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電沉積錳氧化物中的銨離子存儲原理

2021-01-11 科學網

研究揭示電沉積錳氧化物中的銨離子存儲原理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3:55:54

東北大學Yu S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電沉積錳氧化物中的銨離子存儲原理。該研究於2020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於國際一流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

研究人員首次研究了電沉積錳氧化物(MnOx)中的NH4+存儲化學。MnOx在稀乙酸銨(NH4Ac)電解質中的充電/放電過程中會經歷形變和相變。NH4Ac的濃度在MnOx內部NH4+的儲存中起著重要作用。轉換後的分層結構MnOx在0.5 A g-1的電流密度下可提供176 mAh g-1的高比容量,並且在0.5 M NH4Ac中的10000次循環中表現出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其性能優於最先進的NH4+主體材料。

實驗結果表明,固溶行為與層狀MnOx中的NH4+遷移有關。光譜學研究和理論計算表明,可逆的NH4+嵌入/脫嵌過程伴隨著NH4+與MnOx層之間的H鍵形成/斷裂。這些發現為基於NH4+的能量存儲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原型(即MnOx分層),並有助於對金屬氧化物中NH4+的存儲機理的了解。

據介紹,NH4+離子作為電荷載體在水性可充電電池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

附:英文原文

Title: Ammonium‐Ion Storage in Electrodeposited Manganese Oxides

Author: Yu Song, Qing Pan, Huizhen Lv, Duo Yang, Zengming Qin, Ming-Yue Zhang, Xiaoqi Sun, Xiao-Xia Liu

Issue&Volume: 15 December 2020

Abstract: NH4+  ions as charge carriers show great potential in aqueous rechargeable batteries. Herein, we stud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NH4+  storage chemistry in electrodeposited manganese oxide (MnOx). MnOx  experiences morphology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during charge/discharge in diluted ammonium acetate (NH 4Ac) electrolyte. The NH4Ac concent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H4+  storage inside MnOx. The transformed MnOx  with layered structure delivers a high specific capacity of 176 mAh g‐1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0.5 A g‐1  , and exhibits good cycling stability over 10000 cycles in 0.5 M NH4Ac, outperforming the state‐of‐the‐art NH4+  hosting materials.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a solid‐solution behavior associated with NH4+  migration in layered MnOx. Spectroscopy studie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reversible NH4+  insertion/deinsertion is accompanied by H bond formation/breaking between NH4+  and the MnOx  layer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new study prototype (i.e., layered MnOx) for NH4+‐based energy storage and contribute to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NH4+  storage mechanism in metal oxides.

DOI: 10.1002/anie.202013110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3110

相關焦點

  • 東北大學理學院團隊在水系銨離子電池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東北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劉曉霞教授團隊在水系銨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提出銨離子在氧化錳材料內部的存儲機制,豐富了儲銨材料能源化學基礎理論,並為製備新型高性能水系銨離子可充電電池提供了新的機遇。
  • 劉金平&楊勇教授NC層狀鈉離子氧化物空氣穩定性機理研究
    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由於具有安全、豐度高、成本低廉、過渡金屬離子選擇性多以及製備方法簡單等諸多優點,是鈉離子電池最具有應用前景的正極材料之一。層狀鈉離子氧化物目前面臨充放電過程中不可逆相變、高電壓下電極-電解液界面不穩定,以及存儲和製備過程中空氣穩定性差三大挑戰。其中不可逆相變和界面穩定性可以通過摻雜(Angew. Chem. Int. Ed.
  • 氧化錳電極Nyquist圖中半圓產生的真正原因
    【背景介紹】   電化學阻抗譜(EIS)通常用來評估電化學電容器(EC)的電阻和電容的性能,然而對於氧化錳材料,文獻的數據有很大的不同:一些文獻中其Nyquist圖顯示出明顯的半圓,並且半圓的大小差異也比較大,但一些數據中沒有半圓。
  • 雷射脈衝沉積製備鐵電材料或可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日前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馬秀良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鐵電材料中發現通量全閉合疇結構,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鐵電材料是指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其電極化方向可以發生改變的一類材料,如鈦酸鉛、鈦酸鋇等材料。
  • 大連化物所開發出基於Mn2+/MnO2可逆雙電子溶解-沉積型反應的鋅錳...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部(DNL17)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團隊開發出一種基於雙電子轉移、沉積-溶解型反應的錳基正極電對,並將上述電對應用於中性鋅錳液流電池當中,大幅提高了電池的可靠性
  • ...單相鈣鈦礦氧化物:超交換誘導原子尺度多活性中心協同電催化產氫
    研究背景氫能由於高效、清潔環保、可以存儲與運輸等特點,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應用前景的新能源之一。電催化分解水是一種高效、環境友好型的制氫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電催化析氫(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R)反應是電解水制氫的關鍵步驟,因此開發高效的電催化劑來降低HER反應電位,從而減少能量損耗,一直是電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
  • ...無幹擾揭示δ-MnO2 「層-到-層」儲鋅機理助力高性能水系鋅錳電池
    作為典型的電化學儲能器件,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已經廣泛地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未來新興應用領域的需求對下一代電化學儲能器件在安全性、比容量、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及循環壽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近年來已逐漸發展出了諸多新型的儲能器件。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及其製備工藝 文獻綜述
    [2]3.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的工作原理在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中,電解質採用固體氧化物氧離子(O2-)導體(如最常用的 Y2O3 穩定的氧化鋯簡稱 YSZ),起傳遞 O2-及分離空氣和燃料的雙重作用。
  • 南京土壤所初步揭示Cd在土壤金屬氧化物表面吸附固定分子機制
    吸附是Cd在土壤中最基本的環境化學行為,而土壤中金屬氧化物對Cd具有較強的吸附固定能力,儘管過去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但Cd在黏土礦物特別是金屬氧化物表面的吸附固定分子機制不是很清楚。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王玉軍團隊結合EXAFS和量子化學計算等分子環境手段,較為系統地研究了Cd在土壤金屬氧化物表面的吸附固定分子機制。
  • 模態組合探測揭示電催化表面無序化演變機理
    然而近年來的大量的研究表明,經過氧氣析出反應後,一些高活性的氧化物電催化劑的表面結構會發生變化,諸如金屬溶解,表面腐蝕,以及缺陷形成。進一步的實驗則揭示了氧化物中的晶格氧會參與到催化過程中,從而提出了具有電催化活性的基於晶格氧的氧化還原對。
  • 超級電容器:基本原理、分類及電性能
    對此,儲能聯盟研究部對超級電容器研究現狀和應用情況進行了追蹤,並根據市場應用情況,對超級電容器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分析。儲能聯盟將分兩期與大家分享超級電容器的相關情況,本文為您詳細介紹超級電容器的基本原理及分類以及超級電容器電化學性能。
  • 科學家在關聯氧化物摩爾調控研究中取得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長淦課題組與美國石溪大學劉夢昆課題組等合作,首次在鈣鈦礦錳氧化物這一關聯電子體系中實現了電子相的摩爾調控
  • 2020年以來崔屹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梳理
    崔屹教授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能源存儲與轉化、納米顯微技術、納米環保技術、納米生物技術、先進材料的合成與製造等等。以納米技術為核心,多學科交叉,多方向並進是崔屹教授課題組研究的重要特點。尤其是在電池納米技術領域的研究,崔屹教授團隊長期以來引領國際研究前沿方向。納米人團隊對崔屹教授2020年以來部分研究成果進行了及時匯總,供大家學習交流。
  • 氧缺陷對超級電容器金屬氧化物電化學性能的影響:最近的進展與挑戰
    在MOs中引入氧空位可以有效地調節其電子性質,精細地誘導其帶隙中的雜質態,並極大地優化其電導率。由於這些優點,所產生的氧缺陷電極通常嵌入更多的電化學活性位點,與原始樣品相比具有更好的電荷存儲能力。對引入精確氧空位的實現進行了重點研究MOs及其性能的微調。本文綜述了近年來開發用於高級SC組裝的新型氧缺陷MOs的研究進展。總結和比較了產生氧空位的不同策略。
  • 深度解析壓電傳感器原理及應用
    (3)壓電薄膜 壓電薄膜材料是原子或原子團經過或濺射的方法沉積在襯底上而形成的,其結構可以是費靜態、多晶甚至是單晶。壓電薄膜製備的器件不需要使用價格昂貴的壓電單晶,只要在襯底上沉積一層很薄的壓電材料,因而具有經濟和省料的特點。而且製備薄膜過程中按照一定取向來沉積薄膜,不需要進行極化定向和切割等工藝。
  • 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原標題: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國際合作,在鐵電材料中發現了通量全閉合疇結構以及由順時針和逆時針閉合結構交替排列構成的大尺度周期性陣列,並發現了閉合結構核心處存在巨大彎電效應,有望使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功能,相關成果4月16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技術】廢舊印刷線路板細菌浸出液中銅的電沉積回收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以廢舊印刷線路板微生物溼法冶金過程中產出的細菌浸出液為研究對象,用電沉積的方法將浸出液中離子態銅以單質形式高效回收,考察廢舊線路板細菌浸出液在恆流條件下電流密度、初始PH值以及浸出液中有機物對銅回收率及陰極電流效率的影響。
  • 研究人員開發出超高性能金屬氧化物材料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具有豐富的光、電、熱、磁等可調控性能。氫化處理可以有效地改變其電子結構,達到豐富和可調諧的等離激元效應。如何顯著提高金屬氧化物材料中固有的低濃度自由載流子是一個挑戰。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電子-質子共摻雜策略,開發了一種具有優異質子共振性能的新型金屬類半導體材料。
  • 張會剛: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原理
    ;(e)鋰化和(f)脫鋰過程中電壓曲線和平衡值關係如上例所述,《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原理》第1章介紹學習電池技術需要的相關基本原理後,簡要闡述了跨學科學生缺少的物理、化學、材料、半導體等專業術語,在不同專業術語語境中建立相互聯繫。
  • 自來水中有些細菌愛吃錳,常導致供水堵塞
    研究發現,有大部分微生物也以有機物為生,它們通過分解作用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從中獲得養分和能量。但也有一些細菌是以無機物為食的,例如喜歡吃金屬的特異細菌。該論文指出,傑瑞德和他的團隊在實驗室裡發現了一種能夠從錳元素中獲取能量的細菌。這種細菌可以通過氧化作用將二價的錳轉化為四價的錳,那麼研究人員如何發現該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