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白馬非馬」,口劍唇劍,中國古代的詭辯派——名家

2020-12-06 公考小站160

戰國時期,我國湧現了一大批思想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三教九流各家有各自的學說,他們用自己的觀點影響時間,用自己的方法改造世界,遊說於各個諸侯國,期望得到重用。我們要談的就是九流之一的名家,他們是中國春秋時期的辯論家和哲學家。

名家,即刑名之法,說明和法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名家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律師。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惠施」就常常幫人打官司以謀取利益。而更令人關注的,就是「白馬非馬」以及「離堅白」兩種學說了。

許多觀眾在看到國產動漫秦時明月中,公孫玲瓏提出了「白馬非馬,楚人非人」的觀點,引得儒家上下一眾人啞口無言。這個公孫玲瓏的原型就是名家大師公孫龍。那麼這個「白馬非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將用最通俗的話為大家解釋。

白馬非馬意思就是白色的馬不是一匹馬,看到這您就一頭霧水了,怎麼能說白色的馬不是馬呢?這簡直就是在胡說八道,看官先不要著急,聽我慢慢道來:白馬非馬是公孫龍提出的,他在一次辯論中說「白色的馬不是馬」。他的理由是:白色,是說的馬的顏色而不是馬,馬才說的是馬這個東西。所以白色和馬沒有關係,也因此白馬描述的就不是馬。大家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有道理,仔細一想又不對,卻不知道哪裡不對呢?其實想不出哪裡的不止大家,還有儒家的許多大儒,包括孔子的後代。

與白馬非馬相似的還有一個「離堅白」。我用一個更生動的事例來說明這個詭辯事例。一個人看見個白色石頭說:這個白色石頭很硬,可以把我的頭打爛,同行的人說:你沒有摸過這個石頭,所以你只看到它的白,不知道它的硬度。相反,如果你是個瞎子,看不見石頭,那你就只知道它的硬,不知道它的顏色是白色。所以說世界上沒有白色的硬石頭,只有白色石頭和硬石頭。

大家可能覺得很無聊,但這是在兩千多年前,能提出這些問題,說明我國的哲學水平走到了世界前列。按照現在的哲學分析,公孫龍是割裂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把白和馬割裂開來,把硬和白割裂開來,但是哲學的答案從來都不是統一的,各位看官你們怎麼看呢?

關注我,獲取更多知識。

相關焦點

  • 「白馬非馬」何解?就是被公孫龍忽悠了
    大河網記者 莫韶華1月5日,頂端新聞網友提出一個問題:在古代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學術思想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是一場思想的碰撞和解放。其中,名家公孫龍以詭譎善辯著稱,其提出的"白馬非馬″學說蘊含著怎樣的道理,對當今哲學思想又有什麼樣的引領?首先來說說公孫龍這個人。
  • 白馬非馬,非費米液體—非—費米液體|量子多體中的吶喊與彷徨之二
    白馬非馬的故事見《公孫龍子·白馬論》, 是一個著名的哲學命題。故事來自於先秦諸子百家中的名家,其代表人物公孫龍子有這樣一個悖論:白馬有顏色(白)和外形(馬)兩種特徵,而馬只有外形一種特徵,所以白馬描述的範疇不同於馬所描述的範疇,故而白馬和馬不是同一個事物。
  • 都知道「白馬非馬」,那有沒有聽過另外一個悖論:人龜賽跑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出現豐富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發展,在這百家之中,有一家最擅長辯論,其著名代表人物就是公孫龍子,他的名家強調的是一種另類的哲學觀,就是邏輯學,但通常我們從基本的邏輯理解事物的時候,就總是會出現偏差,以至於看似不合理的事情,但是卻十分的正確。
  • 這把劍在中國是制劍技藝的最高峰。它削鐵如泥,殺死日本武士軍刀
    然而,古代中國是一個造劍大國,甚至是世界劍製造業的鼻祖。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歐冶子,幹將,莫邪等制劍大師,就先後創作出流芳千古的寶劍。在中國古代所有的刀劍中,龍泉劍的地位是難以撼動的。以「堅韌鋒利,剛柔並濟,咄咄逼人的寒光,巧奪天工的裝飾」著稱於世。大家耳熟能詳的金庸武俠小說中,有大量關於龍泉劍的描寫。據說龍泉劍是由歐冶子和甘江兩位制劍大師鑄造的。
  • 白馬非馬,量子無量
    量子無量,白馬非馬。秋風燥,忌跟炒。現代物理學的量子理論應用於管理學,非文理雙修腦力過人的奇人不可,比如丹娜•佐哈爾。這老太太真不是一般人!出身中歐商學兼備的猶太家庭,在美國麻省理工學習理論物理後又去對門哈佛讀哲學、宗教和心理學,後來嫁給英國大學者,自個兒也成了牛津教授。就這樣獨創了這門新學問:量子管理。
  • 全球3大名劍:第2是乾隆最愛,第3被稱「天下第一劍」來自中國
    導語:全球3大名劍:第2是乾隆最愛,第3被稱「天下第一劍」來自中國眾所周知,古代等級制度分明,從最底層的奴隸到最高地位的皇帝,每一層級的人們都有自己專屬的標誌,穿衣住行,都象徵著地位和權力。兵器也是如此。
  • 白馬非馬?馬,真的不是馬
    舞馬銜杯高仿金壺馬,在中國古代的作用太大了。處以一隅的秦國,就因為善養馬而逐漸走到了前臺,經過多年積累,先有秦穆公爭霸,再有最後統一中國。可以說馬的作用至關中大。現在陝西省博物館裡,馬鞍馬鐙馬轡頭等於馬相關的用具、配件,說明養馬馴馬,在古代有多重要。《花木蘭》接到軍書,首先安排的事項,便是配齊一付馬身上的所有裝備。
  • 中國古代歷朝刀劍圖
    ) 4) 清朝牛尾刀 (晚清老百姓用的刀, 軍人無用) 5) 明朝清朝劍 (老百姓用的兵器, 軍人少用)青銅劍-巧奪神工的中國古代鑄劍術中國古代由青銅製成的劍身很薄,質地脆,很容易折斷,只適刺殺而不適劈砍,因此當時人們把劍稱為「直兵」。
  • 鋼鐵劍取代青銅劍,一場「材料革命」與「技術革命」的並軌
    從而讓古代人腦洞大開,打造出了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銅」,從而正式進入了青銅時代。但是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的躍進不一樣,在青銅劍大行其道,戰場上的士兵有絕大多數都是拿著青銅劍在互砍之時,由「鐵」打造的刀劍其實就已經出現了。就像1990年在三門峽市「虢國墓」出土的距今2800年左右的「虢國玉柄鐵劍」,若是單純推算其製作年代,就已經能推算到西周晚期。
  • 《煙雨江湖》太乙十一劍怎麼學 太乙十一劍學習方法分享
    導 讀 煙雨江湖太乙十一劍怎麼學?太乙十一劍是什麼意思?
  • 小故事,每個出馬弟子的堂口,旗,印,令,劍,是不同的?
    每個出馬弟子的堂口,旗,印,令,劍是不同的,如果誰說都是一樣,我敢說,他是胡說八道的。每個堂口看事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多多少少是不同的。比如說表文,每個堂口都是不一樣的,表文代表你自己的堂口所要辦的事,表文發出去,代表你自己堂口所要達成的結果,與其他堂口沒有聯繫,功過是非是自己的,簡單明了是某一個堂口的指令。旗,令,劍,印,有明暗之分,暗的是不需要放到堂口的,但是虛無縹緲中是存在的,而且每個堂口是不一樣的,如果不懂這些,你實在太不合格了。
  • 劍來:呼之欲出的本命瓷
    短短十餘年彈指間,平安便成長為與竹皇相同的玉璞境劍修,掌管一座山頭,更同樣要開立下宗。心死,之後是身死,老猿出拳無忌,是被孤立以後的哀婉。期間陶紫為了維護形象,被裴錢秒殺在廣場。習武亦練劍,如阿良所願那般,兩樣都還行。這十餘年的艱苦修行為哪般,只為在正陽山上「衣錦還鄉」,把這一切都還給老畜生看。
  • 世界3大頂級名劍:2款來自中國,一把被稱「天下第一劍」
    劍在中國古代至尊至貴,是一種非常有魅力的冷兵器。而且當時劍還被稱為是「兵器之王」,能夠佩戴一把有名的劍,更是成為了王公貴族彰顯身份的標誌。由此可見,劍的地位非常的高,雖然它是冷兵器,但卻十分的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接下來,就來介紹古代3大頂級名劍。
  • 劍的起源及演變
    劍的由來在冷兵器時代,劍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武器。千百年來,劍得到人們的珍視,也得到人們的充分利用。 最早的劍,是我國西周時期的青銅劍。
  • 其實殷天子三劍並非兵器,而是三種修為境界
    宵練劍(今人所畫,非原物)在原文中,列子並沒有給出其他解釋,但我們知道,老子、列子、莊子都是道家代表人物,後世道教分別尊三人為道德真君、衝虛真人、南華真人。因此,我們可以大膽斷言:宵練劍,代表著道家所追求的一種超脫常人的境界,但這種超脫還非常有限。一如《莊子·逍遙遊》中所說的宋榮子「未數數然」「猶有未樹」這一境界。承影劍——雖更進一步,但仍未求證大逍遙下等寶劍以上,便是中等。中等寶劍名為承影,後世有好事者編造了一份所謂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劍」的榜單,這份榜單把承影劍列為第十,稱其為精緻優雅之劍。
  • 為什麼說漢劍是中國最後一款實戰寶劍?成為海軍軍官禮儀用劍
    儘管中國歷史上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被命名為「北洋水師」,但新式海軍與中國古代的水師畢竟不完全是同一個概念漢劍、唐刀也可以被視為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刀劍。那麼為什麼人民海軍授劍儀式上使用是漢劍而非唐刀呢?唐刀實際上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唐刀其實並不是某一種刀具的名稱,而是隋唐時代四種刀具的統稱。《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這四種刀具都屬於廣義上的唐刀,而狹義的唐刀一般是特指唐橫刀。
  • 古人為什麼喜歡寶劍,從劍、龍、蛇的陽性崇拜到權力地位的象徵
    中國古代社會,劍與龍常被認為是能相互轉化的。龍的原型是蛇,龍的圖騰來源於對蛇的生命活力的崇拜。另一方面,龍又是陽性生物的象徵,是雄性陽剛之氣的體現。因此,「蛇—龍—劍」是遠祖對雄性生命力的信仰和崇拜,體現著一種強悍雄武的民族特質。
  • 名劍不在劍身,而在劍魂,這五柄驚世名劍自選賢主
    劍在我國文化中一直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古時除了將軍可以佩劍,文人雅士們也是非常熱衷於佩劍的。為此古時人們將劍分為文劍和武劍,文人佩戴的劍稱作文劍,大多是用來裝飾用的並不開刃,人們還將劍賦予了修身養性的寓意。而武將佩戴的劍被稱作武劍,但這也僅僅是禮儀用劍,並非是作為武將的武器存在的,關於這兩種劍還有個說法叫做文劍武刀。
  • 《劍來》最新章節788章(問劍去)章評簡析
    神道:劍主,老楊,至高。佛家:雞湯,東山,老姚。十四:霜降,觀主,君倩。問劍:兩路,問天,搬山。第一章【神道】「劍主」持劍者是劍主,類似真身。劍靈是劍侍,類似陰神。第二章【佛家】「雞湯」雞湯和尚,原型中唐僧人神清和尚,著作《北山錄》以佛教統攝儒道,提出三教融會觀照的思想。神清的佛學思想深受龍樹《中論》影對南北兩宗紛爭,認為南北都是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