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推薦 | 波浪滑翔器水下牽引機抗擾動性能研究

2021-02-13 水下無人系統學報

[1] Daniel T, Manley J, Trenaman N. The Wave Glider: Enabling a New Approach to Persistent Ocean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J]. Ocean Dynamics, 2011, 61(10): 1509-1520. 

[2] Manley J, Willcox S. The Wave Glider: A Persistent Platform for Ocean Science[C]//Proceedings of Oceans 2010 MTS/ IEEE Sydney Conference. Sydney, Australia: IEEE, 2010.

[3] Hine R, Willcox S, Hine G, et al. The Wave Glider: A Wave- Powered Autonomous Marine Vehicle[C]//Proceedings of MTS/IEEE Biloxi-Marine Technology for Our Future: Global and Local Challenges. Biloxi, USA: IEEE, 2009. 

[4] Manley J, Willcox S. The Wave Glider: A New Concept for Deploying Ocean Instrumentation[J]. IEEE Instrumentation & Measurement Magazine, 2010, 13(6): 8-13.

[5] Elhadad A, Wenyang D, Rui D.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for Resistance Prediction of the Floating Hull of Wave Glider[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936: 2114-2119.

[6] Elhadad A, Duan W, Deng R.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an Automated Oceanic Wave Surface Glider Robot Influence on Resistance Prediction Using CFD Method[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5, 710: 91-97.

[7] 賈立娟. 波浪動力滑翔機雙體結構工作機理與動力學行為研究[D]. 天津: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 2014.

[8] 桑宏強, 李燦, 孫秀軍. 波浪滑翔器縱向速度與波浪參數定量分析[J]. 水下無人系統學報, 2018, 26(1): 16-22.

Sang Hong-qiang, Li Can, Sun Xiu-ju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Longitudinal Velocity and Wave Parameter of Wave Glider[J]. Journal of Unmanned Undersea Systems, 2018,  26(1): 16-22.

[9] Kraus N D. Wave Glider Dynamic Modeling,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nd Simulation[D].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2012: 27-74.

[10] Kraus N D, Bingham B. Estimation of Wave Glider Dynamics for Precise Positioning[C]// Proceedings of Oceans 2011 MTS/ IEEE Kona Conference. Kona, USA: IEEE, 2011. 

[11] Wang L F, Li Y, Liao Y L, et al. Dynamics Modeling of an Unmanned Wave Glider with Flexible Umbilical[J]. Ocean Engineering, 2019, 180: 267-278. 

[12] Wang P, Tian X L, Lu W Y, et al. Dynamic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 of the Wave Glider[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9, 66: 77-96.

[13] Liao Y L, Wang L F, Li Y M, et al.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and Experiments for an Unmanned Wave Glider[J]. Plos One, 2016, 11(12): e0168792.

[14] Liao Y L, Li Y M, Wang L F, et al. Heading Control Method and Experiments for an Unmanned Wave Glider[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7, 24(11): 2504-2512.

[15] Wang L F, Liao Y L, Li Y M, et al. Unmanned Wave Glider Heading Model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by 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8, 25(9): 2131-2142.

相關焦點

  • 論文推薦 | 波浪滑翔器水下牽引機滑翔動力分析
    波浪滑翔器技術的回顧與展望[J]. 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 2016, 37(9): 1227-1236.Liao Yu-lei, Li Ye, Liu Tao, et al. Unmanned Wave Glider Technology: State of the Art and Perspective[J].
  • 「黑珍珠」波浪滑翔器:人類認識海洋的新觸角
    事實上,青島近海可能有鯨魚的消息早在去年上半年,就被「黑珍珠」波浪滑翔器捕捉到了。 填補波浪滑翔器應用領域的空白 在「黑珍珠」波浪滑翔器面世之前,中國波浪滑翔器這個行業可謂是一片空白。2012年開始,孫秀軍就「瞄準」這個領域開啟了研發之路。
  • 探秘「一箭九星」裡的青島技術:波浪滑翔器為發射「選定」最佳時機
    「海哨兵」是青島產的波浪滑翔器,在這次任務中,它們用專業的海洋信息探測能力,為此次發射任務「圈出」了一片安全區,為「選定」最佳發射時機提供了決策依據。任務保障中的「海哨兵」波浪滑翔器。填補波浪滑翔器應用領域的空白這已經不是波浪滑翔器第一次得到關注。
  • 海檢中心水下設備實驗室波流實驗水槽
    為開展海洋設備水動力相關試驗,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山東)水下設備實驗室搭建完成波浪流體實驗水槽。
  • 波浪湧動機通訊中繼在海上應急協同組網監測中的應用
    在構建海上通訊與應急組網監測系統中,可將多臺波浪湧動機®組網編隊,進行大範圍海域的協同作業,在海洋中建立一個互動式的、分布的、綜合性的海洋立體觀測網,實現海洋多學科、多任務的實時數據採集和遠程無線傳輸。
  • 碳納米管自發電電化學壓力傳感器,無需封裝用於水下波浪監測
    基於碳納米管的新型自發電電化學壓力傳感器,無需封裝直接用於水下波浪監測華中科技大學的徐鳴教授和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Ray H.Baughman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首次研發了一種基於碳納米管(CNTs)的新型自發電電化學壓力傳感器,該傳感器無需封裝即可直接用於水下波浪監測。該傳感器利用海水作為電解質,將機械壓力能電化學地轉化為電能,並且可以產生響應於海水壓力變化的電信號。
  • 水下滑翔機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
    美國TWR公司是國外唯一開展溫差能UG的研究機構, 已完成了4代樣機的研製[36]。其中相變材料對周圍海水溫度變化敏感, 可通過增加位移和降低UG滑翔角的絕對值來消除主溫躍層對熱機性能的負面影響並提高UG的相關性能[42-44]。Xia等[45]分析了PCM熔化凝固的新型數學模型, 驗證了熔融率與膠囊過冷度的影響因素, 其研究結果為溫差能UG的設計提供了有用信息。在熱機的基本原理上, Ma等[46]建立了系統壓力與相變率之間關係的非線性模型, 綜合分析了影響系統壓力和儲能的因素。
  • 利用波浪能為水下機器人進行海底無線充電的新發明
    水下機器人在海洋開發、勘探水下環境以及未來水下戰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續航能力有限,因此在海底建設供電系統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使用有線充電的方法,則操作複雜、費用代價高昂、使用壽命短,存在諸多安全隱患等問題。
  • 如何高效實現水下航行器的無線充電?哈工大科研人員發布研究成果
    2001年美國North Caroliana State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200W功率等級的AUV水下無線充電系統,初步驗證水下無線充電技術的可行性。日本Tohoku大學和NEC公司在2004年聯合開發了應用於AUV無線充電的錐型磁耦合裝置,並搭建了500W功率等級的實驗系統。
  • 逆向思維 絕處逢生——波浪能發電的應用研究
    1988年開始從事海洋波浪能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波浪能轉換中的水動力學計算,波浪載荷研究,新型波能裝置研究,海洋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研究等。先後承擔了國家「九五」攻關項目4項,「十五」「863」項目一項,自然科學基金一項。1992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二獲獎人)。 似是而非的研究方向 凡到過海邊的人都會感受到大海的力量。大海中有無窮無盡的能量。
  • 「20kW海洋儀器波浪能動力平臺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通過驗收
    3月25日,由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和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中心組織的「20kW海洋儀器波浪能動力平臺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驗收會在廣東珠海召開。國家海洋局副司長康健、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中心副主任夏登文和室主任王海峰、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王華接處長出席了驗收會。
  • 《大海波浪》九紋龍-協助拍攝
    具有自由表面的液體的局部質點受到擾動後,離開原來的平衡位置而作周期性起伏運動,並向四周傳播的現象。波浪形成後,可以看到液體表面作此起彼伏的波動。研究波浪運動規律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特別是對航運、港口、海洋等工程,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梁晗課題組報導大規模腫瘤藥物蛋白擾動效應篩選數據集
    近年來,隨著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單細胞測序技術及高通量圖像處理技術等的興起,對基因型進行大規模擾動並快速捕捉多維度表現型信息成為了可能。其中,癌症研究領域是擾動生物學(perturbation biology)研究範式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 永航淺談電纜牽引機皮帶的工作原理及特點!
    工作原理:電纜牽引機皮帶屬於傳動帶的一種,它是靠具有曲撓性的皮帶與帶輪間產生的摩擦力來實現傳動的,屬於傳動帶中的摩擦型傳動,由主動輪、從動輪和緊套在兩帶輪上的皮帶組成。安裝時,皮帶張緊在帶輪上,使帶和帶輪在接觸面之間產生正壓力。
  • 論文推薦 | 水下航行器阻力參數化分析與優化
    自主水下航行器導航技術[J] . 火力指揮與控制, 2004, 29(6): 11-16.[2] 崔維成, 馬嶺. 水下航行器設計中所要解決的水動力學問題[C]//第九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第二十二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 成都: 中國力學學會, 2009: 9-29.[3] 漆小舟, 萬德成.
  • 水下機器人a_水下機器人a星算法路徑規劃 - CSDN
    摘要本文研究了自主水下機器人跟蹤期望深度軌跡的深度控制問題。由於水下機器人未知的動力學模型和橫搖運動與橫搖運動之間的耦合,大多數基於模型或比例積分微分的控制器不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為此,我們將水下機器人的深度控制問題表述為未知轉移概率下的連續狀態、連續動作馬爾可夫決策過程。
  • 《魔獸世界》7.2地精滑翔器的工程圖紙獲取方法介紹
    導 讀 地精滑翔器的工程圖紙在哪可以獲得" src="http://image.9game.cn/2017
  • 中藥抗新冠基礎研究論文獲著名藥理學雜誌年度優秀論文獎
    來源: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12月13日,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子峰研究員團隊的連花清瘟抗新冠論文《Lianhuaqingwen exerts anti-viral and anti-inflamma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