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非馬」何解?就是被公孫龍忽悠了

2021-01-08 瀟湘晨報

大河網記者 莫韶華

1月5日,頂端新聞網友提出一個問題:在古代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學術思想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是一場思想的碰撞和解放。其中,名家公孫龍以詭譎善辯著稱,其提出的"白馬非馬″學說蘊含著怎樣的道理,對當今哲學思想又有什麼樣的引領?

首先來說說公孫龍這個人。公孫龍是戰國時期趙國人,活了70歲,在當時已經算很長壽了,曾經做過平原君的門客,是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為《公孫龍子》,該書西漢時共有14篇,唐代時分為三卷,北宋時遺失了8篇,至今只殘留6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兩篇是《白馬論》和《堅白論》,提出了「白馬非馬」和「離堅白」等論點,因此公孫龍也是「離堅白」學派的主要代表。《白馬論》是著名的詭辯學代表著作,提出了邏輯學中的「個別」和「一般」之間的相互關係,但把它們之間的區別誇大,割斷了二者的聯繫,是一種形上學的思想體系。

《白馬論》原文大家度娘即可,我們來看看翻譯的白話文——

一日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騎馬進城。

守城士兵說:「王法規定,馬過城門應當納稅。」

公孫龍說:「馬過城門應當納稅,但我騎的是白馬,白馬非馬,不應當納稅。」

士兵說:「白馬當然是馬,你應當納稅。」

公孫龍反問道:「如果白馬是馬,那麼,黑馬也是馬了?」

守城士兵說:「那是當然。」

公孫龍繼續說道:「按照你的邏輯,白馬是馬,黑馬也是馬,那麼,白馬和黑馬就沒有差別了。因此,白馬非馬。」

守城士兵被公孫龍說得不知如何應對,連連點頭,但是不為所動,說:「你說得很有道理,請你為馬匹付錢吧。」

最終,公孫龍為了進城,只得為馬納稅。

公孫龍以其白馬非馬的詭辯之術讓許多大儒無言以對,這個典故也和對牛彈琴類似。

其實,白馬非馬是個哲學問題。

哲學追求事物的真實,面對「白馬非馬」的論述,首先要明白其本意,不然會落入掩耳盜鈴似的邏輯謬誤。這裡「白馬」就是白色的馬,一種有特定屬性的動物。「馬」就是馬這種動物,是範圍限定到「種」的層次。理解這一論述的關鍵在於理解其邏輯連詞「非」,這裡的「非」即「不是」,而「是」的含義是有多重的,其中有「屬於」「等同」等意思,也就有「包含於」和「等價於」的邏輯關係。而「白馬」的概念是屬於「馬」,但不等價於「馬」。

從心理學角度講,「白馬」的稱謂在普遍認知裡暗示出它與「馬」的聯繫,而「非馬」的判斷則違背邏輯慣性,從而使常識和理性判斷產生邏輯矛盾。而且詞語本身讀來耳目一新,易記順口,而且還有哲學韻味,能一定程度上顯示運用者有思考的傾向,所以就成為一個著名的詭辯哲學命題固定了下來且流傳開來,實質上是哲學中邏輯學範疇裡「語義謬誤」的體現。

「白馬非馬」的辯論給人的感覺大概就是「雖然聽不懂但是感覺好厲害的樣子」,你明明覺得不對,但又好像辯不倒他。這其實只是因為古代漢語表達的模糊性:既可以表達包含不包含,也可以表達等於不等於。而白馬非馬的整套辯題,就一直在包含和等於的來回切換中搞亂了人的思維,再加之現在我們對於文言文的生疏被繞了進去。

但問題是,公孫龍沒有用邏輯推演的同一概念同一外延的套路來,而是用等於不等於來懟你的包含不包含,所以結果就是雞同鴨講,雞鴨都覺得佔理了。這和莊子的「子非魚」差不多是一個套路。

現代語言裡,用數學的子集和全集的概念解釋,就一目了然。馬作為一個集合,定義為A。白馬屬於馬這個集合中的一部分,是元素B。

這裡用到集合論中的兩種符號,一種符號是「∈」,表示元素屬於某個集合的一部分。另外一個是最出名的「=≠」,表示兩集合相等或不等。

所以有以下的結論:

1.B∈A

2.B ≠A

翻譯成語言就是:

1.B屬於A(成立) => B是A(成立) =>「白馬是馬」(當然成立)。

2.B不等於A(成立) => B非A(成立) =>「白馬非馬」(當然成立)。

「是」表示屬於,「非」表示不等於,這當然屬於合理的用法。其他人辯不過公孫龍,很明顯的地方就在於沒有強迫公孫龍把「是和非」的表達定義清楚。從結論上來說公孫龍並沒有說錯,這也不是詭辯,是集合論中正常的表達。而公孫龍也沒有使邏輯或常識產生矛盾,因為以上的1和2是同時可以成立的,只是其他人被「忽悠」了。

古龍這樣說過:白馬非馬,女朋友不是朋友。是對這句話的最好理解!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提出「白馬非馬」,口劍唇劍,中國古代的詭辯派——名家
    我們要談的就是九流之一的名家,他們是中國春秋時期的辯論家和哲學家。名家,即刑名之法,說明和法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名家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律師。而更令人關注的,就是「白馬非馬」以及「離堅白」兩種學說了。許多觀眾在看到國產動漫秦時明月中,公孫玲瓏提出了「白馬非馬,楚人非人」的觀點,引得儒家上下一眾人啞口無言。這個公孫玲瓏的原型就是名家大師公孫龍。那麼這個「白馬非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都知道「白馬非馬」,那有沒有聽過另外一個悖論:人龜賽跑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出現豐富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發展,在這百家之中,有一家最擅長辯論,其著名代表人物就是公孫龍子,他的名家強調的是一種另類的哲學觀,就是邏輯學,但通常我們從基本的邏輯理解事物的時候,就總是會出現偏差,以至於看似不合理的事情,但是卻十分的正確。
  • 白馬非馬,非費米液體—非—費米液體|量子多體中的吶喊與彷徨之二
    白馬非馬的故事見《公孫龍子·白馬論》, 是一個著名的哲學命題。故事來自於先秦諸子百家中的名家,其代表人物公孫龍子有這樣一個悖論:白馬有顏色(白)和外形(馬)兩種特徵,而馬只有外形一種特徵,所以白馬描述的範疇不同於馬所描述的範疇,故而白馬和馬不是同一個事物。
  • 白馬非馬?馬,真的不是馬
    馬術,將一匹馬訓練到隨心所欲的地步,確實很刺激很激動人心。而這樣的訓練,從古都有。有一次逛泗洪的明祖陵,在祖陵神道上,我看到了尾巴編成辮子狀的馬。帝王陵墓前的神道有石翁仲,有傳說中獅子大象獨角獸等瑞獸,不奇怪。好像很少看到馬雕塑而成的石像生。馬,自古就是戰場上的最重要的裝備,對馬的愛護超乎其它。印象中只有明代的帝王墓神道,才有戰馬的形象。
  • 白馬非馬,量子無量
    量子無量,白馬非馬。秋風燥,忌跟炒。現代物理學的量子理論應用於管理學,非文理雙修腦力過人的奇人不可,比如丹娜•佐哈爾。這老太太真不是一般人!出身中歐商學兼備的猶太家庭,在美國麻省理工學習理論物理後又去對門哈佛讀哲學、宗教和心理學,後來嫁給英國大學者,自個兒也成了牛津教授。就這樣獨創了這門新學問:量子管理。
  • 白龍馬本是龍,他變成馬後吃肉還是吃草?難怪悟空沒分人參果給他
    那麼,白龍馬本是龍,他變成馬後是吃肉還是吃草?所謂「民以食為天」,即便是龍,也要填飽肚子才能幹活。那麼龍吃啥東西?孫悟空第二次去東海龍宮,當時龍子龍孫即捧香茶來獻。悟空第三次入龍宮是跟隨牛魔王,去九頭蟲那裡赴宴,看見吃的是,天廚八寶珍羞味;飲的是,紫府瓊漿熟醞醪。原來龍吃的東西何此是肉,那是山珍海味,瓊漿烈酒。而白龍馬本是龍王三太子,吃的東西自然不會太差。
  • 龍馬精神中"龍馬"非龍和馬合稱 系傳說中的神獸
    龍馬精神中"龍馬"非龍和馬合稱 系傳說中的神獸 很多人以為,龍馬精神,就是像龍和馬一樣,很精神。  其實,龍馬不是龍和馬的合稱,而是古代傳說中一種特別的神獸。據說是「馬身龍首」,或稱「馬身而龍鱗」。有人說它是一種馬,也有人說它其實是龍。不過,中國人一般是在馬年到來的時候,特別喜歡說「龍馬精神」這句吉祥話兒,而不是在龍年。這樣說來,大約多數人還是更願意把它看成是一種馬。
  • 看到了白馬,王子就不遠了!世界上最美的白馬都在這裡
    而今天的烏珠穆沁白馬就是當時成吉思漢用來祭拜長生天的白天繁衍而來的品種。他說,蒙古族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生活的每一處細枝末節,都看得到馬的身影,馬就像是一面多稜鏡,折射出這個馬背民族每一個或隱或現的側面。在內蒙古幾千年的文明史上,馬之興衰幾乎決定了這個民族的枯榮。塞北遼闊的土地上,馬甚至脫離了動物界,成為了人類社會關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連結體。
  • 《龍在哪裡?》馬蛇粉墨登場 酷男森女來襲
    據悉,3D動畫電影《龍在哪裡海報上老馬哥的鬃毛被打理的水潤飄逸,頭頂還用髮膠凹了造型,雖不是白馬,卻一直走在努力成為王子的路上;蛇女身披碎花裙,點綴玉佩戒和太陽鏡,優雅婀娜的身段盡顯魅惑氣質。  海報的文字信息可以看出,超級自戀的「老馬哥"在人間被譽為「心比天高的Dream Rider」,可見有人在老馬哥身上收穫了安全感,愛自己更愛他人的「老馬哥」儼然優質暖男一枚。
  • 白馬雞、藍馬雞、藏馬雞、褐馬雞,馬雞的種類你分得清嗎?丨動物蝌學
    原來,這四種馬雞都是我國的特產物種,在分類學上隸屬於鳥綱、雞形目、馬雞屬,而且這個屬僅有這四個物種,因此馬雞屬也是我國的特產屬,而北京動物園則是唯一將這四種馬雞屬鳥類一起展出的動物園。馬雞是非常美麗的觀賞鳥類,馳名中外,在世界雉類協會的會徽上也有它昂首挺立的圖案。那麼,它們為什麼叫馬雞呢?
  • 內蒙古老的樂器,曾經以人頭,骷髏做琴頭,譜寫蘇和白馬的故事
    蘇和白馬公司家的馬頭琴,完全是靠人工製作的,而且老闆是懂馬頭琴的,所以造出來的馬頭琴很專業。至今蒙古國的西部也有人把馬頭琴叫"勺形胡琴"。瑪特爾形似龍,面似猴,象徵一種鎮壓邪魔的神物。據有關學者考證,馬頭琴一名大約得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紀初,琴首是由龍頭或瑪特爾頭改為馬頭的。密密麻麻的,每一隻馬頭琴製作都非常的不容易。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琴類,如:皮胡、鍬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當時的流行樂器。
  • 塞爾達曠野之息極品白馬入手指南
    在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中,馬是玩家不可或缺的小夥伴,是前期開地圖的神兵利器,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遊戲中一匹前期入手極品白馬的攻略吧。首先來到平原外圍的驛站,找到陀特茨接取王族白馬任務。到了這,找鍋子造幾個精力烤肉,材料是四個精力蘑菇和一個獸肉,然後就可以去找白馬了,白馬位於薩爾法山丘,位於驛站的西北部,大致位置如下圖。找到白馬之後,就是馴服白馬了。
  • 以訛傳訛,「狗婆蛇」忽悠是條龍
    湖南邵陽有句俗話叫「狗婆蛇(四腳蛇)忽悠是條龍」,意思是說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經過傳播者的添油加醋、以訛傳訛,將原本很小的一件事無限放大,四腳蛇都會被忽悠成一條龍。這消息可比當初武漢新冠疫情恐怖多了,一上來就是十三人死亡,13617人感染!這還了得?國家疾控部門怕是又要封城了吧?筆者著實被這消息嚇了一大跳!連忙求證,結果是虛驚一場。
  • 公孫離進階攻略來啦,手把手教你多位移的英雄要怎麼秀!
    因為S13賽季娜可露露的出場率大幅提升,所以小黃人近日一直在練習公孫離來進行反克制,練著練著又多了一些心得。公孫離是公認的機動性最強的射手打野,也是小黃人所在戰隊的隊長最喜歡用的英雄之一,打比賽的時候當對面拿到娜可露露時,我們的隊長就會選公孫離,據他所說:公孫離是唯一一個可以每次都靠自己,滿血單殺娜可露露的打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