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浮生六記》都要讀翻譯版,你是古文白痴嗎?

2021-01-10 新周刊

《浮生六記》插畫。

文/曹吉利

能用語言說清楚感受,就少用表情包敷衍,能根據注釋讀下來的書,就儘量不要翻看白話版。

雙11已過,你都囤了什麼書?翻翻各大購書網站的暢銷榜單,雞湯文學作品都衝在最前列。這年頭肯讀書的人不多了,喝喝雞湯也未嘗不可。而在這一長串由大冰、劉同、蔣勳著作組成的書單裡,張佳瑋翻譯的《浮生六記》也赫然在列。

據出版方介紹,張佳瑋譯述文白對照版《浮生六記》的銷量早已突破了100萬冊,是所有版本中銷量最高的一版。先別急著表揚讀者對傳統文學的喜愛,可有人記得,《浮生六記》是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材的課文,而用魯教版教材的學生,早在小學六年級就讀過這本書的節選了。

張佳瑋譯述文白對照版《浮生六記》

天津人民出版社,第1版 (2015年8月31日)

一本中小學入門級的古典文學作品,如今卻需要讀翻譯版本,我們的語文閱讀水平淪落到什麼地步了?

如果這是為了方便兒童閱讀才翻譯成白話,尚且情有可原,可張公子這版《浮生六記》從精美的裝幀到文藝的推薦語,擺明了就是面向文藝青年的。沈復的《浮生六記》本身已經非常白話了,還要全文翻譯才能看得懂,以後是不是連《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都需要通篇用大白話翻譯?

民國十七年出版的《浮生六記》。

請問《浮生六記》四個字該怎麼譯?

《浮生六記》是清代文人沈複寫的一本自傳體散文,用回憶的筆觸講述了幾十年的人生。其中講述他與妻子芸娘的部分尤其動人,芸娘也被林語堂稱為「中國文學上最可愛的女人」。

張佳瑋作為近幾年聲名鵲起的青年作家,對《浮生六記》的翻譯不能說不好。但是再精美的白話文,都無法完全還原古典文字的美感,就像把莫言的《紅高粱家族》強行改編成章回體小說一樣,只會呈現出不倫不類的荒唐感。

1947年,沙莉在電影《浮生六記》中與舒適演對手戲。

我們不妨來將張譯版和原文做一個對照。

在原著第一卷《閨房記樂》中,沈復描寫與芸娘分別的情形:「芸雖時有書來,必兩問一答,中多勉勵詞,餘皆浮套語,心殊怏怏。每當風生竹院,月上蕉窗,對景懷人,夢魂顛倒。」四字相接,化情入景,少年夫妻暫時分離的心境躍然紙上。

而到夫妻團聚時,作者又寫道:「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語,而兩人魂魄恍恍然化煙成霧,覺耳中惺然一響,不知更有此身矣。」

再看張譯版,這兩處分別翻譯成了這樣:「芸隨時時有書信寄來,總是規規矩矩,只問平安與否、道家裡甚好勿念——都是些勉勵的話語,我也回寫浮談套話,心裡很是怏怏。每當竹院裡起風,盈窗芭蕉託起月輪的時節,對景思人,不免夢魂顛倒。」

而到團聚時:「回到自己房間,芸站起相迎,我倆執手相看,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仿佛兩人的魂魄恍恍然化為煙霧,耳中豁然響了一聲,都感覺不到自己了。」

《浮生六記》作者沈復三十年遊歷圖。

光看譯文的話沒什麼好吐槽,感覺文字還挺優美,可一對比原文,就知道譯文實在太多畫蛇添足,遠遠不如原文簡潔典雅。

「風生竹院」翻譯成「竹林裡起風」,「月上蕉窗」翻譯成「盈窗芭蕉託起月輪」,「入房」翻譯成「回到自己房間」,對原文的破壞,只能用大煞風景來形容了。如果要按這樣的邏輯翻譯,「對景懷人」就不能只換一字變成「對景思人」,而應該叫「對著景色思念著那個人」。

「古文」這個概念本來很籠統。新文化運動為了推廣白話文革命,硬生生豎起來「文言文」這個靶子,口誅筆伐。然而兩千多年前的諸子百家算是文言文,明清的許多散文小說也算是文言文,但稍稍讀過的人都知道,兩者的閱讀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與更早之前古文相比,《浮生六記》非常淺顯。圖/視覺中國

專業學者讀《離騷》《史記》有時也要藉助批註版本,而張岱、歸有光等人的小品散文,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今天的白話文,接受過基礎語文教育的人都應該能通順閱讀,更何況是收錄在中小學課本裡的《浮生六記》!

當然,巨大的銷量還是證明了需求的存在,翻譯《浮生六記》這件事即使張佳瑋不去做,也會有別人去做,誰和市場有仇呢?只是,對翻譯版的讀者而言,「浮生六記」四個字會不會也有點晦澀難懂?

我們可以試著翻譯一下,以後《浮生六記》再出翻譯版的話就叫《浮華社會裡的六篇婚姻筆記:清朝人的家庭愛情寶典》,這樣才接地氣。

京劇《浮生六記》芸娘扮演者竇曉璇。

優雅的漢語,庸俗的我們

在商業化和網際網路大潮的席捲下,我們的漢語正變得越來越簡陋、粗鄙、庸俗。如果我們還因為《浮生六記》的翻譯版而擔心《西遊記》的白話版堂而皇之地出現,那麼下面這本《白話全本紅樓夢》應該能讓很多紅迷無語凝噎。

這本書出版於2010年,單是對於《紅樓夢》各回目的翻譯,就已經十分雷人了: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變成了「甄士隱丟了女兒,賈雨村巧認知己」,第八回「賈寶玉奇緣識金鎖,薛寶釵巧合認通靈」變成了「薛寶釵初見玉石,林黛玉吃點小醋」。

如此媚俗的文白翻譯,下一步,是不是還要給文言文的譯文的每個字都標註拼音呢?

《白話全本紅樓夢》書影。圖/貝殼閱讀

表情包大行其道,流行語滿天亂飛,我們越來越熱衷於用程式化的符號來抒發情感,這些情感也愈發乾癟。自媒體的作者們得意洋洋地炫耀著他們吸引讀者的秘訣:句子儘可能短一點,用詞儘可能簡單一點,情緒儘可能直白一點。我們的漢語像是一碗濃湯變成了快餐店的清茶,不知道未來會不會變成超市裡批量出售的礦泉水?

所謂古風文化的興起,也只是傳統詩詞一次質量不高的復活。把月華、白雪、紅梅、天涯、陌路等等古典意象打亂,進而排列組合一番,就能湊成一首當下流行的古風歌曲。如果能把英文詩作翻譯成四字排列的所謂「詩經體」,更能收穫不少「666」的讚譽。

中學的文言文,你還記得多少?圖/udn

當紅選秀歌手毛不易憑藉一首《消愁》紅遍大街小巷,我們看看這段很多人都在樓下的商店裡聽過的歌詞:「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喚醒我的嚮往,溫柔了寒窗,於是可以不回頭地逆風飛翔,不怕心頭有雨,眼底有霜;一杯敬故鄉,一杯敬遠方,守著我的善良,催著我成長,所以南北的路從此不再漫長,靈魂不再無處安放。」

一杯一杯接一杯,句句押韻,基本還停留在上世紀汪國真老師的水平線上。作為當下流行的歌詞,它距離十年前的許巍,還差著好幾個趙雷。

2017年3月12日,四川,中華旅遊蜜斯走進四川北川,中外美男佳麗身穿「古風」服裝,品茶賞樂。 圖/視覺中國

重拾漢語之美,從拒絕白痴化開始

語言是文化的核心,振興傳統文化也應該從振興漢語開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當下很多人對於漢語的掌握是不合格的,當然這也與很多內容生產者為了迎合市場而不斷地「白痴化」文化產品有關。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境界說」,認為中國古典詩詞的美感來源於境界。其實,漢語的獨特美感也來自於境界,而過度地簡單化無疑在消解這種境界。把受眾當做白痴,於是文字越通俗越好,越淺白越好。吃慣了流水線產品,久而久之受眾就失去了對真正美味的鑑賞能力。

時下流行的古風詩詞,跟以前的古詩文一比,就會顯得極為拙劣。圖/now news

很久以前,「奮鬥」還是一個充滿詩意的詞彙,直到劉同的那本《誰的青春不迷茫》出現;很久以前,有一個朋友在麗江開民宿還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直到大冰的那本《乖,摸摸頭》出現,這就是過於白痴化的語言對境界的消解。

小清新、文藝、流浪、歌謠都變成了可以被包裝出售的概念,它們身上凝聚的恆久的魅力也就一落千丈了。

想要重新體驗漢語的美,就要分辨出其中的境界,而這先要從拒絕白痴化開始。能用語言說清楚感受,就少用表情包敷衍,能根據注釋讀下來的書,就儘量不要翻看白話版,有時間有精力的話,就要有向更艱深也美妙的原文探索下去的勇氣。

《蘭陵王入陣曲》發源於南北朝時期,其後失傳,在日本保存至今成為雅樂的一環。圖/shutterstock

我們總說在各類古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一延續而沒有中斷的。只要接受過基本的語文教育,就能流暢地讀懂千百年前古人寫下的文字,相比於很多其他文明,這簡直就是我們的一項「特權」。希望在這個寫書、買書、讀書都異常便捷的時代裡,我們不要放棄了這項特權。

相關焦點

  • 《浮生六記》:「浮生」短如斯,卻有自己的藝術美感
    讀了《浮生六記》,我認識了陳芸這是一個可愛、可憐、可悲的故事。可愛,因為她恪守女人的方式,有了孩子般的天真;可憐的,是因為她坎坷的婚姻生活和坎坷的生活;可悲的是,因為中途與丈夫分居的遺憾。的婚姻匆匆結束。陳芸沒有等到他的女兒青君結婚,也沒有見到兒子豐森長大成人。最感人的是五班時夫妻倆離家出走的悲慘一幕。
  • 浮生六記:沈復緬懷愛妻小詩,被改編成「網紅句」,但原詩更高級
    而大部分的時間,雷東寶都在回憶他與妻子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樣真摯的情感,讓他想起了《浮生六記》裡的沈復與芸娘。李現在推薦《浮生六記》時如是說。《浮生六記》推崇有加,著名作家林語堂、俞平伯、魯迅、曹聚仁等等也都對本書給予了高度評價。
  • 淺析《浮生六記》:生活中的瑣碎小事,才是生命所需的「營養液」
    你認為最好的愛情是什麼?我覺得是,餘生只願,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我愛你,應該藏在每一個與你相伴的日子裡。《浮生六記》是清朝時期一位落魄的文人,用自己的病榻時光寫下了一部四萬餘字的回憶錄。《浮生六記》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贏餘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遊各地的所見所聞。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陳芸情投意合,想要過一種布衣蔬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由於封建禮教的壓迫與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為什麼《浮生六記》會被後世廣為推崇?因為該書真純率真,無雕琢藻飾痕跡。為文作詩講究一個「真」字,情感真,才能打動人心。
  • 《浮生六記》最美好的10句情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這幾年,《浮生六記》火遍朋友圈。我買之看之,一是源於我最喜歡的主持人汪涵的推薦;再是源於大師林語堂贊過的那個天下第一可愛女子和人間最理想的女人,女版陶淵明——芸娘。01200年前的愛情故事《浮生六記》本應是六篇,但現存的只有四篇,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和《浪遊記快》
  • 文言文很難學好嗎?學好文言文、古文的秘笈
    也許同學們有疑問:真的可以嗎?是不是硬核要拿出來溜溜才知道,看看是不是真的有絕活。同學們耐心往下看。 無論學哪門功課,都應該研究一下這門課的特點,英語有英語的特點;數學有數學的特點;物理有物理的特點,掌握了科目的特點,學習起來才能事半功倍,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學習好這門課。
  • 浮生六記:芸娘為何被林語堂贊為「最可愛的女人」?有六個原因
    芸娘,是《浮生六記》中的女主角,也是作者沈復的妻子,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女人。一部《浮生六記》,記錄了作者沈復與妻子芸娘之間的點點滴滴,瑣碎卻細膩感人;平淡卻字字珠璣。其女主芸娘,更是曾經被著名學者林語堂,贊為「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那麼,芸娘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以至於得到了林語堂先生如此高的評價?
  • 文言文翻譯神器走紅 教師批其不符合古文常識(圖)
    機器翻譯代替人工翻譯,真的可能嗎?這句話,近日爆紅網絡的百度文言文翻譯器將它翻譯成了我們今天的標題。  最近,網友「獨角獸少女」發表一條名為「百度翻譯可以翻譯文言文了!」網友「芙蓉錦」認為,翻譯僅僅流於表面,不夠地道,很多關鍵字詞韻味不夠,讀起來也不夠順暢。網友「筆記本」等則表示,其中不少詞語翻譯得挺到位,借它提升下格調綽綽有餘了。  昨日,記者也點擊進入百度翻譯器,一探究竟。記者分別輸入了《嶽陽樓記》和《圍城》中的一段話。  白話譯文言  《圍城》原文: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
  • 英語成績好的人真的都是數學白痴嗎?
    文|有卷讀書英語成績好的人真的都是數學白痴嗎?高中時候都流行過這麼一句話:文看數學,理看英語。那麼逆向思考一下,難道英語成績好的人真的都是理科白痴嗎?數學成績優秀的人真的都是英語困難戶嗎?答案是:是的,大部分人是會遵循這樣的定理的,但那些少部分的全能型學習小能手們當然不是,他們文理兼備、均衡發展,他們就是各省狀元、高考奇才的典型代表。
  • 同題作文:生命的思索——浮生六記之二
    當然,立意一定要遵循主題準確、集中、深刻,然後才力求新穎。現以《生命的思索》為例,著重闡述怎樣運用發散思維立意。關於生命的思索——浮生六記之一,主要講了主題立意在珍惜時間上,那裡有具體的闡述,讀者朋友可以關注詳看。
  • 林語堂先生教你翻譯 "之乎者也"
    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主持編撰《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論翻譯》在《論翻譯》一文中,林語堂提出字譯與句譯說,並從語言學角度闡釋了翻譯不能以字為主體,而只能以句為本位。句譯為正,字譯為謬,兩者不可兼容並立。
  • 這可能是你見過的最奇葩的文言文翻譯
    @SAGIMA初中課文《小石潭記》中有:「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溪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裡。」但是一次期中考試一位同學翻譯成了:岸上有兩條狗在打架,不知道是因為什麼。不止你不知道,狗也不知道啊......
  • 哪些被強行翻譯成中文的日語,看了之後很頭疼,連中文都讀不懂?
    就比如有很多遊客在日本旅遊的時候,發現了那些被強行翻譯成中文的日語,他們看了之後很頭疼,覺得自己連中文都讀不懂了。現在去日本旅遊的人非常的多,讓這個地方的生意非常的火爆,而且這裡面有一些商家為了吸引中國的遊客,他們還做了歡迎中國國慶的海報,這能說這些人因為錢,還是真是煞費苦心。
  • 80本翻譯書籍推薦,CATTI、MTI和實戰翻譯指導
    林語堂譯《浮生六記》,沈復先生的原文美,林語堂先生的譯文也很美。18. 《中國哲學簡史》雙語版。以上推薦的文學類翻譯文本更適用於考察文學翻譯的MTI院校,文學翻譯本身就更具有難度,而CATTI幾乎不會涉及這類文本,就算有也是幾句偏介紹類的文本,比如旅遊類、四大文明類。當然如果你對文學翻譯很感興趣,也十分推薦閱讀。
  • 美女手抄筆記走紅:古文翻譯、生物圖【組圖】
    近日,美女學霸@屠臣夫人 因精美的手抄筆記開始走紅網絡,古文翻譯、英語單詞表還有生物圖,精美程度堪比黑板報。近日,美女學霸@屠臣夫人 因精美的手抄筆記開始走紅網絡,古文翻譯、英語單詞表還有生物圖,精美程度堪比黑板報。
  • 這篇古文共78個字,卻全部讀一個音,舌頭捋不直的建議多讀幾遍
    當今世界的已知語言已然有5651種,而漢語的魅力是尤為獨特的:它源遠流長,看起來古色古香,寫起來龍飛鳳舞,讀起來字正腔圓,品起來字字璣珠。那一筆一划,都蘊藏著歷史的波瀾壯闊;那一撇一捺,都流淌著文化的濃鬱韻味。
  • 克洛普向之前的德語翻譯致歉:不好意思,我真是白痴
    在和薩爾茨堡的歐冠小組賽前,克洛普出席新聞發布會時,對安排的德語翻譯水平感到不滿,甚至直接說道:「讓我自己來。」不過在賽後接受採訪時,克洛普和那個翻譯道歉了,並表示自己才是傻瓜。隨後,他在賽後發布會上,為自己此前針對那名德語翻譯的不當言論道歉。當時克洛普對那名翻譯說:「當一名翻譯坐在一個本身就會說德語的教練身邊可真不是件好事。你真的要認真聽,不然我可以自己來,也不是很難。」賽後,贏球心情好的克洛普說道:「這並不難,我只是想再次道歉。我知道我說的話很不好,因為他發生在公共場合——我完全是在胡說八道。
  • 看看那些年四六級同學們的神翻譯,大家都是創作大師
    由於疫情,上半年的考試都取消了。但是,還是不能擋住同學們學習的腳步。回看以往的四六級翻譯,不經再次大笑。各位都是創作家。還記得去年的「四世同堂」嗎,同學們有這樣翻譯的:four people in a housefour worlds same tang(這個tang很靈氣)I, father,father,father這個次方的符號是怎麼想出來的
  • 你讀不懂西方文學,很可能是因為看了「假」翻譯
    關於為什麼不愛看西方文學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是翻譯的原因。錢鍾書先生也說過:「拙劣晦澀的譯文無形中替作品拒絕讀者。」(見《林紓的翻譯》,收於《七綴集》)這些翻譯得不好的西方文學作品,自然讓人難以卒讀。把外文翻譯成中文,一方面譯者要精通外文,同時也要具備深厚的中文功底。老一輩的翻譯家,由於身處的時代,自小接受的是傳統的國學教育,在中文寫作上自然是比較優秀的。雖不懂外語卻深諳古文的林紓,也是憑此獲得好評。傅雷、朱生豪、羅念生、李健吾,這些大家都是深受推崇的,他們的譯作也被視為經典(當然,眾口難調,也難免有些人頗有微詞)。
  • 聽「歐陽修」讀《醉翁亭記》,張本煜揭秘「背誦默寫天團」
    所有人物創造都要做這樣的還原。「歐陽修」支招「全文背誦」:背誦經典,讓我們很早了解美「演的時候,腦子裡經常循環的背景音樂是《臥龍吟》,這種憂國憂民的」。把歐陽修從年輕演到老,去體味他的人生,張本煜認為,這種感受十分過癮。跟「文學天團」一樣,劇中,歐陽修也有大量文言文臺詞,其中還涉及在朝堂之上的長段文言文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