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漂移11釐米,能源星球泰坦星每年在向外移動,比預想快100倍
在太陽系中,很多行星都有自已的衛星,地球衛星是月亮,火星衛星有火衛一和火衛二,木星衛星有木衛一,木衛二等,土星衛星有土衛一,土衛二等,這些衛星都在一條「固定」軌道上,圍繞主行星運轉,說是固定軌道,其實每年都在變化,比如,38.4萬公裡外月球以每年3.8釐米速度向外漂移,火衛一正在靠近火星
-
臺灣島正向大陸漂移 臺灣海峽在變淺變窄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近日載文指出: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橫著一道政治裂痕。但從地質學角度講,臺灣島似乎正在向中國大陸漂移。這種移動是以一毫米接一毫米的速度推進的。造成這一現象的巨大作用力塑造了臺灣的陡峭山脈,也引發了臺灣的地震。這股作用力正在使臺灣海峽變窄,使臺灣島不斷接近大陸。 目前,來自美國、日本和臺灣的科學家們計劃對這一造山運動進行深入研究。
-
專家詳解海南島成因:從北部灣旋轉150度 仍在向東南漂移
梁光河介紹說,碰撞後力學強度較小的亞洲大陸擠壓縮短了近1500公裡,形成了厚度近乎是正常大陸地殼兩倍的青藏高原增厚地殼。 當青藏高原隆起到一定的海拔高度(山峰7-8千米高)後,此時地殼物質向東(太平洋方向)側向運動,離開青藏高原地殼以便為印度板塊的前進騰出空間。 東南亞地塊(中國滇西、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被擠出時間大約開始於兩千四百萬年前。
-
珠穆朗瑪峰每年都在向長春移動,中國的領土也在不斷變小嗎?
但是你知道嗎,珠峰除了每年會長高一點之外,還在以每年4.2釐米的速度偷偷向著長春移動。1、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澳板塊(印度-澳洲板塊是兩塊板塊的合稱,現在已經融合為一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塊現在仍然以每年大於5cm的速度向北移動,因此持續的擠壓使得喜馬拉雅山每年不斷上升。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大陸漂移的爭論說,以及冰川的形成原因
具體地說,美洲脫離了非洲和歐洲慢慢向西漂移,越漂越遠,這樣,它們之間就形成了大西洋;非洲原來有一半與亞洲相連,在漂移過程中,它的南端沿著順時針方向略有轉動,漸漸與印巴次大陸分離,在其中間便形成了印度洋;澳大利亞和南極洲則各自脫離了亞洲和非洲向南移動,分別形成了現在的澳大利亞和南極大陸。大陸板塊的漂移奠定了現今海陸分布格局的基礎。
-
創世答問 | 如何看待「大陸漂移學說」
有一些支持大陸會移動的人,主張大陸漂移(continental drift)學說,卻被大多數人指斥為擁護偽科學。時而世易,現在的主導思想反而主張包含漂移學說的板塊構造(plate tectonics)學說。
-
地學科普|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終於被證實
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終於被證實環球航行的麥哲倫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南北極的極晝極夜赤道的酷熱難耐地球的演進變遷人類的進化發展網際網路的突飛猛進全球化的緊密聯繫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日新月異我們的地球每天都被刻上新痕跡也許我們會讀到許多許多年前的刻痕
-
1984年8月29日 大陸板塊漂移理論獲證實
1984年8月29日 大陸板塊漂移理論獲證實 1984年8月29日,美國科學家證實地球上的大陸是圍著地球緩慢而不間斷地運動著。美國航天觀測數據與板塊地殼構造學說是相吻合的,即大陸是漂流在地幔表面熔化了的巖石上面的、30多公裡厚的板塊。板塊地殼構造學說認為,目前的大陸約在三億年以前形成,而漂移運動則始於一億八千萬年前。觀測數據說明,大西洋每年擴大1釐米,夏威夷和南美洲每年接近5釐米,澳大利亞和北美洲每年分離1釐米,處在兩個不同的大陸板塊上的北加利福尼亞和南加利福尼亞在相互擠壓,每年每個板塊都要磨掉6釐米。
-
大陸漂移的動力從何而來?是怎麼形成的呢?
身體痊癒後,他根據觀察結果,形成假設「大陸漂移」,他相信古大陸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因為地殼的運動使它們分離,並且日益變化,才形成現在的大陸格局,此後在此基礎上又產生出板塊構造學說,該學說一提出,贊同的聲音很多,然而他雖能解答地質學上的大量難題,但也有不斷的爭議。
-
從地震勘探角度解密大陸板塊漂移的真相
GPS測量表明其目前仍在逆時針旋轉,測線B位於加裡曼丹西北端(位置見圖2),橫切了部分陸塊和洋殼,它代表了大陸板塊漂移的前部特徵。從圖5的地震勘探剖面中可以看出,位於剖面右側的加裡曼丹大陸板塊前緣正強勁地向北西方向漂移,產生了一系列逆衝斷層。剖面左側是中國的南海海槽盆地,代表了大洋地殼,其中還沉積了中、新生代的沉積物。
-
兩億年內,地球將形成超級大陸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大地震。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地質學家已於近期趕赴尼泊爾震區現場考察,搜集地質構造板塊漂移的相關數據。地質學家研究發現,印度板塊、歐亞板塊及其它板塊正在緩慢靠攏。研究人員認為,尼泊爾大地震進一步表明,2億年內地球上將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美亞大陸。
-
大陸未來還會漂移嗎?怎樣漂移能改變現有格局,對我們最有利?
從地球地質構造屬性上來看,大陸漂移一直存在,只不過漂移速度比較緩慢,計算單位用百萬年、千萬年來衡量也不為過。我們所希望的漂移格局,當下最有利的應該是我國東部封鎖島鏈消失,比如琉球群島、關島等,這樣便可以增加我們的縱深。
-
地球概況《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
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天文學家兼氣象學家魏格納於1912年提出的。他通過研究發現南美大西洋海岸與非洲大西洋海岸十分吻合,兩岸的地質構造和古生物也非常相似,於是他認為在2億~3億年前,地球是一個聯合的大陸。
-
全球移速最快的大陸國家,每年移6.85釐米,50年更新4次地圖坐標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由七大洲四大洋組成的,並且在大陸板塊之間也在相互運動,只不過我們感受不到這些移動的速度。但是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地震,或者海嘯這樣的天災,這樣的天災都是因為板塊間相互碰撞所導致的。全球移速最快的大陸國家,每年移6.85釐米,50年更新4次地圖坐標我們中國周邊的國家日本也經常發生這樣的自然災害,其實日本這個島國現在也正在向馬裡亞納海溝移動,這也正是導致日本自然災害頻發的原因。
-
地質學說認為臺灣正向大陸漂移 臺灣海峽在變淺變窄
北京消息 據《環球時報》報導: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近日載文指出: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橫著一道政治裂痕。但從地質學角度講,臺灣島似乎正在向中國大陸漂移。這種移動是以一毫米接一毫米的速度推進的。造成這一現象的巨大作用力塑造了臺灣的陡峭山脈,也引發了臺灣的地震。這股作用力正在使臺灣海峽變窄,使臺灣島不斷接近大陸。
-
科幻大片《大陸漂移》《地球反轉》
《大陸漂移》是全球唯一一部講「大陸漂移」的科幻大片,將由科幻名著《創造宇宙說明書》改編。 大陸漂移分兩種,一種是普通情況下的默默地漂移,每年移動兩釐米左右,移動速度和人類指甲的生長速度差不多,因此人們不易察覺。
-
大陸漂移曾遭質疑 40年靠古地磁學翻身
大陸漂移是一個古老的話題。為了要把北美的極移軌跡挪移到歐洲那條軌跡上去,使他們重合在一起,必須把北美大陸隨著時代變老逐步地向東退,直到中生代初期要向東退回20多個經度。這時,北美大陸正好與歐洲大陸相互貼合,其間沒有大西洋的位置,這就恰恰恢復了魏格納漂移說所提出的聯合古陸的情況。因此,古地磁學為大陸漂移學說的提供了有力證據之一。
-
大陸為何會漂移?有什麼科學依據?
3、從洋中海淵裂縫湧出來的熔巖,凝聚在這些地殼板塊的邊緣,使板塊逐步增大;同時這些板塊又受到來自地球深層的力量所推動,以每年一英寸半至六英寸的速度在地球表面朝不同方向漂移。從地質學的觀點來看,這種速度可以說是猛烈的。
-
印度板塊為什麼漂移速度更快?
一、問題提出大陸會發生大規模水平漂移是由魏格納一百多年前最早提出,並得到了後續無數地質學家的認可。美國科學家根據古地磁和古生物恢復了白堊紀以來全球大陸漂移過程(圖1),從中我們發現印度板塊自100Ma至今從南極洲飛速向北漂移。其動力機制是什麼?為什麼她漂移速度遠遠大於非洲板塊?東非大裂谷的成因機制是什麼?
-
網友問:既然有大陸漂移說,為什麼近代不見板塊在移動?
地球板塊隨時都在移動,只是短時間內移動距離不明顯而已,比如珠穆朗瑪峰每年會向東北方向移動4cm,高度也會上升0.3cm。我國的珠穆朗瑪峰,受到印度洋板塊移動的影響,正以每年4釐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這也使得附近地區的地殼活動較為頻繁。地質學家在珠峰斷裂層採集到的巖石樣品,存在嚴重的擠壓變形,經過分析發現,在1300萬年前,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曾達到12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