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我市全面禁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專項行動階段性工作成效及八大典型案例。據了解,自今年7月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市場監管部門已立案查處15起涉漁案件,案值404.13萬元,其中超六成案件為虛假宣傳案。本次發布的八大典型案例中,有7起為虛假宣傳案,1起為涉嫌銷售非法捕撈漁獲物案。【數據發布】「線上+線下」全面檢查監測7月初起,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按照市政府《關於全面推進我市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的實施方案》的要求,牽頭協調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等部門,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全面禁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專項行動。統計顯示,截至12月17日,市市場監管局指導各級行政審批部門積極配合職能監管部門對774戶市場主體進行登記事項變更,對235戶市場主體營業執照依法予以註銷;檢查食品生產企業及食品生產小作坊864家次,排查商超及餐飲服務主體25795家次;出動執法人員501人次對農貿(批發)市場進行線下暗訪巡查254家次,利用智慧監管系統開展線上巡查農(集)貿市場2556家次;對監測到的44730條涉及「長江禁漁」的廣告信息逐一核查;利用智慧監管系統對全市網絡經營主體進行交易信息監測排查99499家次,人工甄別監測涉漁網絡經營主體36182家;立案查處15起涉漁案件,案值404.13萬元。【典型案例】1.中華鱘、長江鮰魚上菜單?7月14日,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稽查處組織梁溪區局執法人員對某火鍋店進行了突擊檢查,發現店內魚槽上貼有「中華鱘88元/斤」「長江鮰魚49.9元/斤」等字樣,菜單上亦有「中華鱘」「長江鮰魚」等菜品。當事人無法提供「中華鱘」進貨票據及人工養殖證明,提供的「長江鮰魚」進貨單據則標稱為「清江回魚」。經中國水產科學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鑑定,當事人銷售的「中華鱘」實為西伯利亞鱘(或其雜交種),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長江鮰魚」實為斑點叉尾鮰(又稱美洲鯰)。經查,當事人自2019年起至案發,共銷售虛假標稱的「中華鱘」「長江鮰魚」101533.5斤,銷售額361.7萬餘元。近日,梁溪區市場監管局對當事人虛假宣傳行為依法作出罰款20萬元的行政處罰。2.網店非法銷售長江刀魚製品涉嫌銷售非法捕撈漁獲物被依法查處6月30日,江陰市市場監管局根據舉報線索,對江陰某食品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檢查過程中,執法人員發現,該公司經營的淘寶平臺網店內銷售有「新品泰漁記手工魚餛飩江陰特色刀魚餛飩4合1高端禮盒裝」產品,其中宣稱該產品原料「選用初春從海裡洄遊到長江的刀魚」,並標註「生產日期2020年6月19日至2020年6月20日」。經調查核實,上述產品原料系採購自江陰市某水產品公司銷售的長江刀魚,涉嫌在禁漁區或禁漁期內銷售非法捕撈的漁獲物。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江陰市市場監管局依法將涉嫌違法線索移交農業農村部門處理。 (記者 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