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洋子,終於明白列儂為什麼愛你如此痴狂

2020-12-01 騰訊網

每個人都知道她的名字,

卻沒有人知道她做了什麼。

小野洋子

1980年12月8日,

全身赤裸的列儂,

蜷縮依偎在洋子身旁,

為《滾石》雜誌拍攝了封面,

5小時後,列儂遇刺。

這是列儂生前

最後一張照片,

與他最心愛的洋子,

凝固在了時間的畫框裡。

提起小野洋子,我們知道她是列儂最愛的女人,知道她是世界最著名的遺孀,她的名字永遠和列儂緊密地聯繫著,就像這張照片一樣。

但我們不知道,即使拋開列儂,這個女人也有她不平凡的一生。

列儂曾說:

她是世界上最有名,

卻最不為人知的藝術家,

每個人都知道她的名字,

可沒有人知道她做了什麼。

既然這樣,不妨,

就從走進她的作品開始,

了解一個不一樣的小野洋子。

《蒼蠅》(1971)

1970年,小野洋子創作了電影:

《蒼蠅》,整部影片只有兩個主角,

一位是裸身躺著的女人,

另一個則是一群蒼蠅。

鏡頭跟著它,

停留在她身體的不同位置,

蒼蠅輕微的運動看上去十分色情,

洋子說這是她的自傳體電影,

她的作品總是如此打破人的慣性思維。

《蘋果》(1966)

1966年,洋子在展覽中,

發布了她的作品《蘋果》。

只有一顆蘋果,

人們會花200英鎊,

來看它一點點腐爛,

有趣的是,約翰?列儂看後,

直接把它吃掉了,洋子當時很詫異,

他怎麼就能把蘋果吃掉了?

《NO.4》(1966)

同年,洋子拍攝了短片《NO.4》,4個屏幕同時展出了近距離拍攝的形狀各異的屁股,背景聲為這些屁股主人,和那些想想獻出屁股的志願者的採訪。

當時正處於性解放運動,

短片一出引起了巨大反響,

swatch甚至出了一系列手錶,

用錶帶上的圖案向這部短片致敬。

然而,與之前這些作品相比,

最使小野洋子為世人熟知的還是,

她的行為藝術作品。

《切片》(1964,1966,2003)

這個藝術表演,

小野洋子一共進行過3次,

第一次是在日本東京Sogetsu藝術中心。

小野洋子靜坐在舞臺,邀請現場觀眾用剪刀,剪下自己身上的衣服,並可將此布取走,直至全身裸露。

她用這樣的方式,來控訴男權社會對女性身體的侵襲與消費。

1966 年9 月,33歲的洋子在倫敦進行了第二次表演:

與日本羞澀的觀眾不同,倫敦的人們為了想要得到她身上的衣服,爭先恐後撲向她,最後她不得不尋求保安保護。

那天,約翰?列儂也在臺下看著她,後來列儂在回憶錄寫道:

「記得那天,我看著臺上她讓不同的人用剪刀將把她衣服剪成碎片,我的心裡不禁地喊了一聲「WTF」。

她尖銳、她異於常人,她古怪的五官融合在一起卻卻異常吸引。她就像一杯充滿性慾的怪味雞尾酒,讓我徹底淪陷了。」

2003年70歲的洋子,

在巴黎第三次表演了《切片》。

「來吧,剪下我的衣服,隨便哪裡。

每個人剪下的面積不要大於一張明信片,

並請將這碎片送給一個你愛的人。」

說起小野洋子,大家第一反應她是列儂的妻子,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她同樣是上世紀60年代最活躍、影響力最大的先鋒藝術家之一,她以一位東方女藝術家的身份,用前衛的作品捍衛著那個時代的運動與進步。

同時,也因為她的藝術,開始了和列儂刻骨銘心的愛情。

1966年小野洋子在倫敦辦畫展,展廳的中央,矗立著一架白色梯子,旁邊繫著一個放大鏡,天花板上有一幅很小很小的畫,必須拿放大鏡才看得到。

洋子想,如果誰能爬上梯子去看那幅畫,那就是她的有緣人。

後來列儂來了,他爬上梯子,透過放大鏡看到了一個細小的單詞「yes」,頓時感動不已,那是一番費力之後得到的一個希望。

下了梯子後,他和洋子四目對望,沒說一句話,但是彼此明白那一刻,找到了理解自己的那個人。

當時的洋子還不知道眼前這個有緣人就是Beatles的主唱約翰?列儂,不久之後,列儂與洋子陷入瘋狂的愛戀。

廖一梅在話劇《柔軟》中寫道,

「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

遇到性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列儂與洋子大概就是如此。

一開始他們的愛情並不被接受,那時列儂和前妻的婚姻雖陷入死水,但畢竟還沒離婚,洋子本身經歷了兩段婚姻,還有一個女兒,洋子不被披頭四的成員所喜歡,她被粉絲們稱為「女巫」「日本鬼子」。

但即便這樣,列儂仍不顧一切高調地愛著比他大8歲的洋子,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約翰小野列儂。

列儂,洋子一起唱歌,

洋子用盡全力嘶吼,

別人都說是噪音,

但列儂一人痴痴地看著。

1968 年,這對戀人,

拍下了這張照片,

列儂自嘲:

「俗話說的好,

每個白痴背後,

總有個偉大的女人。」

洋子說,「至少我擁有一個理解我的人」。

兩人還錄了一首實驗性歌曲《John & Yoko》,互相呼喚對方的名字超過22分鐘。列儂很喜歡他自己這些真實的作品,雖然這些歌曲不再稱霸音樂排行榜,卻深深地發自列儂內心。

列儂在歌裡真摯地歌唱自己的童年、缺失的母親,歌唱他成為可笑的「偶像」,歌唱被貪婪和偏見所控制的世界。

熱戀一年後,他們結婚了。

1969年,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從飛機上走下來,手拿著證書,大方宣布他們的好消息,轟動一時。

而在47年前,大家結婚鐵定長蕾絲加身的年代。洋子穿的是白色上衣、短裙、及膝襪,腳蹬平底球鞋,放在今天來看,這樣的婚禮服依舊前衛。

他們的蜜月旅行,大概也是這世界上最有意義的蜜月旅行。

1969 年 3 月 25 日,列儂夫婦在阿姆斯特丹希爾頓酒店總統套房發起了著名的「床上和平運動」。這對夫婦穿著睡衣躺在床上整整七天,房間裡貼滿了反越戰標語,倆人接受記者和政治家的訪問、拍照。

「Make love, not war---做愛不要作戰」,就是從那時傳響的,列儂還創作了那首著名的歌曲:《Give Peace A Chance》。

美國當時的尼克森政府心裡十分畏懼,

對列儂夫婦下了驅逐令,

不允許他們繼續留在美國,

好在列儂的律師擺平了這一切。

最初是洋子向列儂提議,

當時他們兩個的生活,

每天都在記者的直播下,

受到世界的關注。

她想,為什麼不利用

這樣的號召力去做些什麼呢?

於是,列儂決定要為和平而吶喊,

可以說沒有洋子,也許,

列儂不會達到精神領袖的高度。

列儂與洋子結婚不久,

披頭四就解散了,

人們都說洋子會毀了列儂,

但恰恰相反,列儂遇到洋子後才情爆發,

創作了《Imagine》、《Love》等,

一系列世界級歌曲。

在歌曲《Imagine》的MV中,

洋子安靜地坐在列儂旁邊,

而列儂邊彈邊唱,

唱那個他們理想中的世界。

他們一起做了很多瘋狂的事情,

就像三毛和荷西的愛情一樣,

純粹而偉大,美好而瘋狂。

列儂退出樂壇五年,

專心在家裡照顧妻兒,

漸漸變得溫順。

正當他準備帶著全新專輯重回樂壇時,不幸發生了。1980年12月8日,狂熱粉絲連擊5槍,列儂在自己的公寓前被殺害。

列儂去世後,洋子將他帶有血跡的眼鏡放在公寓的窗臺,拍下這張著名的照片,作為她之後推出的個人專輯《Season Of Glass》(玻璃季節)的封面。

洋子再也未嫁,依舊住在

他們以前的公寓裡。

她也從未放棄自己的藝術夢想,

80多歲依舊世界各地辦展覽,

宣揚她的先鋒藝術。

2013年小野洋子在新歌《Bad Dancer》MV裡,身穿短褲熱舞,引發網絡一陣嘲諷。對此小野洋子也予以反擊:

「我太震驚了以為自己已經戰勝了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想不到又再來了個年齡歧視,雖然令人難以置信,但我不會放在心上;我還是會一如往常的踏過這些偏見,繼續向前。」

今年距離列儂去世已經37年了,

她依舊繼續著他們愛與和平的主題,

2007年,在冰島,由洋子設計的燈塔:

Imagine Peace Tower(夢想和平塔)建成。

九束的藍色光芒,

穿越清澈的空氣,直達北極上空。

塔下埋藏了世界各地50萬個和平願望,

燈塔每年在列儂的生日10月9日亮起,

在列儂的忌日12月8日熄滅。

八十歲的洋子依舊在舞臺上盡情跳舞,

天堂的列儂與塵世的洋子,

即使不能彼此陪伴,

依然有那世間最長情的告白。

相關焦點

  • 誰將演繹列儂與小野洋子的愛情?
    列儂和小野洋子參與了不少社會運動    據外媒2月1日報導,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的傳奇愛情將拍成電影。這部暫未定名的電影,劇本將由《萬物理論》的編劇安東尼·麥卡滕執筆。小野洋子將擔任製片人之一。這是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的愛情第一次被搬上大銀幕。截至目前,導演與主演的人選還未選定。
  • 約翰·列儂髮妻逝世 「第三者」小野洋子悼念
    約翰·列儂髮妻逝世 「第三者」小野洋子悼念 2015-04-03 09:01:00他的兒子朱利安·列儂在推特上宣布她的死訊。列儂的第二任妻子小野洋子、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特尼、林戈·斯塔爾等都對她的離世表示了悼念。
  • 列儂與小野洋子愛情將首次被改編成電影
    列儂與小野洋子愛情將首次被改編成電影 2017-02-03 14:  誰將演繹列儂與小野洋子的愛情?據外媒2月1日報導,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的傳奇愛情將拍成電影。這部暫未定名的電影,劇本將由《萬物理論》的編劇安東尼·麥卡滕(Anthony McCarten)執筆。小野洋子將擔任製片人之一。  列儂的少年時代和他被槍殺的事件都曾被改編成電影,但是他和小野洋子的愛情還是第一次被搬上大銀幕。截至目前,導演與主演的人選還未選定。
  • 約翰-列儂前妻病逝 第三者小野洋子悼念
    約翰-列儂前妻病逝 第三者小野洋子悼念2015-04-03 09:15:22 來源:  新浪娛樂肖恩-列儂、小野洋子、辛西婭-列儂、朱利安-列儂    著名樂隊披頭四(The Beatles)已故成員約翰-列儂(John Lennon),其前妻辛西婭-列儂(Cynthia Lennon)昨日因癌症於西班牙家中病逝,享年75歲。
  • 列儂&小野洋子愛情故事將拍電影
    小野洋子本人將和邁克·德·魯卡等一同擔任監製。小野洋子今年已經85歲,但精神不錯,仍活躍在音樂圈和藝術圈,今年還發行了新專輯。不知她本人是否會在電影中客串。  小野洋子和列儂相識於上世紀60年代,那時候小野洋子是一位藝術新星,列儂已經是名噪一時的巨星。70年代,他們一同參加反越戰運動,有了更深刻的聯結。70年代中期他們曾短暫分開,之後一直相守,直到1980年列儂遇刺身亡。
  • 列儂與小野洋子 | 我徹底淪陷在她這杯充滿性慾的怪味雞尾酒裡
    小野洋子也是如此,在展覽開幕前,她的內心就已經有了答案——凡是敢爬上去看的人,那一定就是有緣人。更為戲劇性的是,直到那一刻,她仍然不知眼前這個略顯青澀的小夥子就是赫赫有名的披頭四樂隊主唱。他說:「若非小野洋子向列儂灌輸了當代藝術的前衛思想,也許就不會有《想像》這麼成功的單曲。」雖然列儂離開了樂隊,但是麥卡特尼對他此後的創作仍然表示讚賞,承認了小野洋子對列儂在音樂上的轉型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她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當代藝術的前衛思想以及作為藝術家觀察事物的角度,她向列儂展示了另一種生活和創作的可能性。
  • 沒有小野洋子的《Rock and Roll》,有列儂和另一位山東姑娘
    此後,迫於老東家的壓力,列儂在對原母帶進行重新製作,並刪除兩首歌后,也向EMI提供了正式的錄音母帶,並在同年2月,終於將這張最終命名為《Rock』n』Roll》的唱片推向市場。,除《Walls and Bridges》外又一張找不到小野洋子印跡的唱片。
  • 看完這個,也許你就能理解約翰•列儂為什麼要背叛家庭
    在兩人相遇之前,在他們各自所產生影響的文化領域裡,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都是發光發熱的人物,相比於披頭四時期並不直接參與政治的態度曖昧的列儂,小野洋子個人以及她的實驗藝術作品當中透露出的大膽和直接,更具備一種震懾力,這種震懾力在混亂的六十年代足夠平定其他人的狂躁盲目心氣,更是打開列儂緊閉心門的最有力鑰匙。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永不消失的理想國
    而此時約翰·列儂,已有出走之心。小野洋子的出現似乎讓處於混亂中的列儂重新找到愛的秩序。小野洋子年長列儂7歲,她的恣意奔放的個性立刻為列儂注入了一道暖光。約翰·列儂甚至將自己名字改為「約翰·小野·列儂」。列儂說:「是洋子的愛,把我最好的一面給激發出來」。然而,這段愛情也成為了披頭四樂隊解散的重要催化劑。列儂固執地認為既然他已如此深愛洋子,那他身邊的人也理所應當地會愛她。
  • 約翰·列儂之子:爸爸口中的「愛與和平」,從未進過家門找我
    辛西亞參與了列儂年少輕狂的歲月,經受了「披頭四熱」席捲世界的瘋狂場景,卷進60年代青年文化萬花嬉春的旋渦。在一切風暴的核心,她依舊認份地扮演「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即使兩人愈來愈疏遠,她還是認認真真愛著那個十七歲就和她在一起的大男孩,傻傻地相信只要她愛得夠深,他終會體會她的用心,讓一切重歸美好。事情當然不是那樣:列儂認識了小野洋子,天雷勾動地火,之後的故事無人不曉。
  • 約翰·列儂第一任妻子去世,一生未走出「披頭四」陰影
    列儂的第二任妻子小野洋子(Yoko Ono)說:「她有如此強的求生欲望,我很自豪我們兩個女人曾並肩站在『披頭四』的家族中。我對她的死訊感到非常傷心,她是一個很好的人,是朱利安很好很好的母親。」       1962-1968年,辛西婭和約翰結婚的七年是她一生最好的時光,卻也為她之後的人生帶來巨大的陰影,即便此後她仍有過幾次婚姻。
  • 新世紀周刊:約翰-列儂的華裔情人(圖)
    1975年2月,列儂與龐鳳儀分手,回到小野洋子身邊。  小野洋子「批准」的情人  列儂和龐鳳儀分手,當然和小野洋子有關。而多年來,龐鳳儀一直不被外界所知,也和小野洋子脫不開關係。洋子不允許列儂的朋友以任何形式提到這個女人。2005年,她自己導演的舞臺劇《列儂》中,也沒有半點龐鳳儀的影子。
  • 白日夢 約翰·列儂
    尤其是列儂被辛西婭發現與美籍日本女子小野洋子(Yoko Ono)約會之後此後不久,辛西婭與列儂正式離婚使得列儂終於得以與洋子共同生活在一起5月,列儂與小野洋子回到英格蘭但不久洋子就流了產後來類似的情況又發生過幾次為了擺脫失去孩子的痛苦列儂與洋子在極短的時間內錄製了兩張唱片
  • 《回憶約翰·列儂》,71個人的記憶
    相反,小野洋子邀請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列儂歌迷、家人、朋友,其中不乏我們這個時代一些最偉大的藝術家,來追憶曾是夢想家、音樂家、表演家和政治活動家的列儂。  受邀的70多人用他們自己的詞語、畫、詩歌和照片追憶了列儂從孩提到成為著名藝術家的時光。美國著名攝影師安妮·萊布維茨在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最後一次歷史性會面時拍攝的照片也首次被展示。
  • 約翰·列儂將大兒子踢出遺囑,原因耐人尋味
    披頭四樂隊主唱約翰.列儂生前育有兩子,但為什麼他的長子「被排除在遺囑外」?繼約翰.列儂與第二任妻子小野洋子(Yoko Ono)共同發行實驗性專輯,此後便徹底拋棄了他的披頭四形象。而且疏遠了他與前妻和兒子們的距離,但列儂在離世後仍留給他們極大打擊。
  • 約翰·列儂:一個孩子,一個夢想家,一個搖滾音樂家!
    如果列儂沒有因為槍擊案去世,那麼今天將是他78歲的生日。約翰·列儂之死標誌著一個搖滾時代結束,自從1980年12月8日列儂遇害之後,他生前居住的達科塔公寓每天都會有人來追悼和祈禱,人們對於這個沉迷於愛與和平的夢想家始終念念不忘。列儂所留下的音樂,他和洋子身體力行的和平宣言依舊影響著整個世界。
  • 列儂華裔情人出書說往事 一起度過事業低潮(圖)
    今年3月,龐鳳儀將自己陪伴列儂時拍下的照片結集出版,書名《Instamatic Karma》(意為「傻瓜相機的報應」)是對列儂名曲「Instant Karma」(即時報應)的戲仿。這本匯集了150張相片的畫冊披露了一段塵封已久,而且是鮮為人知的往事:1973年7月到1975年2月,列儂經歷了長達18個月的「失落周末」,因為當時他與小野洋子產生了矛盾,於是獨自離家到洛杉磯生活。
  • 披頭四主唱為什麼被殺 列儂真實死因到底是怎樣
    披頭四樂隊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一支樂隊,其中主唱約翰·列儂更是功不可沒,但是在1980年的時候,約翰列儂當時被槍殺的事件也是震驚了全世界,那麼披頭四主唱為什麼被殺?約翰列儂真實的死因又是什麼呢?
  • 約翰·列儂:倒在歌迷槍口下的藝術家
    與此同時,列儂和前衛藝術家小野洋子的戀情進一步惡化了成員間緊張的關係,他堅持在錄音時把她帶在身邊,不顧樂隊不帶女朋友們進錄音室的共識。1969年9月20日,列儂向其他成員宣布了自己退出樂隊的決定。麥卡特尼於1970年4月10日向公眾宣布了自己退出樂隊的消息。樂隊專輯《Let It Be》發行之後,披頭四隨之解散。
  • 披頭四樂隊的成員:約翰·列儂
    列儂於1969年離開披頭四樂隊,後來他與妻子小野洋子等人發行了專輯。1980年12月8日,他被一個名叫馬克·大衛·查普曼的瘋狂粉絲殺死。當他四歲的時候,列儂的父母分居了,最後他和他的阿姨住在一起。列儂的父親是一名商船船員。他兒子出生時他不在場,小時候也沒怎麼見到他兒子。列儂的母親朱莉婭再婚了,但她經常去看望他。她教列儂彈班卓琴和鋼琴,還買了第一把吉他。1958年7月,當茱莉亞被一名下班警察駕駛的汽車撞死時,列儂傷心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