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航天的這個超燃故事,為何讓人銘刻在心?
故事揭示道理,歷史昭示未來。正是憑著這種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精神,我國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關,從東方紅一號到天舟一號,一顆顆衛星、一枚枚火箭、一艘艘飛船,見證著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邁向世界航天強國的歷程。「天宮」「慧眼」「墨子」「悟空」等一大批代表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相繼湧現,在一些重要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路跨越,一路輝煌。
-
中國航天發布火箭俠,國內設計師炸鍋了:美工是充話費送的?
5月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了一組漫畫並配文:「長徵火箭十二俠集結完畢!網友@希弦如果只是醜了點也就罷了網友扒圖發現其中不少「火箭俠」有抄襲嫌疑!可能是因為經費問題、設計能力問題若是不僅醜還抄襲那就是設計師的道德問題、侵權問題了目前涉事設計公司已清空微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的火箭俠微博還在不少設計師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博下留言
-
重溫中國航天追夢歷程
「永遠的東方紅」雲展廳國博供圖「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航天員楊利偉穿的艙內航天服國博供圖「東方紅,太陽升……」1970年4月24日,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雲展覽分為「太空奏響東方紅」「五十年砥礪前行」「精神的力量」「航天強國立新功」四個單元,回顧「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製歷程,充分展現「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年來,中國空間事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動闡述在重大工程實踐中不斷傳承發展的航天精神。
-
中國航天日|這13位科學家為中國航天立下不朽功勳,請銘記!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他於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後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
-
回顧中國航天曆程,見證祖國偉大復興!
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於甘肅酒泉發射升空。至此,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外太空的國家。2007年10月24日,中國首顆繞月軌道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
-
新飛船+新火箭 中國航天邁向「四月突破」
來源:海外網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按比例縮小模型亮相珠海航展。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雄姿。本文配圖均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提供最美人間四月天,春光不負趕路人。在充滿無限希望的明媚春天裡,一路風雨兼程的中國航天人正奮力實現新的突破。
-
火箭設計師滬上「授課」 帶領航天粉玩轉「水火箭」
玩轉「水火箭」 範晴雲 攝中新網上海4月24日電 (鄭瑩瑩)第三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上海航天長徵二號丁火箭的設計師們,在上海帶領中學生們玩轉「水火箭」。現場,「水火箭」射程10米到30米,升空一刻,學生們尖叫連連。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兩大運載火箭總體研製基地之一,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自1969年開始運載火箭研製,共執行發射121次,其中執行商業發射共計30次,成功將69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多次承擔國際整星、搭載發射、科學試驗衛星、國內商業衛星公司、國內高校發射任務。
-
從武威一中走出的火箭總設計師
(範瑞祥照片)9月18日,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三大獎項在福州揭曉:航天重大項目獎2個、「錢學森傑出貢獻獎」10名、「航天貢獻獎「267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型號總設計師範瑞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等獲得「錢學森傑出貢獻獎」。
-
從武威市會館巷裡走出的火箭總設計師
——記2019年度錢學森傑出貢獻獎獲得者範瑞祥(範瑞祥照片)9月18日,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三大獎項在福州揭曉:航天重大項目獎2個、「錢學森傑出貢獻獎」10名、「航天貢獻獎「267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型號總設計師範瑞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等獲得錢學森傑出貢獻獎。
-
中國航天×WEY見證大國崛起新時代
此次戰略合作一舉開創四個「中國首次」: 汽車品牌首次成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達成中國首次海上發射合作夥伴關係,國家級火箭首次與企業品牌聯合命名,中國航天與中國汽車首次聯手打造「聯合技術創新中心」,助力WEY品牌實力鑄就中國智造新名片。
-
我國航天技術大躍進,中國的航天空間站正向我們迎面走來
近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核心艙已基本完成測試,航天員乘組已選定,長徵五號B將擔任「太空專列」,空間站核心艙「天和」號將於明年春天發射。未來兩年計劃通過11次密集飛行任務,建成中國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空間站。而後將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
-
火箭、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中國航天崛起的「奠基者們」
航天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領導液體火箭發動機、氫氧發動機研製,長徵一號、長徵三號運載火箭技術負責人,衛星通信工程總設計師。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中國第一代飛彈和火箭「中樞神經」-控制系統負責人。
-
她是長三甲總設計師,航天領域首位女院士,人稱「火箭女神」
她是長三甲總設計師,航天領域首位女院士,人稱「火箭女神」關於火箭這一類的研發我們總會想到的是一群不解風情不懂浪漫的理工男,但是在我們的航天領域流傳著一句話就是「航天軍中無性別」,在我國的航天系統中也是有著非常傑出的女性在為我們的航天事業做出非常大的貢獻,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人稱「火箭女神」的長三甲總設計師我國航天領域第一位女院士姜傑
-
王者歸來:中國的天宮,中國說了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給出了答案:「中國拒絕美方的申請,僅由於美國團隊參與申報的項目,在科學價值和技術層面上未達到中國的要求」。,中國的航天事業從開始發展到今天這個令人驕傲的水平,那些終身都在為航天事業奮鬥的航天人功不可沒,特別是第一代航天人。
-
火箭系統研究員:921工程挽救了中國航天
□本報記者李虎軍 從跨國公司手中搶回人才 「921工程挽救了中國航天。」火箭系統一位研究員說,「它首先是實現了載人航天的夢想,並培養出了大批航天人才。」 這位研究員說,上世紀90年代初,航天系統人才外流的現象非常嚴重。
-
胖五運載能力不夠,中國航天副總設計師,將研發921重型火箭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胖五)是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它的最大起飛重量為879噸,近地球軌道運載能力約為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約為14噸。從這份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胖五的運輸能力雖然不錯,但還是不足以承擔載人登月重任,無法將太空人送到月球。
-
長城潤滑油帶你見證:奇幻的2020,超燃的中國航天
年初長徵五號奏響開篇序曲後,「天問」探火、「嫦娥」採樣等相繼取得重大成就,讓世界見證了中國航天的超級模式。在中國航天2020每一次的高光時刻,長城潤滑油都始終如一,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一次次彰顯了大國重器的擔當!
-
錢學森圖書館今上線音頻故事講訴珍貴往事
長篇紀實文學連播節目《羈絆與歸來》脫胎自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張現民研究館員所著的《羈絆與歸來——錢學森的回國曆程》一書,還原了錢學森艱難回國的人生歷程,再現那段極其重要而又謎團重重的往事。情景廣播劇《仰望星空的少年》講述了錢學森少年時代在北師大附小、北師大附中、交通大學勤奮學習打下成才基礎,一路成長為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並於1955年克服重重阻力從美國回歸故土,為「兩彈一星」事業立下不朽功勳的感人故事。該節目將面向全市8-15歲青少年進行前期海選和層層選拔,共招募30名熱愛航天、憧憬星空的少年組成星空少年主播團。
-
中國航天邁向「四月突破」
在充滿無限希望的明媚春天裡,一路風雨兼程的中國航天人正奮力實現新的突破。根據計劃,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將於4月下旬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擇機發射升空,而執行此次飛行任務的是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 目前,飛船的測試工作和火箭發射前各項準備工作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按計劃有序推進。
-
近距離分享中國「逐夢航天」的故事!
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戚發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研究員、「天舟」貨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白明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委員王定健,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自動武器專業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馮葳四位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的大咖在深圳大學匯星樓報告廳為200多名深大師生獻上了精彩的主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