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磁控技術領跑世界前沿

2021-01-09 人民政協網

人民政協網北京8月24日電(記者 劉喜梅)「如同平時服用膠囊藥物一樣,喝水吞服一粒藥丸大小的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僅需15分鐘時間就可以輕鬆完成高科技胃鏡檢查。」在日前結束的China-Hospeq 2018(第27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上,作為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重大醫學科研成果受邀參展的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注意,來自30餘個國家的專家與官員觀展並向機器人點讚。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主任孫磊和醫療器械管理司王蘭明專員等專家在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展區觀展

智慧機器人盡顯魅力

展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與大眾熟悉的插管胃鏡不同,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做胃部檢查吞服一顆膠囊就能進行,整個檢查過程無痛、無創、無麻醉,不僅讓受檢者免去了插管的痛苦,因膠囊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因而也更加安全衛生。

「這枚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雖然看起來只有膠囊大小,但是卻集成了電磁控制、定位、傳感、光電成像、圖像處理、無線通信和器件封裝等眾多核心技術,擁有近百項國內外核心專利。在檢查過程中,每例『膠囊』都能夠嚴格按照胃底、賁門、胃體、胃角、胃竇、幽門這一先後順序對胃部進行有序的系統圖像採集,從而保證了對胃內各部位檢查的完整性,並在保障對胃部進行全面系統檢查的基礎上對可疑病灶進行重點檢查。」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是目前全球僅有的能完整獲取胃部全部醫療影像的醫療設備,這也是該設備獲邀參展的重要原因。

另據記者了解,在去年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主辦,旨在向世界展示我國十八大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就曾作為「中國名片」向世界展示。與其一起在主展區展出的,有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復興號高鐵、天眼射電望遠鏡、熱聚變實驗堆、神威超級計算機等大型科技成果,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則是主展區唯一一家民營高科技研究成果。

精準檢測,護航百姓健康

磁控膠囊胃鏡是膠囊內鏡的一種。在安翰磁控膠囊胃鏡問世之前,也有小腸鏡或磁擾動小腸鏡可輔助獲得部分胃部圖像,但此類內鏡因為不能在胃部實現系統巡航和精準定位,其輔助檢測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都受到嚴重製約。

「安翰的磁控膠囊胃鏡,則在檢測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上都實現了根本的技術突破。並且,除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以外,國際學術界也尚未見到其他膠囊內鏡能對胃部完整診察準確性的研究數據發布。而擁有完整的臨床數據和權威學術研究成果,是評價一項醫療器械產品質量和價值的核心指標之一。因此可以說,該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是領先世界的高科技技術產品。」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技術研髮帶頭人——全國政協委員、我國著名消化內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告訴記者。

據李兆申介紹,作為我國醫學科技的創新產品,在診斷準確性方面,經過大樣本、多中心雙盲對照實驗,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實現了對胃病的檢查準確性和電子胃鏡高度一致。這一研究結果刊登於美國、日本權威學術期刊,被國際學術界高度認可。基於磁控膠囊胃鏡臨床應用的效果和前景,國家消化內鏡質控中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專業委員會等五大權威機構在去年還聯合制定發布了《磁控膠囊胃鏡系統醫療質量控制技術規範》,這一規範已成為國內、國際通用的指南,且已經被翻譯成英文和法文版本。

「我國是胃病大國,尤其是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強調,國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領域傾斜,要加強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攻關,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但實際上,晚期胃癌在世界各國的治療狀況都不理想,因此加強癌症的重要技術攻關關鍵在於加強癌症的早診早治。」李兆申向記者表示,因為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具備高度準確性,這項檢查已被指定為《國家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計劃》的胃癌篩查項目,並在我國胃癌特別是在早期胃癌的防治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磁控濺射法沉積TCO薄膜的電源技術
    目前,產業界製備ITO、AZO薄膜主要是採用磁控濺射鍍膜技術[4][5]。磁控濺射技術基於等離子技術,通常是在存在高電勢差的靶(陰極)與陽極之間注入氣體(一般為Ar氣),通過等離子輝光放電實現對氣體原子的離化,電場與磁場對離子加速和變向,進而轟擊靶材表面,導致靶材原子被轟擊到空間中,濺射在一塊襯底材料上聚集形成薄膜[6]。
  • 中國生物技術三領域尋求全球「領跑」力量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在工業生物技術領域技術專利申請、核心期刊論文發表均超越美國等發達國家,居世界首位,在該領域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技術大國。記者從科技部和中科院了解到,在生物技術領域,中國的幹細胞、精準醫療、基因編輯等正在培養領跑世界的技術與產業。
  • 磁控濺射鍍膜(MSP)技術與設備(圖)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磁控濺射鍍膜(MSP)是一種先進的表面裝飾鍍膜技術,膜材做成陰極圓柱磁控旋轉靶置於鍍膜室中央,通入工作氣體,在電壓(直流或脈衝)作用下產生真空輝光放電,360℃方向輻射鍍膜。
  • 磁控濺射的工作原理
    磁控濺射磁控濺射是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的一種。一般的濺射法可被用於製備金屬、半導體、絕緣體等多材料,且具有設備簡單、易於控制、鍍膜面積大和附著力強等優點,而上世紀 70 年代發展起來的磁控濺射法更是實現了高速、低溫、低損傷。因為是在低氣壓下進行高速濺射,必須有效地提高氣體的離化率。
  • 磁控濺射的工作原理
    磁控濺射磁控濺射是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的一種。一般的濺射法可被用於製備金屬、半導體、絕緣體等多材料,且具有設備簡單、易於控制、鍍膜面積大和附著力強等優點,而上世紀 70 年代發展起來的磁控濺射法更是實現了高速、低溫、低損傷。
  • 科學網—我國材料基因工程2025年或領跑世界
    研究進展形勢喜人,專家指出
  • 真空鍍膜機磁控濺射方式介紹
    真空鍍膜機磁控濺射鍍膜工藝,已經涉及到各個行業。在光學行業中,很多數碼產品都是通過光學磁控濺射技術來進行鍍膜的,為其改變使用性能及用途。裝飾行業,我們身邊用的衛浴、餐具、裝飾品等產品,也有通過磁控濺射技術的鍍上一層薄薄的膜層,為其改變美觀度和性能。
  • 磁控濺射鍍膜設備原理是什麼
    磁控濺射鍍膜設備的工作原理要從一開始的「濺射現象」說起。人們由起初發覺「濺射現象」發展至「濺射鍍膜」此間歷經了相當長的發展時間,濺射現象早在19世紀50年代的法拉第氣體放電實驗就已經發現了。不過當時還只將此現象作為一種避免範疇的研究,認為這種現象是有害的。
  • 量子科技掀起前沿技術新浪潮
    王伯根教授說,量子科學是區別於經典物理定律,在量子力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重新構建的具有顛覆性的觀察、認識和理解微觀世界的方法和理論。事實上,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已經實現的很多偉大創新,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量子科技的發展。人類對量子科學的認識、發展和運用,催生了資訊時代的核心技術,比如計算機CPU中的電晶體以及雷射、硬碟、衛星定位導航等。
  • 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態勢
    愛因斯坦也曾預言:「未來科學的發展,無非是繼續向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進軍。」宏觀世界大至天體運行、星系演化、宇宙起源,微觀世界小至基因編輯、粒子結構、量子調控,都是當前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沿,而宏觀和微觀世界的科學研究成果,又會深刻影響和有力推動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科技進步。我的報告重點從宏觀、微觀、中觀三個層面,介紹當前最新科技前沿和發展態勢。
  • 世界最前沿治療惡性血液性腫瘤免疫技術將在貴州落地
    世界最前沿治療惡性血液性腫瘤免疫技術將在貴州落地轉化大數據為醫藥技術研發提供支撐    「自然環境良好,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大健康醫藥產業起步早,已經佔得發展先機……」談及貴州,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教授、貴州泛特爾細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胡振波讚不絕口
  • 俄用磁控濺射法製造燃料電池電解質
    科技日報莫斯科12月22日電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託木斯克理工大學科研人員首次使用磁控濺射法製造用於燃料電池的電解質,使用這種方法獲得的電解質層厚度不超過5微米,這可使發電裝置的溫度降低100℃,從而大大延長了燃料電池的使用壽命。
  • 濺射靶材與磁控濺渡原理
    Sputter 磁控濺鍍原理  Sputter 在辭典中意思為:(植物)濺散。此之所謂濺鍍乃指物體以離子撞擊時,被濺射飛散出。因被濺射飛散的物體附著於目標基板上而製成薄膜。在日光燈的插座附近常見的變黑現象,即為身邊最常見之例,此乃因日光燈的電極被濺射出而附著於周圍所形成。
  • 中國科學家分享「直道超越」領跑故事—新聞—科學網
    領跑故事2016年時,還有國外學者專門撰文分析這些漢語拼音名字背後的涵義。」「我們就這麼順便傳播了中國文化。」在第31期「SELF格致論道」講壇上,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雲霽分享的「中國芯」故事,引來了聽眾們的會心一笑。   26日下午,中科院舉辦「盛放40年」科學演講活動。
  • 8院士齊聚羊城,縱論中國精準醫學前沿與創新
    ,引領精準醫學前沿,集智聚力、建言獻策,助力精準醫學發展。一是了解慢病流行規律,為防治提供證據;二是建立疾病診斷模型,實現早診早治;三是慢病治療藥物,臨床真實世界評價;四是發展智能醫療,重塑醫療產業。在一項名為「中國腎活檢系列研究」中,侯凡凡院士團隊利用大數據首次證實了我國膜性腎病發病率增加與空氣汙染有關。
  •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磁控濺射金屬蒸鍍系統和...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磁控濺射金屬蒸鍍系統和電子束金屬蒸鍍設備和反應離子刻蝕機和雷射掃描共焦顯微鏡和接觸式紫外光刻公開招標公告(國際招標)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磁控濺射金屬蒸鍍系統和電子束金屬蒸鍍設備和反應離子刻蝕機和雷射掃描共焦顯微鏡和接觸式紫外光刻
  • 我國二次再熱發電技術領跑世界
    機組發電煤耗≤256g/kWh,發電效率≥48%,以及環境指標均創世界之最。  「該項目二次再熱塔式鍋爐、高效汽輪機、及其配套附屬設備、智能發電控制系統、先進的環保設備等核心技術均實現自主可控,這標誌著我國高效靈活二次再熱發電技術已領跑世界。」項目負責人俞基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脈衝直流磁控濺射電源控制器試驗分析
    磁控濺射鍍膜機是製備全玻璃真空太陽集熱管選擇性吸收塗層的關鍵設備。為進一步提高選擇性吸收塗層的性能,需要製備足夠厚度的介質層,以降低選擇性吸收塗層的反射率,增加塗層的吸收率。目前,Al-N/Al和Cu-Al/SS選擇性吸收塗層介質層主要為AlN,採用磁控濺射鍍膜技術製備選擇性吸收塗層AlN介質層的沉積速率一般為1.5nm/min左右。
  • 光啟技術「隱身衣」量產,中國超材料技術領跑全球
    超材料:從自主研發到實現量產作為我國乃至國際超材料領域的「領跑者」,光啟自2010年創立以來,憑藉自主研發的一批核心專利,開創了國內超材料產業化先河,並在世界超材料產業化競爭中佔得先機。由此光啟以國防軍事應用需求為牽引,在世界範圍內率先構建了工業級超材料的設計、超算、製造、生產、檢測、標準的全鏈條體系,實現「從0到1」的超材料工業體系。超材料作為特種複合材料或結構,具有重要的軍事應用價值及廣泛的應用前景,是當今最熱門的顛覆性技術,美國、俄羅斯、北約、日本等眾多發達國家及相關組織正積極促進超材料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