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新技術使不可治癒的神經疾病走向治癒

2021-01-18 騰訊網

神經退行性疾病、創傷性損傷和某些眼部疾病造成的神經損傷導致了美國數百萬人的殘疾和死亡。目前,醫生認為這種損害是不可逆轉的。

然而,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人類免疫細胞,它似乎可以預防和逆轉視神經和脊髓的神經損傷。

這一發現可以讓研究人員創造出更先進的神經退行性免疫療法。

這些療法可能為目前無法治癒的神經疾病患者提供新的希望,包括阿爾茨海默病, 多發性硬化症,中風,和帕金森病。它們也可能有助於治療中樞神經系統(CNS)損傷或感染。

俄亥俄州立醫學院神經內科教授兼系主任、俄亥俄州立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神經研究所聯席主任班傑明·西格爾博士說:「我治療那些有永久性神經缺陷的患者,他們每天都要處理虛弱的症狀。」

「因此,能夠恢復神經功能並減輕病人的負擔的想法真的令人吃驚。」

這項研究由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生命之翼基金會(C.Y.)以及米裡亞姆博士和謝爾登·G·阿德爾森博士(Sheldon G.Adelson Research Foundation)資助,發表在雜誌上。自然免疫學.

免疫治療的新興領域

免疫療法通過刺激免疫反應或利用自身的免疫細胞治療疾病來改變免疫反應。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們已經開始開發它們來解決各種各樣的醫療問題。

醫生已經用免疫療法來治療某些類型癌症。它們幫助免疫系統識別和破壞癌細胞。

其他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免疫療法是否有助於預防或治療神經疾病。

研究人員一直在廣泛試驗免疫療法,以提高某些蛋白質的清除率,這些蛋白質的積累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額顳葉痴呆和路易體痴呆。

科學家們已經創造T細胞介導的免疫治療方法是針對與這些神經疾病相關的蛋白質,如澱粉樣β蛋白、τ蛋白和α-syNucin蛋白。

免疫治療還可以通過激活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替代免疫途徑來預防和治療神經損傷。

A 2014年研究發現抗炎或免疫調節(M2)巨噬細胞對再生至關重要,這是神經修復的一種形式。

研究

研究人員檢查了來自視神經和脊髓損傷小鼠的體液和脊髓組織中的免疫細胞。

在這些液體和組織中,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獨特的粒細胞類型。粒細胞是一類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是最常見的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是幫助消滅體內病原體或其他不想要的粒子的清除劑。科學家發現的新型粒細胞表現得像一種不成熟的中性粒細胞。

這種新發現的粒細胞有助於保護神經細胞和組織免受損傷。它還通過分泌多種有益的生長物質來促進神經細胞的再生。研究小組還發現了一種具有類似神經保護特性的人類細胞株。

「這類細胞實際上分泌生長因子來拯救瀕臨死亡的神經細胞。它還可以刺激存活的神經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被切斷或損傷後生長新的纖維,這確實是前所未有的。「西格爾博士說。「通過修復這些神經通路,這有可能導致治療上的突破。」

然而,研究人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才能讓醫生使用免疫細胞,比如這種新發現的粒細胞來治療人類。

該團隊的第一個主要障礙將是如何利用這種新的免疫細胞的力量,並通過在實驗室環境中種植它來增強其自然癒合效果。接下來,他們必須證明他們新提出的治療對人類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在未來,研究小組希望醫生能夠將這些新的細胞注入患有慢性認知缺陷的人,以減緩或阻止退化性衰退。

西格爾博士總結說,他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以使他們的實驗室發現與臨床相關,但他說,他對未來的道路很樂觀:「我們需要學到的東西太多了,還沒有翻譯到診所,但我認為,未來還有巨大的潛力。」

相關焦點

  • 新療法層出不窮 治癒帕金森病未來可期
    他補充說:「我認為可能帶來重大進展的潛在技術已經存在,問題是如何把這些進展組合到一起,改變疾病療法。」Inhibikase公司的執行長兼創始人Milton Werner博士對此表示贊同:「我們公司相信治癒是可能的,可能是通過聯合治療策略。」Inhibikase正在開發一種小分子激酶抑制劑,幹擾帕金森病的發生和進展。
  • 食療能治癒心血管疾病嗎?
    原標題:食療能治癒心血管疾病嗎? 如今,常有一些食療偏方帖在朋友圈熱傳,有的食療方子稱可以將一些無法根治的疾病徹底治癒,甚至比吃藥動手術還管用。請關注—— 食療能治癒心血管疾病嗎? 事實上,近些年來,隨著信息技術手段的發展,在民間廣泛傳播的類似這樣的熱帖並不少見,然而食療偏方真的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嗎?專家稱,不可盲目迷信民間偏方從而耽誤治療時機。 網上食療偏方不可迷信 對於網上熱傳的通過食療治癒心血管疾病的帖子,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管醫師李寧認為「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在業內,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可。」
  • 醫學家研發「黑科技」,將電子晶片植入人體,控制神經並治癒百病
    眾所周知,患病用藥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當人體患上某些疾病,而靠機體本身又無法調節或自我治癒時,我們便需要藉助藥物恢復健康。而去年,據外媒報導,外國科學家找到治療疾病的新方式,未來,對於部分疾病,患病後無需服藥,只需植入一個電子晶片便可治癒疾病。
  • 新希望!華盛頓大學成功「逆轉」糖尿病,治癒或將成為現實
    糖尿病已經成為了全球範圍內棘手的公共衛生問題,是世界範圍內的多發病和常見病,可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心臟病發作、失明、中風和腎衰竭,乃至周圍神經病變。這是科學家首次將CRISPR用於修復患者的糖尿病遺傳缺陷,並成功逆轉糖尿病。
  • 這種疾病可以治癒嗎?治療手段有哪些呢?
    導語:很多人對格林巴利這種疾病並不是非常了解,這種疾病會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症狀,像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反射障礙以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等。對於格林巴利綜合症這種罕見病,很多人也很關心它的治癒率與致死率。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格林巴利綜合症的相關知識及格林巴利綜合症的治療手段。
  • 手術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讓家屬看到治癒的希望
    精神疾病是腦功能性疾病,它與大腦邊緣系統的神經核團(杏仁核、扣帶回、內囊前肢、中央隔區、伏隔核、尾核下束、眶束、額束等)的神經遞質異常分泌、代謝紊亂有密切關係,神經遞質功能紊亂是精神疾病發病的重要基礎。
  • 科學家宣布「新療法」在一年內徹底治癒癌症,是真相還是偽科學?
    科學家Aridor先生宣稱新療法「這個方法從第一天就開始起效,並可持續數周。其副作用很小甚至幾乎沒有,所需花費也遠低於市面上現有的癌症療法,我們相信將在一年內提供完全治癒癌症的方法」。 如今2020年已經過了一大半,這個研究真的靠譜嗎? 一、醫學界如何看待,靠譜嗎?
  • 哈醫大四院神經內鏡技術治療泌乳素腺瘤實現生物學指標治癒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嶽金鳳)近三個月來,43歲的王女士突然閉經了,而且「看東西模模糊糊的」,到當地醫院檢查被告知頭部鞍區「長了東西」,在哈醫大四院微創神經外科二病房求治,經激素水平測定、核磁共振檢查、視力視野檢查和王宏偉主任會診後,診斷為泌乳素腺瘤伴瘤卒中。
  • 俄烏科學家攜手探索骨髓幹細胞治癒癲癇頑症
    本報莫斯科8月12日電 俄羅斯和烏克蘭科學院的科研人員運用移植骨髓幹細胞的方法,成功治癒了一位癲癇病患者,為人類治療這一頑症提供了新的方法。  近年來,細胞移植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快,特別是運用移植幹細胞治療疾病的方法受到了各國科學界的廣泛關注,隨著新幹細胞源的不斷發現,人體中寶貴的骨髓質也漸漸進入了醫學科學家的視線,因為它也屬於幹細胞。
  • Nature子刊:青光眼是可治癒的免疫疾病
    青光眼是一種困擾全球近7000萬人的普遍性疾病,可損害視網膜和視神經並導致失明。目前對這種疾病的起源知之甚少。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近日發現,青光眼實際上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或可通過阻斷自身免疫活動來開發治療方法。這項研究發表在8月10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Blood:一種先天免疫性缺陷疾病被基因治療100%治癒
    這是人類基因治療的創舉,意味著未來5000餘種單基因疾病都可能採用類似的治療策略而徹底治癒。腺苷脫氨酶缺乏病,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呢,可以從一個故事說起。編者按:一項針對遺傳免疫疾病的基因療法完成了27年的探索旅程。這項治療在歐洲正待批准,它將成為首例能直接治癒一種致死性疾病的商用基因療法。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研發了這款叫做Strimvelis的基因藥物,用以治療重度聯合免疫缺陷症。這種罕見的疾病使新生兒幾乎完全喪失抗病毒、細菌、黴菌的能力。
  • 基因編輯技術治癒三名遺傳病患者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在歐洲血液學協會召開的一次視頻會議上,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用CRISPR技術對患者的骨髓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後,兩名β地中海貧血患者和一名鐮狀細胞疾病患者不再需要輸血
  • 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徹底戒掉毒癮和治癒抑鬱症?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周五披露了新進展,通過「三隻小豬」的演示,科學家們展示了兩個月前,他們將一種硬幣大小的計算機晶片植入了豬的大腦中。這意味著人們朝著向人腦中植入晶片治癒人類疾病又邁進一步。腦機接口技術一直是科學努力突破的前沿技術,原理是建立人或動物大腦和外部機器設備之間的直接通路。
  • 2020諾獎顯示C肝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
    文/劉沐芸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個體化細胞治療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主任3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士克朗的獎金(1.07百萬美金)。1是C肝傳染途徑的發現和切斷,3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能夠通過血篩檢測血液中是否有C肝病毒,也就是高靈敏度的血液篩查,降低輸血性的C肝傳播,極大的提高了輸血安全。2是治療治療藥物的研發,C肝病毒的研究直接促進了治療藥物如蛋白酶抑制劑的研究開發和上市。不僅是有效治療,按照評審委員會的獲獎公告用語是「治癒」,3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令C肝成了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因此C肝也有望得以消除。
  • 美國開發新超聲波治療技術,加速慢性創傷治癒進程
    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消息,該院資助的美國費城德雷賽爾大學(Drexel University)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超聲波治療技術,可有效治癒靜脈曲張性潰瘍,有望為慢性創傷治療開闢新途徑
  • B肝功能性治癒新希望!羅氏與Dicerna籤署$17億協議,開發B肝病毒...
    2019年11月04日訊 /生物谷BIOON/ --Dicerna Pharmaceuticals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利用其專有的RNA幹擾(RNAi)技術平臺開發治療肝臟疾病和癌症的新療法。
  • 神經退行疾病治療新途徑:中國科學家為小鼠再生視神經節細胞
    帕金森患者是否能通過該方法被治癒?《細胞》期刊發表的一項中國科學家團隊研究,有望為未來眾多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一個新的途徑。1億多人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人類的神經系統包含成百上千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細胞。在成熟的神經系統中,神經元一般不會再生,一旦死亡,就是永久性的。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本報梳理了近年來針對帕金森病診治的部分研究成果,並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析。
  • 愛滋病功能性治癒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國際共識認為,實現愛滋病的功能性治癒,即將終身治療轉變為階段性治療,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可持續治療戰略問題。 愛滋病功能性治癒是指停止抗病毒藥物治療之後,患者體內的HIV-1仍然處於檢測下限,且CD4+T淋巴細胞數量和機體的免疫功能維持正常水平。功能性治癒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減輕長期使用抗病毒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失明有望治癒!科學家成功恢復失明小鼠視力
    據外媒報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將健康細胞注入眼睛來治癒失眠的方法,並成功恢復了小鼠的視力。目前,黃斑變性和色素性視網膜炎等眼部疾病是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兩種疾病的共同特點都是眼部細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