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蟬》

2021-01-09 騰訊網

/ 聚 焦 大 連 城 市 發 展

關 注 大 連 市 規 劃 展 示 中 心 /

蟬作為一種吉祥的昆蟲,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被人們關注。從精美異常的蟬形配飾到充滿神秘氣息的喪葬口琀玉蟬,從文人墨客對蟬高潔至德品性的謳歌,到詠蟬悲鳴感懷個人的人生遭際,古代中國賦予了蟬這種動物多重的價值和意義。

本期講座主要介紹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蟬,從考古學、歷史學和文學角度,與大家分享蟬與古代中國文化的密切關係……

| 主講人簡介 |

曹明玉

吉林省白城市人,歷史學博士,

大連大學歷史學院講師。

主要從事世界古代史、地方文博教學和科研工作,承擔省部級課題多項,在商務印書館、上海三聯書店等出版譯著多部,《古代文明》、《東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學報》(美國)發表論文多篇,入選「金普學者」人才計劃,

學術兼職遼寧省歷史學會世界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主辦單位

大連市規劃展示中心

講座時間

2020年9月19日(周六)上午9:30

講座地點

規劃展示中心四樓報告廳

相關焦點

  • 蟬噪林逾靜,我們看一下古代「蟬」的文化寓意
    蟬,就是我們俗稱的「知了」,炎炎夏日,不停地鳴叫,影響了人們的睡眠,讓人特別心煩。可蟬在古代實際上有著特殊的含義,與現代人感知到心煩的鳴叫大相逕庭,請你們跟隨著我一起來看看蟬的古代意義吧。
  • 古人為何喜歡蟬?居高食潔,蟬蛻於汙濁,淺談古代蟬紋及蟬文化
    電視劇《鶴唳華亭》正在熱播中,在前兩集就放了大招,一場太子加冠的大典。「冠禮」,對於古代男子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成人禮,何況這場冠禮的主人公還是一國太子。圍繞著這場加冠儀式,劇情是一會一個反轉,在服飾、場景上,看得出劇組也是下足了工夫的(雖然這部劇的設定是歷史架空劇)。比如中書令李柏州所戴的貂蟬籠巾,我猜劇組參考的應該是古代繪畫中的文物,但是只能說模仿,談不上還原。
  • 蟬何以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成為不朽的象徵?
    古代,人們渴望延年益壽,但是蟬卻是短命的生物。曾有人用蟬來反駁中國著名的煉丹家葛洪:「我們人類怎麼可能找到一種方法,讓那些必須衰老的人永葆青春,或者讓那些必須死去的人復活?你說(用鍊金術的力量)你可以使蟬活一年。……這不正表明鍊金術沒有用嗎?」
  • 蟬:中國詩歌中的獨特意象,既是文人的高潔心態,也是價值取向
    這是虞世南所寫的《蟬》,很明顯描寫的是"蟬"這一獨特的文學意象。而縱觀中國文學史,則會發現在中國很多的文學作品中,都有關於"蟬"這一意象的描寫,在詩歌中更是形成了"詠蟬詩"。比如,駱賓王的《在獄詠蟬》也是專門描寫"蟬"的作品:"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蟬,作為中國詩歌中的獨特意象,主要應用在中國古代文學的悲秋主題中。
  • 葉山林:十七年蟬
    《Reflecion#8》紙本水彩 15 X 22 inch  我懵了,文化的差異又一次狹路相逢,激烈的碰撞了一下。我的畫室坐落在聖路易斯郊區住所的地下室一隅,平時畫畫聽到的是鳥語蟬鳴,看到的是鬱郁山林,想到的是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中國古代蟬文化歷史悠久,古人把蟬蛻看作羽化成仙,寓有輪迴之意的蟬紋最早出現在商周的青銅器上,漢代侍中以蟬為冠飾,取其居高食露,精潔可貴之意。可這個十七年蟬究竟是個什麼東東?
  • 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代典籍的英語名稱
    說到中國古代文化,四書五經和四大名著肯定是少不了的。近幾年,不少外國友人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要向他們介紹咱們的古代文學典籍,先把下面這些說法記下來吧!Classics   《 詩經 》 The Book of Songs   《 書經 》 The Book of History   《 易經 》 The Book of Changes   《 禮記 》 The Book of Rites   《 春秋 》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古代典籍
  • 科普系列-蟬
    但你仔細的跟隨它的節奏去聽蟬的鳴聲,會發現它富有節奏感。在樹蔭底下,帶上一把躺椅,拿把扇子,配上西瓜,再聽取蟬的小曲,何不是一種享受。 而雌蟬的樂器構造不完全,不能發聲,所以它被稱為「啞巴蟬」。有些種從鳴聲、行為和形態上輕易識別出來。
  • 年年盛夏蟬嘶鳴,問君知蟬有幾許?
    美國的生態學家沃爾特·科尼格研究,在蟬大批湧現的當年,吃蟬的鳥類數量達到最低點。科尼格說:「蟬控制了鳥類的數量,它們給鳥設計了一條軌道,使得下一批蟬出現時鳥類的數量大幅減少。」另一項研究揭示了蟬的生物量(biomass)對環境的巨大影響。「這是一個巨大的資源脈動,滋養了一切,土壤、樹木和鳥類都從中獲得了豐富的營養。
  • 蟬的生死輪迴
    《國風·曹風··蜉蝣》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自我嘆息生命短暫、光陰易逝的詩,借蜉蝣這種朝生暮死的小蟲寫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暫美麗和對於終須面臨的消亡的困惑。蟬在古人的生活當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物品,被人們推崇著。從漢代開始,人們都以蟬的羽化來喻之重生。若是身上有蟬的佩飾,則表示其人清高、高潔。史記中有:「蟬蛻於汙穢,以浮遊塵埃之外。
  • 商周金文中的古代世界_文化中國_中國青年網
    該展覽遴選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140餘件,從文字、藝術、歷史、社會、禮儀、信仰等不同角度解讀青銅禮器,展示早期中國絢麗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導大家走進神秘奇譎、波瀾壯闊的金文世界,欣賞生動有趣、儀態萬方的金文藝術,解讀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金文故事,領略格物致知、窮理盡性的金文智慧。在此,謹從金文角度對商周古代世界加以解讀,以饗讀者。
  • 蟬: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對我們來說,蟬不過是「歌聲」嘹亮的尋常昆蟲;但對古代文人來說,蟬卻是寫景抒情和託物言志的重要意象。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首因為以蟬寫景而名傳千古的詩歌。入若耶溪(南朝)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 蛇在古代為什麼被作為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什麼?
    據說,蛇類和人類一樣,經歷了地球冰川期的考驗,在大千世界中同等有著它的地位和奧秘,關於蛇的故事傳說也流傳很多:希臘的美杜莎、埃及的蛇神以及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女媧,都有著蛇的形象。 而在聖經裡記載著蛇是邪惡的象徵,那麼在兩種古代文明中 蛇又是怎樣的形象?為什麼在中國古代會產生對蛇的崇拜?
  • 你知道蟬所代表的寓意嗎?你可發現蟬其實是沒有聽覺的
    別看蟬樣子不好看,吃起來挺香的,不知道你吃過沒有?說起蟬很多人都再熟悉不過了,蟬又稱知了。是一種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蟲。蟬的一生必須經過卵、幼蟲和成蟲三個階段。卵產在樹上,幼蟲生活在樹下。成蟲之後則又回到樹上,產卵的成蟲會在樹上鑽幾十個孔,然後不吃不喝等待死去。到了第二年就會在樹孔裡鑽出幼蟲,雌蟬就這樣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
  • 蟬戀夏日情
    夏至後,小暑登場——高溫加上溼熱,讓人感覺頗不舒服,夏至中的「至」,就是「極」的意思。這一階段,讓我們最容易感受到的物候就是「蟬始鳴」了。 炎炎夏日,行走在鋼筋水泥和柏油馬路之間,加之多半居住在高層建築中,即便是身邊有陣陣蟬聲,人們也可能充耳不聞。那種荷香柳動新蟬鳴的意境或許只能到郊野去體驗了。尤其對有過鄉村生活經歷的人來說,那蟬聲卻常常會激發起他們昔日的鄉土記憶。
  • 大連話:蟬為什麼會叫鳴鳴嘎?
    蟬在古代也有叫蜺,即寒蟬,一種體形較小的蟬。 日語和朝鮮語或許是借用了「蜺」的讀音。 共同戰疫 2020年
  • 古琴文化,古代文人情懷中「雅致」的體現和集中反映
    導語:中國傳統文人情懷之中有一個非常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詞語——雅致。作為上千年的文明古國,和長期以儒學為社會主流思想的古代中國,孕育發展了很多思想和文化。其中的古代傳統文人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而雅致二字又高度概括了中國古代文人的特點和風骨。
  • 解讀虞世南《蟬》:託物寓意、借物明志的一首經典小詩
    二是書法、文學方面造詣頗高。歷三朝而不倒,壽終正寢,與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在他的一首詩《蟬》中,他以蟬自喻,形象地表達了做人應以內在品行高潔為美,而不應依靠權勢、地位來襯託。
  • DIY古代鋪首中外小朋友迷上中國文化
    (原標題:DIY古代鋪首中外小朋友迷上中國文化)
  • 一種吸食植物汁液的昆蟲——蟬
    要想分辨一隻蟬是雌的還是雄的很簡單,因為凡是會叫的都是雄蟬,不會叫的都是雌的,雄性發音器在腹基部,當鼓膜受到震動時就會發出聲音,雌蟬由於這個部位構造不完全,所以不能發聲。在古代人們都喜歡把玉蟬放入死人的嘴中下葬,這是因為蟬在地下會呆很長的時間,然後變成地上的蟬蛹,最後成為飛蟲,好似重生,人們也希望死者如同蟬一樣得以重生,此外由於蟬只飲露水所以也被看作是高潔清高的象徵。
  • 世上昆蟲千萬種,為何偏愛蟬一個
    很多同學都讀過法布爾的《昆蟲記》吧,在《昆蟲記》中,法布爾以三個章節的篇幅介紹蟬:有關蟬的詩歌和寓言、蟬的生活和形態的演化……從《昆蟲記》中我們看到,在西方傳說中,蟬是熱情似火的歌手,卻也是一個缺乏遠見的借糧者——一個簡單卻有些滑稽的形象。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蟬,向來被視為純潔、淡泊、清高、通靈的象徵。 關於蟬在中國古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很多考古發現可得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