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來的「小客人」 讓安徽村民專家們操碎心

2020-11-28 合肥網

這幾天,在安徽霍山縣一處溼地,一隻在遷徙中落單的白鶴幼鶴牽動了大家的心。作為珍稀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極危物種,它已獨自停留了十多天。眼看遷徙大部隊已飛走,鳥友、村民和政府部門都挺為它擔心。它還能不能追上大部隊?能在大別山區寒冷的冬天安全越冬嗎?

十多天前的一個中午,位於佛子嶺上遊霍山縣村民劉光福在家門口不遠處的一處淺灘上,發現了一隻黃色的大鳥。「從來沒見過,站起來大概有七八十公分高,看起來挺大的。」因這隻大鳥老停留不走,擔心其出意外的老劉,於11月13日致電資深「鳥友」張紅兵和旌陽夫婦求助。此後,經過研究和請教專家,大家得知這是一隻珍稀的白鶴幼鳥!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旌陽介紹,發現白鶴幼鳥的溼地距鄱陽湖不足200公裡,之前每年都有白鶴遷徙經過,但很少在這裡停留。發現這隻白鶴寶寶的那幾天,山裡持續陰雨,霧也大,大家猜測這隻白鶴寶寶或是因體力不支掉了隊。因白鶴珍稀,眾人迅速將白鶴寶寶落單的事匯報當地政府,鎮領導、鳥類志願者們也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當時覺得這隻白鶴的狀況還不錯,不太像受傷或生病的樣子,大家就決定先觀察觀察,看它會不會自己繼續飛走,跟上大部隊。」

其間,鎮上提供食物,讓最早發現白鶴寶寶的老劉承擔觀察和投餵的任務。而白鶴寶寶也因有一身橘紅色的羽毛,又落單了,被大家叫做「單丹」。十多天過去了,霍山山區氣溫越來越低,「單丹」卻沒有趕路的意思。就連前幾天附近來了一支8隻白鶴組成的隊伍,「單丹」也不為所動,任由其飛走。這讓大家不禁有些著急。旌陽表示,這是因大別山區冬天冷的時間長,大家怕小白鶴熬不過寒冬。

對此,霍山縣單龍寺鎮黨委書記汪明勇介紹,因為擔心強行捕捉救助會傷害它,所以暫時不敢輕舉妄動。眼下能做的就是密切關注,如果它停留不走,那下一步儘量幫助它改善越冬條件。

專家:來自西伯利亞 還有機會「歸隊」

知名鳥類專家、安徽大學教授周立志說,這確實是一隻今年在繁殖地孵化的白鶴幼鳥。其介紹,安徽位於全球八條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西亞」通道之上,途經我省的白鶴屬於東部種群,在西伯利亞繁殖,大多在鄱陽湖附近越冬,少量在安徽溼地越冬。

周立志分析,這隻幼鳥之所以落單,有可能是在繁殖地食物不足,或孵出時間較晚,身體不夠強健,路過霍山時體力不支掉隊的。周立志介紹,眼下白鶴遷徙尚未結束,如果它沒有生病或受傷,在短暫停留補給後,很可能還能跟上後續部隊,到達鄱陽湖。

霍山縣林業局自然保護地管理股股長溫靜介紹,已關注到了這隻落單白鶴幼鳥的情況,林業部門將對它持續關注,盡全力為它下一步的遷徙保駕護航。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王士龍 張紅兵 文/攝) 

這幾天,在安徽霍山縣一處溼地,一隻在遷徙中落單的白鶴幼鶴牽動了大家的心。作為珍稀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極危物種,它已獨自停留了十多天。眼看遷徙大部隊已飛走,鳥友、村民和政府部門都挺為它擔心。它還能不能追上大部隊?能在大別山區寒冷的冬天安全越冬嗎?​十多天前的一個中午,位於佛子嶺上遊霍山縣村民劉光福在家門口不遠處的一處淺灘上,發現了一隻黃色的大鳥。「從來沒見過,站起來大概有七八十公分高,看起來挺大的。」因這隻大鳥老停留不走,擔心其出意外的老劉,於11月13日致電資深「鳥友」張紅兵和旌陽夫婦求助。此後,經過研究和請教專家,大家得知這是一隻珍稀的白鶴幼鳥!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旌陽介紹,發現白鶴幼鳥的溼地距鄱陽湖不足200公裡,之前每年都有白鶴遷徙經過,但很少在這裡停留。發現這隻白鶴寶寶的那幾天,山裡持續陰雨,霧也大,大家猜測這隻白鶴寶寶或是因體力不支掉了隊。因白鶴珍稀,眾人迅速將白鶴寶寶落單的事匯報當地政府,鎮領導、鳥類志願者們也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當時覺得這隻白鶴的狀況還不錯,不太像受傷或生病的樣子,大家就決定先觀察觀察,看它會不會自己繼續飛走,跟上大部隊。」其間,鎮上提供食物,讓最早發現白鶴寶寶的老劉承擔觀察和投餵的任務。而白鶴寶寶也因有一身橘紅色的羽毛,又落單了,被大家叫做「單丹」。十多天過去了,霍山山區氣溫越來越低,「單丹」卻沒有趕路的意思。就連前幾天附近來了一支8隻白鶴組成的隊伍,「單丹」也不為所動,任由其飛走。這讓大家不禁有些著急。旌陽表示,這是因大別山區冬天冷的時間長,大家怕小白鶴熬不過寒冬。對此,霍山縣單龍寺鎮黨委書記汪明勇介紹,因為擔心強行捕捉救助會傷害它,所以暫時不敢輕舉妄動。眼下能做的就是密切關注,如果它停留不走,那下一步儘量幫助它改善越冬條件。專家:來自西伯利亞還有機會「歸隊」知名鳥類專家、安徽大學教授周立志說,這確實是一隻今年在繁殖地孵化的白鶴幼鳥。其介紹,安徽位於全球八條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西亞」通道之上,途經我省的白鶴屬於東部種群,在西伯利亞繁殖,大多在鄱陽湖附近越冬,少量在安徽溼地越冬。周立志分析,這隻幼鳥之所以落單,有可能是在繁殖地食物不足,或孵出時間較晚,身體不夠強健,路過霍山時體力不支掉隊的。周立志介紹,眼下白鶴遷徙尚未結束,如果它沒有生病或受傷,在短暫停留補給後,很可能還能跟上後續部隊,到達鄱陽湖。霍山縣林業局自然保護地管理股股長溫靜介紹,已關注到了這隻落單白鶴幼鳥的情況,林業部門將對它持續關注,盡全力為它下一步的遷徙保駕護航。(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劉媛媛王士龍張紅兵文/攝) 

相關焦點

  • 西伯利亞飛來的白鶴寶寶在霍山溼地落單了 鳥友村民政府部門都在...
    這幾天,在安徽霍山縣一處溼地,一隻落單的白鶴幼鶴牽動了大家的心。作為珍稀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極危物種,它已經獨自停留了十多天。眼看遷徙大部隊已經飛走,鳥友、村民和政府部門都挺為它擔心。它還能不能追上大部隊,找到爸媽?大別山區寒冷的冬天,這隻珍稀的幼鶴能安全越冬嗎?
  • 江西村民遭熊襲擊 專家:江西確有黑熊分布
    原標題: 江西村民遭熊襲擊 專家:江西確有黑熊分布  此前報導:現實版「熊出沒」 婺源大鄣山村民遭狗熊襲擊幸無生命危險當日下午,中國江西網記者採訪了江西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和婺源縣野保站相關工作人員及專家,證實了江西有熊的分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在江西武夷山保護區通過林間的紅外線感應觸發相機,拍攝到黑熊尋找食物的照片和視頻。  今年5月江西曾拍到黑熊偷吃蜂蜜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黑熊通常出沒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我國東北地區的深山密林中。
  • 安徽滁州村民捉蜈蚣補家用 一晚最多賺兩千元(圖)
    李琦 攝  (安徽)滁州夏夜流行捉蜈蚣 一晚能抓2000多條  收穫:一晚能抓2000多條 危險:經常被蛇咬和迷路  入夏以來,每逢深夜,在(安徽)滁州西南邊的群山密林裡人們能夠看到一盞盞昏暗的燈光閃爍,草叢中、山岡上、湖泊邊……對於他們在做什麼,眾說紛紜。
  • 化石藏品難住古生物專家 西伯利亞野牛角難辨識
    由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的古生物和古植物專家為化石愛好者提供免費諮詢和化石鑑定。記者發現,昨天來「鑑寶」的都是一些「民間高手」,不僅假的化石很少,一些珍貴的寶貝讓專家們感到「驚豔」。 本報記者 於丹丹 文/攝  「西伯利亞野牛角」 老專家們也難斷定  昨天來給市民「鑑寶」的都是古生物博物館知名的老專家,即便如此,有市民帶來的藏品還是難住了老專家們。  這不,活動剛開始,市民巫先生舉著一根半米多長的化石,看上去形狀有些像象牙。現場的專家看了又看,卻不能確定到底是什麼。
  • 安徽懷寧一池塘現大量桃花水母,88歲村民:從未見過
    8月28日據媒體報導,安徽懷寧縣,高澤村一村民在池塘中發現大量透明的傘狀浮遊生物,「一閃一閃的,亮晶晶」。經鑑定,這些生物是罕見的桃花水母。專家介紹,桃花水母一般生活在清潔的江河湖泊中,非常少見,很多水產工作者一輩子也沒見過活體桃花水母。
  • 蠶寶寶卻集體「中毒」 村民們懷疑有人投毒
    眼看著馬上要結繭的春蠶卻來了個集體「中毒」,蠶農們忙了1個月,收成卻成了泡影。事情發生在桐鄉鳳鳴街道靈安西牛橋村,就在3天前,村裡很多村民發現自己家裡的蠶寶寶中毒了。  記者昨天上午來到西牛橋村採訪時了解到,蠶寶寶開始時的表現是不能動彈,然後就變軟,口吐綠水,隨後就死了。村民們想了不少辦法來補救,但根本不起作用。
  • 歙縣村民救助一隻從未見過的「貓頭鷹」 專家:系國保動物褐林鴞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4日清晨,黃山市歙縣富堨鎮仰村村民仰玉極清理垃圾時發現門口河邊竹園內有一隻受傷的「貓頭鷹」,於是聯繫當地森林公安救助。桂林森林派出所民警在仰玉極家院內見到了這隻被救助的「貓頭鷹」。眼前的「貓頭鷹」可不是以往民警救助的普通貓頭鷹。
  • 家裡飛來「小客人」 拍鳥「專業戶」拍下南山140多種鳥兒的身影
    因為,最近他家陽臺上飛來一對美麗的客人——領雀嘴鵯,每天在紫藤花的花葉間啼叫覓食,一有空閒時間,文偉就支起三腳架和相機,守在窗口拍攝這兩個可愛的「小客人」,兩隻鳥兒有時甚至飛進窗口,讓文偉零距離拍了個過癮。
  • 西伯利亞冷極:一年「冬眠」六個月,吃喝拉撒怎麼解決?
    從飛機上俯視西伯利亞山脈,只能看到一片白雪覆蓋的山巒,降落前空姐廣播即時溫度為-45℃,出機場後就能看到「西伯利亞冷極鎮」的紀念碑,據說這個稱號是當地力爭得來的,成功後設立了全球第一座「極地博物館」,只可惜開門才幾年就關了,因為沒人去。
  • 專家預測:西伯利亞將出現7000個沼氣氣泡,把地面炸成巨坑
    有句當地俗話說得好:「秘密就像西伯利亞的陷坑。剛解決一個,又冒出一個。」現在則有人提出,冒出的可不只是一個,而是7000個!據《西伯利亞時報》報導,研究人員在西伯利亞北部發現了超過7000個由永凍土層下的沼氣上升所帶來的巨大氣泡。
  • 安徽一村民嚇到腿軟!劇毒五步蛇驚現家門口!正在吞食……
    宣城市郎溪縣姚村鄉的村民看到家門口這一幕嚇到腿軟8月8日記者獲悉,8月6日宣城市郎溪縣姚村鄉公安和林業部門及時處置一條五步蛇,為村民解憂除患。當天早晨約7點40分左右,姚村鄉派出所接到潘村上尤衝組村民韋秀芬打來的電話:稱自家房屋的屋簷溝裡有一條毒蛇正在吞食一隻土蛤蟆,她嚇得要命,遠遠地瞅著,沒有好辦法,請求處置。接警後,民警驅車快速趕到5裡外的上尤衝組。到現場一看,竟然是一條五步蛇,目測約1米長,估計有2斤重。
  • 專家:冬季霧霾與北冰洋海冰消融、西伯利亞降雪增加也有關
    專家:冬季霧霾與北冰洋海冰消融、西伯利亞降雪增加也有關 劉海英/科技日報 2017-03-16 07:48
  • 村民意外挖出豕尊,專家推斷,尊背上的飛禽可能是滅絕的野豬鳥!
    而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即有生動形象的人物,也有活靈活現的動物,無不反應出青銅時代的絢麗文明,今天小編就來給您說一件特殊的青銅器,因為專家通過它。推測出一種已經滅絕的「野豬鳥」。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村民撿到「恐龍化石」,專家估價上百萬,結果悲劇了!
    村民撿到「恐龍化石」,專家估價上百萬, 結果悲劇了!我們總能在電視新聞或者網上聽說今天這個村民撿到了一個古董,明天那個村民撿到了一個寶貝,但是這種事情的真實性往往都非常的小,但是有一個就是例外,比如說西安發現秦始皇兵馬俑的楊高建,在安徽省的廬江縣的一位村民發現了恐龍化石,專家估值近百萬,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帶大家去看看。
  • 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發現4萬年前的動物,專家:人類該清醒了
    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發現4萬年前的動物,專家:人類該清醒了人類的文明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然而這比起地球的壽命來看,還是太過於微不足道了,隨著幾十億年前地球大陸板塊的不斷飄移,陸地和海洋才慢慢形成如今的模樣,土地也慢慢的演化成為了冰川、高原以及適宜居住的平原。
  • 西伯利亞凍土融化,發現14300年前生物,是什麼東西?
    西伯利亞凍土融化,發現14300年前生物,是什麼東西?在最近的這幾年,由於人類活動對於地球環境造成大肆的破壞。從而也就導致了地球上多種地質災害頻發。 隨著二氧化碳大量的排放,也就使全球變暖化情況越來越嚴重。地球兩極冰川已經開始出現融化的現象。 在前一段時間有消息稱西伯利亞萬年凍土融化。發現14,300年前生物,專家表示人類該清醒了。
  • 西伯利亞凍土融化,發現14300年前生物,是什麼東西?
    在前一段時間有消息稱西伯利亞萬年凍土融化。發現14,300年前生物,專家表示人類該清醒了。西伯利亞是一個接近北極高寒地帶,這裡常年被冰川覆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有著一定的研究意義。在前一段時間有一支考察隊希望西伯利亞。意外發現了這樣的一種神奇的景象。那就是位於西伯利亞的一塊萬年洞土層正在逐漸融化。
  • 浙江農民發現一「四不像」,村民也不曾見過,專家要求封鎖村莊
    浙江有一位老農民在山林裡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動物「四不像」,他對這種奇怪的生物感到十分的害怕,而村裡的村民也不曾見過,這件事流傳出去以後,專家並要求封鎖村莊,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位老農民回到村裡後把他看到的東西跟村民說了以後,村民們也都不曾見過這種動物。
  • 安徽淮北一村民向博物館捐贈漢代「鋪首銜環陶罐」
    3月7日上午,家住古饒鎮谷山行政村廟前村的村民張裕銀,在考古人員來村宣傳文物保護知識時,向博物館捐贈了他發現的一個漢代文物「鋪首銜環陶罐」。  當天上午,市文物部門前去烈山區古饒鎮谷山行政村廟前村巡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紫竹城遺址」時,很多村民都聚集過來,工作人員抓住時機向許多熱情的村民宣傳文物保護知識。
  • 科學家們一致認為西伯利亞苔原上的神秘洞不是人為的
    2013年,當一個巨大的洞穴,從上方看起來像一個通往地球中心的洞,首次在西伯利亞苔原荒野的斯科爾科沃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碳氫化合物回收中心首席研究員葉夫根尼·丘維林最近參觀了2020年夏天發現的一個隕石坑,他說:「當我的同事們第一次聽說所有碎片都躺在距離隕石坑數百米遠的地方時,他們不敢相信這是自然過程造成的。(他們中的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隕石、技術爆炸或武器試驗造成的。在我們確定這是由自然過程造成的之前,我們考慮了各種各樣的想法。」巨大的爆炸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