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微型太陽能板,只要一個桶就能進行光合作用!

2020-12-05 DeepTech深科技

在化石能源危機四起的今天,能有效收集存儲利用天然核反應堆——太陽,成為當今科技發展的議題。自然界中光合作用是有效利用太陽光的途徑之一,但是,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效率一般不高,大部分植物將太陽光轉化成生物質的轉化率僅為0.1%-0.2%,就算是生物反應器條件下的微藻類,目前也只在1—2%。

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希望能夠跳出植物的視角,能夠人工利用太陽光來「山寨」光合作用,人工光合作用就是收集「液態陽光」的一個過程,通過清潔、綠色過程來減少二氧化碳並生產高價值化工產品,將太陽光轉化為液態燃料存儲起來。

人工光合作用其中一個方法是將細菌與無機半導體結合,納米半導體粒子主要是收集陽光,這模擬自然界光合作用中葉綠素的作用。

在最近的第 254 屆美國化學會全國會議暨博覽會上,來自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的 Kelsey K. Sakimoto 團隊提出一種新型微型太陽能電池板,其是由細菌組成的混合系統。該系統利用硫化鎘(CdS)納米粒子改造非光合作用的細菌Moorella thermoacetica,太陽能電池板表面是由可以捕獲太陽光子硫化鎘納米粒子組成,光激發硫化鎘CdS後可以產生光生電子-空穴對,並用於參與人工光合作用中的化學反應。

圖丨細菌修飾CdS生物反應器(左);吸收光的納米晶體(中)將太陽光、二氧化碳、水轉化為有用的化學物質(右)

隨後他們表示,該 CdS-Moorella thermocatica 系統可以利用光將二氧化碳還原為乙酸。乙酸是一種通用型的化學原料,可以用於製造聚合物、藥物以及液體燃料,並且廚房裡醋 5—20% 是由乙酸構成。Sakimoto 團隊也將致力於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其他化學燃料如,甲醇、液氫等液體燃料存儲起來。

Sakimoto 說:「一旦這些微型太陽能電池板『裝上』這些細菌,這樣細菌就可以全部通過太陽能生產食物、燃料以及塑料」。那麼為什麼需要太陽能電池板這樣一個媒介呢?因為只有光伏電池可以將所有太陽光轉化成電子流,而自然光合作用只是將其轉化成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食物。

而這樣一個細菌-半導體混合的人工光合作用的效率有多高呢?Sakimoto 說,「可以超過80%」。而且得益於細菌這樣一個生物體,該系統可以進行自我複製和繁殖,從而可以長期穩定進行人工光合作用。不同於許多人工光合作用裝置,這樣一個系統裝置不需要花費巨大的固體電極,因為在進行化學能轉化過程相對於整個裝置是獨立的,只需要一個桶就可以在太陽光下進行反應。

這樣一個高效的人工光合作用無疑為人類的能源未來制定一份 B 計劃。一向看好新能源的比爾·蓋茨也格外關注人工光合作用。他認為這項技術具備光明前景,並稱該技術很「奇妙(magical)」。2015 年,他還和多位全球商界名人聯合成立了一個旨在全球範圍內開發清潔能源的機構——突破能源聯盟 (Breakthrough Energy Coalition)。馬雲、馬克·扎克伯格、貝佐斯等都是該基金會的投資人。

相關焦點

  • 曬曬太陽就能活,為什麼人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皮不夠厚
    任何一個發明家都可以告訴你,如果你有一個偉大的想法,那麼很快,很多人都會登門拜訪你,尋求與你合作。在一個驚人的發現中,美國生物學家、提出內共生理論的林恩·馬古利斯意識到植物內部的葉綠體是在植物譜系進化早期被捕獲並受到馴化的藍細菌。這種陸生植物的單細胞祖先似乎吞噬了一種藍細菌,但沒有消化它,而是意識到藍細菌對自己有益,決定利用它。
  • 奇葩神奇生物,綠葉海蝸牛,能進行光合作用一生只需進一次食!
    科學家在大海中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生物綠葉海蝸牛,這種蝸牛的身體比較小,只有1~3釐米長,神似一片綠色的樹葉,但它的身體不僅外觀像樹葉,並且也擁有像樹葉一樣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神奇功能,在生物學上基本只有植物才會擁有光合作用的能力,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種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而產生能量的動物,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 科學家首次發現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脊椎動物
    斑點鈍口螈(spotted salamander )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只有植物、藻類、一些細菌以及很少的無脊椎動物能通過光合作用直接從陽光中獲取能量現在,據著名的《自然》雜誌報導,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一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脊柱動物。  這種不可思議的動物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斑點鈍口螈(spotted salamander)。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其實科研工作者對斑點鈍口螈一點都不陌生,而且還知道該動物的胚胎和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有共生關係。
  • 植物生長需要光照,月亮能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嗎?
    月光本質上是月球對太陽光的反射,其中也包含了整個可見光波段,可以讓植物進行微弱的光合作用,但是月光的輻射能量密度太低,無法維持植物全部的生長所需。地球上所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都是相似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然後釋放氧氣,主要包含了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 科學家揭秘原始生物如何進行光合作用
    光合生物是自然界最高效的太陽能固定「機器」,平均每年光合生物通過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陽能約為人類所需能量的10倍。光合作用使得人類文明的誕生和發展成為可能,被認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光合作用過程中發生光能-電能轉化的核心被稱為反應中心。光合反應中心如何工作?如何起源進化?人類能否利用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機制來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
  • 植物生長需要光照,如何能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嗎
    月光本質上是月球對太陽光的反射,其中也包含了整個可見光波段,可以讓植物進行微弱的光合作用,但是月光的輻射能量密度太低,無法維持植物全部的生長所需
  • 前沿科技:細菌有望通過人工光合作用生產太陽能
    貴金屬的位的發行給微生物以打開光進入太陽能燃料的能力,報告一個Nanowerk文章。熱乙酸穆爾氏菌通常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從研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入硫化鎘納米粒子對細菌的細胞膜的外部。硫化鎘可以吸收光。
  • 月光會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嗎?
    月光會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嗎?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月光下能否「有」光合作用,以及月光下的光合作用能否「維持」植物的生長。第一個問題:月光下能否「有」光合作用。答案是能。光合作用可以大體分為兩個過程,一個叫光反應,只能在光照條件下進行,靠葉綠素或其它色素(下文以葉綠素指代)吸收光能,然後利用光能分解水,產生氧氣、還原氫以及 ATP, 為下一步暗反應提供還原劑和能量。另一個暗反應不需要光,主要利用前一步產生的還原氫和 ATP, 來還原二氧化碳,得到葡萄糖等能量物質。所以只要考慮光反應這一步。
  • 前沿科技:細菌有望通過人工光合作用生產太陽能
    貴金屬的位的發行給微生物以打開光進入太陽能燃料的能力,報告一個Nanowerk文章。熱乙酸穆爾氏菌通常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從研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入硫化鎘納米粒子對細菌的細胞膜的外部。硫化鎘可以吸收光。當嫁接到細菌上時,它們充當了能夠進行人工光合作用的半導體。熱乙型支原體-CdS能夠將陽光和二氧化碳轉化為可用能量。
  • 人類能否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
    在大自然中,很多生物並不需如此,例如植物、海藻以及很多種細菌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維持生存。那麼人類是否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像植物一樣,從太陽能中獲取食物呢?通常說來,動物是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的,但是一切規則總有例外。豌豆蚜是一個新發現的變異物種,它是農民的敵人但卻是基因學家的朋友。
  • 植物生長需要光照,月亮能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嗎? - 艾伯史密斯
    月光本質上是月球對太陽光的反射,其中也包含了整個可見光波段,可以讓植物進行微弱的光合作用,但是月光的輻射能量密度太低,無法維持植物全部的生長所需。地球上所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都是相似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然後釋放氧氣,主要包含了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光反應:植物在色素和酶的作用下,把光能轉化為活躍的化學能。
  • 使用半透明的太陽能板,種地的同時來發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在不影響太陽能板發電的情況下,搞農業生產;或者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情況下,通過太陽能板發電,是一種十分有潛力的投資策略。當然,這種使用半透明太陽能板同時種植用作物和發電的「農用光伏技術」技術,並不是什麼新鮮概念,關鍵是如何同時保障農作物種植和太陽能電板的效率。一項最新研究已經證明,使用有色的半透明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在保障發電的同時,種植營養優良的農作物,從而為農民帶來更高收入,而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農業用地。
  • 萬物生長靠陽光,那麼在月光下,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嗎?
    太陽通過內部的核聚變,在持續消耗大量氫的同時釋放大量能量,然後通過熱輻射的形式將熱量傳遞到地球上。地球上的植物、藻類以及部分細菌通過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水轉變為有機物把能量儲存起來,為地球物質循環和生物的發展演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
  • 科學家揭秘原始生物如何進行光合作用—新聞—科學網
    光合作用使得人類文明的誕生和發展成為可能,被認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 光合作用過程中發生光能-電能轉化的核心被稱為反應中心。光合反應中心如何工作?如何起源進化?人類能否利用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機制來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科學家們一直在積極對光合作用機理開展廣泛的研究,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有助於幫助我們解決糧食、能源和環境問題。
  • 揭秘30億年前地球原始光合生物如何進行光合作用,浙大學者的成果...
    我們人類能否利用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機制來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科學家們一直在積極對光合作用機理開展廣泛的研究,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糧食、能源和環境問題。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良渚實驗室聯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在全球率先解析了一種古老的光合細菌——綠硫細菌的光合反應中心空間結構。
  • 浙大學者解析古老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原子結構,成果登《科學...
    光合作用不僅驅動著我們地球的環境變化、推動著高級生命的起源和進化,也使得人類文明的誕生和發展成為可能。光合作用反應中心如何工作?如何起源進化?我們人類能否利用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機制來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科學家們一直在積極對光合作用機理開展廣泛的研究,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糧食、能源和環境問題。
  • 浙大學者解析古老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原子...
    光合作用不僅驅動著我們地球的環境變化、推動著高級生命的起源和進化,也使得人類文明的誕生和發展成為可能。光合作用反應中心如何工作?如何起源進化?我們人類能否利用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機制來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科學家們一直在積極對光合作用機理開展廣泛的研究,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糧食、能源和環境問題。
  • 我國科學家頂刊發文 解析古老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原子結構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是規模最大的太陽能轉換過程。光合生物通過把太陽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固定二氧化碳為有機物,同時釋放出氧,為地球上絕大多數生命提供食物和氧氣。光合生物是自然界最高效的太陽能固定「機器」,平均每年通過光合生物的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陽能約為人類所需能量的10倍。
  • 強過水熊蟲,只要抱成團,這些細菌能在外太空存活3年
    量產微型機器人本周發表於《自然》的一項研究介紹了一種可以四足行走的微型機器人[1]。這些小裝置只有40-70微米長,和草履蟲差不多大,通過雷射控制在表面上爬行。這些迷你機器人可以進行量產——加工4英寸的矽片,就能製造出大約100萬個。目前,它們的功能還非常有限,移動速度也比現有的遊泳微型機器人慢。研究者希望未來能為它們加入更加複雜的設計,並實現醫療等方面的應用。太空細菌只要「抱成團」,有些頑強的細菌在外太空待上3年也能活下來。
  •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細菌有望通過人工光合作用生產太陽能
    貴金屬的位的發行給微生物以打開光進入太陽能燃料的能力,報告一個Nanowerk文章。熱乙酸穆爾氏菌通常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從研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入硫化鎘納米粒子對細菌的細胞膜的外部。硫化鎘可以吸收光。當嫁接到細菌上時,它們充當了能夠進行人工光合作用的半導體。熱乙型支原體-CdS能夠將陽光和二氧化碳轉化為可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