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晚報 記者 王東城)「不要用科學來講科學,而要讓科學教育變得有趣味。」昨天上午,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和廈門的老師分享了自己科技教育的訣竅。
「思明區首屆校園科普劇表演大賽」昨日啟動後,思明區教育局聯合廈門科技館舉辦的科普劇創作與表演培訓班也開講了第一堂課,孫維新受邀成為「主講人」。孫維新畢業於臺灣大學物理系,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文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美國航天局,後轉任臺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孫維新的講座以幽默見長,他說,有的師生沒有見過如雲帶一般的銀河,有一次他帶學生觀測星空,有的學生吐槽說:「星空很美,要是沒有『雲』的幹擾就更好了。」孫維新聽了哭笑不得,因為學生所說的「雲」其實是銀河,「如果這朵『雲』散了,就麻煩了」。
講到這裡,孫維新給在場的老師們布置了一個「作業」――去看銀河。他說,只有用自己的經歷和感動去感動學生,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如何讓科技教育變得有趣?孫維新認為科普舞臺劇是不錯的形式。這幾年,他和他的團隊致力於用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方式來推廣科學知識,他曾把科學家伽利略的故事用舞臺劇的形式演繹。劇中有用望遠鏡觀測星空、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等片段,生動還原了科學家探索的心路歷程。
據了解,思明首次舉辦的校園科普劇表演大賽,由原創微型科普劇本創作和科普劇表演兩項活動組成。大賽將設原創微型科普劇本創作一、二、三等獎,科普劇表演一、二、三等獎,同時設立單項獎、優秀組織獎、優秀指導教師獎等獎項。部分獲獎科普劇劇目將被推薦參加第六屆全國科學表演大賽。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