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毫米波雷達在汽車主動安全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2020-11-26 雷鋒網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本文作者鄭菲,汽車主動安全測試工程師。本文由雷鋒網獨家發布。

一、引子

首先要明確,這裡要講的雷達是發射電磁波的正經雷達,而不是發射機械波的倒車雷達。

二戰軍迷和歷史研究者大概對雷達技術的淵源了如指掌:第一臺實用雷達就是用於探測試圖半夜從空中越過英吉利海峽的德農——坐著飄在天上的金屬殼的德農。之後雷達既在太平洋夜戰中碾壓過島國訓練有素的戰列艦觀察兵的光榮時刻,也有過在貝卡谷地被猶太人的反輻射飛彈炸成渣渣的慘痛歷史。

雷達從戰爭機器轉職交通行業的初期伴隨著無數車主的血淚——雷達測速。而現在雷達成為了車主擺脫油門的助手——自適應巡航的主傳感器,以及併線的保護神——盲點監測和併線輔助用傳感器,還偶爾扮演避免追尾事故的最後一道防線——自動緊急制動用傳感器。

二、構造和原理

目前車載雷達的頻率主要分為24GHz頻段和77GHz頻段,其中77GHz頻段代表著未來的趨勢:這是國際電信聯盟專門劃分給車用雷達的頻段。嚴格來說77GHz的雷達才屬於毫米波雷達,但是實際上24GHz的雷達也被稱為毫米波雷達。

在工程實踐中,雷達天線具體實現的方法有很多種。目前車載雷達中比較常見的是平面天線陣列雷達,因為相比其他實現方式,平面雷達沒有旋轉機械部件,從而能保證更小的體積和更低的成本。下面以目前常見的平板天線雷達為例,介紹車載雷達的構造和原理。

先對車載雷達有個直觀地認識:

Figure 1

 

Figure 2

天線陣列(如下圖):

 

Figure 3

其中從上至下分別是10條發射天線TX1,然後是2條發射天線TX2,最後是4條接收天線RX1至RX4。

兩組發射天線分別負責探測近處和遠處的目標,其覆蓋範圍如下圖所示:

 

Figure 4

這裡因為近處的視角(FOV)比較大,大概有90度,所以需要更多天線,而遠處的視角小,大概只有20度,所以兩根天線就夠了。

雷達裝在車上如下圖所示:

 

Figure 5

雷達通過天線發射和接收電磁波,所發射的電磁波並非各向均勻的球面波,而是以具有指向性的波束的形式發出,且在各個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強度,如下圖所示:

 

Figure 6

雷達主要測量目標的三個參數:位置、速度和方位角。下面簡單說說這三個參數的測量原理。

位置和速度

這兩個參數的測量原理在小學科普課本裡就講了:雷達波由發射天線發出、被目標反射後,由接收天線接收雷達回波。通過計算雷達波的飛行時間,乘以光速再除以2就可以得到雷達和目標之間的距離。

而根據都卜勒效應,通過計算返回接收天線的雷達波的頻率變化就可以得到目標相對於雷達的運動速度,簡單地說就是相對速度正比於頻率變化量。當目標和自車接近時,回波的頻率相比發射頻率有所升高,反之則頻率降低。

實現位置和速度的測量的具體方法根據雷達採用的調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雷達的調製簡單來說就是為了實現雷達回波的識別和飛行時間的測量,需要在雷達發射的電磁波上加入標記和時間參考。在車載雷達中主要使用幅值調製和頻率調製兩種方式。

方位角

通過並列的接收天線收到同一目標反射的雷達波的相位差計算得到目標的方位角。原理如下圖所示:

 

Figure 7

其中方位角αAZ可以通過兩個接收天線RX1和RX2之間的幾何距離d以及兩天線收到雷達回波的相位差b通過簡單的三角函數計算得到。

三、應用實例

毫米波雷達最常見的三種用途是:

1. ACC(自適應巡航)

2. BSD&LCA(盲點監測和變道輔助)

3. AEB(自動緊急制動,通常配合攝像頭進行數據融合)

作為已經量產多年的技術,我想就不用再介紹以上功能的具體內容了。讓我們來說點更有趣的事:

a) 雷達的數據處理流程

實現ACC等功能的核心技術是目標識別與跟蹤。在接收天線收到雷達回波並解調後,控制器對模擬信號進行數字採樣並做相應的濾波。接下來用FFT手段將信號變換至頻域。接下來尋找信號中特定的特徵,例如頻域的能量峰值。在這一步還不能得到我們需要的目標,獲取的僅僅是雷達波的反射點的信息。

並且,對於很多高性能雷達來說,此時獲得的多個反射點可能來自一個物體,例如一輛貨車可能形成5-10個反射點。所以首先還要將很可能屬於同一物體的反射點匹配到同一個反射點集群中。接下來通過跟蹤各個反射點集群,形成對物體的分布的猜測。

在下一個測量循環中,例如通過卡曼濾波,基於上一次的物體分布,預測本測量循環中可能的物體分布,然後嘗試將當前得到的反射點集群與預測結果進行匹配,例如通過比較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等參數。當反射點集群與上一測量循環得到的物體信息匹配成功時,就得到了該物體的「軌跡」,同時該物體的可信度增加,反之則可信度下降。只有當一個物體的可信度超過一定門限時,該物體才會成為我們關心的目標而進入所謂的目標列表。

b) 關於雷達的兩個小問題

1. 雷達到底能不能探測到靜止目標?

很多早期的ACC系統不會對靜止物體作出反應,也就是說,如果前方有靜止物體,例如在進入探測範圍之前就停在前方的車輛,ACC並不會將該車作為目標,不會發出減速請求。所以有人以為雷達無法探測靜止物體,這其實是一個誤解。

通過之前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到,雷達探測能力只和物體的雷達波反射特性有關,不涉及其任何運動特性,所以只要物體的雷達反射截面足夠大,該物體不存在無法探測的問題。早期ACC不對靜止物體作出反應主要是由於目標分類的緣故。由於早期的雷達的角解析度較低,導致高度方向和橫向的解析度較低,無法很好的區分可以越過的物體,例如井蓋,或者可以從下方穿過的物體,例如路牌。

所以為了避免ACC誤動作,比如在高速公路上由於路牌而制動,設計成不對從探測到開始就保持的靜止物體進行反應,因為無法判斷該物體是基礎設施還是交通參與者。另一方面,即使是早期的ACC系統,由於雷達保存了該目標的歷史信息,如果已經探測到的車輛從行駛中制動到停止,系統仍然能夠將該物體劃分為交通參與者,從而進行制動。

2. 相比雷射雷達的優勢?

隨著自動駕駛的火熱,雷射雷達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因為其具有高精度、大信息量、不受可見光幹擾的優勢。但我們可以注意到,目前主流的自動駕駛方案並未完全拋棄毫米波雷達,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天氣原因。雷射的波長遠小於毫米波雷達(nm vs mm),所以霧霾導致雷射雷達失效並不是段子。同樣的原因,毫米波雷達的探測距離可以輕鬆超過200米,而雷射雷達目前的性能一般不超過150米,所以對於高速公路跟車這樣的情景,毫米波雷達能夠做的更好。

其次,毫米波雷達便宜。作為成熟產品,毫米波雷達目前的價格大概在1.5千左右,而雷射雷達的價格目前仍然是以萬作為單位計算的。並且由於雷射雷達獲取的數據量遠超毫米波雷達,所以需要更高性能的處理器處理數據,更高性能的處理器同時也意味著更高的價格。所以對於工程師而言,在簡單場景中,毫米波雷達仍然是最優選擇。

雷鋒網特約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毫米波雷達
    車載毫米波雷達利用天線發射電磁波後,對前方或後方障礙物反射的回波進行不斷檢測,並通過雷達信號處理器進行綜合分析,計算出與前方或後方障礙物的相對速度和距離,並生成警告信息傳遞給汽車控制電路,由汽車控制電路控制汽車變速器和制動器作出應對動作,從而避免發生碰撞。毫米波雷達具有探測性能穩定、作用距離較長、環境適用性好等特點。
  • 毫米波雷達是汽車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傳感器,能夠全天候全天時工作
    圖1 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和Smart無人駕駛概念車 據麥姆斯諮詢介紹,雖然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還需等待時日,作為主動防護汽車駕駛安全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不同的毫米波雷達「各司其職」,在車輛前方、車身和後方發揮不同的作用。
  • 車載毫米波雷達對高質量集成電路的要求
    作者:Roger Keen,恩智浦汽車雷達業務總監 隨著新一代乘用車越來越依靠毫米波雷達技術來提高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留給這些先進安全系統的誤差容限變得越來越小。然而,作為主動安全系統核心的毫米波雷達微控制器(MCU),所服務的子系統和應用卻日益複雜,而且經常要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工作,這進一步將毫米波雷達電子器件的誤差容限壓縮至極限。
  • 毫米波雷達系統方案
    ,具備主動安全技術的ADAS系統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傳感器技術是汽車電子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各種傳感器技術的創新發展為主動安全提供了技術可行性,汽車微波/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正是實現該功能的核心部件之一。微波/毫米波雷達是利用目標對電磁波反射來發現目標並測定其位置的。毫米波頻率高、波長短,一方面可縮小從天線輻射的電磁波射束角幅度,從而減少由於不需要的反射所引起的誤動作和幹擾,另一方面由於都卜勒頻移大,相對速度的測量精度高。
  • 淺析毫米波雷達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圖1 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和Smart無人駕駛概念車 據麥姆斯諮詢介紹,雖然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還需等待時日,作為主動防護汽車駕駛安全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不同的毫米波雷達「各司其職」,在車輛前方、車身和後方發揮不同的作用。
  • 豪恩汽車電子:「77G毫米波雷達」
    豪恩汽車電子:「77G毫米波雷達」 深圳市汽車電子行 發表於 2020-11-13 16:19:53 中國汽車界與媒體界廣泛關注的年度盛事,由深圳市汽車電子行業協會主辦的汽車電子產業的
  • 了解汽車裡的毫米波雷達,看這一篇就夠了!
    如今它也出現在了汽車裡面,隨著智能駕駛不斷發展,傳感器已成為打造汽車生態的主要砝碼之一,無論是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都將成為日後必要的配件。下面我們就來科普一下毫米波雷達到底是什麼?當然24GHz很特別,他嚴格來講不是毫米波,因為它的波長在1cm左右。但是它是最早被利用的。現在各個國家把24GHz劃出來可以民用,77GHz劃分給了汽車防撞雷達,24Ghz也在汽車裡用得最早,關於車載雷達原理,後面還會重點介紹。
  • 除了汽車,毫米波雷達還可以應用到哪些地方?
    在傳統的系統設計中,這些組件都是分離的,使得系統尺寸大且成本高昂。而新的毫米波傳感器可將這些組件集成在一顆晶片上,甚至連天線陣列也封裝在晶片表面上,這使得毫米波雷達系統的尺寸和成本大幅降低,可以應用於傳統汽車雷達之外的更多領域。
  • 毫米波雷達的應用場景是怎樣的
    其中,最為火熱的應用之一為毫米波雷達技術。本文中,將從兩大方面對毫米波雷達加以闡述:1.車載毫米波雷達頻段劃分以及發展趨勢解析,2.介紹毫米波雷達的幾個應用場景。如果你對毫米波,疑惑對毫米波雷達存在一定興趣,不妨繼續往下閱讀。 一、車載毫米波雷達頻段劃分 (一)頻段介紹 從頻段上來看,比較常見的車載領域的毫米波雷達頻段有兩類。
  • 自動駕駛「三駕馬車」之毫米波雷達,原理其實蠻簡單
    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被稱為自動駕駛傳感系統的「三駕馬車」。雷射雷達很貴,攝像頭有先天缺陷,但毫米波雷達卻是所有高級別自動駕駛ADAS不可或缺的標配,本文從科普角度為讀者介紹毫米波雷達。毫米波頻段之爭大氣層中的水汽、氧氣等會對電磁波有吸收作用,針對於毫米波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大氣窗口」和「衰減峰」頻率上。「大氣窗口」是指毫米波通過大氣層時,衰減比較小、透射率高的波段,主要集中在35GHz、45GHz、94GHz、140GHz、220GHz五個頻段附近。
  • 毫米波雷達及其應用
    經合理決策後,以聲、光及觸覺等多種方式告知或警告駕駛員,或及時對汽車做出主動幹預,從而保證駕駛過程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減少事故發生機率。在汽車主動安全領域,汽車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是核心部件之一,其中77GHZ毫米波雷達是智能汽車上必不可少的關鍵部件,是能夠在全天候場景下快速感知0-
  • 一文了解汽車毫米波雷達工作原理與結構組成
    毫米波頻段30~300GHz,頻率很高,但是頻段裡很多頻率區域的電磁波在空氣中傳播很容易被水分子、氧分子所吸收,可用的就幾個典型的頻段,比如24G、60G、77G/79G、120GHz等。當然24GHz很特別,他嚴格來講不是毫米波,因為它的波長在1.2cm左右。但是它是最早被利用的,現在各個國家把24GHz劃出來可以民用,77GHz劃分給了汽車雷達,24GHz也在汽車領域應用得很早。
  •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
    毫米波雷達就是指工作頻段在毫米波頻段的雷達,測距原理跟一般雷達一樣,也就是把無線電波(雷達波)發出去,然後接收回波,根據收發之間的時間差測得目標的位置數據。毫米波雷達就是這個無線電波的頻率是毫米波頻段。 毫米波雷達具有探測性能穩定、作用距離較長、環境適用性好等特點。與超聲波雷達相比,毫米波雷達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和空間解析度高的特點。
  • 豪華科普文丨汽車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有哪些?有什麼區別?
    現在人們對於汽車的安全性能越來越重視了,選購車輛時對於汽車的安全配置要求也越來越高,當然汽車上的安全裝置也越來越多。總體說來,汽車的安全裝置可以分為兩類:主動安全裝置和被動安全裝置。很多人分不清它們之間的區別,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分析一下。
  • 詳細了解毫米波雷達概念以及原理和產業研究
    ●●●毫米波雷達在ADAS中的應用: 對於車輛安全來說,最主要的判斷依據就是兩車之間的相對距離和相對速度信息,特別車輛在高速行駛中,如果兩車的距離過近,是容易導致追尾事故。憑藉出色的測距測速能力,毫米波雷達被廣泛地應用在自適應巡航控制(ACC)、前向防撞報警(FCW)、盲點檢測(BSD)、輔助停車(PA)、輔助變道(LCA)等汽車ADAS中。
  • 毫米波FMCW雷達測距、測速原理、應用
    汽車防撞雷達: 因其作用距離不需要很遠,故發射機的輸出功率不需要很高,但要求有很高的距離解析度(達到米級),同時要能測速,且雷達的體積要儘可能小。所以採用以固態振蕩器作為發射機的毫米波脈衝都卜勒雷達。採用脈衝壓縮技術將脈寬壓縮到納秒級,大大提高了距離解析度。利用毫米波都卜勒頗移大的特點得到精確的速度值。
  • 智能網聯汽車系列榜單(二)——中國毫米波雷達企業TOP10
    在汽車感知系統中,毫米波雷達的作用距離和測量精度上都優於視覺攝像頭,特別是在探測距離上,毫米波雷達的探測距離可達200米以上,攝像頭的探測距離則一般不足百米。同時,攝像頭容易受到光照、天氣等因素的影響,而毫米波雷達能夠穿透塵霧、雨雪,不受惡劣天氣影響,具有全天候的工作特性。
  • 單晶片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有哪些優勢?
    單晶片雷達片上系統(system-on-chip,SoC)正在成為最受歡迎的新型傳感器之一。其在汽車中的廣泛採用大幅提高了銷量,從而促進了價格的下降。這些精密的IC器件對汽車製造商而言至關重要,對其它應用也同樣有很大的吸引力。
  • 拆解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有哪些不同?
    今天找一個MRR的77GHz的毫米波雷達做拆解分析,毫米波雷達工作原理是通過天線向外發射毫米波,並接收目標反射信號,通過對信號進行對比和處理,最終完成對目標的分類識別。
  • 毫米波不簡單!毫米波雷達測方位原理+優勢
    雷達天線向外發出一系列連續調頻毫米波,頻率隨時間按調製電壓的規律變化,一般是連續的三角波,發射與接收信號如圖2所示。圖中實線是發射信號,虛線是相對靜止和相對運動物體的反射信號。反射與發射信號波形相同,只是差一個延時時間td。td=2R/C(1)式中,R為目標距離,c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