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高發期可能要來了,但三北防護林卻老了

2020-12-05 澎湃新聞
三北造林英雄熱合曼在僅剩的一棵榆樹旁修整沙土。 新華社 資料

       在北方,沒有沙塵的春天或許真的不是春天。颶風黃沙、遮天蔽日,用來形容4月15日的沙塵天,一點也不為過。

       內蒙古大部、寧夏北部、陝西北部、東北地區西部、華北大部、黃淮北部……這已經是今年北方所經歷的第7次沙塵天,其中兩次還為強沙塵暴,遠高於去年同期的3次。與前幾年的「低調溫順」相比,我國或將進入了新一輪的沙塵暴高發期。

沙塵暴有高發趨勢

       來源於中國氣象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共出現7次沙塵天氣過程,包括4次揚沙、2次沙塵暴和1次強沙塵暴。2013年沙塵天氣過程總數則是6次。

       豐富的沙源、強風和空氣不穩定性是沙塵天氣形成的3個必要條件。「冬天降水少,土壤溼度低,解凍以後的土壤相對疏鬆,遇風很容易刮起來。」中科院院士吳國雄說。

       而此次,強烈沙塵天氣的大範圍出現讓專家們再次提到了沙塵暴爆發周期規律的說法。

       早在2005年,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比對了1960年到2000年我國北方地區春季的沙塵暴數據後發現,春季沙塵暴存在明顯周期變化,絕大部分地區的沙塵暴周期均集中在2年左右和5到6年兩個周期段。

       而中科院大氣所的一位研究人員則告訴記者,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沙塵暴爆發出現周期性趨勢,即每隔10年左右年就相對有一次大爆發。而2003年到2013年期間,被視為沙塵暴發的瓶頸期。

       「今明兩年有可能進入高發期。」該研究員說,沙塵天氣已經顯示出明顯的周期規律,我國有可能進入新一輪沙塵暴頻發期,而這有可能和太陽黑子的活動規律有關係。

       其實,2004年,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員李棟梁就曾提出這一說法,並預計2030年前後,中國北方沙塵暴將進入新一輪的相對活躍期。

       不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舫卻表示,不能以一次或兩次沙塵暴的出現,就作出我國沙塵暴有復發趨勢的斷言。

       對此,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員穆桂金說,從觀察來看,沙塵天氣在次數上沒有明顯增多趨勢,但是強度和影響範圍上卻有增加,這可能與日益豐富的塵源有關係,如建築揚塵的增多,綠洲新墾土地面積的快速增長等。

防護體系有短板

       此次沙塵天氣的強勢影響,在很多專家看來,這與防護體系出現的短板有著很大的關係。

       從1979年起,我國開始實施的三北防護林工程,這對我國東起黑龍江西至新疆的萬裡風沙線起到了非常大的抑制作用。不過,近兩年來,其防護能力卻出於一些原因變得薄弱。

       楊樹是三北防護林的主要樹種之一。

近些年來,當時栽種的樹木進入了過熟衰老期,三北防護林出現較大規模的死亡。以北京上遊的張北地區為例,2013年數據顯示,整個壩上地區現有楊樹防護林152.9萬畝,其中141.8萬畝已達到過熟期,且伴隨著缺水問題,衰死和瀕臨衰死面積高達50.7萬畝。

       樹木老了,需要進行更替,有的地方則需要考慮換樹種。沈國舫說,樹木更替期間,防護林的防沙能力會受到一定的削弱。

       「現在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考慮更換樹種,如樟子松,或者栽植一些灌木,不過既有的投入依然實現不了成本的全覆蓋。」沈國舫說。

       2000年,我國北方地區連續出現了12次超強沙塵暴,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隨後啟動。而由於後續補助力度低等狀況,也有部分苗木會旱死或自然死亡後,沒有及時補植補造的情況出現。

       此外,既有防護體系的建設仍集中在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方。「沙塵的治理目前還局限於對農田和工程造成危害的地區,綠洲之外的沙漠地方,無論是科技力量還是資金力量,幾乎沒有。」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的一名研究員告訴記者。

關注春季第一場風暴

       每年3月中至4月初,北方地區都會有一場很強的沙塵天氣,或焰變成強風、濃密度沙塵混合的黑風暴災害天氣。這是穆桂金一直強調的要特別關注的早春「第一場風暴」。

       在穆桂金眼中,這恰恰是最危險的一次沙塵天氣,「這個時候,植物還未發芽展葉,防護體系的作用還發揮不出來,農田也基本沒有作物覆蓋,多種因素下經過一系列天氣過程孕育形成。」他告訴記者,4月15日,全國範圍內的沙塵天氣就是這樣一次強天氣過程。

       不過,這個問題也只是剛剛開始受到科研人員的重視。如何從防護模式、防護體系結構以及防護材料上做出調整已經在穆桂金等人的考慮過程中,「比如說,更準確地確定防護區位和範圍,能否用一些人工材料,或選培育特殊樹種在一些防護的關鍵部位做一些重點的防護等」,穆桂金說,現在還沒有大範圍的有效辦法。

       在專家看來,現在是時候要對多年的風沙治理經驗進行總結和梳理,即要在基本防護體系已經建立的基礎上,從以往的大範圍的面上治理,轉到具體的細節點上。而這需要新的科學技術支持,也需要管理和建設思路的轉變。

       近些年來,戈壁上的道外行駛帶來的影響開始受到關注。「歷經百幾千年形成的礫石覆蓋層受到破壞後,一旦遇到強天氣過程就形成了很豐富的塵源。」穆桂金說。

       預警系統的完善也在進一步考慮之中。上述大氣所研究員說,要加強對沙塵暴預警系統的建設,尤其是在沙源強度的估算上,這直接影響著預報的準確度。

       

相關焦點

  • 三北防護林擋得住沙塵暴嗎?
    治理沙塵暴真的可以指望防護林嗎?我們一起直面這些疑慮。「砍掉防護林」是無稽之談這些年,不少北方人感覺風比以前少了。與此同時,沙塵暴少了,霧霾多了。於是,有人開始懷疑為了治理沙塵暴而種的防護林,在攔截沙塵的同時把風也擋住了。甚至認為「應該砍了三北防護林,寧願忍受沙塵暴,也要讓風把霧霾吹走」。三北防護林真的導致大風減少嗎?
  • 高考地理小專題——三北防護林
    1978年11月25日,我國啟動了世界最大的防護林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簡稱:三北防護林工程),是我國在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建設的大型人工生態林工程。40年來已累計完成造林面積4614萬公頃,三北工程區森林面積淨增加215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5.05%提高到13.57%,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下圖為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區域範圍圖。
  • 政協委員廖理純:防護林能減輕霧霾 建議在山地造林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 昨日(1月24日),本報報導了位於河北張家口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對於網傳「防護林擋風霧霾增多」的說法,林場職工和專家均不認可。正在召開的北京「兩會」上,市政協委員廖理純告訴記者,防護林的主要功能不是防風而是「固沙」,而且樹木還可以吸收霧霾中的二氧化硫,並有效增強降雨改善空氣品質。
  • 三北工程建設30年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成效顯著
    國家重點工程三北工程建設30年取得了多方面的建設成果,其中一個突出成果是,30年始終不懈地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取得了突出成效。共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3億多畝,每年減少輸入黃河泥沙3億噸。    三北工程自1978年上馬以來,將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作為一項主要任務。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沙塵暴成因及防禦策略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沙塵暴成因及防禦策略 2013-04-25 12:2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躲過颱風,魚病高發期又要來了,管理好你的魚缸
    所以白點病、細菌性腸炎、水黴、炸鱗、感冒都來了。導致這些魚病的,往往不是因為明顯的失誤,而是細節的疏忽。圖片來源丨themossyblogster很多人在考慮夏天要不要用加熱棒,至少在中伏天裡,大家正愁著怎麼給魚缸降溫,跟本不需要加熱棒的出現。但現在是時候讓它們上場了。
  • 苗木人注意,蟲害高發期來了
    這個階段,不僅要做好苗木施肥、除草、萌櫱等工作,還需要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下面小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六月份病蟲害及主要防治措施,僅供借鑑。六月份主要病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廣翅蠟蟬、介殼蟲等。蚜蟲主要危害的苗木有紫薇、玉蘭、紅葉李、海棠、垂柳、大葉黃楊、櫻桃、石榴等苗木。
  • 「草原衛士」鄭柏峪:北京沙塵暴不是沙暴,植樹固沙不能治本
    北京是風沙活動和沙塵暴的高發區之一,一位女士將紗巾圍住面部走過天安門廣場。 澎湃新聞記者 劉行喆 圖        北京及周邊的沙塵暴來自內蒙古等地區的沙漠嗎?植樹固沙是否能遏制沙塵暴的發生?他認為,北京的沙塵暴是「塵暴」而不是「沙暴」,其降塵並不是來自於沙漠中的沙子,而是來自於草原中那些乾涸的鹽湖。鹽湖盆中極細的、含有鹽鹼的粉塵不僅是華北的「塵暴」的罪魁禍首,也是荒漠化加劇的重要因素。他將他的實驗和思考發表在他的新書《查幹諾爾傳奇—一個老知青如何面對荒漠化》中。
  • 團霧高發期來臨,如何安全行車?
    團霧高發期來臨,如何安全行車?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冬天要來了
  • 仇保興:中國進入水汙染事件高發期
    文章稱,中國城鎮化率在2011年後達到50%,根據國際經驗,今後一段時期是城市水汙染事件高發期、水安全的高風險期。  在名為《我國城市水安全現狀與對策》的署名文章中,仇保興稱,從國外發達國家的發展規律來看,當城市化率達到50%以後一段時期,往往就會出現水資源、水安全的轉折點,從水量型危機轉向水質型危機,水汙染事件進入高發期。
  • 遭隱翅蟲「襲擊」 市民被「毀容」未來三個月將是高發期
    昨天,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秦曉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隱翅蟲不可能致人死亡,但如果隱翅蟲落在皮膚上被拍打,就會分泌出大量強酸性液體燒傷皮膚,所以,最好輕輕將其吹走或彈開。  市民遭「襲擊」被「毀容」  「本來以為有關隱翅蟲的內容也就在朋友圈裡看看,真沒想到竟被我遇到,臉上、胳膊上起了好多水泡,一個星期過去了,斑還沒消。」
  • 新聞背景:中國沙塵暴的四大氣候成因
    大風、不穩定氣流和豐富的沙塵源是形成沙塵暴三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沙塵暴專家最新的研究表明,影響中國北方沙塵暴的氣候因素主要有如下四個:  一、大氣環流是影響中國北方沙塵暴的主因。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李棟梁教授認為,影響中國北方沙塵暴的主要系統是位於貝加爾湖地區的蒙古氣旋,以及與其相配合的烏拉爾高壓。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塵暴
    2018年5月2日晚,印度西部和北部遭遇強沙塵暴,其以超過130千米/時的速度,經過北方邦、拉賈斯坦邦及旁遮普邦等地。沙塵暴所經之處,許多房屋被夷為平地,很多居民在睡夢中被壓死。下圖為印度西部和北部區域圖。(1)分析印度西部和北部地區頻繁遭受沙塵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