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1月17日,協信集團控股子公司多利農莊在其官方微信發布了一條消息引發關注。
多利農莊無人辦公
消息稱,由於總部公司協信集團已欠薪和貨款數月,員工無法進行正常工作,即日起停止菜箱配送、客服等服務,恢復時間未知,對於各位會員深表歉意。多利辦公地點現無人辦公,如有任何疑問,可前往協信多利總部(上海市閔行區興虹路187弄虹橋協信中心T6號)溝通。
但該消息於下午14時30分左右就被刪除。
多利農莊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專業從事有機蔬菜種植和銷售的企業之一,在全國有11大有機蔬菜種植基地,自有種植面積1萬多畝,合作耕種面積2萬多畝,產品品類涵蓋蔬菜瓜果、肉禽蛋奶、米麵糧油、水產海鮮等。
2016年,多利農莊開始了戰略轉型,欲成為健康安全食品生活方式的提供者。同時,多利農莊開始參與特色小鎮產業,如與杭州本土房企綠城中國合作創立佔地面積逾3萬多畝的多利綠城桃花源特色小鎮。
多利農莊的控股股東協信集團建於1994年6月,經過多年的深耕突破,依託專業、透明、規範的企業機制,高效經營、開拓創新,已經成功覆蓋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版塊經濟核心區域等20多個城市,管理資產規模超過2000億。目前,不動產領域開發面積逾1700萬m²,累計開發房地產項目70餘個,戰略土地儲備逾1400萬m²。
2017年10月30日,協信集團通過上海協信小鎮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接替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多利農莊背後的上海多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最大的股東。
業內人士表示,當以傳統的住宅開發為主的房地產業務開始衰退時,碧桂園、萬科等房企都已在投資小鎮產業。協信收購農莊開發特色小鎮屬於正常行為。
不過,涉足房地產、農業等多個領域的協信集團強大的商業藍圖中也暗藏隱憂。
協信危機
最好的時候,協信集團是重慶房地產行業的前三,業內有不少報導其資金壓力問題。
如協信在2006年曾與華潤合作在重慶成立了一家名為協信遠潤的地產公司。當年年底協信遠潤以約4.21億元的價格先後拿下了重慶彩雲湖片區八宗約26.6萬平方米的土地。據了解,當時協信的資金較為緊張,而華潤導入的資金則緩解了協信的資金壓力。不過,協信也因此,於2014年陷入了華潤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林的案子旋渦,董事長吳旭更因此被帶走協助調查。
2015年吳旭復出後,便和全球最大的科技園開發企業之一啟迪控股成立了合資公司——啟迪協信科技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入股多利農莊後,次年協信就與陝西關天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籤訂合作,後者當時資產管理規模人民幣130億元,設立有天使基金、種子基金、新三板基金等,開展綜合投行業務,為企業提供併購、重組、重整、改制、融資等服務。協信此舉目的更是表露無遺,即拓寬融資渠道,為項目尋求儘可能多資金。
事實上,吳旭的協信在眾多的重慶企業裡面是涉足商業地產最早的企業之一。1996年,協信的首個商業地產項目——朝天門協信商廈落成,從建築的色彩到結構都是由吳旭親自設計。此後,協信一舉拿下渝中區多處核心地塊用於商業地產開發。2011年、2012年,協信星光68、協信星光時代廣場相繼開業,此後協信又一力打造了協信·阿卡迪亞、協信彩雲湖等山城高端項目,早早走上了規模化擴張的道路。
據悉,2014年協信成功突破百億銷售額,實現155.3億元,位列全國50強。但是此後協信便「一蹶不振」。雖然後面收購了多利農莊,涉足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在上海成立協信家,打造高端服務式公寓等一系列新業務拓展,但效果並不明顯。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協信遠創2018年銷售額僅為272.5億元,而渝系房企中龍湖、金科已超千億,即使是起步較晚的東原地產和華宇地產也分別為548.7億元、375.2億元。
更有甚者,協信曾於2019年年底被曝地產業務被賣。
2019年12月22日,有消息稱陽光城集團正在收購協信地產,目前交易已進入談判人員安置溝通環節,涉足地產開發、商業、物業、長租公寓等板塊。
雖然這宗交易沒有得到最終公告,且不少媒體在多次求證後得到的是「暫不確定」的回應,但「無風不起浪」,協信的危機恐怕已不是秘密。
事實上,協信曾於2011年、2013年先後兩次打算赴港IPO,但都無疾而終,如果能成功上市,或許現在又是一番不一樣的境地。
(來源:聯商網)
原創聲明:凡註明稿件來自「搜鋪網」的所有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搜鋪網資訊頻道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引用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搜鋪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