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位:如何從生物學角度,看待個人和企業的生存之道

2021-01-10 思維有了模型

生態位對了,做什麼都容易成功;生態位錯了,做什麼都容易失敗。

在我所有的思維模型裡面有幾個思維模型極其的重要,它們揭示了生命的本質,生存的規律。比如熵增定律,還有一個就是今天的「生態位」。

生態位是生物學裡面一個極其重要的思維,它對我們人生的意義極大,其重要性甚至不輸「熵增定律」。這一點,我跟我另一個朋友有同樣的共識。

為什麼它這麼重要呢?

因為人也是生物,但凡生物就必然遵循一些基本的生存法則,比如錯位競爭。而生態位就是一門研究生存與競爭的學問。

所以,不論是動物也好,人也好,還是企業也好,都有自己的生態位,找到自己的生態位,才能在這個世界更好的生存下來。

PS:下面是昨天文章發出去之後,少部分讀懂了的讀者的一些感悟,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其重要性不輸熵增定律
▲與其第一,不如唯一
▲公司生存與生物生存本質一樣
▲站在更高的維度思考商業與個人的競爭

什麼是生態位?

它為什麼重要?

很多人花了大幾千,甚至大幾萬的錢,去學習職業規劃、學習品牌定位、學習企業戰略,最後好像什麼也沒學到,該迷茫還是迷茫。

因為市面上很多課程教的都是術層面的東西,沒有深及本質。用老子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那麼職業規劃的道是什麼?定位的道是什麼?企業戰略的道是什麼?就是生物學所說的生態位。

什麼是生態位?

生態位是一個生物學思維,最初是由J.Grinnel提出,用於研究物種之間的競爭關係。後來逐漸被發展完善,並開始延伸到商業領域。

意思是「在生物群落或生態系統中,每一個物種都擁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即佔據一定的空間,發揮一定的功能」。

怎麼理解這句話?其實這句話本身沒有什麼玄機,它只是第一原理 ,從它引申出來的東西,才是我們要去努力理解的東西。

每個物種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這很好理解,對吧?有的鳥吃昆蟲,有的鳥吃魚,有的鳥抓小雞。

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會進化出如此紛繁複雜的生態系統?

我百度了一下,全世界大約有26000種魚,也就是說就魚而言,就有26000種生態位。最讓我感到奇葩的是,這個世界居然有種叫做食蟻獸的動物,就是這貨,長得賊大,舌頭賊長,看起來賊嚇人,結果只吃螞蟻。。。

為什麼會進化出這樣的奇葩物種呢?

因為這個世界上的資源是有限的。

因為這個世界上的資源是有限的。

因為這個世界上的資源是有限的。

如果我們所有物種都是一樣的生態位,我們吃一樣的食物,住在同一個空間,能不能和睦共處呢?

能!前提是資源是無限的,食物無限,空間無限,這樣物種間就沒有競爭,如果是這樣,我們就能和睦共處。這種沒有競爭、沒有天敵的生態位,就叫做原始生態位。

什麼情況下有原始生態位呢?

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藍海市場。雖然說資源不是無限的,但是基本上是完全夠用的,所以大家可以相安無事。

就像我們的祖先「魚」,一開始這個世界上只有魚,大家都生活在遠古海洋裡,由於資源豐富,所以物種間的競爭不激烈,大家都可以生活在同一片遠古海洋裡,享受著同樣的資源。

但是這種狀態不會一直維持下去,因為一旦資源無限,生物就會瘋狂繁衍,所以每個物種所分得的資源將會越來越少,直到達到一個閾值——部分生物靠現有資源已經很難生存。

這個時候,弱者就必須另謀出路——去尋找新的生態位。

於是我們的祖先開始從海洋來到了陸地,對於我們的祖先來說,陸地又是一個原始生態位,資源夠用,沒有競爭,沒有天敵。

但是這種狀態也不會維持太久,因為一旦資源無限,生物就會瘋狂繁衍,所以每個物種所分得的資源將會越來越少,直到達到一個閾值——部分生物靠現有的資源已經很難生存。

所以弱者又開始尋找新的生態位。

有的吃草,有的吃肉,有的會飛,有的行走……最後每個生物都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的生態位,大家互相制約,形成了一種穩定的平衡態。

下面這個視頻詮釋了一切。

好,我們現在來梳理一下,從人類的整個進化過程來看,我們可以得到怎樣的啟發?

一、原始生態位

在事物一開始的時候,由於資源豐富,市場容量很大,所以競爭不激烈,大家都可以活得很好。這就是我們常說藍海領域,第一批進入藍海領域的人也被我們叫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二、現實生態位

但是藍海不是永恆的,因為地球上的資源不是無限的,競爭者很快就會湧入進來。於是每個人能分得的資源開始越來越少,競爭開始變得越來越激烈,直至達到一個閾值——弱者無法靠現有的資源生存下去。

最後就會出現三種情況:

①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勝出:第一批吃螃蟹的創業者,一定要在巨頭進來之前,迅速做大,形成規模效應,這樣當你跟巨頭的生態位發生重疊的時候,就是他死你活。

這也是為什麼創業者需要拉投資、需要燒錢的原因,就是為了在巨頭進來之前,運用先發優勢,迅速做大,然後成為絕對的強者。

②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死亡:如果第一批吃螃蟹的創業者一直磨磨蹭蹭,沒有利用好先發優勢,導致巨頭進來的時候沒有人家強,最後只能是他活你死。

想一想某訊、某巴巴,它們利用雄厚的資本,以及超強的組織能力和技術優勢,殺「死」了多少創業者。

殘酷嗎?殘酷,這就是商業世界,跟動物世界一樣,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③藍海變紅海,弱者需要尋找新的原始生態位:最終不論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勝出,還是巨頭勝出,這片藍海都將變成紅海。如果你覺得你幹不過人家,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尋找新的原始生態位,在那裡成為第一。

不要在有巨頭存在的生態位裡拼第一,要去新的生態位成為唯一。這方面張一鳴和王興做得很棒,社交有騰訊,電商有阿里,沒關係,我們還有新的生態位,比如外賣、短視頻。

正如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說的「小企業的成功,依賴於它在一個小的生態位中的優先地位」。

三、生態位重疊

造成上面這種激烈競爭現象的原因是:資源有限+生態位重疊。

資源有限並不能導致競爭,但是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如果有兩個物種的生態位發生了重疊,那麼必然就會導致一個結局——只有一個物種能活下來,就是那個更強的物種。

那麼弱者怎麼辦呢?

如果他想活下來,只有一條路可選——放棄現有的生態位,去尋找新的生態位。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祖先不得不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從海洋來到陸地的原因。去新的生態位還有一線生機,留在現有的生態位就只有死路一條。

當資源有限時,沒有兩個物種能在相同的生態位共存。——生態學家 高斯

四、錯位競爭

這種通過尋找新的生態位,來避生態位重疊,從而避免激烈競爭的生存策略,就叫做錯位競爭。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所有的生物,奇葩如食蟻獸、蜂鳥,都是錯位競爭的結果。

想一想,淘寶都那麼強大了,為什麼京東還能做起來?淘寶和京東那麼強大了,為什麼拼多多還能做起來?淘寶、京東、拼多多那麼強大了,為什麼蘑菇街、一號店、唯品會、當當網還沒死?

因為雖然電商這個市場是有限的,但是淘寶、京東、拼多多、當當網,它們的生態位並沒有完全重疊,淘寶主打全品類,京東主打高品質,拼多多主打低端和團購,它們的生態位大部分是錯位的,這就避免了「你死我活」的結局。

正如《生態位現象》一書中所說的那樣:

在動物界,兇猛動物之間為了避免因爭奪食物而造成不必要的傷亡,它們尋找食物的時間必須是錯開的;市場競爭也是如此,如果兩個企業同時去爭奪同一個生態位,必定會造成「兩敗俱傷」。——《生態位現象》

也就是說,無論是動物還是企業,弱者要想生存就必須遵循一條原則:儘量在不重疊的生態位或者少重疊的生態位中謀求發展。

其實企業界跟生物界是一樣的,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生態位。許多規模和實力都很弱小的中小型企業,也可以與那些龐然大物的巨型企業,在一個市場中共同生存和發展,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它們擁有不同的生態位。

正如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說的「小企業的成功,依賴於它在一個小的生態位中的優先地位」。

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生存之道。

弱者要想在這個世界中生存下來,就必須把自己的生態位跟強者的生態位錯開,只有當你們的生態位不發生重疊或者很少重疊的時候,你們之間才不會產生激烈的競爭,如此,你才能在這個艱難的世界中活下來。

聽懂掌聲。

遺憾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鐵憨憨,那兒吃香就往那兒跑,從來沒有思考過生態位的問題。

聽說考研好,所有人都去考研;聽說公務員好,所有人都去考公務員;聽說金融行業掙錢,所有人都去從事金融;聽說這是自媒體的時代,所有人都開始做自媒體。

甚至更離譜的是,很多人之所以選擇一個行業,是因為父母覺得那個行業好,或者只是想被人看得起。

完全是沒有腦子。

就像我們一開始那個話題,為什麼丁輝能夠讓我們產生這麼大的共鳴?因為在現實生活中,80%以上的人都跟丁輝一樣,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的生態位是什麼。

正如徐律所說的:「我覺得三十歲,基於你過往5~8年的工作經歷,應該是一個成熟綻放的年紀,但前提是,你有沒有選擇一條適合你的跑道,甚至開展一些錯位的競爭。」

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很迷茫的原因。

痛心嗎?不痛心,因為你從來都沒有思考過你的生態位是什麼。

如何尋找生態位

前兩天朋友打電話過來,說自己雖然已經是名牌大學的研究生,但是依然覺得自己很菜、很迷茫,問我怎麼辦。

我給她的第一個建議是:先找到自己的生態位。

高考以後,你職業生涯的第一件事,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自己的生態位。只有找到了自己的生態位,你的努力、你的才華,才能被最大限度的發揮。

正如《生態位現象》一書中所說的:

對於一個企業家來說,選對了「生態位」,幹什麼都容易成功,選錯了「生態位」,幹什麼都容易失敗。

縱觀成千上萬企業的成功與失敗的案例,雖然原因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生態位」的選擇制約著最後結果。

同樣的資源,為什麼在這個企業能成功,在另一個企業不能成功?同樣的一個平臺,為什麼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不能成功?同樣的一個人,為什麼前期能成功,後期不能成功?這些都是「生態位」在決定一切。

所以,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在all in之前,第一件事情,也是重要的事情,就是先找到自己的生態位。

選對了生態位,幹什麼都容易成功;選錯了生態位,幹什麼都容易失敗。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態位呢?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經驗。生態位分為兩塊:企業的生態位和個人的生態位。兩者基本相似,略有差別。

一、個人的生態位

對於個體來說,找生態位的方法分為兩塊:向內看+向外看。

什麼是向內看?

蔡志忠有句話,非常精彩:

人生其實沒那麼難,第一個是量量自己口袋裡的籌碼,每個人的籌碼都不同;再來就是尋找自己的天堂。其實人生沒那麼難,賺錢也沒那麼難,你只要拿兩張A4紙,左邊寫你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右邊寫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選擇自己喜歡又擅長的,然後把它做到極致,一定會容易成功。

①先量自己的籌碼

什麼是籌碼?

籌碼就是你的能力圈。你最擅長做什麼?你有什麼資源?你有什麼天賦?你過去的經驗;你過去的沉澱……

②再找自己的天堂

什麼是天堂?

所謂天堂,就是你發自內心喜歡做的事。如果我們討厭一件事,即使我們再厲害,也很難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只有我們真正發自內心喜歡做一件事,我們才能把這件事做到極致。

籌碼+天堂,就完成了整個向內看的過程。

不過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因為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哲學問題,即,我是誰?來自哪裡?

大自然給每一個人都提供了一個適應其生長的特殊環境——生態位,且每一個生態位都具備一定的優勢,也就是說要發現自己的生態位,這也是哲學探究的最高目標——認識自我。

不過有一些心理測試可以幫到大家去做一個初步的認識自我。比如:

①MBTI測試: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ch

②大五人格測試:自己找

③霍蘭德職業測評:自己找

④DiSC職業測試:自己找

⑤樂嘉性格色彩:自己找

⑥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驗:自己找

其他還有很多,自己去網上找。我在大學的時候測過前面三種,大概對自己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還是挺有幫助的。

但是注意:一定不要把測試結果當做真理,它只是幫你了解自己的一個途徑。

什麼是向外看?

有三個重要的指標:市場規模+變現能力+競爭對手。

首先,你所選擇的領域市場規模一定不能太小,小到你無法生存;其次,這個東西好不好變現?最後,這個領域競爭激烈嗎?有沒有無法超越的巨人?

比如電商領域,市場規模很大,變現能力很強,但是阿里、京東、拼拼多都在裡面,你要想進去分一杯羹,那只能是死得不能再死。

比如金融領域,市場規模很大,變現能力很強,但是金融領域人才輩出,競爭激烈,你進去也只能是做一個朝九晚五的打工人。

如果實在垂涎怎麼辦?就不能硬分一杯羹嗎?

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在裡面去切一小塊蛋糕,然後深耕細作+與眾不同,即保持錯位競爭。

比如蔡志忠,在畫畫領域中,存在如梵谷、莫奈、達文西、徐悲鴻、齊白石等眾多巨人,他如何做呢?他找到的是漫畫領域,先跟頂尖巨人錯開生態位。但是漫畫領域也有很多巨人,怎麼辦呢?蔡志忠再錯開生態位,去畫中國的經典,比如《莊子說》、《老子說》等等。

因為漫畫+莊子,漫畫+老子,這是一個全新的生態位,裡面沒有巨人,所以蔡志忠當之無愧成為了畫莊子、老子的巨人。

這也是我尋找生態位的方式,我首先找到自己的籌碼和天堂「寫作」。但是寫什麼呢?那麼多巨人,我怎麼可能幹得過別人,必須錯開生態位。所以我選擇了思維模型,那個時候寫思維模型的人還不多,而我對思維模型的理解非常深刻,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應該能成為寫思維模型的第一人。

但是後來我發現,寫思維模型很難變現,而且寫思維模型的人也蠻多的,所以我必須再次迭代我的生態位,於是我找到了學習方法。

事實證明,這個生態位簡直絕了。需求巨大,容易變現,最重要的是沒有不可戰勝的巨人。

所以,我一做就做成了。

真的驗證了那句話「選對了生態位,幹什麼都容易成功;選錯了生態位,幹什麼都容易失敗。」

二、企業的生態位

企業的生態位跟個人的生態位,道理是一樣的,不過略有差別。

對於個人來說,找生態位是先向內看,再向外看;對於企業來說,是先向外看,再向內看。

什麼是向外看?

主要也是從三個維度去分析:市場規模+變現能力+競爭對手。

對於個人來說,可能選擇一個狹窄的領域,也許足夠生存了;但是對於企業來說,如果所選擇的生態位市場規模太小,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員工都養不活,做著也沒前途。

另外,你所選擇的那個領域離錢近還是離錢遠?很多人創業是看到一個需求就開始吭哧吭哧的做,但是做了一兩年發現還沒找到盈利模式,這就很糟糕。

最後,你所選擇的那個領域競爭對手強不強?比如手機領域,雖然市場規模大、變現能力強,但是巨頭太多,如果你找不到新的生態位就一頭扎進去,一定是個死。

想一下,羅永浩那麼牛皮,講話一套一套的,但是還是做不起來,為什麼?

生態位跟人家重疊了,人家小米、華為、蘋果先入局,比他強太多,所以最後死的肯定是錘子,而不是蘋果、三星、華為、小米。

還有好多人,想滅掉騰訊的微信,瓜分阿里的電商,勸你早點打消這個念頭吧,你不是黃錚,找不到拼多多這樣的生態位。不如學學人家王興,去做外賣;學學人家張一鳴,去做短視頻;學學人家羅胖,去做知識服務。

不要老是盯著馬雲和馬化騰,思考一下還有沒有什麼新的生態位?

這讓我想起中國小商販的一個普遍現象——喜歡扎推競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卷。

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視頻,劉強東講猶太人與中國人在經商思維上的差異:

說,一個猶太人去開個加油站,生意做火了,然後另一個猶太人過來就在旁邊開個餐廳,第三個猶太人過來就在旁邊開個洗車房……來了無數個猶太人,結果30年、50年之後,這兒變成了一個Town。但是中國人做生意呢,你開一個加油站火了,立馬左邊一個,右邊一個,前邊一個,後邊一個。所以在中國創業,是全世界最慘烈的一個市場。

什麼是向內看?

向內看跟個體略有不同,對於個體來說,我們有自己的性格、天賦、能力、經驗等等,而企業是一個集體,是一個可以流動的集體。如果我們不具備某些能力,招具備某項能力的人就是了,或者培訓就是了;也不存在喜不喜歡這個說法。

不過對於企業來說,依然也是有自己的能力圈的,它也不是什麼事都能做,這涉及到每個企業的組織能力和企業文化等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因。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基因,比如谷歌的基因是創新,你要讓它去賣可口可樂,它可能也不行;可口可樂的基因是銷售,你要讓它去做科技,它可能也會幹黃。

所以,不能光看市場肥不肥,有沒有競爭對手,還要看你的企業有沒有這個基因。

市場肥+好變現+無對手+有基因,如此才是一個戰無不勝的好戰略。

這就是我制定企業戰略的方法論之一,從生態位的角度,去思考企業的未來大戰略。但是很遺憾,企業在總結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時,往往喜歡從資金、產品、市場來尋找原因,很少有老闆是從生態位的角度來尋找原因的。

好了,我想講的也差不多了,最後用我很喜歡的一段話來作為結尾吧:

衡量企業成功的標準不是強大,而是生存,能生存就是最好的企業,偏離自己的生態位去跟強者競爭的企業,非死不可。

世界上的好企業都是百年不衰的企業,如美國的可口可樂公司、法國的人頭馬白蘭地公司,這些百年不衰的公司往往都是選對了自己的生態位。

它們既是強者又是適者,強者與適者的結合,是對自己「生態位」的高度發揮。

相關焦點

  • 生離死別,世間常事,如何正確地看待死亡?
    每個人都知道生命總有終結的一天,這是生物學與醫學的科學結論,可如何對待死亡卻是一個哲學問題。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莊子,當他老婆死了,他卻敲著盆子唱歌,因為他知道人總是要死,人們不應違反自然規律,這就是有名的鼓盆而歌的故事,表達莊子了對待死亡的智者態度。
  • 陳平:如何看待當代經濟學
    【內容摘要】2013年8月,陳平教授接受了《世界經濟協會通訊》的採訪,針對從何種視角看待當代經濟學、宏觀經濟中有哪些重要內容、如何解釋宏觀經濟波動、如何看待覆雜性經濟學與主流經濟學的關係、對不斷變化的中國經濟的觀測研究有哪些啟示,以及未來經濟學多元化的發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等問題,進行了細緻的回答。
  • 傾城時光:薑還是老的辣,看看這四位商場老狐狸的生存之道
    傾城時光:薑還是老的辣,看看這四位商場老狐狸的生存之道在《你和我的傾城時光》中,厲致誠、寧維凱還有陳錚三個人的競爭其實在他們上一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都說商場如戰場,這一句話說的一點都沒有錯。但是厲致誠三個人商場的生存之道還比不上他們的上一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商場上四位老狐狸的生存之道。第一位是程峰。程峰的扮演者是張晨光,提起張晨光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這樣的老戲骨演技是毋庸置疑的。
  • 網際網路思維不夠用了 企業家要掌握生物學思維
    編者按:之前我們推薦的《馬化騰張一鳴王小川為何都愛它——生物學思維》一文,介紹了網際網路大佬為什麼都偏愛生物學思維,以及生物學思維對騰訊、今日頭條、獵豹和搜狗等企業產生的影響。今天這篇文章向我們講述了最有可能影響企業生存發展的生物學原理。
  • 馬化騰張一鳴王小川為何都愛它——生物學思維
    (2)速度:快速實現單點突破,角度、銳度尤其是速度,是產品在生態中存在發展的根本。(3)靈活度:敏捷企業、快速迭代產品的關鍵是主動變化,主動變化比應變能力更重要。(4)冗餘度:容忍失敗,允許適度浪費,鼓勵內部競爭內部試錯,不嘗試失敗就沒有成功。(5)開放協作度:最大程度地擴展協作,網際網路很多惡性競爭都可以轉向協作型創新。
  • 水循環製冷價格自主創企業的生存之道
    水循環製冷價格自主創企業的生存之道 ,「12vugqb」水循環製冷價格,找無錫冠亞,水循環製冷價格製冷速度快,環境無汙染無霜,微電腦控制器,操作簡單.是大型工廠裡展示儲藏各種冷凍,冷藏工業用品的理想選擇。
  • 生物學思維極簡清單:活著
    世間的奧秘是用生物學寫就的,沒有什麼能比萬物至簡之道更讓人震撼。所以,讀了這份生物學思維極簡清單,相信你一定會對創業乃至人生有著更加豁然開朗的通透認知。
  • 樊登:管理必修「生物學思維」 打造公司生態系
    針對此一趨勢,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在第三屆北森用戶生態大會上指出,人才管理的關鍵在於是否擁有「生物學思維」。HR應該擁有生物學思維,打造公司生態體系。生物學思維:複雜科學中適者的力量談及人才管理,HR必須要了解複雜科學和生物學思維。
  • 斑驢的生存之道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著一種叫斑驢的草食動物,而這種草食動物要在獅子等肉食動物經常出沒的大草原生存下來,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稍有不慎它們就會成為獅子等肉食動物的美餐。但斑驢在這種環境裡卻子孫興旺。這是為什麼呢?  為解開這個謎,一些動物學家對斑驢進行了跟蹤觀察。他們發現,斑驢經常和牛羚、鴕鳥混和在一起。
  • 文化適應生態:海洋族群生存之道
    在對海洋環境的適應過程中,海洋族群創造了各種文化來適應生存環境,包括宗教、技術、管理、經濟、政治等,並用文化來改造環境,使之更加適合生存,同時他們還通過不斷發展文化來適應變化著的環境。海洋社會環境存在不確定性漁業產生於多變和不確定的環境之中,這裡面的多變和不確定性因素既來自於自然環境,也來自於社會環境。
  • 袁鍾:如何看待社會達爾文主義
    社會達爾文主義一詞來源於達爾文主義,即中國人通常所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是否應該把達爾文主義這個生物學概念引入到社會學當中,以生存競爭與自然選擇的觀點來解釋社會的發展規律和人類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存在爭議,因為人畢竟不是動物。在爭議過程中,人們深刻地了解到,在困難時期,如何面對弱者,不同民族的認識存在差別。
  • 馮侖:英國百年企業的生存之道
    去年,馮叔在他看世界欄目《幾百年前的英國企業,現在活得怎麼樣?》(點擊閱讀)裡,曾經前往怡和集團董事局主席亨利·凱瑟克爵士(Sir Henry Keswick)的莊園,與他共同談論怡和是如何做到頑強生存 200 年、傳承四代人的。▲今年2月就以應邀此次英倫之旅早在今年 2 月,亞布力論壇的朋友們就應亨利主席的邀請決定訪問英國。
  • 【觀念】商業生態系統
    商業生態系統的特徵是,具有大量的鬆散聯結的參與者,每個參與者都依靠其他的參與者,以取得各自的生存能力和效果。生態系統中的各參與者彼此命運攸關:如果生態系統健康,那麼所有參與者都能夠繁衍生息;如果它不健康,所有參與者都會深受其害。商業生態系統文/胡泳 傳統的產業正在死亡。
  • 後疫情時代涉醇企業的「生存」之道
    近期,在與眾多甲醇產業鏈企業交流時期貨日報記者發現,針對當前甲醇產業鏈的困境,抱團取暖等方式已幾乎行不通了,積極擁抱並運用期貨工具成為當下涉醇企業的「保命方針」。[涉醇企業面臨「生存」大考]2020年上半年,涉醇企業壓力前所未有,生存環境堪憂。對於這一點,身處中原地區的涉醇企業也深有體會。
  • 為什麼企業員工很多都是站在個人利益角度幹工作,沒有唇亡齒寒的...
    網友的提問:「為什麼企業員工很多都是站在個人利益角度幹工作,沒有唇亡齒寒的意識?」 我給他的回答如下: 這個太正常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恐龍肉能否被食用?味道怎麼樣?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恐龍肉能否被食用?味道怎麼樣?文/濤聲依舊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恐龍肉能否被食用?味道怎麼樣?對於如今的人類來說,肉幾乎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食物,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普通的雞鴨魚肉已經不滿足了,他們甚至開始追求其它動物的肉,比如說蛇肉,對於如今的肉食主義者來說,幾乎沒有不可以食用的肉類,有的網友甚至提出了一種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恐龍的肉是否可以食用?它的味道怎麼樣?
  • 如何看待和學習人工智慧?這是五位哈佛博士生的AMA
    問耕 發自 SMB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最近,五位哈佛的在讀博士生集體來到著名社區reddit,展開一場圍繞人工智慧和認知科學的AMA(Ask Me Anything)。簡單介紹一下這幾位博士生:Rockwell Anyoha來自分子生物學系;Dana Boebinger、Kevin Sitek來自哈佛-麻省理工語音和聽力項目;Adam Riesselman、William Yuan來自醫學院,他們使用機器學習等展開相關研究。這次總時長兩個小時的在線交流,得到了reddit網友的熱情參與,量子位從中節選了一些精彩的問答進行了編譯摘錄。
  • Z3:生物學思維
    其中生命觀念的定義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係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人們經過實證後的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生物學相關事件和現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 生命觀念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新課標列出了幾個重要的生命觀念:「如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
  • 千島之問——浙江千島湖的生態和諧之道
    新華社杭州12月4日電 題:千島之問——浙江千島湖的生態和諧之道  新華社記者王俊祿、張璇、黃筱  千島秀水,一座綠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因千島湖而聲名遠播。  碧水從何而來,產業如何迭代,人們因何嚮往?
  • 2020年甘肅省社會工作師考試:系統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
    系統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1.系統理論(1)系統理論的歷史系統理論的核心觀點在於它以整體的視角來看待人和社會,而不是將人和社會分割開來。在系統論看來,系統在動態的變化過程中維持穩定和平衡。系統內部的子系統之間不是簡單的線性聯繫,而是存在著多元互動或互為因果的循環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