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從果蠅研究向諾貝爾獎靠近

2021-01-08 央視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07日 23:2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9月7日電 (記者吳晶 周雷)對於在腐爛水果上飛舞的果蠅,常人只會皺眉將之拂去。但是對於一些中國科學家而言,小小果蠅不僅是科研生活的全部,還蘊藏著他們向諾貝爾獎靠近的希望。

    正在此間舉行的「2006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劉力關於果蠅「視覺歸納能力」研究的最新成果引起了包括7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與會者的關注。

    「果蠅作為一個重要的生物型模型,是探索生命奧秘的萬能鑰匙。」劉力這樣向新華社記者介紹。

    劉力在對從事視覺學習和記憶等認識過程的細胞分子基礎的研究中,發現了果蠅具有對視覺刺激進行歸納並對視覺圖像進行識別的能力。

    「這一微小的研究對象體內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科學寶藏。」劉力說:「果蠅的腦中並不存在一個通用的記憶中心,而是不同感覺記憶藏在不同的區域裡。並且,像人類能記住圖像的高度、大小、顏色等不同參數一樣,果蠅的圖像記憶也有對應的不同參數。」

    紅眼、雙翅、身體分節、黃褐色的小昆蟲果蠅,經研究發現與人類有著驚人的相似,以果蠅作為模型來解決人類的疾病有諸多優勢。

    劉力「如數家珍」地介紹說:果蠅可以進行學習,有的非常聰明,有的傻乎乎,他們甚至也會發生老年痴呆;果蠅也要睡眠,甚至可以做夢,還會對異性唱情歌;有的則是「不良少年」,喜歡飲酒、吸毒。

    雖然劉力在果蠅身上的新發現令大多數人感到「隔行如隔山」,但幾位諾貝爾獎得主紛紛向記者表示:最基礎的研究往往帶來最尖端的成果,小果蠅反映的是科學的大世界。真正的科學家往往窮盡一生研究一些旁人看來極其普通的對象,來解答人類面臨的深奧的問題。

    劉力現在正在研究如何進行果蠅視覺信息的編碼。「如果能為這個技術提供實驗基礎,就可能再攻克一種人類疾病。」(完)

諾貝爾獎論壇上專家稱:轉基因技術本身是安全的
[視頻]2006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開幕
諾貝爾獎得主在中國的「爆炸性發現」
諾貝爾獎獲得者論壇北京開幕 七大師論道

責編:石豔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果蠅求愛機制 有望提高家畜繁殖效率
    新華網東京2月10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10日在美國《神經元》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果蠅的求愛機制。如果能證實脊椎動物也有類似的機制,就有可能以此提高家畜等的繁殖效率。  雄性果蠅和雌性果蠅的腦神經細胞種類不同。
  • 記者採訪30位諾貝爾獎得主 中國科學家如是說
    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在回顧這100年的科學發展史時講到,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電子時發現了它與傳統理論的矛盾,提出普朗克常數,這就是著名量子論的起點,它使普朗克成為1918年的諾貝爾獎得主。1905年,愛因斯坦首先把量子理論的概念運用到光電效應中,又獲諾貝爾獎。
  • 在科學上,果蠅有著什麼樣的貢獻,值得人們向它致敬?
    現在果蠅的基因組供編碼了大約13600個基因,而更重要的是咱們人類有80%的基因能夠在果蠅當中找到對應的同源基因,所以別看我們和果蠅分類上差異巨大,但果蠅也的確確是一個研究人類疾病的良好模型,說起果蠅,就不能不提利用果蠅作出了突出貢獻的現代遺傳學之父摩爾根了!
  • 最新研究為果蠅的顏色偏好提供了有力證據
    一個多世紀以來,這種謙遜無處不在的果蠅幫助科學家揭示了人類的遺傳,疾病和行為。現在,邁阿密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微小的有翼昆蟲具有與光有著先天的時間和顏色依賴性,這增加了我們自己的顏色選擇取決於一天中的時間的有趣可能性。在周三發表在「 自然 」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兩個意外的發現。
  • 超越視覺 果蠅的兩面
    不過另一方面,果蠅在生物醫學領域方面卻有著巨大的貢獻,現在已經有6個諾貝爾獎都是跟果蠅的研究相關。本期「超越視覺」(Beyond the Eyes)項目的主角是體長不到3mm的果蠅,我們用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下觀察了果蠅的頭、胸、腹和它的一生,講述關於果蠅的故事。
  • 生物界欠果蠅一個諾貝爾獎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最新APP科技英語學習專題
    2017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授予了三位通過果蠅研究晝夜節律的生物學家,這已經是果蠅研究第六次獲得諾貝爾獎
  • 小果蠅 大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力、副研究員龔哲峰等初步揭示了果蠅幼蟲中央腦的兩對神經元足以調節果蠅幼蟲對於不同光強條件的偏好行為的研究成果。這一成果日前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 果蠅,又見果蠅 人們可能沒有想到,嗡嗡作響、令人生厭的果蠅於20世紀初被遺傳學大師摩爾帶入實驗室後,竟已成就了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在中國,以果蠅為研究工具,神經生物學家們同樣取得了令人關注的成果。
  • 「老牛吃嫩草」的果蠅實驗
    千萬不要犯這個錯誤把果蠅露怯的認為是蒼蠅子!果蠅雖然屬於蠅科,但是他不是蒼蠅,一般果蠅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以及溫帶地區,特別喜歡吃水果腐爛產生的酵母菌,所以果蠅因「貪吃」得名。千萬不要小看果蠅,果蠅的種類有1000多種,爛水果攤上經常有果蠅在上空盤旋,但是他與蒼蠅不一樣,並不喜歡咬人。無聊到研究「果蠅」在世界上有一群天才的科學家來研究果蠅,雖然說人家非常無聊,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4年,他們獲得了菠蘿科學獎。
  • 果蠅:科學家們的好助手
    你們知道「科學隊長」為什麼要選擇果蠅來作「形象代言」嗎?這是因為啊,果蠅是生物學研究中非常熱門的實驗材料,在各個領域都深受科學家們的喜愛。
  • 憑著研究睡眠這回事兒 這仨科學家拿了諾貝爾獎
    祁鳴教授是浙江大學醫學院人類遺傳病的專家,這次獲得諾獎的遺傳醫學研究同樣也是他的研究領域。「這三位美國專家獲獎,在我們業內看來是預料之中,不過還是有一點點意外。」祁鳴說,「因為『節律』方面的研究實在比較冷門,如今雖然他們三人對這方面研究有了重大貢獻,到目前為止,人類對生物鐘可能還不能說完全了解清楚了。」
  • ...學或醫學獎公布:三位美國科學家通過果蠅帶你窺探「生物鐘的...
    三人用果蠅作為模式生物,解釋了生物節律特別是晝夜節律形成的分子機制。 1984 年,他們發現若改變果蠅體內一組特定基因,其晝夜節律就會被改變,這組基因被命名為周期基因 (period gene,簡稱「the per」)。這個發現向人們揭示出天然生物鐘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在此基礎之上,霍爾和羅斯巴什有了第二個突破。
  • 諾貝爾獎得主麥可·羅斯巴什來蘇 分享「成功學」
    三位學者以果蠅為實驗對象,找出了控制果蠅日常生物節律的基因,並記錄下這一基因所控制的蛋白質在細胞中夜間聚集、日間減退的過程。「生物晝夜節律調控分子機制」這一研究成果因此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表示,「這個研究闡釋了生物鐘的內部運轉原理,解釋了植物、動物和人類如何調節自身的生物節律。」
  • 帶你玩個不一樣的小寵物吧——果蠅
    果蠅屬於昆蟲綱,雙翅目的昆蟲,形體小,生長迅速,繁殖率高,飼養簡便,突變性狀多,是遺傳學、發育生物學、以及衰老等研究的極好材料。在生物學和醫學研究領域,果蠅得到的廣泛應用。如果你想抓住果蠅,可以這樣做:用一個空瓶子,裡面放點白糖或者碎水果,用紙做一個漏鬥樣的筒子,插在瓶口。放在溫度適宜的地方,有些果蠅就可能鑽進去,暫時出不來,這樣我們就抓住了果蠅。大概這個樣子吧   》》》
  • 果蠅的視覺系統研究進展
    ( 生物谷配圖)更多生物圖片請進入 脊椎動物和果蠅大腦都有所謂的視覺地圖。出版在當前生物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Baylor醫學院發育生物學主任Dr.  Hugo  Bellen實驗室Drs.  P.  Robin  Hiesinger,  R.  Grace  Zhai及其同事發現,在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視覺地圖形成中不需要神經元活性,黑腹果蠅是全世界實驗室使用的果蠅的最普通的形式。
  • 科學網—果蠅研究揭開「吃」的奧秘
  • 果蠅立功了!3位美國科學家因研究「生物鐘分子機制」獲2017年...
    不過,開創生物鐘基因研究的加州理工學院的Seymour Benzer教授和Ronald Konopka教授於2007年和2015年相繼去世。他們兩位是第一個發現生物鐘基因period(簡稱per)。1984年起,Michael Young以及Michael Rosbash和Jeffery Hall的兩個實驗室克隆了per基因,並發現了調控生物鐘的更多基因。
  • Luca這隻小果蠅,憑什麼成為科學隊長的吉祥物?
    來源:http://theconversation.com/animals-in-research-drosophila-the-fruit-fly-13571科學家們在研究工作中黑腹果蠅作為科學家們的好幫手,立下了許多功勞——縱觀科學史,基於果蠅這個小傢伙的研究,一共獲得過5次諾貝爾獎呢!這可是科學家能獲得的最高榮譽啊!最開始在科學探索中使用果蠅作為研究對象的,是一位叫作摩爾根的遺傳學家。通過研究果蠅,摩爾根解析了生物世界的遺傳密碼,發現了染色體的遺傳機制,因此獲得了193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12種果蠅基因組對比研究完成
    近些年來,科學家已經利用果蠅發現了許多基因線索,它們與疾病、動物發育、人類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等問題直接相關。 這項最新的大規模研究由16個國家100多家研究機構的數百位科學家共同完成。在12種果蠅中,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擬暗果蠅(D.
  • 研究:果蠅空中運動控制能力強 超越F-22戰鬥機
    科學家們採用攝像機來觀測小果蠅在空中的行動,結果發現果蠅在空中能夠快速做出行動,並且迴避潛在的捕食者,這就像戰鬥機為了避免敵方所做出的反應。周五在《科學》雜誌發表的研究揭示了果蠅的敏捷性:它能夠在萬分之一秒內以驚人的速度改變飛行軌跡。研究人員同時使用3臺先進的攝像機,以每秒7500幀的速率記錄果蠅的運動,以解開這種小小的蟲子卓越的躲避與行動能力之謎。
  • 【物中生有|第三講】楊鄭鴻:小身材大作用,果蠅與腦科學
    ,它是生物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動物,其拉丁語名為Drosophila melanogaster,Drosophila代表屬,melanogaster代表種。02果蠅≠蒼蠅一圖分清果蠅與蒼蠅的區別⬇⬇總結:果蠅與蒼蠅是同目不同科的兩種生物03果蠅成為實驗動物的優勢1、基因相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