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科普|這種廉價的材料也能預測地震?還真有點譜兒……

2021-01-07 騰訊網

供稿 / 駐外記者 李青

地震給人類和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是巨大的:1906年發生在美國舊金山的大地震,引起了大火,使城市的80%毀於一旦;1976年發生在中國河北的唐山大地震,將整座城市瞬間夷為平地,死傷慘重;近十年來發生的有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2011年日本沿海強震引起的海嘯,造成福島核電站嚴重核洩漏;還有2017年9月發生的墨西哥大地震。如果我們能在震前及時準確地發布地震預警,留出足夠的時間做撤離準備,那麼我們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和財產的損失。

可問題來了,我們能預測地震嗎?答案是:目前還不能。不過,利用科學數據,我們可以估算出未來發生地震的概率,並在震後數秒內發出警告,為人員和牲畜的撤離爭取寶貴的時間

雖然地震還不可預測,但是古往今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都沒有放棄對地震監測的研究。中國東漢時期的張衡,在公元132年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動儀,開創了人類使用科學儀器測報地震的歷史。英國地理學家約翰·米爾恩於1880年發明了第一臺精確的地震儀

隨著英國物理學家麥可·法拉第提出電磁感應原理,俄國王子鮑裡斯·格裡芩於1906年發明了第一臺電磁地震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科學家們不斷改進地震儀,現代的探測系統已經能客觀、及時地監測和記錄地震波的波譜。

地震監測系統需要安裝很多的傳感器,而裝備這些傳感系統是很昂貴的。最近,史丹福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比翁多·比昂迪(Biondo Biondi)和他的團隊發現了一種廉價的方法。他們在史丹福大學校園裡鋪設了4.8千米的光纜,利用光纜因地表振動會伸縮的原理,再排除其他產生振動的因素(比如路過的汽車),從2016年9月到現在記錄到了800次地震,包括最近發生的墨西哥地震。

用通信光纜監測地震(圖片來源/Stamen Design and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光纜不但能傳輸數據,還能用作地震傳感器。要知道,世界各地已經鋪設了成千上萬千米的通信光纜,所以材料是現成的。不可否認,光纜的監測效果目前還不如標準地震傳感器,但其造價便宜,敏感度也更高。比昂迪和他的團隊將於2018年展開另一項測試,試圖監測到那些傳統地震觀測臺監測不到的小地震。

《知識就是力量(漢藏文)》簡介:本刊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為提高藏族群眾科學素質服務,特別是向廣大藏族青少年播種科學種子,啟迪科學智慧,點燃科學夢想。

相關焦點

  • 藏文科普 | 「發光元素」點亮我們的生活
    而稀有氣體還包含:氦(He),氬(Ar),氪(Kr),氙(Xe),氡(Rn)(天然放射性元素,不參與霓虹燈的製作),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很不活潑,所以過去人們其稱之為「惰性氣體」。1910年,科學家克勞特注意到法國科學家莫爾曾在1895年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莫爾在抽真空的玻璃燈管中充入少量二氧化碳,然後給以高壓,使它放電,結果燈管發出白色的光。
  • 張衡的地震儀真能預測地震嗎?它的原理是什麼?
    張衡的地震儀真能預測地震嗎?它的原理是什麼?似乎沒有歷史文獻記載,能夠說明張衡地動儀能夠預測地震,而是「哪個方向發生地震,相應方位龍嘴中的銅珠就會落在蛤蟆嘴裡」。歷史上曾記載,張衡發明地動儀後,有一次銅珠落下,於是斷定在那個方位發生了地震,幾天後當地快馬加鞭送來消息,那個方位的某個地區確實發生了地震。從其結構、應用效果來看,地動儀也是沒有預測地震功能的,而是偏向於震後播報,用於指導賑災活動。現代科學家也試圖復原地動儀,但是幾個版本都沒有預測地震的功能,甚至不會動,龍嘴銅珠也不會落下,也無法用於震後的報導。
  • 藏文科普 | 肉食者不鄙
    不過,因為古人類點火的遺蹟很難存留,我們現在還無法證實,烤肉是何時「發明」的。蘭厄姆進一步猜想,為了保護珍貴的火種,原始人類必須分工。女人採集植物性食物,燒烤塊莖,防備火焰熄滅,男人狩獵大型動物,隨後將獵物帶回「營地」。於是,火堆把人群聯繫在一起,圍繞著烤肉,社會和家庭的雛形誕生了。在人類這個物種的歷史上,食肉者不鄙,甚至可能前途無量!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
    準確地說,地動儀並不能預測地震,而是在地震發生後,能探測到地震的大致方位,就算只是探測地震方位這個功能,也是飽受爭議的。在《後漢書》中記載:還有其他史書,也對張衡的地動儀做了詳細描述,說明地動儀是真實存在的物件,但均沒有圖紙保留下來,現今只能根據史料記載,來推測地動儀的模型和原理。
  • 動物能預測地震嗎
    動物能預測地震嗎 發布時間:2020-
  • 藏文科普 | 懵圈……茶花跟茶到底有啥關係?
    冬春時節,當大部分花朵還在沉睡,唯獨茶花能打破這種沉悶。難怪在英語裡,茶花被稱為冬日玫瑰(winter rose)。作為一名吃貨,我終於有一日忍不住偷偷扯下一片葉子「吃」了,發現這東西完全沒有茶的滋味,幹、硬、澀就是舌頭的全部感受了。那麼,茶花的葉子和茶究竟是什麼關係?我們通常說的茶花,其實並不單指茶的花,而是一個特別的混合體。
  • 藏文科普 | 空谷幽蘭,為誰綻放
    藏文科普專區更多內容已在「知識就是力量」微博「藏文小科普」話題建立專區感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移步關注哦《知識就是力量(漢藏文)》簡介:本刊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為提高藏族群眾科學素質服務,特別是向廣大藏族青少年播種科學種子,啟迪科學智慧,點燃科學夢想。
  • 藏文科普 | 為了生存,流石灘上這些植物有自己的奇招!
    高山強烈的紫外線對植物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再加上強風等因素的影響,這裡的植物都比較矮小,許多植物還形成了墊狀結構。這類植物的莖極度縮短,葉片緊密地聚生在一起,使每個個體都緊密聚集,形成半球形。這樣的結構能使大家「抱團取暖」,更好地適應高寒強風和暴曬乾旱的惡劣環境;另外,這種生存策略也可以在其周圍富集水分及土壤營養物質,改良小環境,為其他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適宜的微環境,成為自給自足的珍貴「苗床」。為了禦寒,許多流石灘植物也像人類一樣穿起了「毛衣」:它們的葉片和苞片上都布滿了濃密的絨毛,並緊密地圍繞在花序邊。
  • 漁民捕到深海罕見「海龍王」,常在地震時現身,真能預測大災難?
    漁民捕到深海罕見「海龍王」,常在地震時現身,真能預測大災難?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有許多動物,而這些動物們都是各個學期,我們都知道動物的感知能力比人類還要敏感,可以用一些大家的發生,比如在地震發生時,一些家庭和老鼠的就會躁動不安。
  • 吉林松原地震:在古代,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
    談及地震,無不令人色變。唐山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三次比較大的地震,給國人造成了重大心理創傷。今天的松原地震,震級僅有3.4級,雖不會給社會生活造成影響。但是一有地震,總讓人心裡緊張、不舒服。張衡的地動儀有多厲害?
  • 動物真的能預測地震嗎?
    每次地震發生,對當地的人來說都是災難。生命和財產的喪失,讓人們自然而然地產生一個想法:要是能預測到地震多好。如果可以的話,提前幾個小時的預測將會大大降低人員的傷亡。在歷史上,還的確有過一個依靠動物預測地震的例子,這就是1975年發生在中國海城的地震。就在那次地震發生前的幾個月,海城當地的一些動物出現了異常行為。根據這個現象,中國政府疏散了當地的居民,避免了一場災難。雖然這是一個成功的地震預測案例,但卻不能用來證明動物可以預測地震。
  • 「易特網」動物真能預測地震嗎?
    人們通常會問:「是否動物能夠預測地震?網際網路一些報告顯示動物具有這樣的特殊能力。」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有學術研究機構評估了700多份研究報告,這些研究報告涉及130多種動物的獨特行為,其中包括:昆蟲、鳥類、魚和哺乳動物(主要是貓、狗和牛)。
  • 地震前必有異象?民間有高人能預測地震?假的
    只看要點就夠了):地震預報只有滿足「不能老是虛報、漏報,限定發生範圍、時間、震級」,才能算作可靠、科學的地震預報。「地震前必有異象」「民間有高人能預測地震」「中國專家確實預測過地震」,這些說法都已經被證偽。
  • 唐山地震,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帶你快速了解地震
    關於地震是否能夠預測說法不一,講道理,地震這事兒還真沒辦法精準的預測。但自古以來都有一些"歪門邪道"的方法來提前感知地震。比如說通過動植物的反常前兆、氣象的異常行為等宏觀變化來預測即將帶來的自然災害,但這是一個比較玄學的方式,無法作為一個科學的判斷依據,只能是一個輔助的驗證方式。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可是疑問也隨之而來:既然「地動儀」對於監測地震非常靈敏,為何如今沒有被普及?反倒是這段關於地動儀的內容,被悄然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這不禁引起了我們的疑問:地動儀,真的能準確預測地震嗎?張衡與地動儀:教科書中的地動儀裝置,外表像個酒罈。
  • 地震可以預測嗎?
    【地震可以預測嗎】天氣可以預測,海嘯可以預測,地震這個事兒目前還真沒法預測。一個月前一口水井水溫發生變化,一個月後的某地,某個時候發生了地震,兩者之間是不是存在必然聯繫,假如存在必然聯繫,這種聯繫的機制又是怎樣產生的?目前為止,仍然處在探索階段。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精準預測地震,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看完漲知識了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精準預測地震,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看完漲知識了 很多人從小便從教科書中,讀到過關於張衡和他發明的地動儀。往往還有這一張精美的配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橢圓的大水壺,同時有八個仰著頭張牙舞爪的金龍,對於底下張嘴的金色大蟾蜍。每一條龍都象徵著一個方位。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它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可是疑問也隨之而來:既然「地動儀」對於監測地震非常靈敏,為何如今沒有被普及?反倒是這段關於地動儀的內容,被悄然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這不禁引起了我們的疑問:地動儀,真的能準確預測地震嗎? 張衡與地動儀: 教科書中的地動儀裝置,外表像個酒罈。那酒罈上附有八條龍,每條龍嘴裡含著一顆珠子。
  • 包頭市首家地震體驗館 開啟地震科普體驗活動
    通過虛擬系統了解地震知識,進入地震體驗區,利用地震模擬體驗平臺,感受地震發生時房屋發生傾斜和地面的晃動……  為使廣大中小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地震科普知識,提高防震減災意識,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中小學學生來到位於萬郡大都城的地震體驗館參觀學習。
  • 地震局到底能不能預測地震?
    詩中驚嘆地震突如其來,勢如閃電,聲如雷鳴,它的力量足以令山川變易。地震的無情和殘酷激發了人們對地震成因及其預測的探索,如果可以準確預測地震的發生,無疑是可以拯救數以萬計乃至十萬計的生活在地震危險區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並且,如果能預先採取恰當合適的防範措施,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減輕地震對建築物等設施的破壞,減少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