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專: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技術對胃癌高危人群早篩具有重大意義

2021-01-09 CSDN技術社區

2019年6月22日,「2019年武漢協和國際消化病大會」在武漢舉行,由武漢協和醫院、武漢醫學會主辦,展示國內外消化系統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動疾病診治水平的發展,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技術優勢頗受業界好評,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副主任廖專在內鏡分會場上表示:「中國消化內鏡在新器械、新技術的應用上已經與世界同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首創磁控膠囊胃鏡技術對高危人群進行胃癌的早期篩查,以及遏制中國胃癌高發趨勢具有重大意義。」

這顆高科技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由安翰公司研發,集成了磁控、光電及無線傳輸等多項技術,系全球首款,打破了發達國家在內鏡技術領域20多年的壟斷,真正實現了做胃鏡不插管、無痛苦。

而在磁控膠囊胃鏡問世之前,國內也有小腸鏡或磁擾動式膠囊內鏡用於胃部檢查,但此類內鏡因為無法在胃部實現精準定位,檢測準確性和完整性都受到制約。

「因為胃的空腔比小腸大很多,如果不能精確控制,有些地方肯定是死角,就像我們用手電筒照水管能照得很清楚,但是去照整個房間就會照不全了,所以需要精準的控制。」廖專表示,如果醫生用不能主動控制的小腸鏡給病人查胃,極易造成漏診和誤診,甚至把早癌拖成了進展期胃癌。

此外,對於有些人認為拿著磁力手柄也能做胃鏡的說法,廖專給予了否定。他表示,磁場的強度是隨著距離而變化的。兩個磁鐵靠得很近時力量會很大,離得遠一點就沒有磁力了。如果患者胖一點,腹壁厚一些,磁場要達到足夠的強度才能保證精確的控制。 

磁控膠囊胃鏡系統使用的是機械臂,性能穩定,可以使膠囊直立或懸浮,滿足五個維度移動,距離近或遠磁力都相同。而磁力手柄無法達到毫米級控制。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膠囊胃鏡這個概念不是我國最先提出來的,但之所以能夠最終研發成功,廖專認為,這主要是基於我國胃癌發病率高,以及具有創新性的醫工結合。

安翰公司成功研發了全球首臺利用機械臂精準多維旋轉移動的膠囊胃鏡系統,在精準磁控技術方面實現了根本性的突破。2013年獲得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率先在臨床上投入使用,並出口法國、匈牙利和阿聯等歐洲國家。「目前,能查胃的獨此一家。國內外其他品牌的膠囊內鏡仍普遍用於小腸、結腸或食管的檢查,也未見發表相關進展論文。」

為明確磁控膠囊胃鏡的診斷準確性,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率領團隊設計並牽頭全國7大中心、350例大樣本研究,通過雙盲對照的研究方法,證實了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的檢查結果與電子胃鏡高度一致,體現了其對於早期胃癌的診斷價值。而另一項研究是通過對全國99家體檢中心、3000餘例無症狀人群進行磁控膠囊胃鏡檢查,最後也證實其應用於無症狀人群的胃癌篩查安全有效。相關研究成果先後刊登在CGH、GIE、DLD等國際消化內鏡雜誌。

廖專告訴記者,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的技術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我們的文章發表以後,奧林巴斯的技術人員和高管專程來長海醫院學習這項技術。」

目前,僅長海醫院一年磁控膠囊胃鏡診療就高達3000多例。「它已經成為消化科醫生得心應手的新武器。」廖專認為,全方位的質量保證應貫穿於臨床研究始終,才能確保消化內鏡檢查的安全和有效。同時,他建議,這一適宜技術如惠及更多民眾,勢必有效提升我國胃癌早期篩查的效果,最終讓我國摘掉胃癌大國的「帽子」。

 

 

【免責聲明:CSDN本欄目發布信息,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SDN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由任何懷疑或質疑,請即與CSDN聯繫,我們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相關焦點

  •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系統」 通過美國FDA 510K De Novo...
    而之前,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的NaviCam「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已獲得中國、歐洲相關認證,這次憑藉美國FDA認可的創新醫療器械「獨佔鰲頭」,獲得美國FDA創新醫療器械註冊證,意味著該技術對美國消化道檢查醫學技術進步意義重大。磁控膠囊胃鏡獲國際高度認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英語:U.S.
  •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一粒小藥丸就能完成的檢查
    8月19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結束的China-Hospeq 2018(第27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上,安翰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作為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大醫學科研成果受邀參展,受到30多個國家的專家與官員的讚譽。
  • 「5G+醫療」引發「蟲洞效應」 安翰科技的遠程醫療將助力胃癌早篩
    在活動現場,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演示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通過5G網絡,麗澤SOHO 5G實驗室連接全國健康管理示範醫院——北京恆和醫院,受檢者在麗澤SOHO的5G實驗室吞下一顆安翰磁控膠囊胃鏡,北京恆和醫院的操作員通過遠程便攜設備實時控制膠囊胃鏡在受檢者胃內的移動,精準調整其姿態和角度,大約十五分鐘左右,就完成了一次對胃部舒適化、系統化、全方位的檢查。
  •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憑什麼獲批美國FDA
    近日,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的NaviCam™ 「磁控膠囊胃鏡系統」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以De Novo創新醫療器械分類方式獲批註冊。值得關注的是: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的NaviCam™「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是美國FDA批准的第一個磁控膠囊內窺鏡產品,也是中國膠囊內鏡類醫療器械獲批FDA的第一款產品。
  • 5G網絡走進現實,安翰磁控膠囊胃鏡創造消化道檢查新模式
    安翰科技董事長吉朋松表示,「例如,安翰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連接全中國的專家和病人,進行跨屏跨空間診療。」隨著5G的推廣和普及,磁控膠囊胃鏡遠程檢查將有望改變胃部檢查的傳統模式,為更廣泛人群帶去舒適化的胃鏡檢查方式,「把大專家送到你眼前,5G讓健康變得方便!「吉朋松說。 活動現場,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演示吸引了人們關注的目光。
  •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成功演示 「隔空」診療助力胃癌早篩
    8月9日,第三屆國之名醫盛典現場,一場跨越北京兩大地標的胃鏡檢查精彩上演:一名受檢者在望京SOHO安翰5G實驗室吞服一顆磁控膠囊胃鏡後,操作員在活動現場通過便攜設備遠程精準操控膠囊在胃裡運動,現場的大屏幕上同步出現了受檢查者的胃部圖像,畫質清晰,胃裡毛細血管清楚可見。這就是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演示。
  • 融合5G、人工智慧技術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創新領域新發展
    其實5G、人工智慧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很多行業和領域都可以通過5G、人工智慧變得更加高效和便捷,比如醫學領域,以消化道腫瘤-胃癌篩查為例,《中國數位化醫療市場變革》報告指出,從2014年到2020年,中國數字醫療服務和電商的支出規模將從200億元增至7000億元。隨著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胃癌篩查智能應用平臺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胃癌篩查,解決我國胃癌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問題。
  • 「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實現我國消化道內鏡新突破
    令狐恩強在報告中指出,通過多中心、大樣本的雙盲對照實驗,驗證了磁控膠囊胃鏡的檢查準確性與電子胃鏡高度一致。在對3182例無症狀人群的臨床實驗表明,產品對胃癌的檢出率達到2.2‰。中國五大醫學專委聯合制定的《中國磁控膠囊胃鏡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指出:「採用完全無痛苦的膠囊內鏡進行診斷,是胃病最理想的篩查手段。」
  • 精準磁控技術領跑世界前沿
    在日前結束的China-Hospeq 2018(第27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上,作為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重大醫學科研成果受邀參展的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注意,來自30餘個國家的專家與官員觀展並向機器人點讚。
  • 樊嘉:強化肝癌高危人群早篩意識 讓治療更有效
    「要進一步提高肝癌早危人群的早篩意識,強化重點高危人群的定點篩查工作,使患者能夠更早接受更有效的治療。」在近期於上海舉辦的 2020首屆中國癌症防治年度大會 ——「人民好醫生·金山茶花計劃」肝膽腫瘤專家評審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表示。
  • 特殊時期 安翰科技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解決查胃大難題
    戰勝疫情離不開科技支撐,安翰科技「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在疫情期間就能夠及時保障醫患安全,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能通過物理空間隔離和交互解決方案,在既能實現醫患間無延時的實時溝通、又有隔離保障的檢查環境中,完成系統化、全方位的胃部疾病檢查診斷,獲得了臨床專家的廣泛認可。
  • 早篩技術不放過一點癌症的蛛絲馬跡
    近日,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發表系列文章,回顧了2020年裡令人矚目的10項醫學領域的進步,其中之一就是癌症早篩技術。「早期篩查可以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疾病負擔,並降低死亡率。其中,高危人群每10年一次結腸鏡檢查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試驗(FIT)檢查是國際一級推薦篩查技術。科學研究表明:定期的腸鏡檢查能夠降低40%—60%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 有慢性闌尾炎竟是大腸癌高危人群?專家:消化道腫瘤早篩查可預防
    龍頭新聞訊(實習生 張慧鑫 曹悅 記者 薛宏莉)你知道嗎,有慢性闌尾炎病史的患者竟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近日,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消化內科正式加入「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旨在通過規範消化內鏡診療,幫患者提高篩查意識,建立消化道腫瘤的早診、早治防控體系。
  • 諾輝健康獲國內「癌症早篩第一證」,產業邁入加速期?
    但是和2014年FDA批准Exact Sciences(癌症早篩公司)的Cologuard用於結直腸癌篩查相比,國內同類產品獲批的用途均為「輔助診斷」。近日諾輝健康獲得了國內首個具有癌症早篩產品意義的註冊證——其註冊證中明確寫明了「篩查」的預期用途,為此類註冊證的獲批打開了一個破局點。
  • 趙任教授:一次早篩,獲益無窮,加速推進大腸癌早篩早診早治一體化
    比較而言,從70年代到90年代,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曾是中國最常見的癌症,包括城市及農村。大腸癌的發病趨勢不容忽視,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如何降低大腸癌發病率,給患者帶來最大的受益?「早篩早診早治是關鍵。」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常務副院長趙任教授介紹,目前,我國結直腸癌發病趨勢仍在增長,且發達地區,如沿海等大城市的發病率增長趨勢更為明顯。
  • 胃癌篩查的中國經驗
    因此,降低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公共健康問題。 胃癌篩查工作的重要性 胃癌的預後與診治時機密切相關,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而Ⅲ、Ⅳ期胃癌低於20%,因此,早期發現胃癌對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 博爾誠:全球首創基因甲基化胃癌早診產品獲批,掀起癌症早診創新革命
    博爾誠自主開發的早期發現胃癌的產品思博衛已經獲得多項國家專利保護,正在不同的國家申請全球專利保護。圍繞癌症早篩早診產品系列和技術平臺,博爾誠已經獲得和申請了近百項專利。確保技術的國際國內領先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充分保護。
  • 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在體檢人群中的腸癌早篩價值顯現
    此項技術在國內人群的初步臨床驗證數據[4]顯示具有良好性能,腸癌敏感性達97.5%,進展期腺瘤敏感性達53.1%,特異性達88.1%,得到臨床領域專家的關注和推薦。這與2018年《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專家共識》提出的「初篩、精篩和診治」三步路徑相契合,通過一些無創技術進行初篩和精篩,從而逐步濃縮高危人群,然後將腸鏡放在診治這一環節,主要對濃縮的高危人群進行腸鏡檢查,提高檢出效率,俗話講「好鋼用在刀刃上」,確保合理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由此可以看出,癌症的早篩、早診、早 治療對於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大意義,但是目前早期癌症檢出率極低,腫瘤 的早篩和早診還有待普及。 國家癌症中心最新報告顯示,2015 年我國癌症 新發病例 392.9 萬,死亡病例 233.8 萬,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 2200 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