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7日電 (記者吳晶 周雷)對於在腐爛水果上飛舞的果蠅,常人只會皺眉將之拂去。但是對於一些中國科學家而言,小小果蠅不僅是科研生活的全部,還蘊藏著他們向諾貝爾獎靠近的希望。
正在此間舉行的「2006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劉力關於果蠅「視覺歸納能力」研究的最新成果引起了包括7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與會者的關注。
「果蠅作為一個重要的生物型模型,是探索生命奧秘的萬能鑰匙。」劉力這樣向新華社記者介紹。
劉力在對從事視覺學習和記憶等認識過程的細胞分子基礎的研究中,發現了果蠅具有對視覺刺激進行歸納並對視覺圖像進行識別的能力。
「這一微小的研究對象體內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科學寶藏。」劉力說:「果蠅的腦中並不存在一個通用的記憶中心,而是不同感覺記憶藏在不同的區域裡。並且,像人類能記住圖像的高度、大小、顏色等不同參數一樣,果蠅的圖像記憶也有對應的不同參數。」
紅眼、雙翅、身體分節、黃褐色的小昆蟲果蠅,經研究發現與人類有著驚人的相似,以果蠅作為模型來解決人類的疾病有諸多優勢。
劉力「如數家珍」地介紹說:果蠅可以進行學習,有的非常聰明,有的傻乎乎,他們甚至也會發生老年痴呆;果蠅也要睡眠,甚至可以做夢,還會對異性唱情歌;有的則是「不良少年」,喜歡飲酒、吸毒。
雖然劉力在果蠅身上的新發現令大多數人感到「隔行如隔山」,但幾位諾貝爾獎得主紛紛向記者表示:最基礎的研究往往帶來最尖端的成果,小果蠅反映的是科學的大世界。真正的科學家往往窮盡一生研究一些旁人看來極其普通的對象,來解答人類面臨的深奧的問題。
劉力現在正在研究如何進行果蠅視覺信息的編碼。「如果能為這個技術提供實驗基礎,就可能再攻克一種人類疾病。」(完)
諾貝爾獎論壇上專家稱:轉基因技術本身是安全的
[視頻]2006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開幕
諾貝爾獎得主在中國的「爆炸性發現」
諾貝爾獎獲得者論壇北京開幕 七大師論道
責編:石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