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玻璃的港城史話

2020-11-24 河北新聞網


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內展示的中國古代玻璃製作工藝。  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供圖

■閱讀提示

1921年,我國著名實業家周學熙與比利時人合作,在秦皇島創建了中國首家機器法連續生產平板玻璃的企業——耀華機器製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就是這個公司,讓我國有了自己的工業玻璃。巔峰時期,其玻璃產量曾達到全國玻璃使用量的三分之二。

2012年8月6日,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國第一家國有玻璃專題博物館,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座政府出資建設、免費對公眾開放的玻璃專題博物館。

訴說中國玻璃史

由耀華玻璃廠舊址改建而來的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外景。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供圖

「您知道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在哪兒嗎?」

「道南老耀華廠那兒。」

3月8日,記者第一次去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在路邊隨機採訪10位秦皇島市民,所有人都能說出博物館的位置。

走近博物館,紅磚砌成的外牆訴說著建築久遠的歷史。博物館總佔地11.25畝,建築面積2822平方米,分上下兩層,一層前堂為「古代玻璃及發展」展區,二層為「中國玻璃工業的搖籃」「中國當代玻璃工業」展區,一層後堂為「璀璨神奇的玻璃世界」展區。

為什麼中國古代玻璃沒有像西方那樣興盛?

博物館講解員張明亮解釋說:「中國古代玻璃最主要的作用是作為玉飾的替代品,所以沒有像陶瓷製品一樣形成規模生產,未能被廣泛應用。」

記者在「古代玻璃及發展」展區內看到,中國古代玻璃除作為玉飾替代品外,還被用來製作食物器皿、祭祀器皿等。這些玻璃製品表面光滑細膩,燈光下顯得玲瓏剔透,尤其是那些玉飾替代品,其外觀、紋理都已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在古籍中,中國的古代玻璃被稱作「琳琅」「陸離」「琉璃」「藥玉」「料器」等。

「古時候的『玉』字旁,就是如今的『王』字旁。」張明亮說,中國古代把玻璃看作美玉一類,因而造字時把玻璃的各種稱呼加上了「玉」字的偏旁。漢代《鹽鐵論》中有「璧玉珊瑚琉璃,鹹為國之寶」的語句,說明了琉璃(玻璃)在古代寶物中地位崇高。

晶瑩剔透的外觀,地位崇高的定位,如此「優秀」的玻璃,為何不能像陶瓷一樣成為歷史文明的「記錄者」?

「因為玻璃製作工藝複雜,僅說溫度一項,1600多攝氏度的高溫,古代就很難達到。」張明亮說,古人在製作玻璃時,需要添加氧化鉛和氧化鋇等助溶劑,才能用較低的溫度從礦石中提煉出玻璃水,「古代玻璃提煉和製作都很複雜,雖然現在文物價值偏低,但在當時絕對是『奢侈品』。」

西晉時期,文學家潘尼與同僚飲酒時,宴席中人皆拿出家中值錢物件,炫耀富足的家境,有的拿金銀,有的拿珍珠,但當宴席的主人拿出一個琉璃碗後,其他人都自慚形穢,潘尼見此,於座立成《琉璃碗賦》。主人的宴席上有一隻琉璃碗,客人們都要作一篇賦,其貴重可想而知。

在博物館內,記者注意到,展櫃裡擺放著淺綠色玻璃盤和淺綠色玻璃羽觴。這兩件國家一級文物均出土於滿城漢墓,其外觀都是淺綠色不透明玻璃質,風化較嚴重。其中淺綠色玻璃盤口徑19.7釐米,高3.2釐米;淺綠色玻璃羽觴長徑13.5釐米,短徑10.4釐米,高3.4釐米。

「這件玻璃羽觴,可以說是玻璃杯的始祖。」張明亮說,在隨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中西方貿易的發展,西方玻璃製品大量流入中國,薩珊玻璃的吹制工藝就是在那時隨遠行的商旅來到中國,與我國傳統的模製法工藝合稱我國古代玻璃工藝兩大流派。

玻璃之城的由來

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不斷推進,1914年,世界上第一座採用弗克法生產玻璃的工廠在比利時建成投產。

「我國傳統切割法和弗克法的效率對比,正如傳統手工業與機械化生產的區別,相當於自行車和飛機的差距,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博物館館長郭繪宇說,當時,博山、宿遷、廣州等很多地方都在嘗試引進國外先進的玻璃生產技術,但都以失敗告終,直到弗克法進入秦皇島。

「我覺得應該有三方面原因促使比利時人把耀華玻璃公司選在秦皇島。」郭繪宇說,當初比利時烏得米財團選擇在華建玻璃廠時,主要看三方面,一是當地是否有生產玻璃的原材料,二是當地交通是否發達,三是當地貿易市場是否成熟。

「這三個條件簡直就是給秦皇島量身定做的。」郭繪宇說,秦皇島周邊有一雷莊礦出產玻璃生產原料;秦皇島港和京榆鐵路(北京到山海關)保證了秦皇島的交通順暢;與開灤煤礦緊密相連的秦皇島港周邊的貿易市場也早已因港而興,所以比利時人對秦皇島很是滿意,但卻缺少一個當地的合作者。而此時,周學熙聽說有人在找合作方,便和對方進行了接觸。

周學熙是清末民初傑出的實業家,曾被後人譽為「中國北方工業巨子」,他與中國另一位著名實業家張謇齊名,被稱為「南張北周」。周學熙早年與袁世凱意氣相投,並將妹妹嫁給了袁世凱的八兒子袁克軫,於是親上加親,結成官商同盟。正是因為和袁世凱關係緊密,周學熙一度成為北洋政府的財政操盤手。

記者看到,在博物館「中國玻璃工業的搖籃」展區,周學熙的照片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他「目光」所及之處便是一個弗克法生產線模型。

據介紹,弗克法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比利時人埃米爾·弗克而起的。1903年,埃米爾·弗克發明了平板玻璃製造法(後稱有槽垂直引上法),這種製造法改進了傳統人工吹製法的舊工藝,提高了玻璃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平板玻璃由手工生產跨入機器大批量生產的時代,為當代大規模工業玻璃生產奠定了基礎。

弗克法問世後,中國其他地方也曾試圖將其引進,但都沒能取得最後的成功,為什麼弗克法會在秦皇島生根發芽?秦皇島又是如何利用此機會發展壯大中國工業玻璃產業的?

「這就不得不說周學熙的高明之處了,他和比利時人的合作方式在當時很另類。」郭繪宇說,當時國人和外國合作辦廠,核心技術都由外國人掌握,國人想學習技術為己所用時,外國人會果斷停止生產,甚至撤資、賣廠,以達到技術封鎖的目的。而周學熙促成的此次合作,不用比利時人出錢、出人、出地,只需對方用轉讓的技術專利入股,中國

工人去歐洲學習技術,回來再應用普及。如此一來,雖然每年比利時人不用幹任何事情就能得到分紅,但中國卻由此掌握了專利技術。

1921年,雙方經過談判,籤訂《華洋合股合同》,公司定名為「耀華機器製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1922年,耀華公司正式宣告成立。自此,耀華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擁有弗克法生產線的玻璃生產廠家。耀華玻璃的成立,結束了外商獨佔中國玻璃市場的局面,拉開了中國現代玻璃工業的序幕。

國內第一條化學鋼化玻璃生產線、國內第一片彩色平板玻璃、中國第一家成功生產在線自潔淨玻璃的企業……在博物館二層展區,十幾塊不同的玻璃展示著耀華公司曾經輝煌的歷史,記錄了其創造的十六個全國第一,這也是秦皇島被稱為玻璃之城的由來。

「看見這塊玻璃了嗎?這是防彈玻璃,因為技術要求很高,當時國內只有耀華能夠生產。每一批防彈玻璃出產三塊。一塊用來進行防彈實驗,一塊出廠應用,第三塊作為備用玻璃留在耀華保存。博物館裡展出的這塊防彈玻璃的『兄弟』,被安裝在當時毛主席專車上他所乘坐的一側。」郭繪宇說,一塊小小的玻璃將一個企業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不僅代表了耀華公司曾經的榮譽,更代表了一種責任。

科技與藝術重燃玻璃輝煌

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內展出的星箭特種玻璃。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供圖

在博物館的「中國當代玻璃工業」展區,兩個宇宙飛船模型被擺在正中的位置,旁邊放著的防輻射玻璃蓋片,被應用在我國90%以上的太空飛行器上。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些玻璃蓋片出自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公司。

隨著我國玻璃工業的發展,各種玻璃企業如星火燎原般在各地開花結果,玻璃產品的種類也隨之繁多起來。更多企業進入玻璃生產行業,意味著更多新想法進入到玻璃加工工藝中,越來越多的玻璃被再加工為器形不一的新型產品,以適應生產、生活對玻璃的新需要。

「星箭玻璃公司生產的玻璃蓋片填補了國內多種產品的空白。」郭繪宇說,星箭玻璃成立之初就定位高端,公司為了生產出新標準的玻璃蓋片,自己設計玻璃加工機器。研發過程中企業多次面臨倒閉,公司老總幾乎變賣了家中的全部資產,公司才最終存活下來。

「星箭玻璃公司的成長史,很能代表當代玻璃工業發展的新水平。」郭繪宇說,只有不斷創新的企業才能最終存活下來,而曾經風光無限的耀華,就是因為沒能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才逐漸沒落。

玻璃在古代被當成玉飾的替代品,它從出生就身處「藝術圈」,所以,玻璃發展到現在又重回藝術的懷抱。

在「璀璨神奇的玻璃世界」展區,記者看到,這裡雲集了清華大學、上海大學、琉璃工房、臺灣琉園、吳子熊博物館、百工坊等國內頂級玻璃藝術團體、學術機構、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完美詮釋了玻璃的變幻多端、風情萬種的藝術特質。

「要說藝術玻璃,就不得不提楊惠姍。」郭繪宇說,楊惠姍被稱為中國的琉璃女王,在投身琉璃工藝之前,她曾是金馬獎影后。在一次拍戲的過程中,得知那些被用作道具的精美琉璃品來自國外,而中國在2000多年前就曾出現過,但因各種原因失傳已久,這讓她很是痛心,決定讓中國的藝術玻璃重回巔峰。

開始時,楊惠姍先後嘗試了吹制技法、玻璃粉脫蠟鑄造法等多種方法,但都因為對材質、時間、溫度等控制不準,一次次嘗試換來了一次次失敗。

「楊惠姍後來還去美國『取經』,但是也失敗了。直到1990年一個重要文物的出現,才讓她成功生產出精美的藝術玻璃。」郭繪宇說,這個重要文物就是在滿城漢墓出土的玻璃羽觴。玻璃羽觴採用脫蠟法鑄造,楊惠姍就是通過對此技法研究,把失傳的「手藝」找了回來。如今,在博物館內,就有楊惠姍的相關玻璃藝術品。

琳琅滿目的當代玻璃藝術品或意象清新、質樸自然,閃爍著記憶的溫暖,或造型誇張、動感靈氣,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而有的,則體現了對傳統藝術精華的傳承。

在博物館特別增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櫃裡,陳列著兩組鼻煙壺內畫藝術品和玻璃燈工藝術品。橫貫兩百年,方寸之間講述著不同時期的故事,這是對從明清流傳至今的內畫藝術的瞻仰,更是對周樂元、陳少甫等清代內畫工藝大師與當代玻璃工藝傳承人的禮敬。  (記者 孫也達)

■相關

玻璃之城的產業新生

耀華玻璃廠在成立之初,因其掌握當時最先進的工業玻璃生產技術,在全國乃至亞洲都是首屈一指的平板玻璃生產企業。

改革開放後,隨著市場需求變化,傳統的平板玻璃已遠遠不能滿足玻璃下遊產業的要求,耀華玻璃廠開始面臨挑戰。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耀華玻璃廠曾試圖改制,但作為老牌國企,龐大的職工隊伍、沉重的包袱讓企業改革舉步維艱。

2001年耀華玻璃廠「退城進郊」,搬到了秦皇島市北部的工業區。據耀華玻璃廠一些老員工介紹,當時廠內行政人員甚至和工人數量一樣多。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曾經一枝獨秀的耀華玻璃廠,逐漸讓出了「行業翹楚」的交椅。

而與此同時,當地民營玻璃生產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生成長起來。

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瞄準世界高端,主打航天玻璃產品,目前已擁有6項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柔性抗輻照玻璃蓋片、超大超薄高強度抗輻照玻璃蓋片、OSR玻璃基片等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秦皇島索坤玻璃容器有限公司以生產高檔玻璃容器為主,其中啤酒瓶和幹紅酒瓶單項品種銷量連奪全國同行業之冠。

主要生產藝術玻璃的耀華建築裝飾玻璃有限公司,創立了「耀華藝術玻璃」「君鼎琉璃」兩大品牌,其生產的琉璃藝術品《雲紋琉璃大缸》曾獲得金氏世界紀錄。

旭硝子汽車玻璃(中國)有限公司生產各類汽車玻璃,是豐田、本田、通用、福特、大眾等國際知名公司在中國的主要供應商。

……

細分市場,差異化競爭,秦皇島各類特色玻璃產品應運而生,而當地的玻璃產業也從原來的一枝獨秀變成如今的百花齊放。

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研究室主任陳厲辭曾經到杭州市開會時聽說,當地的玻璃廠商如果遇到生產不出來的玻璃產品,就會到秦皇島市來「淘寶」,往往都能滿意而歸。這足以證明秦皇島市玻璃產業依然擁有著雄厚的技術和產品優勢。

在「玻璃之城」,在「中國玻璃工業的搖籃」,玻璃產業正在努力書寫下一個百年輝煌。

文/記者 孫也達

相關焦點

  • 張家港:以數字智慧書寫高質量發展港城答卷
    縣域穩則整體穩,縣域活則全盤活,縣域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是踐行數字中國戰略、推進數位化轉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百強縣前三甲的常客——張家港市,在數字經濟時代再一次走在了前列。當頭雁,迎頭上。張家港市,從昔日的「窮沙洲」一躍而起,短短40年間蛻變為全國「明星之城」,成為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新興現代化港口城市。
  • 港城融合,山東港口日照港與城市發展共描一幅畫
    積極融入區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港城深度融合發展,努力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世界一流海洋強港。加強與省港口集團戰略合作。啟動海龍灣片區規劃開發。加快日照港貨櫃碼頭改造三期等工程建設,推進港口布局調整優化。抓好嵐山港疏港高速和疏港鐵路、220省道疏港路西延、嵐山公共油氣管廊等工程。
  • 港城大發布今年本科內地招生計劃 新增數據科學相關專業
    據了解,今年港城大在內地計劃招生229人,其中在京將投放18個名額。招生人數相比去年略微有所上漲。招生學院包括商學院、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理學院、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創意媒體學院、數據科學學院、法學院共八個學院。
  • 藍星玻璃公司浮法在線透明導電膜玻璃完成工業試驗
    由杭州藍星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威海藍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產學研聯合開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浮法在線透明導電膜玻璃近日在公司浮法三線  完成工業試驗,具備產業化條件,並作為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基板玻璃投放市場,填補了國內技術和產品空白。
  • 廣東最有潛力的一個三線城市,藍天白雲最美港城,交通完善便利
    這就是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廣東最具潛力的一個三線城市,藍天白雲最美港城,一起來看看。湛江,舊稱「廣州灣」,別稱「港城」,位於粵桂瓊三省交匯處,是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港口城市,與海南省隔瓊州海峽相望,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交通的支持,湛江海陸空交通極為發達,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歐洲、非洲、大洋洲航線最短的港口城市,湛江港境內海岸線全長460多公裡,長度是世界第一港口荷蘭鹿特丹港的三倍,其中包括97公裡深水岸線,將來將發展為年處理10億噸的國際港口,此外
  • 《水氣火土——元素發現史話》書評:永不謝幕的四元素
    徜徉於《水氣火土——元素發現史話》一書中,不僅能感受到四元素的獨特魅力,也能再次歷經人類文明歷史的演變。但是在中國的五行學說並沒有發展成為精微細密研究,去突破微觀世界,更沒有誕生元素周期表,你認為原因何在?       宋俊嶺:這問題比較深,簡單說兩句。中國的歷史悠久,成就顯赫。
  • 「鐵路信號工」 堅守的創新夢——記港城工匠王康榮
    功夫不負有心人,前年,王康榮終於找到了規格合適的平板防塵玻璃,將LED燈泡功率降回了5W,散熱問題也隨之解決。這款「第二代LED信號燈板」,如今已在寧波港鐵路的道口信號機上全面應用,該項成果也榮獲了中國港口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  緊接著,王康榮又研究起如何將LED信號燈板應用於要求更高的調車信號機上。目前,第一代成品已研發完成,下一步他將在此基礎上繼續改進。
  • 港城90後姑娘許雲捐獻造血幹細胞!
    今天一大早,在市第一人民醫院幹細胞採集室內,港城姑娘許雲正在捐獻幹細胞多年來,她一直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自2015年第一次無償獻血至今,已經成功捐獻全血2400毫升,2016年主動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中華骨髓庫一名志願捐獻者。
  • 港城小學舉行第一屆校園文化藝術節繪畫書法作品展
    >學生觀看書畫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慧慧 通訊員 彭筱飛 煙臺報導  近日,煙臺市芝罘區港城小學第一屆校園文化藝術節美術書法作品展覽如期而至本次展覽既是學校美術與書法教學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同時也是體現港城小學教育特色化、多樣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經美術教師和書法教師的精心籌備,最終展出來自全校學生的作品100多件。這是他們半個多月的傾力創作,為大家獻上了一份視覺盛宴。雖已近寒冬,本次展覽卻如星星之火,溫暖著整個校園,它把同學們創造的天性和自信的品質點亮得酣暢淋漓。
  • 【芯裡程】國產光刻機技術發展史話;【芯事記】8月8省10地超550...
    【芯裡程】路漫漫其修遠兮——國產光刻機技術發展史話;2.【芯事記】8月8省10地超550億元項目籤約落地,集成電路基金籤約或成亮點;3.打造新材料產業基地!【芯裡程】路漫漫其修遠兮——國產光刻機技術發展史話;
  • 港城「巨蝸牛」頻繁出沒,或攜帶寄生蟲
    港城「巨蝸牛」頻繁出沒,或攜帶寄生蟲 2020-08-08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車型史話:轉型的基礎 通用Epsilon II平臺解析(二)
    通用放棄了美式風格,轉而將處於歐洲工廠的以歐寶Insignia為原型的別克新君威推向了中國市場,在取得不錯銷量後,他們有將同樣是全球化車型的新君越送到了中國,雖然這兩款車在名稱上與之前的車型並沒有較大的改動,但是它們作為同樣出自通用Epsilon II平臺……
  • 平板玻璃工業的重要原料之一鈉的長石
    它們都具有玻璃光澤,顏色多種多樣。有無色的、有白色、黃色、粉紅色、綠色、灰色,黑色等。有些透明,有些半透明。長石本身應該是無色透明的,之所以有色或不完全透明,是因為含有其他雜質。有些成塊狀、有些成板狀、有些成柱狀或針狀等。其中,富含鉀、鈉的長石是平板玻璃工業的重要原料之一,鉀長石的化學組成是K[ALSi308], 鈉長石的化學組成是Na[AlSi308]。
  • 推動港城建設 河北滄州做好「三篇文章」壯大沿海經濟帶
    推動港口轉型升級、臨港產業聚集和港城建設滄州做好「三篇文章」壯大沿海經濟帶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張嵐山)一季度,滄州黃驊港外貿貨物吞吐量1532.29萬噸,同比增長39.08%;3月以來60個總投資上百億元的沿海經濟帶項目開工,
  • 平板玻璃工業窯爐煙氣中低溫SCR脫硝中試研究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我國平板玻璃工業正面臨嚴峻的NOx控制形勢,研究並推廣玻璃窯爐高效脫硝技術對玻璃工業發展及大氣環境保護均具有重要意義。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脫硝技術是國內外公認效率最高的脫硝技術,然而該技術在玻璃窯爐中推廣應用還面臨諸多技術問題。
  • ...凝心聚力,勇敢前行——港城中學開展2021年元旦拔河比賽活動...
    12月28日,九江經開區港城中學九年級開展了緊張激烈的拔河比賽。  本次比賽採取了小組淘汰的比賽形式,每班選派12男8女參加比賽,另設4名比賽裁判,保證比賽的公平公正。  各班級在班主任和體委的帶領下,提前對這20名同學進行了有關拔河的技巧學習,精心組織了各班的啦啦隊,為拔河比賽做好了細緻的準備。
  • 中國蓋板玻璃材料新秀,彩虹電子玻璃十年磨一劍
    任何核心技術突破不太可能一蹴而就,彩虹在電子玻璃材料領域持續耕耘,十年來不斷攻堅克難,在技術、工藝、市場上不斷突破,為中國在電子玻璃領域打開新的局面,續寫新的篇章。打開新局面,彩虹成為蓋板玻璃市場新秀中國第一片G6溢流法高鋁蓋板玻璃的量產,中國第一片G7.5溢流法蓋板玻璃的量產……彩虹以敢為人先的精神,持續研發,刷新中國紀錄。
  • 成都中建材光電:「發電玻璃」工業和商業應用已較成熟
    10日下午,在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周第六屆中國創業投資行業峰會舉行期間,成都中建材光電總經理助理蔣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發電玻璃」應用領域已處於將要打開的狀態,產品目前主要集中在工業和商業領域,民用領域的應用則跟民眾對產品的理解和接納息息相關。
  • 「小作坊」如何成長為「中國工藝玻璃之都」
    近年來,河間市堅持以創新激發內生動力,以工業設計推動工藝玻璃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創新創意設計不斷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並積極搭平臺、建基地、聘名師、廣合作、育人才,走出了一條以工業設計為引領,產品與文化相結合,實現品牌化、藝術化、國際化的新路。40多年前的「小作坊」式生產,一路發展成了今天的「大產業」,註冊企業達252家,從業人員近6萬人,形成了七大類、上千個規格產品體系。
  • 中國微晶玻璃(玻璃陶瓷)行業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1...
    《中國微晶玻璃(玻璃陶瓷)行業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1-2027年)》在多年微晶玻璃(玻璃陶瓷)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微晶玻璃(玻璃陶瓷)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微晶玻璃(玻璃陶瓷)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