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療法以可作用靶點的多樣性引起了學術研究機構和製藥公司的極大興趣。隨著獲批上市的RNA療法越來越多,商業銷售收入越來越高,該領域的投資規模也在日益增長。
8月10日,在高瓴HCare全球健康產業峰會「RNA和mRNA療法:從罕見病到大適應症的拓展」分論壇上,美國阿里拉姆製藥(Alnylam Pharmaceuticals,簡稱Alnylam )執行長兼董事John Maraganore、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執行長Stéphane Bancel、Avidity Biosciences生物技術公司總裁兼執行長Sarah Boyce、上海兆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Patrick Chin、蘇州瑞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子才等中外5位藥企高管齊聚一堂,分享了當前RNA和mRNA療法最前沿的進展,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RNA療法方興未艾
John Maraganore自2002年以來一直擔任Alnylam執行長兼董事。在主題演講中,他回顧2010年出席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全球峰會的時候,曾預言今後十年將會是RNA療法迅猛發展的十年。2020年的今天,這個預測竟然成為了現實。
過去這10年,在基於RNA療法的平臺上,多款RNA幹擾新藥得以獲批。在疫情期間,以mRNA為技術路徑的新冠疫苗研發也走在了創新的前列。可以確定的是,不論是治療還是預防,RNA療法都是醫學領域的一個全新的前沿陣地,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Alnylam公司已經有兩個創新RNA幹擾藥物獲批。一是全球首個獲批的RNA幹擾藥物Onpattro(patisiran),用於成人遺傳性轉甲狀腺素蛋白(hATTR)澱粉樣變性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多發性神經病, polyneuropathy);另一個是全球第二個獲批的RNA幹擾藥物Givlaari(givosiran),經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急性肝卟啉症(AHP)成人患者。這兩款藥分別在2018和2019年獲批。在未來的6~18個月,Alnylam公司的另外4種藥物也有望獲批。
John Maraganore表示,從臨床試驗申請到臨床試驗Ⅲ期,Alnylam的RNA幹擾療法成功概率為58%,遠遠高於傳統療法5-10%的行業平均成功率。Alnylam的成功概率如此之高,一是因為擁有可複製模塊化的平臺, 二是由於掌握了足夠多的人類遺傳學信息。兩點在未來會繼續的相輔相成,形成合力。
首個mRNA疫苗如何誕生?
Stéphane Bancel 在主題演講環節,詳細講述了Moderna新冠疫苗研發的過程。Stéphane Bancel 自2011年10月擔任Moderna執行長。
在研發疫苗的時候,Moderna用的是病毒的遺傳信息。「Moderna的平臺有很多優勢,比如一旦有一些基因在細胞中的表達出現缺失和錯誤,Moderna的mRNA可以對其進行直接修正;此外,研究人員也沒有忘記mRNA療法的一大關鍵——遞送。如今Moderna以及整個行業很大一部分資源都是投向了遞送;第三個領域就是Moderna的製造工藝。Moderna研發一類新藥時,會同時派生出10~20個想法在腦子裡面,Moderna先進的製造工藝可以對這些想法進行快速篩選。 」
Stéphane Bancel 表示,「Moderna研發團隊在做研發時,從不把雞蛋都壓在一個籃子裡,往往會在多個技術模式上分散資源,依據不同的生物學機理,不同的化學原理,不同的製劑,不同的工藝,來合成不同的mRNA和蛋白質等。等到所有技術風險考慮清楚之後,才會把項目投入到臨床當中去用,然後用臨床數據來指導決策。」
Moderna比較關注的是市場上還沒有疫苗或者藥品的疾病,一旦確立成為核心業務,Moderna的研發團隊會快速的擴展,然後讓臨床數據來指引研發決策。
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Moderna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布了其新冠疫苗的一期臨床數據,Moderna的新冠疫苗將病毒Spike蛋白的mRNA遞送入人體內,這些mRNA在人體細胞之內會被轉譯併合成相應抗原,從而進一步把它遞呈給免疫系統。7月底,Moderna已開啟大規模第三期臨床試驗,也就是疫苗最後一階段的試驗。
RNA療法、創新藥加速獲批?
到底有哪些從0~1的突破,使得RNA療法、創新藥可以獲批?在論壇高峰對話環節,主持人向各位嘉賓提出了這一技術性問題。
John Maraganore認為,GalNAc的發現,以及其與小幹擾RNA和反義寡核苷酸結合形成的GalNAc偶聯物,極大程度上提高了RNA藥物對於肝臟給藥的特異性及效率,從而推動了當前RNA療法從0到1的突破。Alnylam和其他企業目前也在不斷創新,希望研發出新的偶聯物可以將小幹擾RNA遞送到中樞神經系統、肺部等其他器官組織。此外,對於RNA本身的修飾和合成技術的進步,也為RNA療法的發展真正的打開了機遇之門。
當然,GalNac偶聯遞送還要與其他的一些突破要配合使用。那麼如何使小幹擾RNA分子更穩定?
John Maraganore表示,Alnylam公司最近的關注焦點,就是要了解到脫靶效應的影響。公司有一個ESC-GalNAc平臺,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脫靶效應,讓RNA療法變得越來越安全,最終造福越來越多的患者。
Stéphane Bancel表示,Moderna其實不光是新冠疫苗,還有其他疫苗與藥物,也跟多家大型藥企形成了夥伴關係,其合作囊括不同適應症領域及目標組織類型。
Sarah Boyce表示,Avidity Biosciences公司主要希望解決的就是關於RNA遞送問題,因為遞送是現階段最大的挑戰,也是最大的機遇。公司有一個AOC平臺,即抗體偶聯寡核苷酸(AOC)技術平臺。公司致力於利用單克隆抗體的組織特異性,將小幹擾RNA靶向遞送到不同細胞和組織當中。 這個技術平臺於2012年就開始啟動內部研發,直到明年才可以啟動臨床試驗。
John Maraganore認為,RNA療法作為一種革命性的療法,無論是在罕見病還是常見病,都是非常創新和革命性的創舉。 在罕見病方面,Moderna已經有了一些領先的產品。RNA時代與抗體時代對比,一切都會來的更快。像抗體作為第一個藥獲批後,等了一年多才有後續的藥品獲批,但是基於RNA的藥品,獲批速度會更快。新的技術對於病患的影響,從現在開始到10年之後,這個領域會實現幾何式的增長。
Stéphane Bancel表示, 從多個產品的角度來講,Moderna是有產品引擎的,未來可以有40到60種新藥,這種幾何式的增長,再加上技術的模塊化,一定能夠使得 RNA和mRNA的未來發展之路跟抗體時代大不相同。
中國mRNA療法空間巨大
面對「mRNA行業的未來瓶頸」這個問題,上海兆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Patrick Chin認為,再有前景的行業,也要貼近客戶,與上下遊一起成長。上海兆維擁有足夠的產能儲備,並已經開始建造一個新的製藥基地,明年二季度就可以建成投產,到時候消耗的原材料會從現在的6噸可能會增長到15噸,然後再擴展到50噸,而且很快就能擴張。
作為中國小核酸技術和小核酸製藥產業的主要開拓者,蘇州瑞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子才表示,中國古代經典黃帝內經當中說到,上醫治未病,中醫治癒病,下醫治已病,小幹擾RNA或者mRNA在未來5~10年一定會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因為它不光是能夠治病,他還能夠預防疾病。
此外,相比傳統的口服藥,mRNA、小幹擾RNA療法有很大優勢,更便捷的給藥方式可以增加病人依從性,從而獲得更好的療效。因此作為頻繁用藥的傳統藥品替代,mRNA及小幹擾RNA療法確實非常有機遇。
說到中國,與會嘉賓認為,跟美國和歐洲相比,中國目前在RNA領域的項目及臨床試驗數量相對較少,目前在開展中的臨床試驗數量僅為6個,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雖然中國在小幹擾RNA方面,行業和市場也有一些競爭,但與歐美市場相比仍然處於起步階段。
未來5年到10年,隨著中國市場進一步從以仿製藥為主,向以創新藥研發為主的模式轉變,預期RNA幹擾及mRNA療法的發展也會進一步加速。中國的國家監管機構也一直致力於中國醫療體系的改革,進一步加強推進創新藥發展。如果未來能夠利用小幹擾RNA或mRNA等技術,更精準的治療以及預防疾病,將會給中國患者帶來極大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