種各樣的姿態與意味,他們也為我們留下了數不勝數的經典詩句,比如在韓愈筆下就有意境優美的小雨: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而在杜甫筆下,雨可以給人帶來好運: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 【抗旱,記者和您在一起】揭開人工增雨作業背後的秘密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安徽旱情持續,引發大眾對人工增雨的關注。合肥市氣象局辦公室最近接到不少讀者來信來電,詢問氣象部門為何不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人工增雨,能否說幹就幹?
  • 為何古人既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又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相信關於讀書,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既有人說覺得讀書時寒門學子改變命運的捷徑,也有人尊崇「讀書無用論」,那麼到底讀書重不重要呢?其實這個思考古來就有之,既有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也有人道「百無一用是書生」,那這兩句話都出自何處?到底是不是矛盾的呢?
  • 為什麼說安徽的螃蟹被低估了?
    1、李白嘗過都說好「螃蟹配酒,越喝越有」。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大概不會說這麼直白的話。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從此,螃蟹遷徙之路改變了,越來越多的螃蟹與饕客相逢,離不開這一份安徽力量。五河縣位於皖東北淮河中遊下段,其名以淮、澮、漴、潼、沱五水匯聚五河口而得名,是全國率先開展河蟹人工放流的地區之一。這裡的螃蟹名氣之大,以至於說「五河」 ,「螃蟹」兩個字必然順帶著說出來。
  • 西伯利亞來的「小客人」 讓安徽村民專家們操碎心
    此後,經過研究和請教專家,大家得知這是一隻珍稀的白鶴幼鳥!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旌陽介紹,發現白鶴幼鳥的溼地距鄱陽湖不足200公裡,之前每年都有白鶴遷徙經過,但很少在這裡停留。發現這隻白鶴寶寶的那幾天,山裡持續陰雨,霧也大,大家猜測這隻白鶴寶寶或是因體力不支掉了隊。因白鶴珍稀,眾人迅速將白鶴寶寶落單的事匯報當地政府,鎮領導、鳥類志願者們也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 專家:一天之內相對溼度變化很大
    今天是12月9日,廣東又是兩天滴雨未下。目前兩廣地區,已經比新疆荒漠地區還要乾燥。和南方今天的大旱相反,西北地區正在變得多雨。此消彼長之下,南方會不會從此乾旱頻發?甚至有一天變成沙漠? 該公眾號進一步指出,這種擔憂並不是杞人憂天。長期乾旱的西北地區都已經溼潤多雨了,華南地區又有什麼不可能逐漸乾旱少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華南沿海地區是我國的五大乾旱區之一。
  • 古人祈雨花樣多:鰻魚之形,似水如龍,談談宋代為何以鰻祈雨
    一、欲得甘露,當以祭祈之 無水則糧不生,無糧則人不存。所以以農立國,以農為本的中國古代對水有著強烈的依賴性,換句話說,古代風調雨順往往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