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磅!定製分子有望治療DNA重複序列導致的疾病

2021-01-10 生物谷

圖片來自NHGRI。


2017年12月4日/

生物谷

BIOON/---弗裡德希氏共濟失調(Friedreich's ataxia)是一種罕見的致命性遺傳疾病。與至少40種其他的

遺傳

疾病(比如脆性 X 染色體症候群和一些肌肉萎縮症類型)一樣,它是由阻止蛋白正確形成的DNA重複序列導致的。這些DNA重複序列能夠含有上百個相同的短DNA序列(如GAAGAAGAAGAA ...)。在包括弗裡德希氏共濟失調在內的一些疾病中,這些DNA重複序列阻止RNA聚合酶對基因進行轉錄,從而阻止它們表達細胞所需的蛋白。在包括神經系統疾病亨廷頓舞蹈病在內的其他疾病中,這些DNA重複序列能夠導致過量的蛋白產生,而這種蛋白本身卻是有毒性的。

在美國,弗裡德希氏共濟失調發病率僅為1/50000,但是它是致命性的和無法治療的。弗裡德希氏共濟失調兒童患者的Frataxin蛋白編碼基因中堆積著DNA重複序列。線粒體需要這種蛋白加工能量。當缺乏Frataxin蛋白時,使用最多能量的組織首先會遭受傷害:大腦、心臟和胰腺。早在5歲時,他們的運動就受到損傷,這是因為大腦沒有它所需的能量,而且也堆積著DNA損傷。大多數患有弗裡德希氏共濟失調的年輕人也會出現嚴重的心臟問題,並且都是坐輪椅的,但是這種疾病是非常罕見的,因此很少有製藥公司願意投資開發靶向藥物。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生物化學教授、

基因組學

教授Aseem Ansari和同事們開發出一種「分子假體(molecular prosthesis)」,即序列特異性合成轉錄延伸因子(sequence-specific synthetic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factors, Syn-TEFs),並證實這種分子假體能夠有助RNA聚合酶克服弗裡德希氏共濟失調中的DNA重複序列對這種酶的阻礙。這種分子假體的一個組分用於確定這些DNA重複序列所在的位置,另一個組分協助RNA聚合酶通過這些重複序列,從而正確地對基因進行轉錄,以及隨後表達出功能性的蛋白。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11月30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ynthetic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factors license transcription across repressive chromatin」。

這些研究人員開展了兩項實驗:(1)通過研究來自20多名弗裡德希氏共濟失調患者的細胞系,這種分子假體恢復Frataxin蛋白表達;(2)在接受大約含有310個GAA重複序列的人細胞移植的小鼠體內,這種分子假體讓一種信號蛋白的表達恢復到接近正常水平。

Ansari說,理解蛋白Frataxin的在作用和DNA重複序列如何阻止它表達已在

酵母

細胞和果蠅中開展過研究。「在這些簡單的有機體中,科學家們已精確地確定了這種重複序列發揮的作用,而且這些發現也適用於人細胞。若沒有這種理解,我們就不能夠設計出我們的分子假體,這就突出了在各個層面研究生物學的必要性。」

Ansari說,儘管治療弗裡德希氏共濟失調的很多工作正在篩選數以百萬計的藥物,但是「我們正在對這種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一旦我們理解RNA聚合酶為何受到阻礙,我們就可合理地設計有助這種酶克服障礙繼續進行轉錄的分子。」

威斯康星州校友研究基金會已經針對這項發現申請了兩件專利。(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Graham S. Erwin, Matthew P. Grieshop, Asfa Ali et al. Synthetic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factors license transcription across repressive chromatin. Science, Published online:30 Nov 2017, doi:10.1126/science.aan6414

相關焦點

  • 2017年12月22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重磅!復發性的輕度感染會導致慢性腸道炎症doi:10.1126/science.aao5610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和德國的研究人揭示出隨著年齡的增加,過去經歷的輕微細菌感染如何能夠累加,從而導致一種嚴重的炎性疾病。
  • Science:DNA片段重複和倒位導致雌性鼴鼠同時產生功能性的卵巢和...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了導致鼴鼠這種特徵性性發育的遺傳特性。根據這項研究,主要是基因組結構的變化導致了對基因活性的控制發生改變。除了導致睪丸發育的遺傳程序外,這種變化還會激活導致雌性鼴鼠體內雄性激素分泌的酶。
  • 研究發現DNA序列重複會引發遺傳性疾病
    近日,來自塔夫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DNA鏈中長的核苷酸重複會導致基因組的不穩定,最終會引發遺傳性疾病的發生,比如Freidreich徵和亨廷頓病等,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
  • Science:重磅!揭示介導microRNA降解的新機制,有望開發出治療各種...
    其中的一個機制涉及miRNA,miRNA是一類較小的遺傳物質片段,可導致細胞中與之互補的信使RNA(mRNA)分解,從而阻止mRNA序列翻譯為蛋白。自從1993年發現miRNA以來,科學家們已經積累了關於數百種不同的miRNA分子和它們的靶標、控制它們的產生和成熟的機制以及在發育、生理學和疾病中的作用的豐富知識。
  • 基因晶片技術是用來讀取dna分子的基因,優勢是培養細胞
    一種特殊的高解析度檢測人體細胞染色體序列的方法。基因晶片技術是用來讀取dna分子的基因的,優勢是無需體外體內培養細胞,只需要利用細胞核酸展示培養的酶可以將人體細胞核中基因序列複製到細胞中,與原核細胞核酸片段一一對應。基因晶片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重複性、高解析度、高重複性、無菌等。
  • Science:重磅!導入不含CpG島的DNA讓抵抗甲基化的CpG島發生甲基化
    這些化學修飾統稱為表觀基因組,在發育和疾病中與基因組序列本身一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5月5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tegration of CpG-free DNA induces de novo methylation of CpG islands i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 CAG重複序列決定著亨廷頓舞蹈病發病時間
    2019年8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亨廷頓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 HD)是一種遺傳性的致命性疾病。在這種疾病中,大腦中的神經細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遭受破壞。它在生命中的任何時候都可能變得明顯,但通常開始於一個人的三四十歲。
  • 治療多種疾病的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2】Science:揭示超強效的合成納米抗體中和新冠病毒機制doi:10.1126/science.abe3255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篩選酵母表面展示文庫(含有大於2×109種合成納米抗體序列)中與S蛋白胞外結構域(ectodomain)結合的納米抗體序列,分離出中和SARS-CoV
  • 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
  • 2020年12月18日Science期刊精華
    例如,通過對恆河猴的研究,人們更好地了解了HIV病毒,以及如何治療感染了HIV病毒的人。在開展與伊波拉疫苗相關的工作中,以及在開發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療法中,該物種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們還指出,此類研究一直依賴於2007年以來的恆河猴基因組數據。他們進一步指出,用於基因組測序的技術在過去十年中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因此改進恆河猴參考基因組的時機似乎已經成熟。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有望推動RNA相關遺傳疾病治療
    聊點科技【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有望推動RNA相關遺傳疾病治療】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11月27日在《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
  • Science解讀!揭秘輪狀病毒誘發嚴重胃腸道疾病的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3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題為「Rotavirus induces intercellular calcium waves through ADP signaling」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貝勒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輪狀病毒誘發嚴重胃腸疾病的分子機制;輪狀病毒是引起腹瀉和嘔吐的主要原因
  • 2019年Science期刊最後一期,2019年12月20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對人類血細胞中的所有蛋白編碼基因進行全基因組範圍內的轉錄組分析doi:10.1126/science.aax9198在臨床和研究環境中,血液都是對人類進行分子分析的主要來源,並且是許多治療策略的目標,這突顯了需要對構成人類血液的細胞進行全面的分子圖譜構建。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鐮刀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和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都是由於編碼成人血紅蛋白β亞基的HBB基因上出現突變而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症。這些疾病患者可能終生需要接受輸血或者其它療法的治療。已有研究表明,在成人中重新表達胎兒血紅蛋白可以起到緩解貧血症狀的作用。但是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在胎兒出生之後就停止表達了。
  • 2016年11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4.Science:從全局水平研究遺傳阻遏相互作用doi:10.1126/science.aag0839我們通常認為突變是我們的基因發生的錯誤,這種錯誤會讓我們患病。但是並不是所有錯誤都是不好的,一些錯誤甚至能夠抵消或抑制那些已知導致疾病的突變的負面影響。
  • Nature:開發出Cas9-MMEJ可編程基因編輯方法,有望治療143種由DNA微...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分子、細胞與癌症生物學教授Scot A. Wolfe博士說,「這就像擊中重置按鈕(reset button)一樣。我們不需要添加任何校正性的遺傳物質,而是細胞將DNA重新拼接在一起,並移除微重複。這是基因校正的捷徑,具有潛在的治療吸引力。」微重複是染色體發生變化而使得 DNA上的小片段被拷貝或複製。
  • 研究發現:CRISPR可能導致大量重複片段插入基因組 且無法被PCR等...
    上圖為S100A8靶向基因機制的PCR分析在對這些基因編輯小鼠的50多隻自然繁殖後代的測序中,研究人員發現,使用經過特別設計、能擴增重複序列的特殊PCR ,能夠檢測出其中30多隻小鼠攜帶大量插入片段的重複序列;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後面的dna受體可通過做dna晶片credit-sweep來獲得,後面的dna受體包括mirna,smallmrna,circrna和ae等。根據技術的不同,dna晶片可以分為三類:測mirna:測定mirna。測dna受體的全雙工轉錄信號的兩轉錄本等等。測vxrna:測vxrna。
  • Nature:揭示結締組織持續激活導致纖維化疾病的分子機制
    2019年2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瑞士、美國、澳大利亞和奧地利的研究人員破解了一個分子網絡,這在未來可能為治療器官瘢痕提供一種新的方法。這些結果表明蛋白PU.1導致結締組織的病理性沉積。
  • 2020年7月24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重磅!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調節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有望開發新的再生療法doi:10.1126/science.abb4467; doi:10.1126/science.abd143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胚胎幹細胞中稱為CMA(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的自噬過程可能作為修復或再生受損細胞和器官的新型治療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