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導致的封鎖使全球人為地震減少了50%

2020-07-25 健康站
疫情導致的封鎖使全球人為地震減少了50%

依據一份最新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在2020年3月到5月的疫情封鎖期間,由於缺乏人類的活動,導致人為的地球震動平均減少了50%。

該研究由比利時皇家天文臺牽頭,另有全球其它5家機構參與。研究顯示,由人類製造的「地震噪音」在人口密度更高的地區受到的抑制更加顯著。

科研人員採集了來自全球117個國家的268個地震觀測站的地震數據。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震動減少最顯著,比如新加坡和紐約。在一些偏遠的地區震動也出現了減少。在英國康沃爾以及美國波士頓的高校和學校附近檢測到的震動比平時學校放假期間減少了20%。封鎖期間恰逢旅遊季節的國家,比如巴貝多,震動減少了50%。

這是一段安靜的時期。為了阻斷疫情的傳播,很多國家的政府在這段時間都採取了讓人們保持社交距離,關閉服務場所和工廠,減少旅遊以及人們外出旅行等政策。在這段相對安靜的時期,科研人員可以聽到以前被掩蓋的地震信號,從而可以更加清楚地區分人為製造與自然形成的地震噪音之間的區別。

自從廣泛使用地震儀檢測網絡開始檢測地球活動以來,這段安靜時期是人為地震噪音受到抑制持續時間最長最大的一次。

人為製造的地震通常會在聖誕節,新年,中國農曆新年,周末,以及夜間減少。但這次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的封鎖政策導致的地球震動減少更加顯著。

相關焦點

  • 「全球封鎖後」!人類活動減少,地球的震動幾乎減少了一半
    毫不誇張地說,開車和旅行、挖掘和建築、工業,甚至是體育賽事均會引起高頻地震噪聲的持續背景嗡嗡聲。現在,由於COVID-19大流行導致的全球封鎖,世界正經歷有記錄以來人為地震噪音最顯著的減少。世界各地數以百計的地震監測站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和了解地震和火山活動,以及記錄海洋膨脹甚至大氣壓力。這些信號需要從人類活動的噪音中分離出來,而人類活動的噪音是相當無情的。在特定的時間——周末和晚上,以及聖誕節和中國新年等節假日——這種噪音會明顯減弱,但實際上從未停止過。人類的噪音現在也沒有完全停止,但減少的幅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連續幾個月下降了50%。
  • 新冠隔離期間全球地震噪音大幅降低:降幅達50%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報導,因為新冠病毒大流行而實施的封鎖已經使得全球地震噪音降低了50%。科學家們周四在《科學》雜誌上報告稱,由於新冠肺炎的居家隔離命令,2020年的地震降噪已經成為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最顯著的全球人為地震降噪行動。
  • 研究:新冠封鎖期間由人類引起的地震震動出現顯著下降
    其中,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就對封鎖對人為引起的地球震動的影響展開了研究。結果他們發現了其所稱的有記錄以來最長、最安靜的地震噪音。隨著人口流動的減少,2020年的碳排放和空氣汙染在不同時間點都出現了顯著下降,空氣汙染甚至在某些城市還提高了太陽能電池板的產量。新研究則集中在由地球振動產生的地震噪聲上。
  • 地震科學家研究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全球進入「不尋常的平靜期」
    安徽省地震局遏制新冠病毒的封鎖措施導致地球表面的震動急劇減少,因為人們大大減少了活動。地震學家能夠測量地震到達地球表面時產生的震動。他們的儀器還能測量嘈雜的人類活動產生的震動,比如擁擠步行區的沉重腳步聲、車輛交通、工業操作和喧鬧的體育場人群造成的「足球地震」。
  • 疫情封鎖限制措施並不是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公報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國為抗擊疫情採取了封鎖限制措施,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並未因此顯著降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仍保持在創紀錄水平。公報說,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全球工業放緩,但這並沒有遏制溫室氣體排放、溫度上升、極端天氣、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等氣候惡化現象。疫情封鎖限制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許多汙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但並未對因歷史累積和當前排放形成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產生顯著影響。實際上,疫情期間的碳排放波動並不比正常年份更大。
  • 最新研究表明,本次疫情的封鎖,幾乎不能改善「全球變暖」
    最新的研究發現,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國際流動封鎖期間,溫室氣體和空氣汙染物的排放雖然急劇下降,但對我們這個變暖的星球卻幾乎沒有影響。到2030年,全球溫度將僅比預期低0.01℃。研究已經確定,隨著全球因新冠大流行而關閉了運輸系統,溫室氣體排放量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危機的高峰期,全球每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下降了17%。下降幅度在4月份達到頂峰,全球範圍內的CO2,氮氧化物和其他排放量下降了10-30%,這主要是由於地面運輸的減少。
  • 一場新冠疫情,讓科學家從地震波裡看見人類「安靜下來」的成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後,人類史無前例的一起「安靜」了下來,而這一切變化都清清楚楚地呈現在地震學家們的眼前。當人類終於安靜下來不只地球會產生地震波,人類的各種活動也會,大至飛機起降、採礦活動、鑽探;小至一場美式足球賽、搖滾演唱會,都能在地震儀的協助之下觀測到。
  • 疫情所致全球封鎖對氣候變暖影響幾何?結果跟你想的也許不一樣
    月4日,法國巴黎凱旋門 圖片來源:Cyril Marcilhacy/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近日,研究人員在《自然—氣候變化》發表研究稱,為阻止新冠病毒傳播而進行的全球封鎖,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 ...採取的封鎖措施導致汙染排放大幅減少,但局部地區仍出現嚴重霧霾
    2020年6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COVID-19封鎖導致全球空氣品質改善的病毒前後圖像可能無法描繪出完全準確的畫面,至少在中國是這樣。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導,雖然在封鎖期間汙染排放有了大幅減少,遠遠超過了中國在北京奧運會前用於臨時治理空氣汙染的「奧運藍」努力,但是其他涉及複雜大氣化學和氣象變化的因素抵消了減排的影響。這導致北京和中國北方其他城市在COVID-19封鎖期間的空氣品質出現了反常的惡化。
  • 科學家們用地震儀監測發現:封鎖期間人類地震噪音振幅降低80%
    科學家們用地震儀監測人類的活動,比如開車等,觀察到全球人類活動地震噪音驟降。地震儀探測到的所有這些活動都與科學家真正感興趣的自然界震動聲混合在一起,比如地震、火山和山體滑坡等。倫敦皇家霍洛威大學(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地震學家保拉·科萊梅耶爾(Paula Koelemeijer)說:「我們認為它實際上是一種『地震限制波』,在全球範圍內移動。
  • 疫情導致動物園收入銳減 全球動物保護工作恐受創
    資料圖(圖源:法新社) 海外網10月5日電據BBC新聞網10月1日報導,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資金危機導致英國動物園的重要保護工作面臨風險
  • 人為地震頻率超過自然地震?USGS數據:可以引發5級以上地震
    作者:文/虞子期 在科學中,地震的發生是一個正常的現象,而一般來說,地震的種類還是有多種的,最為常見的就是人工地震和自然地震,自然地震在全球幾乎每天都有,只是等級大小的問題,而相對於人工地震(或人為地震)來說,並不是很多。
  • 全球封城進行時:人類行為最小化,地球自轉等活動受到影響
    由於人類活動的減少,研究人員發現,不同地區的空氣狀況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改善,地球的自轉活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比利時皇家天文臺地震學家Thomas Lecocq甚至表示,隨著地震噪聲(即地球地殼震動的活躍度)的下降,探測器能夠發現震級較小的地震,這促進了火山活動和其他地震活動的監測工作。
  • 疫情來臨,街頭空無一人,地質專家卻樂翻了天
    疫情期間,我們的社交活動明顯減少了,工業生產顯著減緩,旅遊業更是一落千丈。然而,科學家們發現,這段時間正是探測到的地震噪聲最「安靜」的時間。所謂的「地震噪聲」,實際上就是一種極其微弱的地震波。它由地球由地球內部的振動產生,可以通過地表的儀器檢測到。地震噪聲可以由地震,火山,還有爆炸產生,但是也可以由人類的日常活動(如工業生產和旅行)產生。
  • 研究發現美國的封鎖措施使個人噪音暴露減少近一半
    今年,隨著全球社會許多地方為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而封鎖,導致各種形式的汙染急劇下降。研究人員收集了德克薩斯州、佛羅裡達州、加利福尼亞州和紐約的近6000名參與者的數據,相當於超過50萬個日常噪聲水平讀數。這些數據是從Apple Watch和iPhone上收集的,涵蓋了大流行前以及居家令和社交距離規定實施後的一段時間。
  • 疫情隔離下,地球獲喘息機會
    封鎖後,城市不再喧鬧,也許這正是給我們的一個機會,去靜下來聽聽動聽的鳥啼、聒噪的知了,興許還會有蝴蝶扇動翅膀的聲音。03空氣品質大大改善2019年《世界空氣報告》盤點全球汙染最嚴重的前30個城市中,印度足足佔據了21個。而因疫情頒布的「封鎖令」,則極大的拯救了印度的空氣。
  • 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碳排放減少,但仍未達到聯合國每年7.6%的目標
    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碳排放減少,但仍未達到聯合國每年7.6%的目標  Connor Feng • 2020-05-20 21:
  • 外媒:新冠疫情期間是有記錄以來地球「最安靜」的時期
    外媒稱,新冠大流行使得全球人類活動暫停、企業和工廠關閉,同時交通運輸工具的使用也大大減少。一項研究通過地震儀進行了監測,發現在全球範圍內人為造成的地面震動噪聲降低了50%。據埃菲社馬德裡7月23日報導,這項日前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指出,2020年前幾個月是有記錄以來地球最安靜的時期。
  • 北京房山發生非天然地震 專家:與全球近期地震沒關
    中新網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 曾鼐)近期,全球多地發生強震。19日,北京房山區發生2.7級「非天然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部主任蔣海昆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非天然地震是由於塌陷、暴雨、人為活動等原因導致的,非天然地震不會導致天然地震;本次地震也與近期多發的全球地震「完全掛不上鉤」。
  • 封城隔離導致全球城市空氣改善,二氧化氮大幅下降
    疫情全球蔓延,很多人在家工作,汽車排量大幅度減少,很多企業被迫停工。印度看到了明顯的空氣品質改善,那麼全球其他城市如何?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雜誌的地球物理研究快報最近發表了兩篇論文,展示封鎖對全球空氣品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