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歐拉恆等式

2020-09-05 獨佔一江秋

任何人看到歐拉恆等式而不覺得震撼,那麼他就不可能成為數學家。 ——數學王子高斯

人類歷史上產生過很多的數學家,其中歐拉就是數學家中的佼佼者,作為18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幾乎每個數學領域都能看到歐拉的影子。

歐拉13歲上大學,15歲本科畢業,17歲碩士畢業,20歲進入科學院工作,23歲成為教授,26歲已經是他們國家數學所的所長了,是不是感覺像是別人家的孩子。他的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讓他學神學,他覺得太簡單又輔修了數學,這時他的數學天賦的光芒就已經無法掩飾,被當時的數學家伯努利稱為「天生數學家」並加以培養。

歐拉是科學史上最多產的一位數學家,從19歲發表論文開始到他76歲去世,半個多世紀寫下了浩如煙海的書籍和論文,他周圍的人評價他寫論文就像吃飯喝水般簡單,上帝可能覺得他太能幹了,在他不到30歲時讓他右眼失明了,但是並沒有阻止他進行研究。他60歲左右時,雙眼完全失明了,但他仍以驚人的毅力與黑暗搏鬥,甚至在一場大火把他大部分的成果給燒毀之後,他憑著驚人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把損失彌補了回來,還不時有新的成果產生。在他的晚年,歐洲所有的數學家都稱歐拉為導師。

真正讓歐拉一戰封神的就是我們今天提到的歐拉恆等式:


這個公式被稱為「上帝創造的公式」「數學中最美的公式」。它美在哪裡呢?它將數學中最重要的常數(自然對數的底數e、圓周率π、虛數i以及數字中最常見的0和1)緊密聯繫在一起,讓人不由地感嘆數學的魅力。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幾個常數:

  • 自然對數的底數e 這個數是怎麼來的呢?這得從一個借錢的故事說起,一個地主借給一個窮人一塊錢,規定年利率為100%,一年結算一次,地主第二年就能拿到2塊錢;後來他規定半年結算一次,半年後他拿到1.5元,一年後他可以拿到1.5*1.5=2.25元;地主很高興,他又規定一年結算3次,一年後的本利和是

地主更加高興,以為每年只要分期次數越多,一年就可以拿到越來越多的收益,但是令他苦惱的是隨著分期的增多,連本帶利的總和不能突破一個上限,歐拉把這個

的極限記為e,e=2.71828... 即自然對數的底數。

  • 圓周率π 這個沒什麼好說的,我們很多人都清楚,就是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很早開始像阿基米德、張衡、祖衝之等數學家就開始研究圓周率了。π=3.1415926...

  • 虛數i 說到虛數就得好好說一下數的發展歷程。像0,1,2,3...這些稱之為自然數,後來人們發現很多相反意義的數,像-1,-2...於是便有了整數,整數包括正整數,0,負整數。0和正整數稱為自然數。再後來人們在分配物品時,發現5件物品4個人分得到的不是整數,於是便產生了分數,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再後來有人在研究直角三角形時發現,如果兩個直角邊都是1,那麼斜邊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分數,他們把這種除不盡又不循環的數稱之為無理數,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為實數。進入19世紀,數學的發展已經登峰造極了,但有些人發現一旦對複數開平方,這個式子就沒法運算下去了,於是虛數i產生了,符號「i」表示-1的平方根。實數和虛數統稱為複數,自此,數的概念就已經很完善了。

我們能夠看出,以上這三個重要的常數根本沒有啥直接的關係,但是神奇的歐拉硬是把他們結合在了一起,而且還是這麼完美。

數學在外行人看來可能只是一堆無聊的符號,但在數學家眼裡,它們是這個宇宙最深奧的秘密,是大自然的運行法則。難怪有哲學家說,語言是人類的哲學,數學是上帝的哲學,當我們能真正領悟這一點時,或許我們就能真正感受到「歐拉恆等式」的魅力吧。

相關焦點

  • 數學裡最美的恆等式——歐拉恆等式
    比較公認的觀點是著名的歐拉恆等式e^(iπ)+1=0,因為這個公式精簡卻無比美妙。e、i、π、1、0不正是數學中最常見、最重要的五個常數嗎?萊昂哈德·歐拉是18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作為一個多產的數學家,歐拉貢獻不可估量,他提出了許多對現代數學不可或缺的概念。在歐拉的一生中,它出版了885份關於關於數學和其他學科的論文和書籍。
  • 最美的公式——歐拉恆等式
    要說歐拉公式,首先就得說說歐拉這位數學天才,歐拉是歷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也是各領域(包含數學的所有分支及力學、光學、音響學、水利、天文、化學、醫藥等)最多著作的學者。歐拉今天的重點,就是歐拉公式,首先從一個恆等式開始說起,下面這個公式被稱為歐拉恆等式,是歐拉公式的一個簡單特例,但是卻美妙異常,被譽為最美公式。
  • 歐拉恆等式:完美的數學公式
    作為一個多產的數學家,歐拉貢獻不可估量,他提出了許多對現代數學不可或缺的概念。在歐拉的一生中,它出版了885份關於數學和其他學科的論文和書籍。即使是後來失明了,他仍然筆耕不輟。歐拉在失明之後還打趣地說:「現在我就更不會分心了。」 以勤奮著稱的歐拉,用他那驚人的記憶和心算能力彌補了視力的喪失。在歐拉一生豐碩的成果中,有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式被譽為「上帝創造的公式」,那就是歐拉恆等式。
  • 歐拉恆等式:數學史上的真正完美公式!
    作為一個多產的數學家,歐拉貢獻不可估量,他提出了許多對現代數學不可或缺的概念。在歐拉的一生中,它出版了885份關於關於數學和其他學科的論文和書籍。即使是後來失明了,他仍然筆耕不輟。歐拉在失明之後還打趣地說:「現在我就更不會分心了。」 以勤奮著稱的歐拉,用他那驚人的記憶和心算能力彌補了視力的喪失。
  • 「上帝創造的公式」——歐拉恆等式
    歐拉恆等式是上帝的公式。我們凡人只能看看就行了,試圖理解它,上帝會笑的。
  • 歐拉公式——真正的宇宙第一公式
    歐拉公式是數學裡最令人著迷的公式之一歐拉恆等式是>這條恆等式第一次出現於1748年歐拉在洛桑出版的書Introduction,它是複分析的歐拉公式特例。令x=π代入上式,則可得出歐拉恆等式
  • 數學界的老師-歐拉|偉大的數學大師系列
    歐拉的父親希望歐拉成為一名牧師,但約翰·伯努利親自登門苦勸歐拉的父親允許歐拉學習數學: "Euler註定要稱為大數學家, 而非牧師",最終 Paul 在勸說下同意兒子攻讀數學, 從此開始了 Euler 燦爛非凡的學術生涯, 並成為數學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 歐拉公式的證明_歐拉公式推導過程
    打開APP 歐拉公式的證明_歐拉公式推導過程 發表於 2017-11-28 19:59:14   在任何一個規則球面地圖上,用 R記區域個 數 ,V記頂點個數 ,E記邊界個數,則 R+ V- E= 2,這就是歐拉定理,它於1640年由Descartes首先給出證明 ,後來 Euler(歐拉)於1752年又獨立地給出證明,我們稱其為歐拉定理,在國外也有人稱其為Descartes定理。
  • 「 歐拉 」 家族
    >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中,歐拉方法,命名自它的發明者萊昂哈德·歐拉,是一種一階數值方法,用以對給定初值的常微分方程(即初值問題)求解。歐拉方法是一個一階方法,意味著其局部截斷誤差(每步誤差)正比於步長的平方,並且其全局截斷誤差正比於步長。歐拉方法經常應用於作為構建一些更複雜方法的基礎,例如,預估-校正方法。舉例:
  • 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歐拉恆等式?
    之前解釋過歐拉對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的解釋,也探討了著名的皮克定理是如何發現、探索、猜想和證明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一個相關的知識
  • 數學界最著名、最偉大、最美麗的公式之一——歐拉公式
    歐拉公式是什麼?歐拉公式是歐哈德·歐拉在十八世紀創造的,是數學界最著名、最美麗的公式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涉及到各種顯然非常不同的元素,比如無理數e、虛數和三角函數。:θ= π,我們得到了著名的歐拉恆等式。
  • 《後浪》刷屏|智能家居技術「前浪」解讀「歐拉恆等式」
    就寫兩個題目:分別是號稱最美數學公式的歐拉恆等式,和號稱最美物理公式的麥克斯韋方程。選擇它們的原因有二:一是它們確實充滿美感,似乎觸及了上帝的心思。二是我是最近才搞明白這些事情,寫個筆記記錄下來。五一假期後開工第一天,從歐拉公式開始!考慮到公式的輸入實在是麻煩,所有涉及公式我們就手寫。從微積分到歐拉恆等式歐拉恆等式就長這個樣子。很簡單的一個式子,聯繫了1,0,虛數單位i,和兩個超越數e和π。沒有多餘的東西。歐拉恆等式從哪來的呢?
  • 淺析最美數學公式——歐拉公式之推導歸納
    本文是基於作者在高等數學和複變函數這兩門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整理並總結了有關於大家熟知的歐拉公式在不同數學分支裡的詳細推導方法和推導過程, 以便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和借鑑。學習過高等數學的的人都學過歐拉公式, 還知道歐拉公式是指以歐拉命名的諸多公式之一。
  • 數學中最優美的公式——歐拉公式,這是一個越看越美的公式!
    歐拉公式是數學中當之無愧的最美公式,公式中包含著深刻的數學思想,也隱含了宇宙的哲學原理,其形式相當優美和迷人。e^iπ+1=0這個恆等式叫做歐拉公式,最早是由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在1740年發現,高斯曾說:「如果一個人第一次看到這個公式而不感受到它的魅力,那麼他不可能成為數學家。」
  • 三角恆等式,你不知道的事
    在△ABC中,有很多漂亮的三角恆等式,而且有些恆等式在高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面先給出幾組漂亮的三角恆等式,在舉例說明其在高考中的應用.
  • 2021初中七年級數學知識點:三角函數的恆等式
    數學上,恆等式就是無論其變量如何取值,等式永遠成立的算式。   三角函數的恆等式   任意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海倫公式):S^2=p(p-a)(p-b)(p-c),p=(a+b+c)/2,a.b.c為三角形三邊。
  • 初中數學重點知識點梳理:恆等式證明
    .本講主要介紹恆等式的證明.首先複習一下基本知識,然後進行例題分析.把一個代數式變換成另一個與它恆等的代數式叫作代數式的恆等變形.恆等式的證明,就是通過恆等變形證明等號兩邊的代數式相等.證明恆等式,沒有統一的方法,需要根據具體問題,採用不同的變形技巧,使證明過程儘量簡捷.一般可以把恆等式的證明分為兩類:一類是無附加條件的恆等式證明;另一類是有附加條件的恆等式的證明.對於後者,同學們要善於利用附加條件,使證明簡化.下面結合例題介紹恆等式證明中的一些常用方法與技巧.
  • 數學|歐拉公式的簡單證明
    一 什麼是歐拉公式在數學中,sin函數和cos函數是最近乎完美的周期函數,e是自然對數的底,i是數學界中唯一一個平方為負的數字,這幾者一般很少有聯繫,而歐拉公式則很完美的將它們聯繫在了一起,且關係簡單明了:圖1 歐拉公式相信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這個公式會覺得不可思議,三角函數怎麼會和指數函數有這麼直接的關係,現在不妨來看看它的一個簡單證明
  • 歐拉乘積公式中的有趣結論與黎曼Zeta函數
    繼續前一篇有關歐拉級數的文章繼續探討歐拉級數給我們帶來的不可思議的結論:首先進行如下變換:整理得:然後用第一行減去第二行就得到兩個神奇的有關π的美妙級數:讓我們繼續回顧上面的兩個等式,第一行減去第二行:我們又得到一個優美的有關
  • 此「歐拉」非彼「歐拉」 你可真正了解歐拉?
    阿基米德的「給我一根槓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豪言壯語,牛頓因為砸在頭上的一顆蘋果而引發萬有引力定律,高斯從小就展現的數學天分,這些都是學生時代耳熟能詳的典故,唯獨沒有關於歐拉的。相對於其他三人,歐拉的人生簡直少了許多戲劇性。但是,作為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歐拉的人生不得不讓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