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期待嗎?
在不久的將來
不僅手機可以摺疊
大部分電子顯示器都能像報紙一樣
隨時打開、捲曲或摺疊
而這
處處都離不開
柔性電子
「沒有柔性電子的產業化,就沒有人工智慧的落地,它是所有核心產業中的核心!」昨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在演講中反覆提及。據了解,國內首本柔性電子著作就出自於他。
繼去年在國內FPC(柔性電子)龍頭企業廈門弘信電子的牽頭下,廈門市在全國率先成立柔性電子研究院之後,昨日在廈門市政府、廈門大學和弘信電子的共同推動下,廈門柔性電子研究院再次邁出實質性的步伐:「牽手」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在廈門大學揭牌成立聯合研發中心;聯合西北工業大學,進行戰略合作。
廈門柔性電子研究院與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聯合研發中心籤約
在摺疊屏、5G技術迎面撲來之際,通過整合國內知名高校資源,強強聯手,探索和開拓柔性電子的應用領域,共同助力廈門打造「柔性電子強市」。弘信電子和廈門柔性電子研究院也現場聘請黃維院士為總顧問。
點擊播放 GIF 0.0M
那麼
什麼是柔性電子?
廈門在這個領域發展現狀如何?
未來還將爭取哪些突破?
今天就一起來了解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1M
什麼是柔性電子?
柔性電子是將無機/有機器件附著於柔性基底上,形成電路的技術。相對於傳統矽電子,柔性電子是指可以彎曲、摺疊、扭曲、壓縮、拉伸、甚至變形成任意形狀但仍保持高效光電性能、可靠性和集成度的薄膜電子器件,涵蓋有機電子、印刷電子、納米電子、生物電子、塑料電子等領域。
點擊播放 GIF 0.1M
廈門在這個領域發展如何?
柔性電子正在成為
全球科技技術的前沿和研發熱點
去年,廈門將柔性電子列為未來十大產業之首,提出打造「柔性電子強市」目標,致力於培育百億產值企業,形成覆蓋新材料研發、設備製造、產品開發的柔性電子產業鏈,力爭到2021年實現產值200億元。
資料圖
廈門柔性電子研究院
是廈門探索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新模式的
首個落地項目
化學化工學院是廈門大學的優勢學科,通過前期和廈門大學的深入互動,昨日「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廈門柔性電子研究院聯合研發中心」正式成立,實驗室設立在廈大翔安校區,將致力於推動柔性電子材料、製程領域原物料的研發,並逐步實現國產化。據了解,目前柔性電子材料大部分仍需要進口,如導電膠、電鍍藥水等。
「這對廈門大學而言
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
廈門大學校長張榮在致辭中表示,柔性電子和新材料密切聯繫,為電子學在應用領域的拓展和形態變化,源源不斷提供新的基礎。在科技界有一個說法叫一代材料,一代技術,一代文明,新的材料發展它註定會帶來新一代的企業,從而引發新一代的技術,最終推進文明的進程。
過去柔性電子更多的從其應用場景、形態進行探討,今天已經成為一個體系,有著廣泛的市場,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領域。廈門將該產業列為未來產業,並進行大力支持,是非常有遠見的。接下來,廈門大學將立足現有的產業基礎,協同企業共同助力柔性電子產業在廈門發展,培育更多人才進入這個領域。
要實幹更要幹出實效
為破解「卡脖子」問題做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田中群指出,柔性電子擁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我們也要看到在電子信息產業的關鍵材料領域,我們國家有些技術仍然被「卡脖子」,這是很嚴峻的挑戰,掌握核心技術非常必要。希望通過聯合研發中心來開展產業方和高校的協同合作,不僅要實幹更要幹出實效,真正為我們國家的柔性電子產業破解「卡脖子」問題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西北工業大學的柔性電子研究院
走在國內高校前列
此次和柔性電子研究院合作
將重點聚焦於柔性傳感器的研發
柔性電子將引領科技發展,具有廣闊的市場,隨著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張,未來必將成為國家支柱產業!
黃維說,廈門正在加快和推進柔性電子的研發和發展,相對國內多個城市將柔性電子這面旗幟舉得最高、最早。
疫情過後,世界格局正在重構,國內經濟正抓住機遇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此時加快柔性電子布局,有希望助力中國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形成顛覆性和變革性技術,從而加快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應用領域,為產業轉型帶來超高附加值的市場前景。
廈門柔性電子研究院與西北工業大學戰略合作
根據權威機構預測,到2028年,柔性電子產業的市場將超過2萬億。「我認為,市場將遠遠超過預期。」黃維表示,通過此次籤約合作,雙方未來將圍繞柔性電子人才培育、關鍵技術、產業孵化等方面開展研發工作,希望在較短時間內推出一系列原創性成果,並儘快實現市場化,共同助力廈門柔性電子產業的爆發式增長。
黃維在演講中對廈門發展柔性電子產業提出建議,當前要瞄準電子產業鏈條的兩端——研發創新和品牌塑造,獲取更高的附加值;要聚焦柔性電子創新鏈條的瓶頸——材料和工藝,重點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做強柔性電子產業的關鍵是人才支撐,要以企業為核心,強化頂層設計,做好產業布局,搶佔戰略制高點;外引內培,加大對外開放合作的力度,制定行業標準,提升成果轉化效率。
黃維院士在廈大科藝中心作《「柔性電子+」與未來展望》報告。
除了聯合西北工業大學布局西安外,弘信電子董事長、柔性電子研究院董事長李強透露,他們還將在武漢、北京、成都、深圳、長沙等地成立分院,短期內要形成200人的研發隊伍,中期內要建立千人研發團隊,長期要成為3000人的高端人才集聚的研發規模。
他說,目前他們正致力於通過「上市公司+研究院+基金+產業基地」一體化模式,實現產學研一體化流水線式合作。
點擊播放 GIF 0.1M
未來還將爭取哪些突破?
弘信電子正加速資本布局
昨日活動現場,同時舉行了弘信電子與深圳市瑞湖商務服務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瑞湖商務」)《股權轉讓協議》籤約儀式,並於昨晚發布公告:以自有資金收購瑞湖商務持有的深圳瑞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湖科技」或「標的公司」)21%的股權,收購完成後公司持有瑞湖科技 55%的股權。同時,由弘信電子控股的廈門柔性電子研究院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收購瑞湖商務持有的瑞湖科技 2.5%的股權。收購完成後,弘信電子直接及間接合計控制瑞湖科技 57.5%的股權。
弘信電子集團增資瑞湖科技合作籤約
「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領先,
我們矢志不渝」
「作為國內柔性電子第一股,弘信電子的發展不僅要站在企業的角度,更要站在產業鏈安全的角度上來思考,因此柔性電子研究院應運而生。」李強深耕柔性電子十餘載,昨日他深有感觸地說,從目前看,柔性電子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未來產業,目前包括深圳、重慶、西安、寧波等城市都將柔性電子列為重要發展產業,廈門無疑搶佔了先機,將柔性電子定位為未來發展產業之首。
他說,弘信電子能走到今天,他認為有這幾方面原因:第一、不拘一格降人才,吸收了很多高端的產業人才。第二、不惜血本搞研發,柔性電子在成立10多年的今天,雖然我們家底很薄,但我們對研發的投入已接近10個億。弘信電子在上市的第二年,就籌劃成立研究院,全面瞄準裝備、材料和應用等領域。第三、不計得失擴規模,為迎接柔性電子的爆發,我們進行了超前的投入,不僅擴建基地而且成立柔性電子眾創空間。第四、矢志不渝創領先,力爭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柔性電子領域的領先地位。
昨日還現場舉行
柔性電子研究院戰略股東入股籤約儀式
記者了解到
這些加入的新成員全部來自
柔性電子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
李強說,柔性電子研究院將從弘信電子控股的研發平臺,逐步成長為一個公共、開放的平臺,邀請政府、上下遊供應商企業、合作夥伴等參與,讓這個研究院成為我市未來產業研發的驅動力,成為這座城市一張名片。
廈門柔性電子研究院與廈門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各大戰略股東合作籤約
>>柔性電子研究院加入了哪些新成員?
神飛:FPC專業製程設備合作夥伴;
貝加電子:FPC製程藥水合作夥伴;
鉅德電子:專業自動化視覺設備;
工科:專業自動化檢測設備;
欣意:FPC線路製程設備;
新揚新材:FPC核心材料合作夥伴;
騰捷:先進表面貼裝戰略合作夥伴
先河雷射:FPC製程雷射切割設備;
深圳微納院:聲學項目合作夥伴
據了解,此次弘信電子增資控股的瑞湖科技就是柔性電子研究院前期孵化的成果,也是弘信電子夯實「軟板+」戰略的重大舉措。在前期的探索中,弘信電子正逐步摸索出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柔性電子孵化之路。在弘信電子技術、產能等各方資源加持下,瑞湖科技多年研發成果——柔性壓力傳感器,已開始應用於家電、電動牙刷、TWS耳機等領域,並進入高端產業供應鏈。
作為弘信電子控股公司弘信創業工場,長期致力於通過孵化培育產業生態圈,目前已成功孵化出電子、物流、租賃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和一批上市企業。為緊跟產業升級的步伐,弘信創業工場緊跟趨勢,將戰略調整為:「上市公司+研究院+孵化器+基金+產業化基地」,為產學研流水線合作提供堅實後盾。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標星 置頂廈門日報
一秒找到日報君▼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點擊播放 GIF 0.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