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寶媽圈裡,有不少英文專業,八級,科班出身的「雞娃」寶媽,琪琪就是一位,從童謠、磨耳朵到原版音頻讀原版書跟讀,琪琪的女兒小湯圓從一出生,就浸泡在良好的家庭英文學習氛圍中。甚至Phonics和Bob Books都
周圍寶媽圈裡,有不少英文專業,八級,科班出身的「雞娃」寶媽,琪琪就是一位,從童謠、磨耳朵到原版音頻讀原版書跟讀,琪琪的女兒小湯圓從一出生,就浸泡在良好的家庭英文學習氛圍中。甚至Phonics和Bob Books都是她親自帶娃學的。
所以,我也跟著琪琪一起給娃囤原版書,在原版讀物上,老母親們從不吝嗇。
小湯圓現在已經6歲半了,她的英語語感和泛讀的閱讀速度越來越快,已經能讀部分英文初章書了,但琪琪覺得她的閱讀理解能力還不行,雖然已經可以進行長句表達,但英文表達缺乏深度。
琪琪其實嘗試過帶孩子做英文精讀,但發現最大的問題是自己缺乏經驗,經常掌控過度,還是比較中國式的指導,孩子被動接受,琪琪說能感覺到有時候孩子內心是牴觸的。有時候,會宕機,不讀也不說,親子關係也有點緊張了。
剛好遇到疫情,琪琪就準備趁這個時間給孩子找一個她覺得不錯的線上英文學習機構。小湯圓學了幾個月後,覺得非常滿意,同時,琪琪也知道了,為什麼她英文專八,還是遲遲搞不定孩子的精讀?
直到上過這家機構的課時才發現,差距原來在提問上。
她跟我們說,其實真正有經驗的外教最擅長的是提問,是啟發孩子、引導孩子進行批判性地思考,是扮演孩子教練的角色,是鼓勵興趣、引導參與、把控孩子能力成長的進度和閱讀的難度級別。
而對比起來,中國家長最大的障礙就是提問。我們從小是在填鴨式教育下長大,最不會的就是提問和獨立思考。琪琪說「我也知道啟發孩子批判性思考很重要,但我不會啟發,不會提問。每讀一本書,我來來回回,只會問樂樂:『Who、What、Where、Why和How『,然後就不知到問啥了。經常問著問著孩子就煩了,不想再回答,變成了尷聊。」所以原版書是買了很多,但孩子什麼時間節點應該幹什麼卻沒有太形成體系。
其實,孩子的閱讀進階應該是『輸入-思考-輸出『這樣的良性過程。孩子能大聲朗讀原版書後,如何提升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真的需要在外教帶領下精讀。
比方說:與孩子們討論,讓他們回答關於文章的情節、人物、事件、地點、時間和原因,讓他們進行預測、提問、複述。讓孩子們利用思維導圖解剖文章結構,增進對整書的理解。寫閱讀報告梳理書中情節、關鍵信息,利用文章中的線索推斷作者的中心思想。
只有在這樣,孩子才能在持續的』輸入-思考-輸出『的過程中,英文聽、說、讀、寫能力螺旋式上升。」
能達到琪琪這樣「挑」的英文閱讀意見領袖就是鯨魚小班。看到小湯圓的進步,我們也決定要立即跟上來。
(本內容屬於網絡轉載,文中涉及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及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