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用地震儀監測人類的活動,比如開車等,觀察到全球人類活動地震噪音驟降。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大流行,地球已經知道了沒有人類的世界會是什麼樣。例如,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下降。平時害羞的野生動物已經走上街頭。地球表面本身也沒有那麼大的震動。
2020年7月23日,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十名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上撰文指出,隨著封鎖生效,人類文明給予地球的地震活動急劇下降,包括經營工廠、運營汽車或火車,甚至是舉辦音樂會。地震儀把這些活動當作一種持續不斷的噪音來接收。實際上,在工作日,當更多的人在四處走動時,這種噪音會達到峰值,而在周末當經濟放緩時,這種噪音就會下降。地震儀探測到的所有這些活動都與科學家真正感興趣的自然界震動聲混合在一起,比如地震、火山和山體滑坡等。
倫敦皇家霍洛威大學(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地震學家保拉·科萊梅耶爾(Paula Koelemeijer)說:「我們認為它實際上是一種『地震限制波』,在全球範圍內移動。無論何時在不同的國家發生封鎖,我們都能看到在某些地方地震噪音的振幅降低80%的效果。」
科學家在2011年橄欖球世界盃期間,在紐西蘭伊甸園體育場下方約25米處,用一臺地震儀探測人群的喧鬧程度。奧克蘭大學巖土工程師利亞姆·沃瑟斯彭(Liam Wotherspoon)表示:「你可以觀察信號,並根據比賽中發生的情況來追蹤噪音。當有得分的時候震動變強,當比賽結束時震動變強,當紐西蘭獲勝時震動變強,在頒獎儀式上震動變強。」
他補充道:「我們一直在監控一些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東西。人們沒有意識到他們四處走動時,地面會一直震動。」
那麼你如何區分人為的地震噪音和真正的自然界地震聲?這與頻率有關。科萊梅耶爾說:「地震的頻率通常比人類活動產生的地震信號要低。人為的地震噪音大概是4到14赫茲。而真正的地震頻率較低為1或2赫茲。」
動物也會用地震的方法發出自己信號。科萊梅耶爾研究了大象會從1英裡(1英裡=1609.344米)外向地面發出的隆隆聲,從而達到與別的大象進行交流的目的。這種信號可能與地震和山體滑坡產生的噪音混合在一起。科萊梅耶爾說:「如果我對動物感興趣,我會把自然界地震觀測窗口都關掉。但如果我對自然界地震感興趣,我會把其他時間窗口都關掉。」
科萊梅耶爾和她的同事們在封鎖期間所看到的基本上是人為地震噪音的大幅度削減。他們使用了全世界268個地震臺站收集的數據,他們發現在配備了這些儀器的大學校園裡,降噪效果尤其顯著,因為這裡的人類活動實際上已經停止。一般來說,人口密度越大,影響越大。
通常情況下,地震學家不必為監測城市環境而費心:太多的噪音會干擾他們對地球自然界發出的信號的監測。而且在過去的幾年裡,公民科學家一直靠一種叫做「樹莓震動器」的小裝置來進行監測,這是一種裝有傳感器的覆盆子Pi計算機,用來製作一個聯網的地震儀。科萊梅耶爾說:「這些儀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家裡。因此,我們所觀察的數據站中有40%是這些公民科學儀器監測到的。人們只是覺得有趣,所以想擁有一個。我就是那種人。我家裡就有一個。」
她補充道:「每當街上有人在洗衣服的時候,我就能收到振動數據。當洗衣機轉速上升時,你會發現監測頻率基本上是上升的。因此,我可以在我們的地震數據中看到各種人類活動造成的震動。」
註:本文圖片源於網絡,感謝您的閱讀,關注本欄目可收穫更多有趣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