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MSQUARE ACADEMY精練學院 」是我們推出的全新欄目,以專業主義和用戶本位為出發點,面向頭部健身教練和愛好者,輸出原創健身內容。
精練學院包含:訓練科普、在線課程、健身科學和創新課程等。
作者/碧紋
審核/GymSquare Academy精練學院
有多少磨練身材的健身者,敗給了衡量肥胖程度的BMI測試。但他們並不肥胖甚至體脂率極低。
作為一種肥胖指標,身體質量指數BMI完全取決於身高、體重,因此無法直接分辨人體脂肪含量。甚至由於計算公式的特殊性,身高較低的肌肉健美者更有可能被歸為「重度肥胖」。
即使存在測量誤區,BMI自19世紀發明以來,長期被官方認定為是統計肥胖率,衡量人體健康程度的重要工具,甚至在《柳葉刀》等權威期刊中,常被用以觀測國家人口健康的長期趨勢或區域性差異。
這也引起了很多健身者的討論,測不準的BMI,為什麼仍在廣泛使用?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
一個體重65kg,1.70米的成年男性,他的BMI=65/(1.70^2)=22.5(千克/米^2)。當BMI指數為18.5~23.9時屬正常
如果要快速估測全球數億人口的肥胖趨勢,當下很難再找一種評估方法,強於BMI低成本以及高成效的優勢。
BMI系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以採用後,旨在作為一個全球系統,相比其他評估方法,對於不同的性別和年齡段,其臨界值都相同。方便快速估算平均值和群體肥胖率。
事實上,現存的大部分關於肥胖症的研究,其基礎調查方法都源於BMI統計。因為在針對普羅大眾時,BMI的誤差率很低。
■採用生物電阻抗技術的人體成分分析儀
相對而言,更精準的體脂測量儀器,不能兼顧BMI的低成本及高成效特點。
健身房的人體成分分析儀,使用的生物電阻抗技術,未必較BMI實現更準確的體脂測量結果。比如2010年發表於美國營養學臨床雜誌的實驗研究證明,人體不同組織(水,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的生物電阻抗值,會干擾數據結果。
而目前唯一能做到準確測量體脂率的儀器是使用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但國內不具備生產技術。只有大型醫院和體院研究所才會進口國外的這類設備,每臺高達數十萬美元以上。
■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
雖然BMI最早在被發明時,只是為了幫助當時的法國軍隊找出身材平均適合加入軍隊的人。
但是現在,已經因為其平價高效的統計方式,被世界範圍內認可為評估肥胖率的最好方法。
BMI測不準健身者
雖然由身高、體重所決定,但BMI反應的卻是人體體脂率
比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明確規定,所有年級的學生都必須將BMI納入考核標準。以評估學生的肥胖率。如果超過標準,體測成績就會被認為不合格。
而BMI缺乏區分脂肪和瘦肉組織的能力,也是無法為健身者進行準確評估的缺點。
健美先生出身的著名影星施瓦辛格,身高1.87米,體重105千克。很容易計算出施瓦辛格的BMI為30 kg/m2。但這一標準在數值表的定義中已經屬於二級肥胖。
此外,即使BMI顯示脂肪率含量相同的人,他們的健康狀況也難以預測。
因為BMI無法區分不同身體部位的脂肪含量。但脂肪分布對於評估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具有決定性作用。
脂肪組織的分布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也有相當大的影響。胃周圍的脂肪環比大腿,臀部和手臂上的脂肪墊更容易引發血管鈣化和心臟病。
■常說的梨型肥胖和蘋果型肥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就具有很大差異
舉例來說,堆積在胸部和腹部的脂肪使身體像蘋果一樣,而堆積在腹部及其下部(例如大腿和臀部)的脂肪會使身體呈梨形。
即使兩者的BMI值相同,但蘋果形肥胖被認為是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疾病的更準確的預測指標。這是由於腰部周圍脂肪堆積,增加內臟脂肪含量。導致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的健康風險更高。
除此之外,201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BMI評估出的肥胖者正常體重的人更健康。該研究表明無論是超重還是輕度肥胖(按BMI指數判定),胖子比正常體重的人死亡風險要低6%。
另有研究發現,患肺炎住院的病人中,肥胖病人比體重正常的病人存活率更高。這一現象被稱為肥胖悖論。
因此也有人提出懷疑,BMI真的能夠正確評估身體質量和健康標準嗎?
但儘管爭議越來越多,依然有大量的研究證明,BMI與多項疾病的發生具有高度相關性。
BMI分類系統已廣泛用於基於人群的研究中,以評估不同類別BMI中的死亡風險。它也被用於死亡風險的特定病因學,均被發現具有高度相關性。
2016年一項超過60000病人被評估的實驗發現,使用總脂肪指數(BF)並不如體重指數(BMI)與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產生的相關性高。
低成本、高成效,
BMI是大眾健康指標
低成本、高成效的優勢,讓BMI成為大眾的健康指標。
在過去的十年中,肥胖症專家通過儲存在國家資料庫中數十年的BMI數據肥胖分類系統進行統計和分析。並在國家和國際範圍內不斷提高人們對肥胖症及其相關健康風險的的認識。
■2014年基於全球BMI資料庫進行的肥胖率統計地圖
來源:WHO
BMI是這項工作的寶貴工具,它被系統的歸納於醫學界必備的教育體系中,作為一項統計指標,用於確定公共衛生政策和大範圍的社會評估。甚至大大地侵入了普通大眾的意識。
BMI統計下的人口數據已經在各個國家形成龐大的資料庫,任何一個新形成的統計方法都無法迅速製造出如BMI數據一樣大的價值。
在挪威一項超過1000的人口調查通過跨越十年的BMI統計數據進行分層歸納,發現社會經濟狀況,教育程度在11年內同比顯著增加,與個體BMI具有高相關性。
此外,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比BMI更加簡單,準確的方法來測量人體脂肪的百分比。
■皮褶測量測試
雖然皮褶測量測試,曾是確定人體組成和體脂百分比的實用方法之一。但是,只有訓練有素的熟練測試者,才能保證測量的精確度。
該測試通過使用特殊的皮褶卡尺來測量身體特定位置如三頭肌(上臂後部),腹部(肚臍旁邊)等的皮褶厚度來估計身體脂肪的百分比。並且,皮脂測量的身體脂肪高達98%的準確率。
而且還有各種限制情況。如只有女性受試者才能為女性測試人員進行測量。老年人因為肌肉的過度虛弱有時候會被誤認為是皮脂層。
最重要的是,即使在相似的條件下由相同的測試人員完成測試,測試的準確度也有些偏差。
當前用於估算體內總脂肪百分比的間接方法,包括水下稱重,健身房常用的生物電阻抗分析儀以及同位素標記的水量測定。
大部分健身房用的人體成分分析儀來自韓國的Inbody,使用的是生物電阻測量法。原理是人體不同組織(水,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的生物電阻抗值不一樣。但是他們的測量結果精度,被2010年發表於美國營養學臨床雜誌的研究證明,並不會比普通的體脂秤高太多。
簡單來說就是,喝一杯水,去一趟廁所,甚至是測量的時間段不同,都會改變體內成分。或者改變了站姿,導致機器接觸不良。體脂率都會馬上發生變化。
而水下稱重法首先需要一個大水池,並且在進行稱重前還需要脫去衣服。
相比於BMI,其他測量方法的成本費用都太高,或實施條件難以具備。
■水下稱重法
科學體測指南
雖然健身人群用BMI測量體脂含量的精準度不高,但通過不同階段的數據對比,還是可以很好地反應出這一階段的鍛鍊成果。
大部分人健身,是為了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改形體外觀。過度糾結表格上的數據,反而容易陷入誤區。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方便有效的簡易測量方法。
比如測量腰臀比(WHR)和腰圍(WC)或許是個較為簡便高效的體測方法。
腰圍相比BMI更能直接反映出肥胖的程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也提出,成人男性腰圍小於85cm,女性小於80cm才符合健康的標準。
並且,一根簡單的皮尺和一面鏡子,在健身運動後定期對各個圍度進行記錄和觀察。也是一個靠譜,方便的測量方法。
為了讓數據更準確,儘量保證在空腹,同一時間,非劇烈運動後進行測量。也能夠儘量避免數據出現大的偏差。
在計算方法和測量有限的情況下,BMI不失為一個簡單快捷的測量方法。但是一個人的真實肥胖程度,不能完全的依此下判斷。■ GYMSQUARE
1月15日,上海·中國金融信息中心
GYMSQUARE精練2021年度論壇
及《2020精練中國健身行業報告》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