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系統」 通過美國FDA 510K De Novo...

2021-01-11 華夏時報

于娜

2020年5月下旬,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的NaviCam 「磁控膠囊胃鏡系統」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以De Novo創新醫療器械分類方式獲批註冊。

值得關注的是: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的NaviCam「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是美國FDA批准的第一個磁控膠囊內窺鏡產品,也是中國膠囊內鏡類醫療器械獲批FDA的第一款產品。

而之前,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的NaviCam「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已獲得中國、歐洲相關認證,這次憑藉美國FDA認可的創新醫療器械「獨佔鰲頭」,獲得美國FDA創新醫療器械註冊證,意味著該技術對美國消化道檢查醫學技術進步意義重大。

磁控膠囊胃鏡獲國際高度認可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英語: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縮寫為FDA)為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直轄的聯邦政府機構,在美國乃至全球都有極其巨大的影響,其信譽和專業水準深得諸多專家和各國的認同,其嚴格的檢測和評估為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安全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De Novo分類方式適用於美國市場沒有先例的的首次創新產品。2019年FDA僅批准了22個De Novo產品,很少有非美國本土研發產品獲得De Novo批准。而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的的NaviCamm「磁控膠囊胃鏡系統」能夠順利通過De Novo註冊,其安全性、有效性、技術先進性和安翰的強大的研發實力不言而喻。

NaviCam磁控膠囊胃鏡系統首次實現了胃部的全實時可視化,為傳統內窺鏡檢查提供了一個無創的、對患者友好的替代方案。專有系統集成了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和創新軟體。美國著名的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David Geffen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Raman Muthusamy醫學博士評價:"NaviCam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為消化科醫生提供了一種方便的、非侵入性的替代內窺鏡檢查的方法以獲得胃內部的圖像,提供有助於診斷患者症狀的信息,磁力控制可以改善整個胃部的圖像獲取方式,並為那些對接受傳統內鏡檢查猶豫不決的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NaviCam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有可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工具來分類因上消化道原因的急診患者,因為它可以快速可視化胃部從而達到更準確的急診分流,"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院急診醫學主任Andrew Meltzer博士說。"此外,對於可能患有COVID-19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使用NaviCam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可以使治療醫生在進行內鏡檢查的同時,減少其與患者的物理接觸,這可能會使臨床醫生的感染風險降低。"

填補美國FDA空白 實現膠囊內鏡領域應用的新突破

膠囊內鏡自誕生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這種神奇的小膠囊,最初用來解決消化內鏡檢查盲區(小腸)的檢查難題。由於膠囊內鏡檢查無需插管,非常舒適,而且充滿高科技感,所以很受歡迎。

2001年,Given Imaging膠囊內鏡通過FDA註冊。之後,相關公司先後獲得了小腸、食管及結直腸膠囊內鏡的FDA註冊。但是,上述膠囊內鏡主要依靠自身重力和胃腸蠕動被動行進,隨機拍攝消化道黏膜圖像,無法對胃腔進行全面、有效、精確可控的拍攝和診斷,距離膠囊內鏡對消化道的全面覆蓋,還差最後也是最難的一步——胃。

眾所周知,胃部是一個空腔,因而要想實現對胃部的全面檢查,達到傳統電子胃鏡的檢查準確性,就必須要求膠囊內鏡自始至終能夠按照醫生指示,精準而全面的遊走於胃內各個角落,仔細拍攝沿途「風光」,反覆觀察疑似病灶並獲取充足的醫學影像,為後期診斷提供充分依據。

應該說,膠囊胃鏡是人們最期望實現的夢想之一。減輕插管胃鏡的痛苦,是醫生、患者的共同期望。

然而,這一步跨越異常艱巨。原因是:可精準控制的膠囊胃鏡,其研發難度很高。期間,各大跨國醫療器械公司均紛紛投入大量研發力量,但手持磁鐵控制、核磁共振控制等技術方案均最終均沒有實現商業化。

2013年,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的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組成產品巡航膠囊內窺鏡控制系統、定位膠囊內窺鏡系統在分別獲得原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現為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和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現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後,正式面世,並於2014年8月15日取得歐盟CE認證。

2020年5月,安翰 「磁控膠囊胃鏡系統」通過FDA De-Novo及510K醫療器械註冊,填補了膠囊內鏡應用於全消化道檢查最重要的空白——胃部檢查。至此,膠囊內鏡全面覆蓋人體消化道檢查,人類消化道舒適化內鏡檢查進入一個全新時代。

全面認識 獲批FDA的磁控膠囊胃鏡什麼樣?

獲批美國FDA註冊的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到底有哪些神奇之處? 與之前的膠囊內鏡相比有何不同?「精準控制」技術是如何實現的?

01 引領內鏡領域前沿技術

其先進性體現在哪裡?

主動型精準磁控技術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在行業內率先突破「主動型精準磁控技術」,通過一個C型機械臂的永磁體,利用複雜而精確的電磁場來控制膠囊運動,實現了膠囊在胃內的「可操控、可定點檢查、可反覆觀察」這一質的飛躍;

毫米級精準控制

膠囊在胃內可實現上下、左右、前後移動和水平、垂直旋轉的五自由度及毫米級小步長平移,小角度自如轉動,令各種微小可疑病灶纖毫畢現;

全方位網格式掃描

膠囊能夠嚴格按照胃底、賁門、胃體、胃角、胃竇、幽門這一先後順序對胃部進行依次有序的系統圖像採集,從而保證胃內各部位檢查的完整性,達到胃部全面系統檢查的目的及對可疑病灶的重點檢查。

02 開啟舒適化胃鏡檢查新篇章

喝一口水,吞服一顆膠囊,在檢查床上躺15——30分鐘左右,即可輕鬆完成一次舒適、安心、準確的胃鏡檢查。檢查結束後,膠囊將隨腸道蠕動自然排出體外,一次性使用不回收——這就是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帶來的全新胃部檢查體驗。

不用插管,即可輕鬆做胃鏡。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消除了傳統電子胃鏡帶來的不適與恐懼,讓胃鏡檢查成為了每個人的日常體檢項目和健康生活方式,實現胃部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03 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認可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自2013年進入臨床應用以來,進行了大量臨床研究。這些臨床研究數據均表明: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對胃部疾病檢查結果的準確性與電子胃鏡高度一致;適用於廣泛人群,具有極佳的耐受性與安全性。

也正是基於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一系列循證研究、大量真實世界數據及臨床研究論文,以及國際學術界對這一技術的高度認可,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毫無懸念地順利通過FDA的嚴苛評估,獲得美國市場準入許可。

04 造福全球 守衛人類胃健康

作為消化道疾病篩查的利器,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目前已經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數百家醫療機構廣泛使用,同時遠銷英國、法國、丹麥、瑞典、匈牙利、阿聯、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可以預見,獲得FDA認證後,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這一先進技術,將憑藉其舒適性及精準性,服務於耐受性低人群的胃鏡普查、高危人群的胃癌篩查、胃病患者的定期複查,及一切追求健康人士的日常體檢,成為國際化消化道健康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

疾病不分國界,科技創新造福人類。在胃癌高發的今天,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這一舒適又精準的檢查手段,正是人們嚮往的、理想的胃部疾病檢查手段,必將在更廣大的全球範圍內,為守衛人類胃部健康貢獻力量。

見習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

相關焦點

  •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憑什麼獲批美國FDA
    近日,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的NaviCam™ 「磁控膠囊胃鏡系統」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以De Novo創新醫療器械分類方式獲批註冊。值得關注的是: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的NaviCam™「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是美國FDA批准的第一個磁控膠囊內窺鏡產品,也是中國膠囊內鏡類醫療器械獲批FDA的第一款產品。
  •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一粒小藥丸就能完成的檢查
    縱觀世界範圍內對於膠囊胃鏡的研究進展,雖然有小腸鏡或磁擾動小腸鏡可輔助獲得部分胃部圖像,但能完整獲取胃部全部醫療影像的產品只有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註冊管理司於2018年8月公開致函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在行業中是否處於領先地位」明確回覆:「巡航膠囊內窺鏡控制設備目前尚無同類產品上市」。
  • 特殊時期 安翰科技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解決查胃大難題
    特殊時期 安翰科技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解決查胃大難題 2020年06月24日 14:0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疫情期間如何進行胃鏡檢查?
  • 5G網絡走進現實,安翰磁控膠囊胃鏡創造消化道檢查新模式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10月14日,SOHO中國5G實驗室開放日首次舉行,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安翰科技董事長吉朋松、達闥科技董事長黃曉慶以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三大運營商代表與多家入駐SOHO
  • 廖專: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技術對胃癌高危人群早篩具有重大意義
    2019年6月22日,「2019年武漢協和國際消化病大會」在武漢舉行,由武漢協和醫院、武漢醫學會主辦,展示國內外消化系統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動疾病診治水平的發展,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技術優勢頗受業界好評,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副院長
  • FDA發布De Novo申請新草案
    點擊播放 GIF 0.0M繼上周FDA發布了改進510(k)申請規定的計劃後,FDA於昨日提出了De Novo申請的新草案,與去年10月30日發布的「De Novo在美國,對於沒有合法上市對比產品的器械,即使屬於中低風險,仍然無法通過510(k)申請途徑建立實質等同,獲得上市許可。針對這類產品,FDA於多年前建立了De Novo申報途徑,對產品進行普通控制或特殊控制,避免按照最高類別III類申報,給企業降低負擔,以便患者能夠及時獲得安全有效的器械。
  • 融合5G、人工智慧技術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創新領域新發展
    其實5G、人工智慧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很多行業和領域都可以通過5G、人工智慧變得更加高效和便捷,比如醫學領域,以消化道腫瘤-胃癌篩查為例,《中國數位化醫療市場變革》報告指出,從2014年到2020年,中國數字醫療服務和電商的支出規模將從200億元增至7000億元。隨著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胃癌篩查智能應用平臺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胃癌篩查,解決我國胃癌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問題。
  • 「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實現我國消化道內鏡新突破
    如今,磁控膠囊胃鏡可以來解決這個問題。」受檢者只需隨水吞下一顆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的膠囊機器人,即可接受無痛、無創、無麻醉的胃鏡檢查。醫生通過精準控制膠囊在胃內的運行軌跡,對人體胃部進行系統完整的檢查。    以循證研究為根本 借AI發展強勢    醫學發展,無論中、西醫,臨床研究皆是靈魂。
  •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成功演示 「隔空」診療助力胃癌早篩
    8月9日,第三屆國之名醫盛典現場,一場跨越北京兩大地標的胃鏡檢查精彩上演:一名受檢者在望京SOHO安翰5G實驗室吞服一顆磁控膠囊胃鏡後,操作員在活動現場通過便攜設備遠程精準操控膠囊在胃裡運動,現場的大屏幕上同步出現了受檢查者的胃部圖像,畫質清晰,胃裡毛細血管清楚可見。這就是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演示。
  • 葡語朗讀|Receita de Ano Novo·新年的配方
    novo, remendado às carreiras,mas novo nas sementinhas do vir-a-ser;novo為了你能夠擁有一個新年,這個「新」不僅僅是被應付差事而畫出來的,而是新在為未來播下了種子,新在até no corao das coisas menos percebidas
  • Science | 群體研究新思路:De novo + GWAS
    GWAS分析依賴於高質量的參考基因組信息,對於群體數量足夠大但沒有高質量參考基因組的物種,首先利用三代de novo測序數據組裝一個高質量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將de novo測序與GWAS完美結合,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解讀一下吧。
  • De novo文章不好發?換個思路試一試
    就目前發表文章的趨勢來看,僅僅完成一個物種高質量染色體級別de novo組裝的基因組就可以發表一篇高分文章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如何讓de novo組裝的高質量基因組服務於生物學現象的解釋和生物學問題的解決,才是研究者需要更多思考和關注的方面。基於此,本文整理了兩篇de novo 基因組組裝與群體相結合的代表性文章,希望對科研小夥伴們在課題設計與文章寫作思路方面有所幫助。
  • 錫安生技完成Z-Robot質子治療床研發並籌備美國FDA 510(k)認證,預計明年銷售
    錫安生技目前已完成Z-Robot質子治療床研發,正在籌備美國FDA 510(k)認證相關事宜,獲取在美國上市的官方許可,預計2019年初可對外銷售。6D Z-Robot質子治療床錫安生技擁有三大關鍵技術,即第三代同步加速器(Synchrotron Accelerator)和三度空間掃描技術(Spot Scanning System)、六自由度空間定位系統(6D Z-Robot質子治療床)以及模擬定位實時斷層掃描儀(In-room CT/Robotic CBCT)。
  • 生物梅裡埃向FDA提交新一代血液培養系統510(k)申請
    生物梅裡埃向FDA提交新一代血液培養系統產品BacT/ALERT VIRTUO的510(k)申請.  血液培養是傳染性疾病診斷的重要基礎,這一全新系統證明了生物梅裡埃在自動血液培養方面的貢獻。這個自動血液培養微生物檢測系統在BacT/ALERT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功能。
  • 首次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
    de novo DNA甲基化轉移酶3A和3B催化的CpG甲基化對哺乳動物的發育和細胞分化至關重要,並且常常與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並且常常與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與美國溫安洛研究所Peter Jones課題組、Karsten Melcher課題組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DNMT3A2/DNMT3B3)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闡述了DNMT3A2/DNMT3B3與核小體的結合模式,提出全基因組DNA甲基化的模型。相關成果已發表在《Nature》上。
  • 研究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與美國溫安洛研究所Peter Jones課題組、Karsten Melcher課題組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DNMT3A2/DNMT3B3)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闡述了DNMT3A2/DNMT3B3與核小體的結合模式,提出全基因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