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防得住疫情,聞得見茶香

2021-01-14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福州3月8日電 時值春種備耕時節,安溪大地寒意漸退,暖陽普照。疫情之下,如何抓防疫、促春耕、保豐收。記者近日採訪發現,福建省安溪縣未雨綢繆,見招拆招,確保防疫、農時兩不誤。

本地採茶工幫忙

人勤春來早,採茶正當時。在安溪縣長坑鄉祥泉村,茶農張仁和告訴記者,他承包了幾十畝茶山種植鐵觀音茶,今年茶葉長勢茂盛,春茶飄香待採,但受疫情影響,採摘工短缺成了他的「燃眉之急」。

在當地,像張仁和這樣請不到採茶工的茶農還有不少。因此,祥泉村立即組織村幹部,挨家挨戶走訪,動員本地村民參與採摘。

日前,一份剛剛籤訂的茶葉採摘勞動合作協議,讓茶農張仁和吃了一顆定心丸。與他籤訂協議的,是本村村民王棕花,她今年要去張仁和的茶園工作。

防得住疫情,聞得見茶香,此景在安溪並非孤例。

「像王棕花一樣,今年很多本地村民加入了採茶隊伍。」祥泉村支部書記張金福告訴記者,經過排摸,今年村裡可以從事茶葉生產的有80多人,人數比去年多了一倍。

安溪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志明建議,當前疫情還未解除,可以引導錯峰採摘,重點挖掘本地採茶人員的潛力,掌握和登記其健康狀況,並做好個人安全防護措施。

農機「線上」訂單多

「現在因為受疫情影響,我們鼓勵農戶通過微信下單,勸說他們在『線上』接洽。」福建安溪興發農機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新發說到。

這幾天,該公司通過「零接觸」的方式和幾十位大客戶籤訂了多種農業機械的供銷協議。

安溪縣農技站站長林雨霖介紹,為了春耕備耕工作不受影響,已經提前做了許多「功課」,積極開展農資供應、農機作業等多種社會化服務,暢通農業生產必需的農業生產物資供應運輸渠道。

疫情防控期間,奔走于田間地頭的農技人員就像及時雨,為農民送農資、送農機、送技術,更送上了信心。

當下,時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備戰春耕生產的重要時段,安溪縣將各項政策「紅包」及時送到農戶手中,打出一系列「組合拳」,開啟這一年的「別樣春耕」。開展專業技術指導,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衛生防疫和生產技術指導;積極搭建產銷平臺,組織首批10家龍頭茶企與新電商平臺拼多多結成「安溪縣茶產業新品牌聯盟」,通過產銷直連、資源扶持、研發建議、數位化賦能等舉措,推進傳統茶產業升級;做好茶葉種植保險,投入200萬元開展財政補貼型茶葉種植保險,對縣內茶葉種植進行統一投保,增強茶農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協調購置防疫物質,與相關部門加強溝通,為茶葉企業協調平價口罩,為企業後續生產提供足夠防疫物質;加大出口扶持力度,對茶葉出口企業,第一季度出口茶葉檢測費用給予補助,每家企業最高補助3萬元。

安溪茶農只爭朝夕,搶抓農時,擘畫了一幅綠色新圖景,為「一手抓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手抓經濟民生保衛戰」注入強勁動能。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福建安溪:人才助力茶瓷香三大產業融合擦出別樣火花
    安溪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縣,擁有包括鐵觀音製作技藝、竹藤編、高甲戲、南音、木偶等,一大批珍貴的「非遺」瑰寶。近年來,安溪充分發揮非遺人才的優勢,傳承發展非遺傳統工藝,逐步打造特色區域品牌,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出產業價值。
  • 安溪三男子,非法獵捕野生動物被刑拘!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竟然還有人敢捕殺野味。安溪警方成功破獲兩起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抓獲三名涉案人員。安溪金谷鎮的鄭某勇和鄭某海聽說野生動物「熱補」,燉湯給孩子喝對身體好,就相約持自製槍枝去打獵。
  • 安溪鐵觀音開放了網絡課程
    出身安溪茶鄉,樂享關乎茶與生活點滴感悟。了解更多鐵觀音知識可以加茶農【htgy6699】知茶,懂茶,分享茶經驗才是我們的初衷。近日,安溪鐵觀音課程在MOOC(慕課)上線,廣大鐵觀音愛好者多了一個了解、學習鐵觀音的平臺。
  • 堅守有機生態之路,安溪鐵觀音滬上綻光芒
    周澤江主席在致辭中特別提到,今年疫情後市場對有機產品的需求不斷加大,有些企業已經生產都來不及供求,證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越來越期望。品鑑會上,品雅有機茶與悅居奧萊,上膳源,泉素,普朗克,秦邦吉品,敘友茶葉、靈宵茶葉、北京有機俱樂部等十幾家渠道商籤約合作。
  • 安溪最低溫或將達到……
    安溪最低溫或將達到…… 2021-01-05 2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安溪天空上演「天狗食日」
    安溪天空上演「天狗食日」 2020-06-22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安溪:猜燈謎,學五中全會精神
    安溪:猜燈謎,學五中全會精神 2021-01-07 2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國茶產業標準化高峰論壇暨標準化工作年會在安溪舉行
    11月6日,全國茶產業標準化高峰論壇暨標準化工作年會在「中國茶都」福建安溪召開。全國茶界的大師泰鬥、頂尖專家齊聚一堂,共商茶事、共話發展,為中國茶產業標準化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能。安溪是全國重點產茶縣,擁有安溪鐵觀音、黃金桂、本山、毛蟹、梅佔、大葉烏龍等國家級茶樹良種。
  • 由國家貧困縣到全國百強縣,安溪脫貧模式成典範
    更廣為人知的是安溪是鐵觀音的故鄉,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1424.38億,位列全國茶葉類第一位。 但或許大家不知道,安溪還曾經是全省最大的貧困縣,1985年貧困人口31.37萬人、佔全縣人口39.6%。在中央和省市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下,經過多輪大規模扶貧,實現由貧困摘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國百強的三大歷史跨越。今年的政府報告上指出:今年需再減少貧困人口達1000萬以上。
  • 茶香嫋嫋,便是好時光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感嘆世間好酒者多,懂茶者少。那麼從有茶文化開始,對茶的講究可謂是一門既博而深的學問。從茶葉產地,水,品種,茶具,茶色等等,那麼今天我們單說茶之香韻。茶葉的香氣,其中化學成分複雜,據研究有幾百種之多。好茶可以說都是芳香撲鼻的,如果有青草氣和煙焦氣,一般可以說是加工工藝上的失敗。但各種茶的茶香是不一樣的。
  • 【萬裡茶道集結賽】湖北:漫步幽幽古巷,攜一脈茶香尋味靈秀荊楚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黃康 通訊員 施夢羽)一片承沐風露霜華的新綠芽葉,穿越萬裡凝結了茶香靈韻;一條刻盡滄桑轍痕的青石板街,古樸瓦礫映現出歲月斑駁;一段鼎盛昌華似錦的城市記憶,車船沓來見證著時代風雲。漫遊荊楚,嘆神州中南寶地,如明珠落於江漢。
  • 安溪推進強基促穩築牢基層穩定堡壘
    黨員樓長制是安溪推進社區管理創新,貫徹泉州市委「強基促穩」專項行動的一個縮影。    安溪是人多地廣村居多,社情民意複雜多元,矛盾糾紛點多面廣,社會治理壓力很大。鄰裡之間應多份寬容、多份謙讓……」5月15日,安溪法院官橋法庭法官吳瑜虹來到駟嶺村巡迴審判,成功調解一起因翻建房屋引發的相鄰糾紛。    強基促穩,重在基層。將庭審現場搬進山旮旯,把鄉村不和諧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這樣的巡迴辦案在安溪已是常態。    聚焦問題化解,急群眾所急。
  • 臺胞捐建安溪沼濤中學與臺灣院校締結姐妹校
    臺胞捐建安溪沼濤中學與臺灣院校締結姐妹校 >   中新網安溪5月28日電 (安僑 孫虹)由臺胞陳沼濤先生在福建省安溪縣捐建的沼濤中學,日前與臺灣慈濟技術學校正式締結姊妹學校。
  • 臺灣烏龍茶與安溪鐵觀音有什麼不同?
    閩南烏龍茶主產於福建安溪一帶,最著名、品質最好的是安溪的鐵觀音。
  • 福建安溪一中鄭力彰同學榮獲全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銅牌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學鄭力彰同學榮獲全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決賽銅牌!  2020年11月18日,2020年第34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決賽)獲獎名單揭曉,安溪一中鄭力彰同學榮獲全國銅牌,為「強基計劃」加碼!
  • 烏龍茶香高耐泡,極具品味又不失低調
    閩南青茶,主要產於福建南部的安溪縣、永春縣、平和縣等地,其中以安溪鐵觀音為代表,其他還有毛蟹、黃金桂、本山、永春佛手等品種。閩北青茶,主要產於崇安、建甌、建陽、水吉等地,閩北青茶中以水仙和烏龍的品質較好,閩北青茶的主要品種包括閩北水仙(崇安水仙、建甌水仙、水吉水仙)和閩北烏龍。
  • 安溪設立專門調解委員會 「掛號問診」有一套!
    在安溪,不再是一個艱難的選擇。隨著交通事故專門調解委員會的成立,訴訟、調解和仲裁無縫對接。當事人可以便捷地在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和司法調解之間切換。「過去是辦案民警『一包到底』,如今可以『自由選擇』,不但減少辦案民警工作量,還提高糾紛調解效率。」安溪縣交警大隊大隊長張振良說,此舉有效破解百姓「訴累」,公職人員「累訴」的窘境。
  • 深耕主業 堅守「糧心」——安溪農發行全力支持地方糧食安全
    面對著這個刻不容緩的糧食安全問題,安溪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把中心糧庫二期項目列入當年度重點攻堅項目,計劃通過建設高標準、高規格的現代化糧倉,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但項目立項後,項目卻遲遲未開工,在得知該情況後,該行迅速找到項目業主了解情況,原來該項目建設地點位於山坡,土方建設量大,原規劃資金遠遠滿足不了項目實際建設需求,但由於項目收益低、補貼少、回報率低,遲遲未獲得銀行的貸款承諾,導致這關乎百萬安溪人的民生工程可能因為資金問題擱淺。
  • 安溪探茶:賣茶者說,對於老茶蟲,鐵觀音才是最有滋味的茶
    不久前到福建安溪探訪鐵觀音,沒有想到遇到清冷的茶葉市場與超低的鐵觀音價位。鐵觀音茶從當年的清高王子,似乎一下子被打入了十八層地獄,不僅當年的行情不在,很多人對鐵觀音茶避而遠之了,不買、不喝,甚至都不說了。
  • 茶香嫋嫋
    每每讀到清代納蘭詞「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真恨不得端起茶來豪飲一口,敬古人風雅,敬肝膽相照。   品茶與參禪,自成一體。《五燈會元》裡記載了趙州禪師「吃茶去」的公案。趙州禪師對到訪的人,無論生熟,都勸誡以「吃茶去」三個字,故有「禪茶一味」之說。從前讀書,閱此公案總也不解。某日在求真軒,與大家敘談間豁然開朗,原來懂得茶就懂得了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