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2日,「2019年武漢協和國際消化病大會」在武漢舉行,由武漢協和醫院、武漢醫學會主辦,展示國內外消化系統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動疾病診治水平的發展,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技術優勢頗受業界好評,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副主任廖專在內鏡分會場上表示:「中國消化內鏡在新器械、新技術的應用上已經與世界同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首創磁控膠囊胃鏡技術對高危人群進行胃癌的早期篩查,以及遏制中國胃癌高發趨勢具有重大意義。」
這顆高科技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由安翰公司研發,集成了磁控、光電及無線傳輸等多項技術,系全球首款,打破了發達國家在內鏡技術領域20多年的壟斷,真正實現了做胃鏡不插管、無痛苦。
而在磁控膠囊胃鏡問世之前,國內也有小腸鏡或磁擾動式膠囊內鏡用於胃部檢查,但此類內鏡因為無法在胃部實現精準定位,檢測準確性和完整性都受到制約。
「因為胃的空腔比小腸大很多,如果不能精確控制,有些地方肯定是死角,就像我們用手電筒照水管能照得很清楚,但是去照整個房間就會照不全了,所以需要精準的控制。」廖專表示,如果醫生用不能主動控制的小腸鏡給病人查胃,極易造成漏診和誤診,甚至把早癌拖成了進展期胃癌。
此外,對於有些人認為拿著磁力手柄也能做胃鏡的說法,廖專給予了否定。他表示,磁場的強度是隨著距離而變化的。兩個磁鐵靠得很近時力量會很大,離得遠一點就沒有磁力了。如果患者胖一點,腹壁厚一些,磁場要達到足夠的強度才能保證精確的控制。
磁控膠囊胃鏡系統使用的是機械臂,性能穩定,可以使膠囊直立或懸浮,滿足五個維度移動,距離近或遠磁力都相同。而磁力手柄無法達到毫米級控制。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膠囊胃鏡這個概念不是我國最先提出來的,但之所以能夠最終研發成功,廖專認為,這主要是基於我國胃癌發病率高,以及具有創新性的醫工結合。
安翰公司成功研發了全球首臺利用機械臂精準多維旋轉移動的膠囊胃鏡系統,在精準磁控技術方面實現了根本性的突破。2013年獲得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率先在臨床上投入使用,並出口法國、匈牙利和阿聯等歐洲國家。「目前,能查胃的獨此一家。國內外其他品牌的膠囊內鏡仍普遍用於小腸、結腸或食管的檢查,也未見發表相關進展論文。」
為明確磁控膠囊胃鏡的診斷準確性,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率領團隊設計並牽頭全國7大中心、350例大樣本研究,通過雙盲對照的研究方法,證實了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的檢查結果與電子胃鏡高度一致,體現了其對於早期胃癌的診斷價值。而另一項研究是通過對全國99家體檢中心、3000餘例無症狀人群進行磁控膠囊胃鏡檢查,最後也證實其應用於無症狀人群的胃癌篩查安全有效。相關研究成果先後刊登在CGH、GIE、DLD等國際消化內鏡雜誌。
廖專告訴記者,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的技術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我們的文章發表以後,奧林巴斯的技術人員和高管專程來長海醫院學習這項技術。」
目前,僅長海醫院一年磁控膠囊胃鏡診療就高達3000多例。「它已經成為消化科醫生得心應手的新武器。」廖專認為,全方位的質量保證應貫穿於臨床研究始終,才能確保消化內鏡檢查的安全和有效。同時,他建議,這一適宜技術如惠及更多民眾,勢必有效提升我國胃癌早期篩查的效果,最終讓我國摘掉胃癌大國的「帽子」。
【免責聲明:CSDN本欄目發布信息,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SDN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由任何懷疑或質疑,請即與CSDN聯繫,我們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